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弓形虫病的防治

2023-08-14 02:09毛晶丹王鹏芳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6期
关键词:配子体终末包囊

毛晶丹,王鹏芳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农业农村局,河南安阳 456400

猪弓形虫病不仅传染性较强,而且有较高的死亡率,在全国各地广泛流行。此外,弓形虫的寄生宿主有很多,如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此病还可以感染人,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1 病原学

猪弓形虫病是在20 世纪初最早发现的一种猪病,实际上弓形虫病不仅会感染猪,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生物都可以被弓形虫所感染。目前无论是哪种动物的弓形虫都是同一种,但可以根据不同的毒力分成强毒株以及弱毒株。被弓形虫所感染的生物其粪便中会大量存在弓形虫,从而导致弓形虫病在猪群传播。弓形虫卵囊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即使是在零下的气候下还能存活超过3 个月。在-20 ℃以下的严寒下仍然可以存活几日。通常来说,气候温暖的季节更容易存活,在每年的5 ~10 月都是适宜弓形虫存活的季节,尤其是在高温的月份最容易出现扩散。通常育肥猪或是重量在10 ~50 kg 的仔猪是弓形虫病的多发群体,尤其是3 ~5 月龄的仔猪最容易感染。不仅威胁猪的健康及生命,还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有感染人类的风险。

猪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龚地弓形虫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原虫。根据发育阶段,弓形虫有5 种类型: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整个发育过程需要两个宿主,即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猫科动物为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在终末宿主猫科动物体内主要以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的形式存在,而在猪等其他中间宿主主要以滋养体、包囊的形式出现。包囊中含有多个聚集在一起的滋养体,形状为椭圆形,滋养体形状为月牙形或香蕉形。裂殖体和配子体是有性生殖阶段的中间个体形式,配子体经过有性生殖结合后形成卵囊,呈卵圆形,每个卵囊内含有2 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有4 个子孢子。

2 流行病学

猪弓形虫病在每年气温较高的夏、秋两季多发,各个年龄、品种的生猪均易感染,特别是机体抵抗力低下的仔猪更易感染此病;猪弓形虫病的主要传染源为被终末宿主猫排出的卵囊所污染的饲料、饮水、饮具和食槽等,此病的感染途径是经口传播,生猪食用了被弓形虫卵囊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后会感染此病,此病还会通过胚盘进行垂直传播。包囊可以在中间宿主组织内长期存活;卵囊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大,对一般消毒剂均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常温、常湿条件下可存活1 ~1.5 年。

3 生活史

弓形虫的中间宿主为哺乳类、鸟类、爬行类等多种动物,终末宿主为猫科动物。中间宿主一旦感染弓形虫,在其体内会出现滋养体、包囊。终末宿主感染后会出现卵囊、裂殖体、配子体。如果猫吞食了卵囊或包囊,卵囊内的子孢子或者包囊内的滋养体会进入猫的消化道,侵入到肠上皮细胞,经过裂殖发育成裂殖子,裂殖子发育成配子体,经过配子生殖产生卵囊,卵囊随着粪便被排出体外,然后在体外发育成感染性卵囊,中间宿主一旦采食感染性卵囊后,卵囊就会侵害组织的有核细胞,主要是网状内皮细胞,接着进行分裂增殖形成滋养体。如果生猪机体抵抗力低下,生猪就会产生急性感染,如果生猪机体抵抗力强大,滋养体发育受阻,细胞没有破裂可能会产生包囊,包囊在宿主体内可以存活多年,造成宿主隐性感染或慢性感染。

4 临床症状

猪在感染弓形虫后,食欲不振,严重时食欲废绝不进食,发热,体温升高到41 ℃以上,发热会持续数日,因此患病猪精神不振,呼吸急促,会出现腹式呼吸或犬坐式呼吸,流鼻涕,眼内有脓性或浆液性分泌物,病猪会出现便秘,排出较干燥的呈羊粪状粪便,之后会拉稀。部分患病猪会产生呕吐,随着病情的发展,有的病猪还会出现结膜充血,有的病猪肌肉僵硬、后肢麻痹导致走路不稳或站立困难。在患病猪的耳朵、鼻吻突、下肢、下腹等部位会出现紫红色的斑痕或小出血点,发病后期患病猪的体温会下降,发生死亡。妊娠期母猪感染该病后,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严重可导致妊娠期母猪发生流产、死胎等症状。

