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3-08-15 13:18麦婵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摘要】本文基于中职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状的分析,提出立足课堂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活动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线上线下结合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提升中职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并就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提出具体的教学改进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育 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7-0032-0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对提升国人的精神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职语文课程作为核心课程,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指出,语文学习应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及参与文化传承的热情。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感受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汲取营养、浸润心灵,促使学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语文课程思政的目标。

一、中职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为了更加全面、科学地了解当前中职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课题组通过问卷星软件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广西区内四所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1 036份有效问卷,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四个方面的结论。

(一)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较低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中职生有充足的时间、更多的方式获取各种信息。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中职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信息的关注度不高。调查结果显示,有62.00%的中职生喜欢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方式关注娱乐方面的信息,有26.00%的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兴趣,只有12.00%的学生会关注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您更乐于参加中国传统节日活动还是西方节日活动”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有34.00%的学生回答“无所谓,好玩就行”,有46.00%的学生回答更乐意过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其余学生则模棱两可。由此可见,中职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特别深的感情,部分中职生更崇尚西方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职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较低。

(二)学生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不足

当前,中职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主要是电视、网络及教师的讲授,但由于学生不能经常进行深层阅读,因此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非常有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2.00%的中职学生不能完整说出四大名著,有67.00%的中职学生基本没有看过四大名著;有77.00%的中职学生对传统节日习俗了解较少,有88.00%的中职学生不知道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具体时间。

(三)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国家大力提倡在中职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中职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不浓厚。在“如果有机会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你会怎么做”的问答中,表示“很有兴趣,积极参加”的学生只占27.00%,表示“偶尔去看看,满足好奇心”的学生占40.00%,表示“参不参加都无所谓”的学生占33.00%。由此不难看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高。另外,从学习效果来看,目前仍有不少中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比较有限,没有真正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这就难以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这也是中职学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难点所在。

(四)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时间少且缺乏系统性

近年来,国家大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因此,传统文化教育也被提升到新的高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进入中职生的学习范畴。但是,从调查的四所中职学校来看,在四所中职学校中只有一所学校真正开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门课程,但课时安排很少,其他三所学校甚至没有计划开设这门课程。课时少,授课教师只能对学生进行碎片化教学,学习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学生难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系统化认知。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立足课堂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国家大力推进职教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学生进入中职学校求学的目标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就业,更多学生把升专考本作为就读中职学校的目标。在此背景下,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多数时候是为学生升专考本服务,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解的还是语文基础知识,较少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外,对中职生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远离学生生活的时代,中职生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并不浓厚。可见,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得到重视,也没有充分发挥育人价值和展现独特魅力。

语文课程是核心基础课程,包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目前,广西区内大多数中职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这套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共六个单元,主要有散文单元、小说单元、古诗文单元等,每个单元都包括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三个板块。这样的单元划分并不利于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了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据统计,《语文(基础模块)》共有36篇必学课文,其中有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21篇。教师可以按照传统文化的不同类型,把课文重新组合成新的教学单元,并据此设计相应的传统文化教学专题再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把《劝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和《我的母亲》等课文归为经典儒家文化专题,把《念奴娇·赤壁怀古》《琵琶行》《将进酒》等课文归为爱国爱家爱民情怀专题,把《登高》《青玉案·元夕》等归为传统节日文化专题。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并以专题教学的方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有助于不断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大部分的知识都是在课堂上习得的。要想取得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中职语文教师就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设一些形象生动的情境,或者营造充满文化氛围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经典儒家文化专题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笔者便身着汉服上课,同时让有条件的学生也穿上汉服上课。这样可以一开始就将学生带进传统文化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了解文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的兴趣。接着,笔者把课堂教学分成五个环节,即课前通读、课堂精读、专题探究、学科活动和成果输出。一是课前通读,就是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了解课文作者、主要的字词、文章的大概结构和情节,并梳理人物关系等。二是课堂精读,师生共同讨论学习,关注“孔子问志、学生答志、孔子评志”三个经典情节,通过人物的语言理解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人格魅力和治国理念,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这三个经典情节体现了儒家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及行为模式等,是学生学习本文所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环节。三是专题研究,教师引领学生拓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国情怀专题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四是学科活动。在本环节中,笔者采取课本剧展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演绎课文内容。扮演者说的是古文,行为符合儒家礼仪规范,表达儒家“以礼治国”的思想,学生在扮演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儒家“礼治”思想的精髓。五是成果输出。学生根据学习形成读书笔记、学后感想等,并与同学交流、分享。通过这样一种体验式学习,学生感受、领会并认同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文化入脑入心,进而外化于行。

(二)以活动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

语文学科与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应用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会结合语文教材、专业特点和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和运用能力。过去,语文教师往往会结合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篇课文开展实践活动,比如课文内容涉及环境保护就让学生设计环保手抄报,课文内容歌颂英雄人物就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电影或讲英雄故事等。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往往是随机的,针对的也仅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能力,难以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中职生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也比较强,但语文基础比较薄弱,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更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如何发挥语文实践活动的优势,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往那种随机的语文实践活动,显然不能满足教师在活动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因此,笔者依托传统文化工作室,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并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精心设计了“传统文化之光”系列活动。活动主要包括“聆听华夏之声,书写汉字之美”汉字听写大赛、“传承经典,翰墨飘香”硬笔书法大赛、“重温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朗诵比赛、“探寻经典文化,书香润我心”读书文化节等。这一系列活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能让中职生在活动中深刻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如我校举办的“聆听华夏之声,书写汉字之美”汉字听写大赛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以《语文(基础模块)》上下册为内容,先在各班举行初赛,选出最优秀的三名学生组成班队,代表班级参加全校比賽。全校比赛分三轮进行,第一轮听写词语,共10个;第二轮听写成语,共5个;第三轮默写一首古诗。比赛过程中,由教师读词语,学生听到教师朗读后,迅速在题板上写出词语,并及时举起题板,等待评委给出正确答案。当参赛选手不会写或写错时,读题教师可以适当解释词语,裁判组最后出示正确答案,以达到规范汉字书写的目的。竞赛采取积分制,积分最多的代表队为冠军队。这样的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效学习了相关词语,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语文运用能力,还深刻体会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线上线下结合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在中职各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通过将传统教学与网络化学习相结合,利用网络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优势,使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有效互补,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中职语文课文内容所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限,中职语文教学的授课时间也比较少,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是非常广博的。如何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达到以文育人的教育效果,这是中职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合理利用语文课堂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教师还可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断提升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习。从教学内容上看,混合式教学突破了语文课堂中教学内容容量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学的需求,深入挖掘课文中传统文化的元素,同时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带领学生挖掘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提高文化水平。

