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牛羊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

2023-08-14 02:09郑自华张瑞门韦英明蒋钦杨王冬英吴双燕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6期
关键词:牛羊母牛肉牛

郑自华,张瑞门,韦英明,蒋钦杨,潘 艳,王冬英,吴双燕

1.广西大学农牧产业发展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04;2.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3.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4;4.鹿寨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柳州 545600

1 引言

近年来广西牛羊产业在市场、政策等有利因素驱动下发展迅速,成为了广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但随着产业的不断扩大,产业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也阻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为落实自治区政府部门关于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精神要求,助力广西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牛羊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团队自2020 年通过对桂林市肉牛肉羊养殖盈利运营情况开展专题调研,与地方管理部门一同深入企业与业主进行座谈交流,全面地了解市县(区)牛羊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遇到的难题和牛羊养殖盈利运营的经验做法等情况,同时对桂林市近年牛羊产业的发展进行跟踪了解,并综合团队其他各岗位近年对广西牛羊产业的调研情况,形成本报告,本报告重点总结了桂林牛羊产业盈利运营的模式与经验,对指导桂林市及全市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调研内容和对象

重点围绕牛羊养殖品种、饲料供应、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养殖盈利的关键环节和要素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和总结桂林以及广西牛羊养殖盈利运营的经验和模式。专家对灵川县、阳朔县、恭城县、平乐县、雁山区、临桂区等县(区)不同生产规模的养殖场(户)肉牛肉羊养殖品种的选择、牛羊良种化、养殖模式、饲草料供应、饲养管理、引种安全等方面深入调查了解和跟踪,重点调查跟踪养殖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共13 家。

3 养殖品种和良种化情况

调研发现养殖业主良种意识普遍较高,规模养殖场和较大规模的合作社普遍选择生长速度快中大型肉牛品种或良种的杂交牛。调研和跟踪了肉牛养殖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共11 家,养户以饲养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夏洛莱等良种牛或杂交牛为主,个别企业饲养有少量的日本和牛,专业养户很少饲养本地黄牛。肉羊养殖品种选择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适宜性好的山羊品种或其杂交后代羊,调研的2 家肉羊养殖企业以山羊养殖为主,主要饲养品种为川中山羊、波尔山羊及其杂交后代羊。此外还有努比亚、南江黄羊、本地山羊及其杂交后代羊等。很少有单纯养殖未经改良的本地品种牛或本地品种羊的养户,主要原因是养殖本地品种的牛羊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长、出栏体重小、经济效益低。从地方管理部门了解到,桂林市肉牛养殖良种化比率到达了80%以上,肉羊也达到了65%以上。

4 养殖模式情况

所调研的牛羊养殖场(户)根据养殖设施设备和管理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规模生态养殖模式、传统规模养殖模式和传统小规模养户。

4.1 规模生态养殖模式

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场)养殖模式基本都在推行生态养殖。调研的4 家养殖规模650 ~3 000头肉牛养殖企业,有3 家采用了“微生态垫料+避雨透光生态牛舍”肉牛现代生态养殖模式,有桂林同盛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车田河牧业有限公司及恭城县牛水厄生态养殖园。这几个生态牛场以机械化运作为主,机械化喂料,人工成本较低。同时这些生态养牛场都配备建设了有机肥加工生产设施设备,生产销售有机肥。调研的2 家种羊养殖企业是“微生物+高架网床”的生态圈养模式。

4.2 传统规模养殖模式

这些养殖场栏舍建设为传统栏舍,采用圈养模式,机械化水平较低,人工喂料,每天采用人工清粪,用水冲粪的做法,牛舍环境条件差,人工劳力投入大,养殖污染大。比如临桂县秦氏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猪圈改造成牛舍,采用圈养+栓养模式,以人工饲喂、清粪运作,采用水冲粪的做法,人工、环保成本投入较大,环境污染严重;恭城县兵哥肉牛养殖合作社栏舍硬件较差,实行定位栓养模式,养殖机械化水平低,人工割草,人工投喂,每天人工清粪,劳动强度大。

4.3 传统小规模养户

这些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栏舍基本都较简陋,栏舍紧邻居民房或是人畜混居,环境污染较大,人居环境卫生条件差,饲养采用人工喂料、清粪,育肥牛大多数以栓养为主,养殖模式传统。

