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中学(初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2023-08-13 21:48
今天 2023年10期
关键词:服务质量乡镇学校

陈 辉

(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学 甘肃 陇南 746000)

整体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是实现“双减”目标的主要策略,能够有效提高课后服务能力、降低学生父母压力、推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途径。经过一段时间以来,课后服务收获到家长、学生与社会的众多好评。但是由于乡镇中学遭受到各种问题的制约,使课后服务依旧存在众多问题。在2022 年期间,其已经被成功纳入到民生工程当中。但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对如何提高乡镇中学的课后服务质量进行思考,将这一民生工程办成人民满意的工程。

1.乡镇中学课后服务现状

1.1 课后服务教学内容单一,缺少专业教师

课后服务这两年才刚刚开始流行,有一些乡镇学校的其工作并没有特色,主要就是组织学生写作业,让学生在学校当中完成作业。而且部分教师的解题能力相对比较弱。再加上乡镇中学的“音体美”等等教师不具备专业教学能力,所以导致素质拓展类项目少之又少,特色教学也成为了形式主义[1]。还有一些学校在设计素质拓展项目时,就是单纯的为了满足某一方面教学而设,并引导学生共同挑选这种课程,部分热点项目如科技创新类、语言艺术类等等学生都无法选择。而学校原有项目是很难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的,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爱好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如果不设计好那么是无法起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课后服务的价值也就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1.2 素质拓展课程结构性不足,无法深入

课后服务项目主要包含素质拓展和基础托管两方面。基础托管就是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使他们在学校当中就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校园内可以上社团课,学生父母也就不用因为辅导作业而苦恼,不需要再将学生送到其他机构写作业了,这样确实可以降低大部分家庭的压力。但是有一些学校的“音体美”等等素质拓展教学一个月才有四节课,整个学期全部加起来也不是很多,仿佛“蜻蜓点水”,这种情况就会使学生无法进一步学习与探究,更加谈不上学好、学精。

另外,还有一些乡镇学校,虽然举办了“人工智能”等等比较热门的课程,但是并没有收获到良好的教学成果。有的学校将这种课当成普通的动手实践课,将基础的电子元件给学生发下去,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拼成自己喜欢的玩具、机器人,这种科技创新课最终变成了看说明书项目;还有一些学校将科创课变成理论课,过于学生的开发科学想象力,但是却没有收获到良好的教学成果。这种课程缺少结构性,既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学思维,还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使续报率持续降低,无法保证有稳定生源的参与,从而变成了恶性循环。

1.3 激励性评价不足,教师能动性薄弱

在“双减”政策下,学校提出了课后服务这一项工作,再加上乡镇学校留守生比较多,教师需要肩负的责任与压力就会更多一些。“家庭”与“工作”的安排越来越难以平衡,学校管理人员、学生父母及学生等等对教师的期待也就不断上升,时间一长,教师就会出现身心疲惫的情况,在工作中出现倦怠、消极的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学校方面就应当设立激励机制,帮助教师逐渐远离倦怠期,有助于其的展业能力进步[2]。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却经常出现各种条件的约束,有一些乡镇学校的评价机制与待遇保障方面等等都存在许多问题,从整体上来讲约束了教师的进步与发展。

2.乡镇中学(初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

有一些乡镇中学的课后服务工作出现单一、无法深入拓展及结构性弱等等现象,使此工作质量与效率难以上升,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去创新与优化工作内容。

2.1 设计自主学习课堂

乡镇中学的课后服务可以分成两方面,第一,学生自主写作业;第二,教师在课后服务过程中负责答疑,辅导学生写作业。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自主学习时间,也就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能够转换学习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吸收与消化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更加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载体。在写作业时,从整体上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其实已经变成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理解能力不断上升,而且还可以掌握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因此,将课后服务时间安排出一些自主学习时间是很有价值的。[3]。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与演示,这种自主学习课程会逐渐变得常态化,学生知道自己在其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甚至可以将其演变成与课程教学相等的位置,解放学生的双手与神经,提供出良好的自主学习时间,使学生在学习方面真正做到改变。初中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效率与性格特点,灵活安排学习时间,真正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管理好学习时间,那么才可以体验到学习带来的自由与舒适,从而提高学习本领。

学生在自主时间所学习的内容可以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想法去完成任务,比如:整理与归纳各个科目的学习笔记——完成各个科目作业——订正错题——预习明日课程等等。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将这段时间更新成学科自习课,这样能够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更新成主动学习,纠正错误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精神与品质。

