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探究

2023-08-06 22:44张佳洁
现代英语 2023年8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美育英语教学

张佳洁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3)

一、 引言

美育可以培养学生鉴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可以升华学生的人格境界。 美育教育不仅可以和德智体教育相协同,还可以促进教学模式创新,依托美育教育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英语同汉语一样也具有独特的美感。 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键课程,英语课程在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传播中西方优秀文化,是开展美育的重要载体。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高校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合美育教育,是实现学科之间内容互通,推动全方位育人,积极响应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也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1]。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美育教育,能够充分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的美,让学生学会发现美并欣赏美,进而在美的情境中自觉参与语言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良好的审美情趣,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大学英语教学依托英语语言知识、中西方文化,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提升学生学科知识素养和认知事物的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美育教育,进一步增强了美育教育和英语教学之间的联系,借助审美意识的提高,引导学生进一步追求真、善、美。 在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背景下,坚持以生为本成为全部教育工作实施的基础。 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美育教育,能够全方位地建构基于审美意识的教育框架,切实从认知、思想以及意识等层面,增强学生对美育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大学英语的过程中领悟到美育教育的价值内蕴,从而在持续的自我完善过程中陶冶道德情操,最终升华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对大学生群体而言,拓展思维能力对认识整个事物具有宏观辨识性。 并且,随着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更具有缜密性和逻辑性的深层次思维能力也是现阶段学生提升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2]。 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美育教育进一步锻炼了大学生的深层次思维能力,美育教育特有的形象性、趣味性特点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情感意识,改变以往的低层次感知和原有的定式思维,融合逻辑思维与表达思维,促进智育和美育的共同发展,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有利于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

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直接关系。 智力因素受先天遗传的影响比较大,非智力因素受后天的影响比较大。 非智力因素决定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并在其主观意识影响下对自身情感和性格带来影响。 因此,教学工作更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借助非智力因素来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3]。 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美育教育可以进一步培养与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审美的视角出发构筑融合平台,能够真正减少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激发大学生的强烈共鸣,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美育教育面临的阻碍

(一)课程设置不够科学,缺乏鉴赏类课程

当前,一是相比其他专业课程,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课时安排较少,难以满足美育教育的融合需求[4]。 由于英语课程课时较少,教师往往将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技能作为教学重点,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是大学英语课程内容设计不科学,欠缺鉴赏类课程。 三是学生的审美意识普遍比较薄弱。 大部分学生更看重英语考试成绩,更关注自身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不重视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不重视探究作品情感和审美意蕴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不少作品并不缺乏审美意蕴,但目前部分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带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 大学英语教师不重视探究作品情感和审美意蕴,往往更加重视讲解短语、语法、句式等知识点,更看重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不重视分析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习俗民情、情感内涵等。 有的教师则结合自身对教材作品的认识和以往模式性的情感总结,给学生灌输教材作品内涵及其表达的思想情感。 这种美育教育并未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探究作品的审美意蕴与思想情感,因此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惯性思维,鉴赏任何作品都难以产生独特的审美体验,只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知识,抵触探究性的审美。

(三)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审美需求

每个人对美的感知和体验都不同。 不同的学生读同一篇作品,会领悟到不同的美。 不同学生的审美需要也不同,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审美需要。 目前,部分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在教材作品的讲解过程中,部分英语教师既很少听取学生对作品审美意蕴的不同领悟,也很少聆听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不同体会,更不重视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未能充分了解学生对英文作品的个性化审美需要。 而且,即使学生对英文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不同的理解,一些教师也倾向于统一学生的认识,导致一言堂的问题出现,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更是无从谈起。

(四)教学模式落后,阻碍学生审美能力提升

目前,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还比较落后,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 而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有效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由于课时有限,学生主动开展美学探究的时间很少,一些学生容易出现虽然理解某一篇文章的意思,但却无法理解这篇文章的美学寓意的问题。 这是由于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模式缺乏浓厚的审美教育氛围,不重视营造良好的审美情境,很容易挤占学生自主审美的时间,导致美育教育目标无法实现。

