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吉林省肉牛市场波动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3-08-14 02:09邵洪泽宋延来任清丹郝良玉潘荣辉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6期
关键词:犊牛母牛肉牛

冯 凯,邵洪泽,李 真,宋延来,孙 亮,任清丹,郝良玉,潘荣辉,安 冬

1.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62;2.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吉林长春 130062;3.吉林省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办公室,吉林长春 130062;4.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长春130062;5.吉林省畜牧总站,吉林长春 130062;6.吉林省兽药饲料检验监测所,吉林长春 130062

2021 年起,吉林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红利,肉牛价格、肉牛饲养量持续攀升,但近期受全国肉牛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肉牛价格持续走低。为全面了解各地肉牛市场价格情况,分析市场波动原因,指导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笔者基于当前我国乃至我省肉牛市场波动情况,通过调研走访深入了解现状,探究价格波动的影响与成因,并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 现阶段我省肉牛市场波动情况

1.1 肉牛出栏价格大幅下滑,养殖场户保本和微利经营

据对养殖场(户)的走访调研了解,2023 年4月末肉牛平均出栏交易价为29.6 ~32 元/kg,多为30 元/kg,价格与年初34 元/kg 相比下降4 元左右,下降幅度达11.7%,养殖场(户)基本处于微利或保本经营状态。

一是从规模养殖场(户)看,以伊通县西苇镇德泽牧业为例,该企业为自繁自养为主,品种为西门塔尔,能繁母牛存栏260 头,育肥730 头,育肥牛养殖成本平衡点为30 元/kg。2022 年4 月份购买育肥牛花费1.4 万元,育肥12 个月,饲料成本0.8万元,人工、水电、兽药等成本约为1 000 元,合计养殖总投入2.2 万元/ 头。按出栏时750 kg,当前30 元/kg 计算,交易额约为2.25 万元,基本是保本经营;二是从以母牛繁育为主的养殖场户看,以蛟河市大老肥养殖场为例,基础母牛饲料成本为5 000 ~6 000 元/头,其他人工水电兽药等成本约为1 000 元,按年出犊率80%、犊牛价格8 000元计算,一头母牛的产出约为6 400 元,基本属于盈亏平衡状态。小母牛养殖饲料成本约为3 500 元,外加疫苗管理以及犊牛养殖费用为500 ~800 元,每头牛能够略盈1 000 ~2 000 元;三是从交易市场母牛看,市场上怀犊的母牛价格1.5 ~2 万元/头,品质好的2 ~2.5 万之间。未怀犊的母牛一般为26 ~28 元/kg。总的看,母牛价格降幅较高,与最高峰比降幅接近50%,与年初相比降幅也达到20%~30%。

1.2 活牛交易量、交易价格双下降

以伊通县营城子镇义兴黄牛交易市场、榆树市汉夏黄牛交易市场为例。从交易量上看,营城子义兴交易市场在4 月20 ~23 日,平均交易量约为260 头,往年都在800 ~1 000 头,降幅达50%~60%。榆树市汉夏黄牛交易市场一季度共25 个交易日,上市黄牛1.37 万头,同比减少24.51%;交易黄牛0.94 万头,同比减少29.51%。从交易价格看,营城子镇义兴黄牛交易市场价格为30.4 元/kg 左右,榆树市汉夏黄牛交易市场价格为29.2 ~35.6 元/kg,同比均下降20%左右。

1.3 饲料成本增加,肉牛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

据了解,目前玉米价格约2.7/kg,豆粕4 550元/t,价格仍然居高不下,饲养成本上涨。同时据了解,因肉牛市场价格大幅下滑,省内屠宰企业出现排队收购肉牛,且低于市场价格,甚至经纪人压价收购,养殖场户集中出栏,尤其是淘汰母牛、清栏等现象显现,受此诸多因素影响肉牛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不高。

2 肉牛价格下滑的原因分析

2.1 市场消费能力疲软需求乏力

受疫情影响,老百姓“钱袋子”缩水,整体处于恢复期,消费能力不足,购买力下降,导致肉牛消费市场疲软。同时,随着猪肉等畜产品价格下降,牛肉并不是居民消费中刚性需求,购买牛肉以外的其他畜产品增加,导致牛肉消费量下降。另外,南方牛肉市场消费持续低迷,我省调往南方的架子牛、育肥牛数量总体下降明显,价格普遍偏低。

2.2 进口牛肉和肉牛冲击影响较大

据了解,我国对巴西、俄罗斯、阿根廷、法国等十几个国家扩大进口面,比如斥资9.7 亿元从俄罗斯购买了4 万吨牛肉;据中商情报分析,2023年1 ~3 月中国牛肉进口量63 万吨,同比增长24.2%,牛肉进口量扩大,对国内牛肉市场冲击较大。另据反映,西南边境肉牛民间贸易频发,从越南等国家肉牛入境增多,国内省内牛肉没有价格优势,市场供大于求。

