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背景下培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构建的思与行

2023-08-05 09:14臧诗文
小学生 2023年6期
关键词:培智生活活动

☉臧诗文

钟启泉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传统的课程教学,使学生置身现实乃至虚拟学习环境,综合习得知识、能力、态度,其超越学科界限,改变课堂教学的面貌和学生的学习方式[1]。张华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源自学生直接经验,充分关照学生日常生活,突出指向知识综合运用,与学科课程有本质的区别[2]。许新海认为综合实践课程重视影响学生生活,实现学生生活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3]。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位为国家课程,其开设纵贯一~九年级。因此,在学生生活能力发展滞后的培智学校,开展校本化的综合实践课程,既是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积极响应,也是对特殊教育培智学校的校情实际的主动回应。据此,从立足培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区域实施现状、探索培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追求、开展培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践三个层面,作者记录了生活背景下培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构建的思与行。

一、纵览全局,培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区域实施现状

综合实践课程在系统形成之前,它是一种思想与探究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就对有关“知”“行”的概念做过多重角度的思考,明代王阳明倡导的“知行合一”哲学观念,以及毛泽东同志撰写的重要著作《实践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知行合一”,这也是治国理念的重要思想依据。由此可见,综合与实践能力是我国文化思想中一贯追求的一种能力,但这门课程在培智学校开设和实施的情况不容乐观,教学效果也有待提升。

(一)管理上有所缺失

调查表明,一些地区主管培智教育工作的领导对这项课程重视不够,致使综合实践课程在部分培智学校中仍处于空白状态,轻视或无视它的存在已成为常态。在部分领导重视、政策支持的地区,其综合实践课程开展得井然有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风格。但还有一部分地区由于领导不够重视,缺乏相关政策支持,老师缺少专业培训,该课程很难形成系统性的教学。由于缺乏教育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即使部分学校开展了课程,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强。

(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培智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多为文化课或专业课,课表中看不见综合实践课的踪影。部分学校该课程的开设不够规范且课时难以保证,缺乏系统性与严谨性。综合实践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缺乏相应的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教材,课程内容需要各校依据实际情况去制定和开发。课程的内容上会涉及使用水、火、电、针、剪、锥等工具,课程的实施场所也不局限于校园,学生要走出去感知外界环境,这就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协作,往往也潜藏着很多未知风险,而培智学生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且缺乏安全常识,这也是校方不愿过多把精力投入在综合实践课程上的原因。

(三)教师教学经验缺乏

综合实践课程主要的实施者为教师,但很多教师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课程训练,缺乏课程的教学经验。课程整体仍处于粗糙无序的状态,简单乏味的内容,单一枯燥的形式,千篇一律的模式,大都敷衍教学任务,理想中的综合实践课程逐渐沦为走过场,也成为老师眼中应付检查的苦差事。

二、知行合一,培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追求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 年版)》所列的课程标准既有分科课程,也有综合课程。在所列课程的课程标准内容中,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或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培智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4],而综合实践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对特殊儿童身心发展意义巨大,依据校情适当增加综合实践课在培智领域的比重很有意义。作为锻炼学生认知、实践与综合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其重要地位毋庸置疑。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上,要更加注重培智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在内容上,教师应着眼于多学科融合,在能力上,应更多培养培智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

1.手脑协作,挖掘学生身心内在潜能

学生由于受到自身智力影响,部分生理及心理功能受损,他们在认知、思维、语言、感知、精细动作等方面都要滞后于常人,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往往弱于正常的孩子。因此,在开展培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时,需要在设计上更加细致入微、循序渐进,并指向手脑协调能力梯次提升。如手工课程中的剪纸,首先要用笔构图打基础,锻炼学生手眼协调能力;其次剪出线条做铺垫,训练手部精细动作;最后粘贴装饰成成品,完成了学生的整体布局和艺术审美潜能,整个活动对培智学生起到了内在潜能开发的作用。

2.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培智学生缺乏独立学习与生活的能力,无法适应脱离父母的生活。提供有趣、有用而又密切联系培智学生生活的综合实践课程,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资料获取能力。如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缝制物品”,让学生习得了“缝补”技能;课程中的“四季耕种”,让学生习得了“耕种”技能;课程中的“烘焙”,让学生习得了“厨艺”技能。指向学生日常生活的综合技能训练为学生以后的独立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3.情境操练,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培智学生今后如何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是学生家庭和培智学校所关注的重点。而情境则为学生适应生活提供优秀的时空场域。与虚拟情境相比,真实的、落地的、学生可互动参与的、有明确社会场景的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小组合作情境,更加有利于检验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基于情境的综合实践课程具体项目的设计中,可参照教学评一体化的活动设计理念以及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生发展理念,从关注学情、目标、评价、内容、情境的角度来整体设计。活动场所中的社会参与,如“医院挂号”“银行取款”“超市购物”等活动主题,提升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社会规则意识。