除此以外,教师还需要将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无法完成的、想深入探究的知识采用讲解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逐渐充满深度。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采用“提供作业单”、“单独辅导”等等方法,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获得良好的发展。

2.2 开展素质拓展课程

开展丰富多样的项目教学是落实“双减”教育理念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以,为了有效实现“双减”政策,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实现育人目标,就可以将素质拓展课划分成“特色”+“年段”项目教学,这样就会为学校创建出充满特色的课后服务教学。

2.2.1 建设乡土文化特色课程

在构建课后服务过程中,需要注意呈现出“地域性”,应当根据学校特色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寻找到能够结合的点,这样才可以创设出适合学生发展、而且充满特色的课后服务项目教学,真正落实“为学而教,以学定教”[4]。

比如,徐州市紫庄镇的新吴窑学校,当地是重点果蔬实验基地,具有非常深厚的乡土文化……而且学校建设时间也比较久远,那么学校就可以根据这些情况开展素质拓展课程。这样学生能够击破教室的约束,并联合乡镇街道开展相关课后服务课程。如根据“异果之香”为主题开展特色课程,可以在校园的空地处开辟出一个场地,让学生们去种植实验,还可以让他们融入大棚当中,帮助学生认识各种新鲜青菜与时令水果,并在其中认识到植物是如何生长的,真正了解植物的栽培方法,并探究出植物反季节生长存在的原理,让他们在其中认识社会、自然与自我。

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课程与乡镇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更加容易激发出学习欲望与好奇心,生活即教育,学生经过动手实验、动脑思考,最终就会解决问题,而且还容易形成创新能力。乡土文化项目教学的创建与开展,不仅仅能够提高教师开发课程与实施的本领,又可以使学生在真实感受中收获到良好的知识能力,真正做到文化传承,并落实“特色课程育人”目标。

2.2.2 根据学生的年段课程建设

年段主题建设简单来讲就是跨学科培养,教师在设计活动主题的时候,需要根据乡镇初中生的生活圈、成长需求开始着手,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教师根据初中生的学习情况与爱好特点,由乡镇生活、社会及自然等等去选题,以此来保证课程主题具有曾递性与系统性。以下内容是为初中生构建的“自然教育”。

自然环境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更加是学习与探究知识的场所。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下,有很多的学生都会和信息技术接触很长时间,使学生逐渐形成“自然缺失症”,并成为社会教育话题。为了有效缓解学生这种情况,学校方面可以为初中生创设一个与“自然”有关的主题,如“保护自然环境”,这一目的就是使学生可以亲近自然,保护自然。进一步完善对社会、世界的了解,体会到自然带来的美好生活。这种自然教育会顺其自然的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并形成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

2.3 创设课后服务师资建设支持系统

乡镇学校的课后服务师资力量很低,存在许多问题,导致乡镇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质量长时间都无法上升,这种情况就需要获得多方面的支持,共同创建出良好师资建设系统。

2.3.1 创建高质量师资流动机制

课后服务在推进中容易出现“城乡差异性”、“学校差异性”这些现象,为了有效提高乡镇学校的课后服务质量,可以开展城乡帮扶活动,鼓励与引导城市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到乡镇学校进行课后服务。这样能够有效击破片区内学校的约束,使各个学校的优质资源做到相互共享,特别是师资方面的有效补充,落实共同进步。允许初中生跨校参与课后服务,为他们创造出良好的选择空间。经过课后服务开展共同创设,可以使专业师资团队相互流动,使课后服务获得均衡发展,不断增强课后服务质量。

2.3.2 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养

乡镇学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以学科教学为主,对课后教学的文体活动、或者科技活动都不是专业性的。乡镇学校对体育、科技等等专业方面的教师非常匮乏,首先,学校方面可以将校外资源引入到学校当中,其次,还可以开展志愿团队、家委会等等一些社会资源进行课后活动,鼓励志愿服务、有偿服务等等形式融入到专业团队当中,落实资格准入制度,从而形成多样竞争的选聘制度。但是,这些方法只可以解短暂的困难,这类人员对乡镇学校的教学现状、教学问题及学情的了解的比较少,无法在学校中扎实生根,更加无法坐班教学;工作过程中还出现间断性与流动性。所以,培养乡镇学校的艺术活动、本土活动等等专业教师是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法[5]。

