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梭菌性肠炎的诊断和防治策略研究

2023-08-14 02:09万杉杉李明珠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6期
关键词:梭菌空肠肠炎

万杉杉,李明珠

1.吉林省双辽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双辽 136400;2.吉林省双辽市畜牧工作总站,吉林双辽136400

梭菌性肠炎的病原菌可在生猪、人体肠道内存活,与大肠杆菌的病原相同,都属于一种典型的条件性病原菌。在猪舍通风换气频率低的情况下,舍内积聚的有害气体浓度会逐渐增高,容易引发此疾病。另外,猪舍中的饲养密度较大,生猪活动空间较小,也会发生应激,如果饲养员不能及时清理粪便,或者没有定期对地面、饲喂工具进行消毒,这些都会造成猪梭菌性肠炎病原菌的大量滋生、快速繁衍。除养殖管理不当,气温突然变化也容易引起梭菌性肠炎,所以在秋末冬初气温下降以及寒潮来临之前,针对梭菌性肠炎应加大预防和控制力度。

1 流行特点

猪梭菌性肠炎的主要侵害群体为1 ~3 日龄的新生仔猪,多因母猪乳头被病菌污染,在哺乳期间令仔猪直接接触或者间接吞入病菌感染,1 周龄以上的仔猪一般不太容易被感染。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2 ~4 周龄及断奶后,该病的发病率也很高。然而,即便是同一胎的仔猪,其发病率也有高有低,一般在20%~70%之间,有时最高可达到100%。如此之外,这种病菌通常存活于母猪的肠道中,并且可以随着粪便被排泄出来,进而污染到母猪的乳头、垫料,一旦仔猪误食,那么这种病菌在进入仔猪的空肠之后会快速进行繁衍,而且会感染到绒毛上皮组织,产生大量的毒素,最终造成仔猪的机体组织发生充血、出血的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机体组织坏死。不止是仔猪,还有鸡、牛、兔子等都容易感染梭菌性肠炎。

2 临床症状

猪在感染梭菌性肠炎之后,一般会表现体温明显升高,并且随着疾病的加重,会引起全身肌肉震颤,表现为共济失调、运行能力下降。症状比较严重时,患病猪的后肢会发麻无力,无法站立,常卧地不起,一直磨牙并伴有痛苦呻吟,嘴角溢出白沫,四肢出现划水、转圈,倒地死亡,尸体腹部鼓胀。按照病程长短,猪梭菌性肠炎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最急型。病程一般都是1 ~2 d,仔猪在出生后不到1 d 就会发病,通常症状并不显著,但全身都被血液、稀粪便所污染,身体十分虚弱,并快速地发展为濒死状态,少数患病猪还没有出现血痢就已经倒地昏迷;第二,急性型。这是猪梭菌性肠炎最常见的病程类型,一般会持续3 ~4 d。刚刚发病时,患病猪会排出呈淡红色或者红褐色的稀粪便,之后所排出的粪便呈粥状,并夹杂着坏死组织碎片。患病猪体质逐渐变弱,病程会持续2 d,通常在第3 天后死亡;第三,亚急性型。病程会持续5 ~7 d,患病猪起初会出现持续性腹泻,开始排出的为黄褐色、黄色的软粪便,到了后来会排出夹杂坏死组织的液体粪便,还会出现脱水现象,体质明显消瘦,一般会在5 ~7 d 内因脱水而死亡;第四,慢性型。病程持续时间在一周左右,患病猪出现间歇性或者持续性腹泻,排出的粪便为黄灰色糊状,生长发育接近停止,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得消瘦、衰竭,经过数周后最终因脱水、消瘦而死亡。

3 病理变化

患有梭菌性肠炎的患病猪在腹部、胸腔可见大量的桃红色渗出物,其病变以空肠为主,偶尔还会延伸到回肠,而十二指肠则极少发生病变。最急型一般空肠为暗红色,与正常的肠段界限明显,空肠内充盈着暗红色的液体,有时还可看到含有血样的液体,这是由于空肠和其他部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所致。肠系膜淋巴结呈暗红色,黏膜和黏膜下有大量的出血现象。急性型出血并不是很显著,主要表现为小肠坏死,可以看到小肠的壁增厚,失去弹性,颜色发黄。在坏死的肠段,浆膜下可以看到大量的高粱米粒或者小米粒大小的气泡。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还可见大小不一的气泡。肠道黏膜颜色为黄、灰色,肠道内可见松散的坏死组织,略带血色。亚急性型病变部位的黏膜呈坏死状态,可形成易剥离的坏死性假膜。慢性型肠道形态基本正常,但有坏死区,与肠道紧密相连,并形成坏死的假膜。其它实体器官退化,可见局部出血。

4 实验室诊断

在实验室诊断过程中,首先要以猪梭菌性肠炎的流行性特点、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作为依据进行初步诊断,在此基础上与常见的猪腹泻疾病、猪猝死疾病展开多维度对比,比如猪炭疽病、猪肉毒素梭菌中毒症、猪大肠杆菌病等。第一,猪炭疽病。该疾病的症状也是以腹部肿胀为基本特征,并且是一个急性过程。生猪在感染炭疽病的情况下,会呈现出天然孔流出暗红色、粘稠血液的外部表现,这属于凝血功能不佳的症状表现。在肝组织的触片上见革兰氏阳性的“竹节状”大杆菌;第二,猪肉毒梭菌中毒症。临床表现与猪梭菌所致的突然死亡相似,发病突然死亡快,特别是膘情好的生猪更容易发病。但在发病前,一些生猪常常喜欢采食腐烂的下脚料,因此患有此病的生猪其腹部肿胀程度与猪梭菌性肠炎相比并不明显;第三,猪大肠杆菌病。由此病所引起的猪腹泻症状与猪梭菌所致腹泻极为相似,对肠道进行剖解后可以明显看到,空肠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鼓气、出血的变化,在显微镜下,肝组织触片可见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在常规培养基上,菌落表现为“卷发状”,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要继续应用病原染色镜检、毒素鉴定、病源分离三种常用方式进行实验室检测。