(二)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我国的培智教学方式多为“灌输式”,学生的学习模式多为固定的“接受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而综合实践是一门具有多学科整合性质的课程,它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模式,突破了教学限制,让学生实现了通过实践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的目的。它也是培养综合能力的课程,从计算书写、资料采集、访问调查、动手操作,无不锻炼着学生的综合能力。用眼睛去观察,用双手去探索,用知识去检验,用审美去体验,更是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综合实践课程旨在将学习内容和生活经验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活、接触生活,感受自然、释放天性。如在手工活动中,通过各项动作技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艺术活动中,通过各类作品的创作和赏析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在园艺活动中,通过播撒、耕种、收获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在烘焙活动中,通过食材配比、火候掌握教会学生生活的本领,这些都为日后的就业之路做了好的铺垫。活动不必拘泥于书本和课堂,教学可以由课堂向生活延伸,根据培智生的需要和认知来设计课程的主题、教学形式及活动流程。

三、统筹推进,培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践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如何能更好地实现实践育人、助弱成才,综合实践课程是培智教育需要研究和关注的焦点。课程内容设置来源于生活,内容贴近于生活,其所培养的学生的能力也终将服务于生活。

(一)构想实践主题,丰富活动内容

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课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以此确定活动主题[5]。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内容,观察生活现象,教师应从实际生活中搜集素材,在实践主题上选择关注面较广、实用性较强的内容,主题具有新颖性,内容具有实用性,实施具有可操作性。课程的设计围绕学生的认知和现有水平,课程的内容拥有的信息并非多多益善,而是要具有一定的品质。

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应将身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活动场所可以是学校的功能室,也可以是家庭生活环境、社区居委会或其他活动室,还可以是银行、超市、交通工具、医院、果园、菜场、洗车场等。活动的主题可以以此为基点展开,如:手工主题:笔袋、收纳袋、针插、发夹、毛线画、手工包的制作等;艺术主题:麦秆画、扎染、彩绘等;摄影主题:梨花开、二十四节气、校园文化等;烘焙主题:梨花膏、面包、麻薯、蛋黄酥等;生活主题:银行取钱、网上购物、乘坐交通工具、礼貌待客等。课程在设计时要考虑可实施场所的综合条件,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活动环境。

(二)构思活动形式,拓展活动方式

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教学做”合一,并重点突出“做”的价值与意义。教师在综合实践这个生态化空间里,扮演着引导者、指导者和评价者的重要角色。课程的设置应始于生活,再回归生活,活动形式要以“学生与自我,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然”为主题来设计。如以“趣味端午”为主题,活动方式可以多样化:开展知识竞赛,观看龙舟比赛,学习包粽子,做创意香包等;以“消防安全”为主题,活动方式可以是校园消防安全讲座,灭火器的操作方法学习,消防队实地参观等。综合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场景体验,开辟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丰富了他们的人生体验。

(三)构建实践综合体,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能力的提升来源于实践,培智学生的个人能力从吸收、内化到构建,需要一个长年累月的累积。构建实践的平台,学校的教育使命是保障每一个培智学生的学习权,为每一个学生都谋求发展。学生是一个独立而又多元的生命体,没有优生劣生之分,担任综合实践课的老师要具备多学科整合的能力,同时发展教师的综合指导能力。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能力需要老师的主动付出,需要学校的积极支持,也需要社会的温情参与,更需要国家的有力保障[6]。因此,该课程倡导基于问题的合作研究,需要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老师通力合作,搭建平台,促进校内外合作。在教师发展上应多元合作,除了专业培训与针对性指导,更应建立专业的学习共同体,在校本课程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让教师学会研究总结、学会探索反思,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升综合素养。

综合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生活大概念,学会关注生活,发展开放型思维。它使培智生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总结经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造福人类。如何让培智综合实践课程更加规范化、常规化、普及化,提高它的可实施性,需要一线教师经验的积累、教学的总结和长期的付出和探索,更需要制度的保障和国家的重视和扶持。

猜你喜欢
培智生活活动
“六小”活动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