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音乐之美 陶冶高尚情操 增强鉴赏能力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2023-08-05 09:14王菁菁
小学生 2023年6期
关键词:音乐课社团双减

☉王菁菁

小学音乐教育如何顺应“双减”要求?音乐属于艺术学科,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美育修养。小学阶段音乐课程教学,除了关注音乐基本知识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歌唱体验中陶冶情操、感知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获得愉悦的音乐审美鉴赏力。[1]教师在音乐课程设计中,要转变观念,关注小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着力发挥课堂教学优势,激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音乐,从音乐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音乐教学的转变

(一)学科地位上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音乐学科作为艺术类学科,仿佛不能与语、数、英等文化类学科相提并论,往往受到忽视与冷落。在很多以“分数为王”的学校中,大多数教师对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非常看重,一心扑在文化课的教学上面,甚至经常占用音乐课来补习文化课,导致学生承担着非常大的学业压力,缺乏相关的艺术熏陶。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推进,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和课外负担,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唯分数论。因此,小学音乐学科从“冷宫”中提了出来,原本文化课霸占整个课程表的局面就此改变,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的全方面素质教学,小学音乐的学科地位也有所提高。

(二)音乐课时的转变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是学生音乐的启蒙阶段,而因为音乐不在考试范围之内,很多的学校和教师都忽视对于音乐课的安排,一周仅安排一节音乐课,还经常被其他科的教师拿来补课,而音乐教师也就此默认。在新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育部开始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音乐教学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艺术审美的树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的音乐启蒙正是为学生之后的艺术道路奠定基础。学校也改变了各个学科在课程上的占比,增加了音乐课的课时,保证学生的音乐课时不被别的科目占用,开始重视学生的艺术课程教学。

(三)音乐课意识的转变

在之前,很多家长对于音乐课的理解有所偏差,认为音乐课就是教学生唱唱歌带着学生一起玩,根本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因此不重视音乐课的教学。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升学的影响,学校也忽视音乐课,过于看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认为只有学好了文化课才是王道,而忽视了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改进,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美育,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学也重新回到了正确轨道上。越来越多的学生依靠艺术特长崭露头角,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家长也开始转变自己的观念,不再认为音乐艺术是不务正业,开始支持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通过音乐课的熏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随着“双减”政策的施行,更是深化了素质教育的观念。小学音乐教师在上课时也一改最初的漫不经心,不仅重视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教学,还重视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音乐课堂要创新形式,增进师生间的互动

落实“双减”工作,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音乐课堂教学,要强调对教育的回归,注重师生互动,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来体验音乐,感知音乐的灵动与趣味。长期以来,课堂组织由教师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鉴赏、交流,将音乐理论、音乐技能融入到课堂活动中,为学生搭建音乐美育环境。

(一)打造体验式音乐课堂

音乐课堂,对音乐的体验至关重要。小学生好奇心强,在音乐学习中,从聆听音乐中,获得美感体验;利用身体来打节奏、学习节拍知识,增进音乐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师要结合学情,突出学生的音乐体验,增强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音乐本身,需要聆听、需要参与、需要演奏,这些活动都具有体验性。[2]在听的过程中,教师须引导学生去发挥想象,在音乐创编、演奏中,增进学生手脑并用。同样,借助于音乐课堂,教师可以拓展诗歌、美术、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丰富音乐课堂,激发学生浓郁的音乐趣味。当下,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的引入,为学生创设声图并茂的音乐学习氛围。教师可以结合音乐主题,通过范唱、范奏、朗诵等方式,提炼音乐作品的艺术情感,促进学生情感共鸣。体验式音乐课堂,为学生感知音乐创造了条件。例如,利用器乐演奏,指导学生将手脑、视听知觉、思维逻辑衔接起来,在活泼生动的音乐课堂,领略音乐的美好。

(二)抓好师生互动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上,要重视对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激发。在音乐律动、音乐游戏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突出师生互动与交流。音乐律动,在音乐的旋律中,让学生跟着旋律,舞动身体,做出相应的动作。可以通过聆听音乐,再辅助肢体动作,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感知力。音乐律动实现了动作、听觉、视觉、情感的相互融合,促进学生“通感”意识的获得。例如,在学唱《故乡是北京》歌曲时,在了解歌曲的表达速度、情绪后,我们利用多媒体展现北京的优美景点、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等,再播放歌曲的伴奏,带领学生边唱,边看,边想。同样,在音乐律动中,我们还可以引入奥尔夫教学法,将身体作为“乐器”,随着律动展开节拍训练。拍手、跺脚、左右晃动、踏步、摆手等,鼓励学生自己创新不同的肢体动作,来应和音乐律动。音乐课堂,要有活力,要顺应小学生天真、快乐、活泼的性格,通过角色扮演、限时回答、闯关游戏等活动,将音乐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音乐课堂学习事半功倍。

