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情境的地理教学评一致性实践

2023-07-26 02:29王艳
高考·下 2023年3期
关键词:真实情境高中地理教学实践

王艳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式从以往重知识、轻实践转至培养学生素养与能力。教学中应依托真实情境,精心设计问题串驱动性学习任务,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同时,多元评价任务贯穿始终,指导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深层探究兴趣,培养良好学习行为,落实核心素养。文章基于此观点,以《农业区位因素》一课教学为例,就真实情境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评一致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真实情境;教学评;教学实践

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核心目标即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必备素养。从国内相关教学实践可得知,在地理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可丰富地理探究活动教学理论体系,弥补传统教学不足,激发学生深层次探究兴趣,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地理教学质量,实现预期课程目标[1]。

一、聚焦真实情境教学评一致的意义

真实情境可以理解为身历其“境”和真“情”实意。“境”是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起到激发作用的环境,可以设置生活性、学术性或实践性环境,学生置身其中学习、探究;情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或情感的共鸣。

课堂通过“真实情境—问题—思维—应用—评价”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恰当情境,将核心问题转化为具有思维空间的问题串驱动性学习任务。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通过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等参与实践,获得真实学习体验感,从而实现知识获得、思维建构、素养养成目标,最终能应用到新问题、新复杂情境中。整个过程通过评价任务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形成有效教学,从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见图1)。

总之,基于真实情境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地理课堂,是培育学生地理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基于真实情境下的教学评思考

《农业区位因素》一课内容按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本课要求学生“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结合实例”是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具体的实例上;“说明”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2]。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不仅能理解影响农业分布的区位因素,还突出这种理解分析能力在具体“案例”中的运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讲解本节内容时,教学实例选取了福州的特色农产品茉莉花产业作为调查对象。融入真实乡土情境,以大单元教学为抓手,探究影响茉莉花生产的农业区位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香飘世界之缘、产业困顿之愁、未来发展之路”三部分,指导学生开展了“茉莉花开,福气自来——基于“福州茉莉花产业”的社会调查”研究性课题。希望学生根据茉莉花产业的研究思路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或其他产业,从而实现学生地理思维的拓展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结合教学经验,在教学设计中提出如下思考。

(一)情境创设重在启发

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为教学目标服务,而不是目的。如果对情境本身做过多具体渲染,比如课堂上播放大量视频、给出各种素材,看似课堂轰轰烈烈、非常热闹,实则偏离了教学目标,忽视了创设情境的目的性和有效性,使得创设情境流于形式;或者设置过多完全不同的情境,挤占了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弱化了情境背后知识的关注,使得课堂喧宾夺主,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本单元学习中教学实例用福州茉莉花产业兴衰情境贯穿课堂各环节,去除情境中冗长无效信息,在重难点处设置具有创设问题串驱动性学习任务,做到“一境到底”。

(二)问题设置妙在引导

情境创设问题深度把握尤为重要。如果问题设置得过于简单、肤浅,大部分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明问题设置的思维含量偏低,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更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反之,如果问题设置太复杂、太深奥,学生往往会望而生畏,陷于迷茫,无从下手,失去学习的信心。

教学实例基于单元活动,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了有梯度的问题链。起始问题——影响福州茉莉花产业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是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为后面区位因素变化提供了最近发展区,最后在螺旋上升到如何實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教学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遵循由易到难、逐层深入递进,最终帮助学生深度学习和知识构建,促进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提升。

(三)教学实践贵在评价

评价任务的落实就是实现“学”与“评”一致的关键。不但要有纸笔测试评价环节,更应该有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是否参与学习,获得的能力与情感价值体验。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相互补充,进行多元评价。

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贯穿教学始终,评价任务指导教学活动,以促进学习目标更好地达成。某些评价活动也是学习活动,例如,怎样的环境可以造就独特的茉莉花时,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这一活动过程就是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农业区位条件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来判断学生对这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

笔试测验试题中融入考查学生地理实践力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对学生个体展开考查测验得分。最终,将过程性评价得分(40%)与测验得分(60%)相加,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三、基于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实践

(一)课前调查,了解福州茉莉花产业兴衰

本校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市,对农业生产过程比较陌生。让学生利用双休日,通过课前实地调查和网络查询,真实感受茉莉花产业,获取学习资料,完成以下任务:

1.实地探访茉莉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了解茉莉花种植,拍摄图片或视频。

2.通过网络查阅资料,收集茉莉花生长习性和福州市茉莉花种植情况。

3.访谈当地花农和政府相关人员,收集近20年来茉莉花产业宣传、销售、技术等情况。

4.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用课件、视频或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

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数据收集和整理、实地调查的方法。同时,在活动中,学生通过接触社会、感受生活中的地理,引起共鸣,激发探究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接下来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在活动进行中,同学之间要进行分工合作、相互交流,有利于社交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对于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学生也要学会随机应变。

(二)聚焦情境,设计问题串驱动性学习任务

活动一:香飘世界之缘——茉莉花是福州市花,香气芬芳,曾享誉世界。它也是福州重要的城市名片。怎样的环境可以造就独特的茉莉花呢?请根据收集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茉莉花宣传海报。

福州茉莉花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但也不完全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人文条件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是人们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结果。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原有知识储备,进行再分析、推理、归纳。学生踊跃表现,进行全班展示和分享,辅以精彩的讲解。教师仅进行适当的引导、穿插提问,给予掌声鼓励。由于时间关系,一些小组未得到展示的机会,希望课后进行班级展示。某小组设计宣传海报如图2。

活动二:产业困顿之愁——有人说,福州茉莉花的全盛时代过去了。请大家根据材料分析,茉莉花产业困顿现状到底是哪些因素的变化造成的呢?