互联网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丰富,但也不乏鱼目混珠的资源。如何才能根据需要给学生推送合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这是需要语文教师慎重考虑的问题。笔者给学生推荐的传统文化资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依托传统文化工作室,由工作室教师开发和制作的系列课件、微课;二是教师在传统文化公众号或者相关科普网站上甄选的美文、视频等。当然,笔者也会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自主学习网络上的优质资源。

例如在学习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首古诗词时,教师在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讲解元宵节的由来和风俗。课后,教师还可以把传统文化工作室制作的“传统节日来源”系列微课,通过“雨课堂”平台推送给学生,引导学生了解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和除夕等传统节日文化。教师也可以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在互联网上寻找传统节日来源的资料,并做成PPT发送到班级群和同学共享。这样,中职生就能获得更加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四)提升中职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着重要作用,品德优秀、学识渊博的教师对学生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因此,中职学校要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中职学校部分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还不能满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需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语文教师本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自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使有一些课文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系比较紧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只是点到为止。二是语文课程信息化水平较低。受到自身专业的影响,有些语文教师很少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教学设备虽然只是教师开展教学的辅助工具,但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合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就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为学生呈现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针对上述情况,中职学校应该重视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中职学校应该支持语文教师“走出去”。语文教师可以走出去参加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也可以参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关的讲座和培训,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中职学校还可以组织语文教师到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参观、访学,让语文教师实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中职学校可以让语文教师“坐下来”。中职学校可以组建传统文化工作室,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让语文教师可以坐下来,共同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有效方式方法,使语文教师能够分工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如广西玉林财经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成立了传统文化工作室,语文教师共同研发了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包,共同制作了十多个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语文教学设计、课件和微课,从整体上提高了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成效与反思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成效

通过提升中职语文教师的综合能力,充分利用课内和课外资源、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策略,笔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爱国爱家情怀、良好风俗习惯等内容成了学生的精神食粮,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文化自信效应的引领下,在自己的升学就业、参加技能比赛和参加各类考证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两年来,笔者所调研的四所中职学校学生在参加26所大专院校的联合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专录取率在85.00%以上,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也逐年增加。就业方面,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吸引了区内外优质企业到校园招聘,学生就业率超过90.00%。在参赛考证方面,学生参加全区中等职业院校技能比赛、参加“1+X”考证等方面的成绩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其次,中职教师素养与能力得到提高,促进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中职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要给学生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道,教师首先必须系统学习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此,笔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室,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开发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必然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开展传统文化特色教学活动,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筹划组织能力,促进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笔者所带领的课题组的教师参加市级、自治区级的教学能力比赛、教师技能比赛多次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指导学生参加征文比赛、朗诵比赛和技能比赛,获奖次数和等级都有新的突破。

(二)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如下問题: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仅仅依靠语文教学,难以更好地宣传和渗透;二是仅仅依靠中职语文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完成以文育人的教学目标,范围比较小,人员力量比较单薄。基于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四个改进建议。

一是拓宽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打造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中职学校不仅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渗透于学校的德育课、专业课、实践操作课中,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专业课程特点,寻找专业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点,挖掘其中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把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学生的专业课程中,让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中西面点专业班,教师可以在中秋节来临前指导学生制作中秋节月饼,并鼓励学生将月饼送给尊敬的老师,带给自己亲爱的家人。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专业技能,也让学生学会了尊重老师、孝敬父母。如此一来,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践行儒家的尊师文化和孝道文化。

二是拓展中职生的活动内容。中职学校可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点,对“传统文化之光”系列活动内容进行拓展。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传统节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端午节举办包粽子比赛,结合“壮族三月三”举办汉服走秀活动,结合元宵节举办花灯制作比赛等。

三是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让中职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中,例如可以在校园内设立一些名人雕像、标语、宣传牌等;也可以建设文化长廊,用来展示书法、国画、中国古典诗词以及学生的各种和传统文化有关的作品等。打造传统文化浓郁的校园环境,可以更好地洗涤学生的心灵,涵养学生的美德,让学生从更多的方面感受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增强中职生的文化自信。

四是借助新媒体技术,增强中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现在是网络时代,各种新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中职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中职学校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新媒体技术,创立传统文化工作室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并把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设计、课件、文字、音频、视频等资料上传到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帮助中职生树立文化自信。

南怀瑾先生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在文化的传承。”中职语文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提高中职生的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激励学生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和学生肩负起传承、发展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张梦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职校园[J].家长(下半月),2018(2).

[2]郭川,高琳琳,王成成.浅谈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J].大观周报,2011(41).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视阈下民族地区中职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GXZZJG2020B15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麦婵(1979— ),广西玉林人,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育教学。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