三、音乐课堂要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科素养获得

(一)提炼音乐理论,促进学习迁移

学习音乐,教师要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多样化呈现。“双减”政策的实施,促使我们优化了教学大纲,专门整合了适宜小学生认知水平的音乐理论知识点。通过音乐课堂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音乐理论,掌握音乐知识。对于音乐作品,从其创作背景、音乐结构、情感表达、作曲家的创作手法等方面,提炼出相应的音乐理论,如音色、音长、音高等知识,结合音乐欣赏活动,帮助学生辨析音乐概念,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在学习鄂温克族民歌《大雁湖》时,我们通过多媒体展现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蜿蜒的河流、蒙古包、飞翔的鸟,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摔跤、射箭等活动。接着,从歌曲学唱中,让学生边听,边唱,边思考,“大雁湖”有哪些景物?然后,对歌曲反复出现的特殊节奏类型进行思考,引出“切分节奏”知识。研究发现,音乐学习有助于发展小学生的记忆力、语言表达、想象力。教师要结合最基本的乐理知识,让学生认识五线谱符号,了解音乐曲谱中的特殊记号,在学唱歌曲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提问,促进学生对乐理的掌握和应用。

(二)挖掘音乐思政要素,增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养成

音乐课程中,音乐知识、音乐文化的学习,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天然载体。在平时,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中的思政要素,用艺术的视角,来解读美好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音乐教育与美育具有内在统一性。例如,对于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作品,在《黄河大合唱》教学赏析中,聆听音乐,组织学生合唱,在气势磅礴的旋律氛围中,感受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景,增强学生坚强不屈、保家卫国的斗争意志;在学习《长征组歌》时,结合多媒体,展现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让学生从中感悟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卓绝,体会胜利会师的喜悦。从音乐鉴赏中,鲜活的主题、感人的情境、动人的旋律,无不深深熏染学生的内心。在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阅兵典礼活动时,聆听阅兵音乐《钢铁洪流进行曲》《东风浩荡进行曲》《冲上云霄》等作品,感受当代军人的风貌,体会爱国主义情怀。音乐课程,从歌唱、旋律、聆听等体验中,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升华学生的精神情感,让学生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

(三)巧用音乐道具,活跃课堂气氛

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上,教师借助音乐道具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音乐课堂的学习中去,感受歌曲中所蕴含的音乐情感。通过音乐器材的加入,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层次性,对于节奏的把握更加准确,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教师要学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工具作为音乐道具,便于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音乐知识。

例如,小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没有完全发展等问题,导致对乐理知识不易理解,如,在学习音的长短这部分内容时,单纯为学生讲述声音的长短,学生不仅会觉得枯燥还会难以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选择合适的生活工具,可以用装满水的罐子为学生做演示,让一个学生“啊”来拉长自己的声音,从学生发出声音开始打开开关让水流出,直到他的声音结束关上开关,再让另一个同学同样发声,最后比较两个杯子中水的数量,就可以知道哪个学生发出的音更长一些。通过实物的对比有助于学生更好比较。通过这样的生活工具可以将抽象的乐理知识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述出来,不仅能够提高音乐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四、开展多样校内艺术社团活动,发展学生艺术修养

在“双减”背景下,音乐课程要做到与时俱进,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实践活动整合起来,利用校内艺术社团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音乐审美体验。艺术社团的组织,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美育阵地,将音乐编创、音乐演奏、音乐排演等活动丰富起来。

(一)依托音乐社团,增强学生音乐创造力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处于各方面潜力启蒙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正是为学生音乐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小学生对于音乐正是处于感到有趣和新鲜的时候,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立足于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创建音乐社团。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搜集学生喜欢的音乐活动和音乐社团,选择不同的音乐社团活动,结合不同年级,组建多元化的音乐社团,为学生认识音乐、表演音乐提供条件。学校要从师资、音乐器材、场地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建立多元化音乐社团的资源,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创建相应的音乐兴趣小组,将不同音乐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在教师的带领下完善音乐社团的规则制度。例如,每周增设“2 ~4 节音乐社团实践课程”。如管弦乐社团,有竹笛、长笛、单簧管、萨克斯等演奏管弦乐教学;钢琴社团,着重教学电子琴、钢琴等;舞蹈社团,教学民族舞等。让学生通过音乐社团活动,发现音乐的趣味,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项目,增强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二)依托排演活动,推进优秀校园文化传承

创建相关的音乐社团之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发挥音乐才华的机会和舞台,在校园开展相关的艺术表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文艺活动。加强校园的音乐文化建设,通过不同的文化活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来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例如,结合市区级艺术展演活动主题,开展音乐社团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排演活动,了解音乐知识,在此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增加学生的音乐演出经验,让学生学习不同民族音乐的文化,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音乐社团还要积极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演奏《打起手鼓唱起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音乐旋律、乐器演奏方法,与民族舞蹈表现方式相结合,帮助学生将书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书本上的乐理知识,认识到不同的音乐风格,感受优秀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

总之,在小学阶段,音乐教育是发展学生美育的重要途径。响应“双减”政策,并非要缩短副科课时,而是要充分挖掘副科优势,促进音乐、体育、美术教育协同发展。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得音乐素养。

猜你喜欢
音乐课社团双减
缤纷社团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