病原染色体镜检需要在无菌条件下采集患病猪或者病死猪的空肠、回肠内容物,或者对肝脏、肠壁黏膜、其他病变组织直接进行涂片,应用染色镜检法进行直观观察,开始发现革兰氏阳性大肠杆菌,多为单株或者双株。梭菌毒素鉴定法主要是利用生理盐水对大肠内容物按照1:3 的比例进行稀释,接着以4 000 r/min 的速度离心10 min,将上清液过滤掉,然后将滤液通过腹腔注射到小鼠身上,使用0.2 mL/只的剂量,如果在24 h 之内所有的小鼠均死亡,那么就可以确定是由梭菌性肠炎导致的猪死亡。病原分离培养是采用无菌方法,将病死猪的肝脏接种肉汤培育基中,然后在37 ℃的厌氧条件下,进行48 h 的细菌培养,经过24 h 后可观察到灰白色的、呈凸起的、边缘呈锯齿状不透明的细菌,这些细菌被溶血环所包围。

5 防治策略

5.1 加强饲养管理

猪场饲养人员在开展饲养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积极采取全进全出的方式,圈舍内不论是温度、湿度均要保持适宜,日常做好通风,每日对猪圈舍进行清洁,及时将排泄物清理干净。食槽和水槽都要做到每餐清洗,保持内部干净卫生,并定期用5%二氯异氰尿酸钠、3%过氧乙酸、3%氢氧化钠或2%戊二醛对场区进行全面消毒,以降低病原菌的存活率和扩散。要给生猪饲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严谨饲喂发霉变质或者添加劣质鱼粉的饲料,如果要更换饲料,应采取逐渐变化的方式,直到第4 天后才能完全换成新饲料。一批生猪出场后,需要对圈舍进行彻底清洁消毒,通风一周待内部完全干燥后,方可继续放入下一批生猪。坚持自繁自养,如果需要引进品种,一定要严把引种关口,从阴性养殖场引进,引进的品种要经过30 d 的隔离。在隔离期间,应使用7 d 的敏感性抗菌素,以降低病原体进入的可能性。在猪养殖区的入口处设置了灭菌水池和灭菌更衣间,所有进入的人都必须进行更衣、换鞋等消毒工作。

5.2 科学接种疫苗

猪梭菌性肠炎是一种以毒素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一旦发病往往会发展得很快,甚至会导致猝死,难以治疗。所以,对于这种疾病首先要做的就是预防,在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方面,要定期为生猪注射梭菌疫苗,一般情况下,在母猪产前的半个月或者一个月,需要为其注射2 mL 的仔猪产气荚膜梭菌病A 型和C 型二价灭活疫苗。此外,要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将母猪乳头擦拭干净,以防止仔猪在哺乳期受到感染。疫苗运输和保存均要在2 ~8 ℃的条件下进行,在使用疫苗前必须将其恢复到室温,并摇晃均匀。猪疫苗注射的位置是颈部和背部的皮下,在抓猪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用力过猛,要用5%碘酒和75%的酒精对切口部位做一次消毒处理,待消毒部位完全干燥后再开始为其注射。

5.3 合理药物预防

进入到猪场易发病季节,饲养人员应根据季节变化,扎实做好防控工作,一旦有病死猪,需要第一时间采取焚烧、掩埋的方式进行处理,针对疑似感染、发病猪要对其进行至少一周的隔离观察,将恩诺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噻呋钠混合为生猪注射,但是发病猪的治愈率并不高。基于此,养殖人员应高度重视疾病预防,对健康生猪紧急接种仔猪产气荚膜梭菌病A、C 型二价灭活疫苗,每头猪单次皮下注射量为2 mL,半个月之后再次注射相同量。与此同时,在日常饲喂期间,将恩诺沙星、林可霉素、恩拉霉素适量混合在饲料中,在饮用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目的在于提高生猪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达到良好的猪梭菌性肠炎的预防效果。用火焰喷灯对猪笼逐个进行全面消毒,用0.1%新洁尔灭浸泡并刷洗水槽、料槽等,用3%氢氧化钠对猪舍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在猪场内定期开展灭蝇、灭鼠、灭蚊的工作,以防止疾病的蔓延,为生猪提供一个清洁干燥的生长环境。

综上所述,猪梭菌性肠炎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具有发病快、病情急、病程短、致死率高的特点,这种病原菌主要会对抵抗力最弱的新生仔猪进行危害。目前,对猪梭菌性肠炎的预防措施是科学地进行疫苗接种,与此同时,饲养人员要采取科学的饲养方式,日常做好圈舍与周围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并控制好饲养密度、圈舍的温湿度。在母猪分娩之后及时将污染物清理干净,防止病原体通过乳头感染给仔猪。生猪饲养的每个环节都要采取防治策略,力求将疾病发病率控制到最低。

猜你喜欢
梭菌空肠肠炎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的发生和诊疗方法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西藏牦牛肉毒梭菌中毒病的防治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单通道空肠间置在贲门癌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