2.3 肉牛同期出栏量增加相对集中

一是奶牛市场走低影响。目前的牛奶滞销,提前集中淘汰奶牛和公犊,与肉牛同期集中出栏,冲击肉牛市场;二是小规模育肥集中出栏影响。疫情期间农民不能出外务工,正值我省肉牛发展上升期从事肉牛养殖。现肉牛价格下行,多数农民出外务工,将疫情期间入栏的犊牛、母牛在近期集中出栏;三是新疆、内蒙古等地育肥牛冲击市场。由于新疆、内蒙古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散养放养条件,养殖成本极低,疫情期间肉牛不能如期出省,牛存栏积压严重,疫情解封后以不到30 元/kg 价格后集中出省,国内肉牛市场受到冲击。

2.4 肉牛养殖周期调整理性回归

一是肉牛市场周期回归影响。据行业资深人员分析,肉牛市场价格周期一般为6 年一个周期,3年涨价期,2 年平稳期,1 年降价期(与繁育母牛的利用时间相关联)。但此次周期上行持续时期较长,高位长时期运行前所未有,可繁母牛高达3 ~4万元/头,体重250 ~300 kg 的公犊牛价格达到1.2 ~1.3 万元/头,有的甚至达到1.4 ~1.5 万元。母牛犊也能卖到1.5 ~1.8 万元。按照市场周期看,现处于降价期阶段,市场正在调整回归理性。

二是肉牛市场配置资源调整。2020 年以来,我省乃至全国多省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基础好,政策好,氛围好,发展势头强劲,短期内大量资本集中进入肉牛产业,多数都是在牛价高位时进入,使市场不同程度产生了泡沫,现在养殖周期也处于集中出栏期,市场供大于求压力增大,市场配置资源正在调整回归,造成短期内肉牛价格下滑。

2.5 消费淡季、饲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

目前正处于春节过后,牛肉市场进入消费淡季,加之猪肉、鸡肉等其它畜禽肉类价格下跌幅度较大,百姓在选择肉类时,往往更倾向于价格更低产品,牛肉的采购量受到影响,牛肉销量下滑。同时,豆粕、玉米等饲料成本上涨,养殖成本增加。

3 现阶段肉牛市场对策建议

3.1 落实产业政策缓解企业压力

加快落实惠企纾困政策,对吉林省标准化舍建设补贴、茎穗兼收一次性作业补贴、秸秆离田补贴、引牛补贴等补贴费用尽快落实到位,以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同时,依托中央和省财政专项资金、政策性奖补等措施,加大对基础母牛引进、扩繁,肉牛良种繁育体系等全链条协同发展方面的投入,尽最大可能的支持和指导场户留存优质能繁母牛,保障母牛优质产能。

3.2 加大技术指导和模式推广,降低养殖成本

一是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新技术。推广菌酶协同、茎穗兼收一次性作业以及青黄贮等秸秆饲料化应用技术,提高饲草料的适口性和饲料转化率,降低饲养成本;二是加强养殖技术指导。要加强肉牛良种繁育技术宣传、推广和指导,提高产犊率和成活率,从母牛和犊牛护理上提高牛群质量,提高养殖场户养殖质量和产出效益;三是加强疫病防治技术指导。加强对肉牛腹泻病、呼吸道疾病、犊牛保育等防治技术的推广,避免养殖户牛群发病无效死亡,减少或挽回经济损失。

3.3 继续扩宽活牛销售渠道

一是拓宽活牛销售渠道。充分发挥吉浙合作平台优势,借鉴学习山东阳信、淄博的经验做法,通过协会交流、展会合作,推动场企需求精准对接,延伸产业链条,拓宽肉牛销售渠道,构建稳定的供求关系。同时,鼓励规模养殖场户通过代宰加工、门店销售等形式延伸链条,增加收益,缓解肉牛价格下行影响;二是提升屠宰加工企业责任担当。号召皓月集团等本地屠宰加工龙头企业积极作为,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优先收购合同牛和省内育肥牛,提振养殖信心,提高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

3.4 抢抓机遇加强大项目建设

加快肉牛大项目建设,鼓励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有条件企业,抓住机遇适时抄底入栏补栏。尤其是对在建设和已完工的千头以上肉牛产业大项目,要充分认识到风险与机遇并存,在肉牛市场低迷时适时抄底入行,购买省内好品质的犊牛和基础母牛低价补栏,对冲价格下跌带来的影响,缓解市场供给压力,为项目后续快速发展预先布局。

3.5 出台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

对于部分养殖场户受肉牛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后期偿还贷款压力加大,建议组织金融部门和银行机构及时调整金融产品,对于贷款即将到期或已到期的养殖户,通过适当延长放款期限、申请贴息等方式,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提升养殖信心。

3.6 加强媒体舆论引导

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媒体宣传舆论引导作用,尤其是要加强自媒体关于肉牛养殖、肉牛市场价格等方面舆论导向的监督和引导,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避免部分养殖户受不良媒体影响,盲目跟风出栏清栏,争取最大限度降低养殖场户的损失和风险。

猜你喜欢
犊牛母牛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母牛的分娩与接产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一列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诊治
犊牛腹泻的发生和防治
犊牛水中毒的发生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