5 病理变化

对患病猪进行剖检,可以发现患病猪病变部位多集中在肺部、肝脏、脾脏等部位,肺部病变最为明显,呈浆液性渗出物。淋巴结、肺部、肝脏、肾脏肿大,并有大小不规律的出血点和坏死灶,腹腔中含有大量的积液。另外,肠道存在明显的病变,具体表现为肠道充血严重,肠黏膜受损,有坏死灶。一般急性病例常见于仔猪,症状更为明显,慢性病例多见于成年肥猪,各内脏器官出现水肿,及散在的坏死灶。隐性感染主要是在脑组织内存在包囊,有时可见神经胶质增生性和肉芽肿性脑炎。

6 诊断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等可以对猪是否患有弓形虫病进行初步判断,但确诊还需要通过实验室诊断的方式进行诊断。

6.1 显微镜检查

该诊断方式操作简单,诊断便捷,但结果存在假阴性可能。采集病死猪的肺、肝、淋巴结等组织经处理后作涂片检查,姬姆萨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可发现虫体。

6.2 动物接种

可采集病死猪的血液、淋巴结以及肝脏部位,经研磨加入10 倍生理盐水后,再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静置1 h,取上层清澈液接种至实验小白鼠腹腔,若小白鼠发病,可在其腹腔内发现虫体。

6.3 血清学诊断

该诊断方法得到了普遍推广应用,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率较高的优势。常用的检测方法有IHA 法、ELISA 法等。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因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得到广泛应用。

6.4 分子生物学检测

应用PCR、DNA 探针等进行寄生虫病的检测,具有敏感性比较高、特异性强、检测迅速的特点。

7 治疗

7.1 西药治疗

磺胺类是治疗猪弓形虫病的首选药物,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内服磺胺间甲氧嘧啶2次/d,连续服用5 d 即可;还可以肌肉注射磺胺嘧啶,剂量为20 ~25 mg/kg,1 次/d,连续注射5 d。同时要注意,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时,由于磺胺类药物自身溶解度比较低,易出现尿液结晶,所以在使用药物时可以配合碳酸氢钠治疗,同时使病猪多饮水以减少尿液结晶。用药要确保药物剂量充足,首次使用磺胺类药物需要剂量加倍,由于磺胺类药物在患病猪体内维持的时间较短,所以要严格按时用药,并注意用药疗程,不能初见效果就立即停药,一般用药控制在5 ~7 d。

7.2 中药治疗

将30 g 青蒿、30 g 人参、10 g 黄连、10 g 使君子、10 g 柴胡、10 g 常山、15 g 地丁、12 g 菖蒲、5 g贯众混合后加入1.5 L 水煎熬,早晚病猪各服用一次,连续用药3 d。其中黄连、地丁具有消炎止痛作用,青蒿、菖蒲起到消热降温功效,苦参、常山、使君子以及贯众具有清除湿热、祛除湿气作用,还有灭虫卵、促排尿功效。另外可取常山、槟榔各30 g,柴胡、桔梗各19 g,麻黄16 g 煎服,2次/d,连续用药4 d,也可以退热杀虫。这些中草药的混合搭配能有效缓解猪弓形虫病的相关症状。

8 综合防治

8.1 污染用具无害化处理

一旦发现患有弓形虫病的猪,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对猪舍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对粪便、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均进行无害化处理。

8.2 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

养殖人员要及时清理猪舍粪便,以防粪便堆积滋生细菌和弓形虫等;注意防寒保暖措施,定期通风透气、保障采光的充足;坚持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灭虫处理;猫科动物是猪弓形虫病的终末宿主,养猪场禁止养猫,做好灭鼠工作,防止猫进入猪舍。

8.3 提供丰富的饲料

提高猪群的抵抗力,保证猪只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同时强化猪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做好生猪饲料和饮水的日常监管工作,防止其被猫粪直接污染,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避免生猪出现应激反应,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防止生猪受寒受冷。

8.4 自繁自养

养猪场最好坚持“自繁自养”的模式,如果要引进种猪,按照相关程序需要进行检疫和隔离,确认无疫病后方可混养。

猪弓形虫病不仅影响生猪的正常生长发育,治疗不及时还可能造成生猪死亡,一旦暴发流行会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并且该病是人畜共患病,对该病的防治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因此养猪场必须提高对此病的重视程度,采取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该病的发生率,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配子体终末包囊
海带配子体预发育适宜光照强度、密度和发育程度研究
海洋甲藻包囊及沿革
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配子体生长影响研究
不同环境因子对珍稀观赏蕨类金毛狗配子体性别分化的影响
蕨类植物的孢子囊群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观察
腓动脉终末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冠脉舒张功能受损
Ni 胁迫对斜纹夜蛾幼虫包囊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