5 影响产业盈利运营的主要问题

5.1 良种缺乏

养户普遍面临牛源缺乏问题,能繁母牛数量少、繁殖率低,良种牛源少,影响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整个桂林市除了桂林同盛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存栏能繁母牛数量及其良种扩繁能力基本能够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外,其他养殖企业、养殖场母牛存栏数量较低,饲养管理技术相对薄弱,无法充分发挥能繁母牛的繁殖性能。总体上整个桂林地区的母牛存栏数量较低、繁殖性能较低,良种牛扩繁速度慢,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除了具有自主繁育能力的企业和饲养能繁母牛的家庭农场外,专业肉牛育肥场(户)都是从区内外引牛,近为桂林周边县市、远为吉林省等地,桂林本地缺乏可提供充足杂交牛、快大型牛的种源基地。牛源缺乏,引牛成本大,远距离调运引种疫病死亡发生风险高,直接影响了养牛的利润[2]。羊种源在本地和广西区内基本上能满足养户需求,对产业发展制约不大。

5.2 饲养管理不科学

整体上桂林市牛羊养殖业科学饲养管理水平不高,养殖技术落后。设施设备差标准化养殖水平低,占据很大比例存栏规模50 ~100 头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牛舍仍是传统的栏舍,设施简陋,养殖污染较大。饲养管理粗放传统守旧,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投入大,养殖科技含量低[3]。像桂林同盛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阳朔县富农山羊养殖公司等这些标准化生态养殖的养殖场不多。牛日粮搭配不科学,饲料单一,缺少必需的微量元素等添加剂,育肥牛吃不饱吃不好和母牛营养不良或过肥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肉牛育肥周期长,母牛不发情繁殖率低,母牛群淘汰率高使用年限短。

5.3 技术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

部分规模养殖场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中小养殖户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观念传统守旧,技术跟不上。很多规模牛羊场在基础设施上舍得投入大量资金,而在技术人才上不舍投入,牛羊场普遍缺少专职的专业技术人才。而相反一些中小规模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因为业主是配种员或乡村兽医出身,自身掌握技术,注重技术在养殖中的应用,牛羊养殖实现了较高的盈利。

5.4 疫病防控风险大

传统模式养殖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养殖设施条件比较简陋,未配置防疫设施设备,养殖小区靠近居民区,人畜混居,防疫问题严峻,养殖风险大。有的企业安全引种意识差,跨省跨区域引种诱发的疫病防控能力差,个别大型养殖企业不规范引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指导,跨省引种牛羊死亡率高,导致产业发展陷入困境。

6 养殖盈利运营案例及分析

6.1 肉牛规模养殖盈利运营模式案例

6.1.1 肉牛现代生态规模养殖盈利案例

桂林同盛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从事肉牛规模养殖,2020 年存栏公牛900 头、母牛600 头、牛犊200 头,2019 年出栏肉牛670 头,平均每头牛利润5 000 元,年生产有机肥3 700 t,年产值达1 000多万元。

案例分析:该公司利用自身资金、技术、市场等的优势发展肉牛产业,养殖西门塔尔、红安格斯等大中型肉牛为主,发展生态养殖供应优质肉牛,与食品公司、生鲜店形成了“肉牛订单”合作模式。利用本地及周边凉茶渣、啤酒糟、豆腐渣、罗汉果渣等农副产品资源为饲料,保障饲料常年充足且控制较低的粗料成本。注重科技支撑,依托广西肉牛肉羊创新团队,聘请专业技术场长,制定奖励机制;科学搭配日粮,严格按照肉牛生长需求供给日粮,科学饲养管理,发挥肉牛最大生产潜能;建立有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保障牛群健康;实现机械化喂养,减少人工投入成本;建立肥料生产车间,生产销售牛粪尿固体有机肥;企业形成了独具特色肉牛规模化养殖盈利的运营模式,该企业是当前广西肉牛规模养殖盈利运营的典范。

6.1.2 肉牛传统规模养殖盈利运营模式案例

6.1.2.1 案例1:阳朔县顺兴肉牛养殖场。存栏350头,养殖模式为传统栏舍,部分栏舍为猪舍改造。盈利途径主要是销售自配的怀孕母牛、带仔母牛和牛犊。2019 年出售100 多头怀孕母牛(2.8 万/头)和带仔母牛(3.7 万/头),收入200 万元左右。

