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羟考酮联合丙泊酚对老年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麻醉相关指标、IL-10、IL-13等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3-08-07 07:36郝海泉李慧邓红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15期
关键词:阿片羟考酮丙泊酚

郝海泉 李慧 邓红欣

(天津市津南医院麻醉科,天津 300350)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指通过注射造影剂使胰胆系统进一步诊断和治疗胰胆病变的一种措施〔1〕。目前临床实践中,ERCP很少仅用于诊断,而是用于治疗,如内镜、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胆道逆行引流术等〔2,3〕。老年患者患有心肺疾病,使其储氧能力较差〔4〕。此外,老年患者由于肾功能和肝功能较低,对麻醉药更敏感。因此,老年患者进行ERCP需要选择起效快、持续时间短的麻醉剂。羟考酮是一种半合成的阿片生物碱衍生物,是一种纯μ和κ-阿片受体激动剂〔5,6〕。由于其与μ-阿片受体的亲和力低,主要激活κ-阿片类受体,因此在与κ-受体结合后,对内脏疼痛有明显抑制作用〔7,8〕。尽管羟考酮脂溶性低,但可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血脑屏障,有助于强烈抑制内脏疼痛,但对呼吸抑制不明显〔8〕。丙泊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注射镇静剂,起效快,恢复时间快。丙泊酚目前广泛用于胃肠道内镜手术镇静,特别是治疗性内镜手术〔9〕。过去30年,丙泊酚已从催眠剂发展到在监测麻醉护理中用作诱导和维持麻醉的超短效镇静剂,再发展到胃肠道内镜手术中非麻醉师使用〔10〕。本研究旨在探究盐酸羟考酮联合丙泊酚对老年患者ERCP的麻醉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IL)-10、IL-13等因子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天津市津南医院接受ERCP的患者共计12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纳入标准:年龄60~80岁;在治疗性ERCP期间给予镇静麻醉。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药物滥用;盐酸羟考酮过敏、丙泊酚过敏或不耐受。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64)

表2 两组麻醉指标对比

1.2治疗方法 两组手术前禁食。患者均为半俯卧位(右上侧30 °),构建外周静脉通路。对照组麻醉药物: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推注1~2 mg/kg丙泊酚注射液、0.3 μg/k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02 mg/kg 咪达唑仑注射液。观察组麻醉药物:盐酸羟考酮联合丙泊酚。静脉推注0.05 mg/kg盐酸羟考酮注射液、1~2 mg/kg丙泊酚、0.02 mg/kg咪达唑仑。患者均在睫毛反射消失后,进行ERCP。手术进行中,一直保持泵注丙泊酚0.08 mg/(kg·min),麻醉深度值维持在40~50,直至退镜。

1.3观察指标 (1)麻醉指标:观察两组麻镇静诱导时间、丙泊酚总剂量、恢复时间及患者不自主运动次数。(2)疼痛评分:术后 30 min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0分:不疼,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3)细胞因子:在患者术前、术后分别空腹时采血4~5 ml,离心后待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干扰素(IFN)-γ、IL-13、IL-10、IL-2水平。(4)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恶心呕吐、低血压、低氧症、心动过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麻醉指标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镇静诱导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丙泊酚总剂量、恢复时间及患者不自主运动次数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2两组疼痛评分对比 观察组术后VAS〔(2.42±0.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65±0.31)分;t=42.707,P<0.001〕。

2.3两组细胞因子水平对比 麻醉前,两组IFN-γ、IL-13、IL-10、IL-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IL-13、IL-10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2、IFN-γ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细胞因子水平对比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 vs 9.4%,其中恶心呕吐2 vs 1例、低血压4 vs 3例、低氧症1 vs 1例、心动过缓1 vs 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1,P=0.972)。

3 讨 论

ERCP用于胆道和胰腺疾病的诊断,也用于治疗干预,如括约肌切开术、胆囊结石摘除、胆道和胰管支架植入术〔11,12〕。由于手术时间长、疼痛,因此最好在深度镇静或全身麻醉下进行〔13〕。目前,有效、安全、满足患者和内镜医生ERCP的最佳镇静方案尚不清楚,且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成为ERCP治疗的主要人群〔14〕。丙泊酚具有起效快、镇静作用强、停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点〔15〕。丙泊酚剂量过大或给药速度过快可引起呼吸抑制或循环抑制,表现为呼吸频率降低或呼吸暂停、低血压〔16,17〕。尽管丙泊酚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波动,但其良好的镇静和麻醉效果仍然使丙泊酚成为ERCP的主要麻醉剂〔18〕。丙泊酚无镇痛作用,在ERCP中需要与阿片类药物联合镇静麻醉〔19〕。盐酸羟考酮用于中度至重度疼痛,效力大于吗啡,用于术后镇痛。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盐酸羟考酮比其他强效阿片类药物表现出镇痛和口服的优势〔20,21〕。与吗啡相比,其作用持续时间更长,且不会引起组胺释放。Quan等〔22〕比较了羟考酮和舒芬太尼在内镜下注射硬化治疗中不良反应,羟考酮组出现低氧和其他不良反应的例数较少。闫增等〔23〕纳入80 例接受ERCP的患者,根据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与观察组(盐酸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结果发现盐酸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刘磊等〔24〕针对盐酸羟考酮联合丙泊酚对ERCP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盐酸羟考酮联合丙泊酚麻醉方式,可维持行 ERCP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缓解其围术期免疫功能紊乱,原因可能是ERCP产生的有害刺激主要为内脏痛,而外周κ-阿片受体已被证明是治疗内脏痛的潜在靶点。羟考酮主要作用于κ-阿片受体,有效抑制内脏痛,提高内脏痛刺激阈值,阻断外周疼痛信号,减弱疼痛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信号输入;还可放松胃肠平滑肌,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此外,其低脂溶性降低了羟考酮通过血脑屏障的比例,从而降低μ-阿片受体激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如呼吸抑制。上述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猜你喜欢
阿片羟考酮丙泊酚
蟾蜈止痛膏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基于阿片受体亚型的药物研究进展
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与硫酸吗啡控释片在癌性内脏痛患者治疗中的止痛作用及不良反应比较
阿片受体类型和功能及其在猪脑中的个体发育特点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μ阿片受体在吗啡镇痛耐受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