学校部门可以与其他部门或者社区等等联手,多多举办一些有关课后服务特色活动的培训,落实体育专业、艺术专业等等项目培训。也可以分批次举办课后服务工作室等等培养项目,使乡镇学校可以收获到更多的专业教师,并作为课后服务,这样可以为乡镇学校提高课后质量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当工作室与培育站教师都成为专业教师以后就可以去周边辐射,有效增强乡镇学校的服务质量。

要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还需要和科研有效融合。学校方面可以带领教师进行课后服务调研,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参与积极性,真正融入到活动中,站在调研的角度去观察自主学习课堂与素质拓展课程等等问题,同时去分析问题、吸收经验,能够起到思维碰撞的作用,最终经过研究讨论等方法有效解决其中产生的问题。学校方面适当的干预与助力,能够有效提高课后质量,教师的专业能力越来越强。

2.3.3 提高教师激励性评价

对乡镇课后服务教师的考核与评价,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详细方案,不断探究出奖励性工资机制,增强课后经费逐渐向乡镇学校、参与教师及家庭困难的学生倾斜。采用调查家长满意度、学生评价及教师自评等等形式对其开展反馈评价,并在这一根本上丰富服务质量。这样可以使课后服务归纳到乡镇学校职评中。

学校方面需要定期评选优秀教师等等,大力推广优秀教师的经验,实施“以奖代补”的形式使课后服务质量不断上升。并注意为课后服务教师提供一些便利与服务,尽量解决教师由于参加课后服务活动而形成的家庭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可以使教师们不会因为工作问题而出现家庭问题。为任课教师提供充足的人文关怀,并创造出友好、融洽的工作气氛;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降低心理与精神负担,并帮助他们创建出专业价值自信。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乡镇学校的课后服务质量逐渐上升。

2.4 创建弹性离校机制

我国当下乡镇学校在提供课后服务过程中,发现其的时间安排存在不足,这就会使课后服务质量难以上升,长时间下去就会使其变得无疾而终。

2.4.1 课后服务时间设计

大部分乡镇学校在设计课后服务时间过程中,都是选择延长学生在校时间的方法,延长时间大约在1 个小时,但是,经过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家长们并没有看好。即使学校延长时间,但是家长的工作时间与放学时间依旧存在时差,并没有为家长解决难题。因此,为了有效改善这种问题,学校需要在设计课后服务时间时,可以将中午休息时间归纳到其中,因此,下午放学时间就可以采用“弹性”的方式。学校在进行课后服务过程中,需要提前对家长们的下班时间做好调查问卷,然后选择一个最佳时间,对放学后家长没下班的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并对执行教师给予补偿。学校方面还需要将教职员工做到合力安排,这样能够保证课后服务质量,学校还需要考虑家长方面的因素,但是也不可以以家长为中心,无限延长课后时间,因为这会为教师带来压力与负担,更加不利于课后服务质量的上升。

2.4.2 课后服务时间的选择

乡镇学校在课后时间安排大部分都是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放学时间,不包含寒假、暑假。但是,经过相关调查发现,在寒假、暑假时间,依旧有许多家长存在课后服务需求。我国当下时期的初中生寒假时间大约在35 天左右,暑假在60天左右。学生在此阶段谁来负责或者看管是大部分家长都需要面对的困难。学校只提供上学时间的课后服务,那么就会容易产生管理断层的情况,学生父母们也很难解决此问题。因此,乡镇学校也应当将寒假、暑假安排上课后服务,在此时期可以为一些有需求的学生们提供服务。而且我国山东地区已经实施了这项服务,真正帮助家长们解决了难题,使学生获得健康成长。乡镇学校在分析课后服务过程中,还需要照顾到教师的责任与压力。掌握好平衡工作,为学生与家长们提供有效课后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课后服务工作能够推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方面需要高度重视,全心全意的做好服务工作,在建设制度与执行过程中做好加法。而且每一项制度都需要保证执行到位,不可以流于形式,更不得有半点疏漏,以此来保证校园安全。课后服务作为系统性工作,其中涉及到的层面比较多,需要各个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义务,经过共同合力,能够有效联动,这样才可以使课后服务工作有效进行,而且质量也会上升。在我国当下教育背景下,乡镇学校既需要在课后服务中渗透一些外在资源,如社会资源、社区资源等等,还可以鼓励家长们融入到其中,这样能够进一步保障学生安全。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课后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服务质量乡镇学校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学校推介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倾听患者心声 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履职尽责 提升服务质量
以创建青年文明号为抓手提升服务质量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