案例分析:业主养殖品种定位清晰,只养优良品种黄牛或杂交牛,主要养殖利木赞、红安格斯、夏洛莱牛等品种母牛或其杂交后代牛。饲草料自种和发动周边农民订单种植,自主配制饲料日粮,注重饲养日粮科学搭配。户主为全区十佳配种员,掌握人工授精技术和常用兽医技术,有良种意识,自主选育良种牛,用9 年时间育成一头优良种公牛(1 475 kg)。

6.1.2.2 案例2:恭城县兵哥肉牛养殖合作社。该养殖合作社养殖传统栏舍西门塔尔牛,从吉林省引种,做到安全引种,育肥牛采用栓养模式,带动贫困户5 个,目前存栏130 头育肥牛、20 头母牛,劳动力3人,2019年出售300头肉牛,收入210万元。

案例分析:该合作社饲养品种目标明确,基本以西门塔尔牛为主,少量杂交牛,主要以单纯育肥为主,全进全出模式。草料自己供应,租地80 亩种植牧草。牛源从外省跨省引进,安全引牛,保障牛成活率;注重科学调配日粮,舍得投入饲料成本,按照牛只体重1%供应充足精料,满足肉牛生长需求,平均每头牛每天饲料费达20 元;适度规模养殖,亲力亲为,人工自出,自己学习掌握兽医技术,不聘请饲养管理技术人员。育肥11 个月左右出栏,平均日增重可达1.5 kg 以上;尽管当前牛源紧缺,购牛成本相对较高,但户主还能实现平均每头牛利润有6 000 ~7 000 元。

6.2 肉牛养殖种养循环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案例

桂林市平乐车田河牧业有限公司,其中肉牛年存栏2 000 多头,出栏1 000 多头,企业年产值达2 亿元。

案例分析:肉牛养殖以自产丰富的马蹄渣等为饲料,形成了以马蹄渣、罗汉果渣、啤酒渣、豆腐渣等发酵饲料为主的饲料供应模式,肉牛屠宰销售,同是发展餐饮酒店农家乐。实行自繁自养,注重品种繁育和杂交改良,养殖品种选择生产速度快、出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等大中型肉牛品种或杂交黄牛;同时建设有机肥生产车间,生产牛粪尿有机肥,用于种植马蹄、牧草、果蔬或销售,建立“马蹄渣-肉牛-有机肥-马蹄(果蔬)”的种养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公司形成马蹄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餐饮服务等“种、养、加、销”相结合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是目前广西发展种养循环肉牛养殖盈利的典型企业。

6.3 适度规模家庭农场肉牛养殖运营模式案例

6.3.1 案例1

平乐县刘氏肉牛养殖场是以养殖母牛为主、育肥牛为辅的规模家庭农场。该户业主为牛人工授精技术员,养牛10 年,从事配种工作6 年,其为农户母牛配种,可实现90%以上受胎率,2019 年配种母牛500 头左右,平均获得250 元/头的收入,年配种收入达12.5 万元;另外,2019 年该户出售牛犊、育肥牛共20 头,平均每头牛利润6 500 元,收入达13 万元,全年养殖收入达25.5 万元。此外,该户发展带动至少100 个农户参与种草、养牛、技术服务等,还发展牛粪-蔬果循环生态经济。

6.3.2 案例2

阳朔县邓氏肉牛养殖场是以饲养母牛为主的适度规模家庭农场。户主为基层配种员,养殖品种选择明确,养殖利木赞或其杂交牛,存栏30 头母牛,26 头育肥牛,10 头牛犊,2 个劳动力(自家人),自家土地种植20 多亩牧草,自主配制饲料日粮。2019 年出售60 多头怀孕母牛(2.5 万/头)和带仔母牛(3.0 万/头),收入120 万元。在自家住房旁建设简易牛舍。户主为基层配种员,掌握人工授精技术和基本兽医知识,养殖利木赞、西门塔尔等优良品种黄牛,牧草自种自给。同时开展人工授精配种服务周边养户,出售自配带胎母牛、带仔母牛或牛犊,获得较高的养殖利润。

6.3.3 案例3

平乐县刘氏肉牛养殖场是以饲养母牛为主的适度规模家庭农场。户主为基层配种员,掌握人工授精技术,有10 年养牛经验(其中配种工作至今有6 年),存栏利木赞母牛18 头,育肥牛12 头,自主配制营养日粮,自繁自养模式,发展牛粪-瓜果经济,带动周边农户参与肉牛养殖、牧草种植等至少100 户,2019 年出售怀孕母牛、带仔母牛和肉牛总计20 头,平均每头利润6 000 元。除了肉牛养殖盈利之外,2019 年该户主为周边农户提供母牛配种服务收入万元。