四、 在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美育教育的策略

(一)增加鉴赏类课程,完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课程授课素材丰富,是渗透美育的绝佳融合点,是开展美育教育的优秀载体。 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美育教育,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适当增加英美文体学、英美社会文化、英语语言文学等鉴赏类课程,激发学生主动体会英文文章美感的积极性。 首先,要充分利用英美文体学鉴赏课让学生深刻领悟英语语言的韵律美。即英语语音、语调及其相应变化形成的韵律节奏。英语语音优美、委婉,语调升降有致、高低起伏,读来抑扬顿挫、节奏鲜明,不仅能更好地实现表达的目的,也能给人带来美妙的感官体验。 欢快的节奏让人激动兴奋,带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而平和舒缓的节奏则让人平静放松,给人舒适、自然的美感。特别是英文诗歌正是依托强弱格、长短格、扬抑格及抑扬格等形式,凸显出独特的音韵美。

其次,要充分利用英语语言文学鉴赏课让学生深入体会英语语篇的形式美。 语言内容的表达离不开好的语言形式,好的内容倘若没有依靠美的形式进行呈现,也难以被读者接受和喜爱。 同样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英语语言文学从未放弃对形式美的追求。 无论是词汇搭配、段落布局还是语篇谋划,都能体现英语语言文学对形式美的追求,特别是对称美与平衡美[5]。英语常常以介词或连词为桥梁,在左右各连接类似词语构成对称结构。 例如:like for like, true or false, day by day 等,这样对称的结构给人以一种视觉美感,读来朗朗上口。 英语在句子结构上也追求平衡美,善于以对比结构、平行结构等方式使句子结构匀称、富有美感。

(二)重视审美意蕴探究,增强课程内容的美感

美育教育由情感因素切入,以激发学生主观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共鸣,提升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美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美感意识和思维意识深度融合,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实现美育教育的深层价值。 第一,在大学英语课程融入美育教育,必须将审美意蕴探究全方位落实到全部英语学科内容之中。 依托不同的知识理论和实践活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及相应实践活动内蕴的美育元素,确保这样的美育教育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现融视觉、听觉于一体的感官化教育,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情感因素在自身学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达到宏观层面的审美融合。

第二,在重视审美意蕴探究的同时,要进一步增强课程内容的美感。 一方面,聚焦教材目标,营造贴近日常生活的真实交流情境,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问题,使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切实感受到英语的语言魅力和文化魅力[6]。 另一方面,完善单元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教材每一个单元主题的设定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联系,借助递进式学习任务逐步引导学生,进而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其吃透教材内容,深刻领会教材内容的美感。

(三)创新英语教学方法,让美育教育贯穿全程

为了将美育教育贯穿大学英语教学全过程,必须进一步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第一,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与课下三个阶段融入美育教育。 课前,要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形成审美期待。 学生学习同一篇文章,在了解作者资料、写作背景、主题思想、文本类型等之后,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期待。课中,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并解决疑问。针对共性问题,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教师结合小组讨论结果开展答疑。 学生则会在探究问题的同时体验到审美的乐趣所在,掌握挖掘文本内蕴的审美价值的方法。 课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课程内容,善于从审美体验中总结出人生哲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第二,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美育教育,要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微课教学、智慧教学、多媒体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模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例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生活化的英语语言美和相应的英语知识点教学灵活结合,为学生设计更有新意的英语美育教育课件,既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需要,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也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体悟美[7]。 在此过程中,英语美育视频教学完美地融合了美育教育和英语知识教学,将知识具体化,促使学生在英语美育学习中获得愉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综合素养,更新教学理念

打造真正的英语审美课堂,教师自身的审美修养十分重要。 教师良好的综合素养是确保大学英语教学高效融合美育教育的重要基础。 英语教师除了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之外,还要丰富历史文化知识,使学生在对比中西方文化时,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加深对英语文化的深入理解。 所以,高校必须不断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养。第一,英语教师要做到言传和身教并举,以自身言行举止、思想道德和人格魅力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教师以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情操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能够引领学生塑造健全人格[8]。 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强化美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深化对英语教学融合美育教育的认识,提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落实美育教育的水平。 第二,大学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自觉增强挖掘美育融合点的能力,善于从语言美、音调美、形式美、意境美、文化美、思维美等多种角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师生之间互动的灵活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引导学生于学中悟美,以美促学。第三,大学英语教师要努力以诙谐和蔼的教学态度融入学生群体中,对英语知识进行趣味化解读,从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确保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挥出最佳作用,循循善诱,深化学生对美的体验感,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更深刻地领悟到文章内蕴的艺术美、社会美和自然美,实现对自身人格的塑造,最终提升综合素养。

五、 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美育教育,于知识传授中渗透美育教育,于审美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深刻领会审美活动的规律,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在审美活动中的心理特点,运用他们常用的话语形式及其思维方式,展开全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充分利用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学会发现美、感悟美,不断完善大学英语审美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美育英语教学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