材料1:福州茉莉花原来主要种植在新店、闽侯等郊区。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张,大面积房地产开发导致地价上涨,加上劳动力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低,种植面积剧减。自1995年起,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逐年下滑。

材料2:近20年“福州茉莉花”品牌优势未被重视、改造创新投入较少。而来自乌龙茶、红茶等激烈市场竞争冲击,给花茶销售造成巨大影响。最终影响着茉莉花茶产品质量及价格,使花农积极性降低,间接地影响茉莉花种植面积,形成恶性循环。

材料3:茉莉花种植行业竞争加剧,周边省份如广西、四川等产量扩大,冲击市场(见表1)。1949—2017年全国茉莉花种植面积重心转移[4]。尤其与福州同处于茉莉花种植黄金地带的广西横县成为我国最大茉莉花生产基地,被命名为“中国茉莉之乡”。

通过分析材料让学生明白产业的发展存在时空的变化,影响茉莉花产业的人文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地价、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技术停滞,市场冲击等造成了发展的困顿。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参与“探究”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进行学法指导,重视课堂的生成,课堂真正体现的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活动三:未来发展之路——2014年4月,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确认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遗”成功,让濒危的福州茉莉花再次引发社会关注。新机遇下如何实现茉莉花复兴?请同学们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如何促进本区茉莉花种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向相关部门递交报告,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智慧。

亲身实地调查和收集的直观一手资料,使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学生积极大胆地提出各种发展措施,比如,发展茉莉花产业相关产品深加工,开发相关产品;打造自主品牌,注入文化内涵;利用发达的网络开展直播带货,扩大销售渠道;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等。虽然学生回答普遍口语化明显,总结归纳能力不足,又或有些想法尚不成熟。但是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给予正面评价与鼓励。只有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参与思考、讨论、积极主动学习,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综合讨论结果如图3所示:

(三)总结反思,教学评任务一体化

过程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和载体是“个人记录与评价表”。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评价,关注在过程中自身的发展,肯定自己的进步、寻找差距。

学生参照评价标准对学习态度、行为状态和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5]。可能评价标准不全面,只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所以教师还应该利用“自我感悟”一栏,留给学生自我表达的空间。教师也非仅对学生学习过程简单地打个分,而是客观地给予文字评价。例如,对学生大胆的创意、积极的态度、严谨的精神等给予赏识。最后教师将学生提交的活动总结报告和个人记录与评价表相结合,做出综合评价。

如表2为林同学在活动中所提交的个人记录与评价表。

自我感悟 地理课第一次走出课堂,我们用课堂上的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体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在采访花农的过程中,和同学之间分享、互助、合作,使我也得到极大的锻炼。 综合评价

教师寄语 你勇敢地突破自我,克服胆怯心理,参与走访调查。你生活经验丰富,提问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真棒! 89

从学生课堂观察和收到的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实践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均得到提升。

1.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喜欢这样的方式,整个过程积極主动地参与探究、承担任务。在实地考察和收集资料过程中,学生非常兴奋,同学之间互动合作良好;在成果汇报环节,学生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专注度高,激发学习地理的动力和情感。

2.学习行为培养

师生互动较以往课堂显著增加,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互相交织。学生一些想法,也敢于积极主动和教师讨论。课后通过基于平台的测验,学生参与率较高,能通过查阅图文资料,快速绘制思维导图,清晰表达观点。

3.核心素养提升

创建特色农产品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学生对家乡农业发展的认知,唤起对家乡的热爱,从而激发自豪感和认同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自主操作和考察体验、应对突发情况、上台展示、表达等过程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地理实践力,推动人地协调观培养。

结束语

总之,从教学目标出发,以真实情境为载体的单元活动设计,学生通过经历与体验,调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把“记得住的知识”变成“带得走的能力”。而多元评价贯彻教学始终,及时反馈进行教学调整和补充,确保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以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落实,有利于达成深度学习,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苏小兵,杨向东,潘艳.真实情境中地理诊断问题解决的认知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7):125-132.

[2]管芃,张胜前,黄楚媚.巧用乡土资源,培育综合素养:以“农业区位因素”为例[J].地理教学,2022(5):46-49.

[3]杨季冬.“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4]吴芹瑶,孙朝锋,杨江帆.我国茉莉花茶生产空间变迁特征研究[J].茶叶通讯,2020,47(2):313-320.

[5]李志伟.地理主题活动过程性评价的探索[J].地理教学,2014(6):48-50.

本文系福建省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聚焦情境解析的地理新课程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Z2021ZX04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真实情境高中地理教学实践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