案例分析:传统栏舍养殖,注重养殖技术的应用,业主为村配种员,能自己解决生产中基本的兽医问题,生产中不断摸索品种繁育和改良问题,注重选留优良母牛和公牛,养殖优良品种牛或杂交黄牛;饲草通过订单收购发动周边农户种植饲草供应自己养殖,日常养殖劳力都是自家人,不聘请饲养管理人员,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实现较好的养殖收益。

6.4 肉羊规模养殖盈利运营模式

山羊养殖主要是养殖母羊繁殖羔羊,出售种羊,或者育肥后销售。在运营方面,山羊养殖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养殖户(农户、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特定的组织方式,带领合作社、养殖户发展产业,实现成本和利益的共赢。

7 关于牛羊产业盈利运营的经验及对策

7.1 必要的政策扶持和延续实施

牛羊养殖在广西是短板,基础薄弱,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政策的扶持引导,政策维持连续性。遵循牛羊产业发展规律,政府部门科学合理规划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同时注重政策的持续性,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牛羊产业。

7.2 强化科技支撑

地方主管部门要重视科技在牛羊产业的地位,积极对接整合区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和人才,搭建权威的产业科技服务平台,健全“区-市-县-乡镇”四级联动技术服务网络,加强基层技术人员培训,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3]。

7.3 发展生态养殖

广西属于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大石山区典型喀斯特地貌,养殖粪污难处理环保压力大[4]。肉牛要推行“微生态垫料+避雨透光南方生态牛舍”、肉羊推行“微生物+高架网床”和“微生态垫料+生态平养”现代生态养殖模式,减少人工环保等成本,实现养殖高效益。

7.4 良种养殖

牛羊养殖品种选择生长速度快、中大体型、产肉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良品种。通过引进良种和良种改良相结合,建立本地良种繁育体系,推行“千家万户养母牛,企业集中育肥牛”,即农户养殖母牛,公司提供种源和技术服务,保价回收牛犊进行育肥[5]。

7.5 饲料均衡供应

做好饲料本地化和优质化,用草和种草相结合:一是充分开发利用地区大宗农作物秸秆和农副产品资源及下脚料饲草饲料资源;二是选植和推广适合当地的优质高产牧草;三是参与实施国家“粮改饲”,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四是配方种植,玉米套种黄豆等作物,提高肉牛饲草多样性。此外,支持专业化生产牛羊饲料,应用现代生物饲料加工技术,推广应用牛羊全价颗粒料,实现牛羊饲料工厂生产、商品化供应,“像养猪一样来养牛羊”[6],减少牛羊养殖对土地的依赖性,是石漠化地区发展肉牛高效养殖的新出路。

7.6 科学饲养管理

科学饲养管理是牛羊养殖的重要措施,直接决定经济效益。要科学合理搭配日粮,“粗料+精料”组合全面满足牛羊正常需求,总结分析我区许多养殖场户肉牛养殖亏本的一个主因就是不科学饲喂,没有科学合理搭配日粮,饲料不舍得投入,牛吃不饱吃不好,营养跟不上,投入少导致产出少 。此外,要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节约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7.7 严把疫病防控

缺少牛源,“北牛南育”的生产格局将长期存在,要推行安全规范的引种措施,解决长途运输应激和疫病防控问题,关系南方牛羊产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7.8 适度规模养殖

牛羊产业发展要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实际,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实现资源、资金、市场的合理配置。养殖场(户)牛羊饲养规模要与养殖户的经济实力、饲料供给能力、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相适应。组织形式主要是中小规模养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养殖等模式。推行“规模化分散饲养”肉牛养殖模式,当前桂林市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肉牛养殖占据较大的比重,适度规模的肉牛养殖户能获得较好的养殖利润,这种模式在广西其他地方也是比较有生命力的一种肉牛养殖盈利模式。

7.9 打造全产业链

政府要引导龙头企业打造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打造养殖、屠宰加工、餐饮、文旅等一条龙产业链,掌控各环节牛羊效益。培育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市场、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地方牛羊产业发展[7]。

猜你喜欢
牛羊母牛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肉牛口炎咋防治
母牛的分娩与接产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牛羊各几头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