以“学案导学”开展差异化教学

2023-07-25 06:36刘金松
语文建设·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学案导学语文素养

刘金松

【关键词】学案导学;差异化教学;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创设学习情境……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然而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上,多数教师按照统一标准要求学生“齐步走”,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导致学生的学习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效率低下,教学质量难以真正有效提高。“学案导学”是一种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熟悉学情,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以期通过对差异化教学的探索与尝试,为初中语文教学寻求新的质量提升的路径,具体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一、学情诊断,让导学有温度

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找到每个学生的薄弱点、认知偏差、学习优势,读懂学生,是开展“学案导学”教学的起点。

1. 找准认知起点

教学开始前,教师将需要测查的内容由易到难编制成试题或问卷,进行调研。内容可以是检验型的,如检查学生是否预习,是否掌握了生字词的读音、含义等基础知识。可以是理解型的,如向学生提问,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些人物,揭示了什么道理?读完本文,你有哪些疑惑?也可以是回顾型的,如向学生提问: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把握作者的观点?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提醒学生注意文体差别,了解每一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及方法。还可以是动手操作型的,如读完《刘姥姥进大观园》,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描述,发挥想象画一画大观园。学习《背影》之前,给自己的亲人拍张背影照并作简单描述,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检测,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基础知识、已学知识、学习主动性及自学能力、概括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而确定契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和教学过程等。

2. 明晰学习能力

根据全面摸排,了解学生学习新课的基础后,按照就近原则编制“学案导学”,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并在授課前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缺补漏、学习新知。通过“学案”,教师可进一步明确学生存在困惑的地方,想与同学、老师一起分享、交流、探讨的地方,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拓展认知作准备。这一环节是学习新课的预热环节,学案可以找出学生问题所在,在课堂上共同解决,催发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让学习真正有效发生。

3. 调整学习目标

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预学情况,明确了哪些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解决,哪些环节还存在困难,不同层次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差异在哪里……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预设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教学的真正起点,有效把握教学方向。

二、各个击破,让导学有高度

在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新知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设置选择性的学习内容和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加快学生自主掌握新知识的步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灵活设计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手段、提供教学辅助资源等方式,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之后汇报初学成果,从而了解初学结果的差异及学生的认知差异,以便调整下个环节的教学方法。

1. 确定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确定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的基本策略是:在了解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从简到繁,从少到多,从粗到细,预设、调整与动态生成相结合。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适切的个性化阅读要求,并提供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如学习《岳阳楼记》,让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多诵读,根据课文注释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向同学或教师请教;积累文中的常用词语、成语或俗语,理解其含义。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要求画出文章结构示意图,解答课后练习题。对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由教师在班内集体答疑解惑。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探究文中写景、抒情、议论的关系,讨论核心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人生志向,并进一步延伸,思考历代文人对贬谪所持态度有何不同。这几个层次不是绝对的泾渭分明,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向更高层次探索,在学习通向更高层次的过程中加深对前一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2. 提出有梯度的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思维需要

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设计问题时主要聚焦在“了解、记忆、理解、积累”目标层面,让他们在能力范围内独立解决;对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设计问题要在前一基础上增加“运用、分析、讨论”目标层级;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在前两个基础上增加“探究、评价、拓展”目标层级。如《湖心亭看雪》的问题设计可以从整体把握、细心品读,到体会文中白描写法、错落互见表现手法和如诗如画的意境,再到理解为什么“独往”湖心亭看雪,以及“痴”有几味,体会作者的家国之思。上述问题可设计成为逐级通关的游戏式提问,可以有效激发他们挑战更高阶问题的动力。

3. 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能力需要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积极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促使他们选择合适、科学的学习方法,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进行个性化阅读,培养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如针对课文《春》中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提问其写法好在哪里,可以让学生根据意思重新表达,进而比较分析哪种表达更好。有学生说:“小草长出来,又嫩又绿。”比较后会发现,原句“偷偷地”“钻”等字词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悄无声息又非常顽皮的感觉;“嫩嫩的,绿绿的”等叠词的使用,使句子很有节奏感,充满音乐的和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不仅描摹了色彩,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三、合作交流,让导学有力度

合作交流是差异化教学能够有效实施的关键,指通过一系列的研讨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理解和运用,以达到共同学习、全面发展的目标。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为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精准指导。

1. 以关键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聚焦关键问题,领略文章主旨,引导学生集中思考;也可以让学优生带动学困生,发挥“兵教兵”“兵学兵”的优势,让教学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得以突破。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一文时,教师提问:从文中来看,愚公其实不愚,智叟其实不智,但作者为何反其意而用之?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师生间的热烈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为作者用一对反义词给人物命名,增强了讽刺效果,将愚公的大智大勇、坚定执着命名为“愚”,智叟的鼠目寸光、冥顽不灵命名为“智”,足见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且“公”是敬称、“叟”是带有不敬的称呼,从而反映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2. 以互助合作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积极开展互助合作学习,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帮助,从而在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交流互促下,集思广益,实现共同进步。学生合作学习时,做到优势互补,方能收到较大的互助合作效果。比如,在《春》一课品读优美语言、体会优美情景环节,教师可在“学案导学”中设计具体而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仔细揣摩关键语句,理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作者情感。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了春草图、迎春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通过绘制有关“春”的手抄报,图文并茂地理解《春》的主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了阅读边界和视野。其间,教师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升华、实践、体验。

四、拓展提升,让导学有深度

提升是指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通过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的拓展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使他们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均衡而有個性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在了解学生认知情况后,就要找到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方法,帮助他们进行深入的感知与思考,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1. 提供多样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

在研学基础上,因势利导,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如在学习小说单元后,举办舞台剧表演,学生从《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篇目,有的编剧本,有的制作道具,有的分析角色,有的指导其他同学演出,有的扮演其中的角色,不同层次的学生通力合作,解决深层次问题,各种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2. 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

拓展的活动形式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课型的特点和拓展的目的,或看或说或练或演,或走向街头,深入社区,切实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实践、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把简单刻板的教学转向多姿多彩的真实情景,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猜你喜欢
差异化教学学案导学语文素养
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刍议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
解析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差异化教学策略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学案导学”之我见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谈差异化教学在作文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