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校育人样态 合力培育时代新人

2023-08-15 00:46刘丽北京市丰台区第八中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样态教研育人

刘丽 _ 北京市丰台区第八中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等。

作为丰台区优质初中校,北京市丰台区第八中学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着眼学校“培养知行合一的新时代至真少年”的育人目标,构建高质量“至真”教育体系,优化学校育人样态,走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1.完善制度机制,构建学校育人新样态

学校积极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并优化扁平化管理机制,设立校务会直管的六大专业委员会,保障教育教学的专业型发展,激发年级组、教研组充分的自主与创新。以区级课题“基于学校扁平化管理的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为引领,发挥扁平化治理优势,落实“支部建在连上”,年级主任担任党小组长,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在年级同部署、同推进。构建项目带动的管理运行机制,每个部门、每位教师都可以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综合利用学校资源,实现多部门联动,优化学校民主治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学校党组织把关定向,完善制度机制,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积极因素,形成立德树人的合力,学校形成“党组织领导、多部门联动、民主治理、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学校“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优化学校育人新样态。

2.优化“至真”课程体系,提升课程整体育人品质

指向“培养知行合一的新时代至真少年”的育人目标,整体培养“健身心、尚品德、善学习、懂合作、会审美、求创新”的学子素养,学校完善“三层级五领域”的“至真”课程体系,立体构建“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特色课程群,如科创课程群、节日课程群、戏剧课程群、花香课程群、体育拓展课程群等。

在“双减”背景下,以“至真”课程为核心载体,实现“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分科与综合、课内与课后服务、校内与校外”四个统一,打通“学科壁垒、学程限制、课内课后”,实现了“课内+课后”服务课程整体育人的创新优化,推动学校育人方式变革。“至真”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水平、综合素养,持续提升了教师的课程素养和教学研究能力,构建了学校育人新样态。学校荣获“2022年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

3.创新“双轨互联”教研机制,形成课程治理新生态

为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强化校本教研”“加强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研究”“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的要求,学校系统构建校本研修体系,聚焦学生的创新素养、合作素养,明确“问题驱动、协同学习、研用结合”原则,在实践中形成“双轨互联”教研机制,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实现学校课程治理的新生态。

学科组教研聚焦创新素养,研究侧重于学科本真和挑战性学习的设计,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教研组开展主题研究,实行闭环机制,使学校课程目标、新课标理念在教师的常态化教学实践中落地。年级组发挥研究学生的优势,基于课例研究,聚焦合作素养,开展主题班本教研,年级组教师进入课堂观察学生,研究良好倾听关系的构建和自然润泽学习环境的营造,形成“跨学科年级组”和“跨年级学科组”两个教师共同体交叉纵横联动的课例研究教研机制,即“双轨互联”教研机制。

4.深耕课堂主阵地,实现师生共成长

我们系统构建了丰台八中“至真”生态课堂模型:基于本真、挑战学习、相互倾听、自然润泽,研定学校《“至真”课堂观察表》,通过课堂观察反思,扎实推进课堂设计。基于“双轨互联”的深度教研,教师践行新课标理念,深度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评价,结合真实生活情境,设计基于学科本真的挑战性学习任务,发挥学科课程启智增慧、培根铸魂的作用,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在“双新”背景下,大单元设计、项目式学习、学共体课堂模式,促使学习方式改变,实现学生深度学习。为落实课标“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的要求,教师把握课程思政的内容与载体,有效达成“培根铸魂”与“启智增慧”合一。

学科教师从学科立场转向育人立场,精心选择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思政”融入课程,自然流淌,润物无声,师生实现双主体高品质成长。教研组积极进行课堂创新实践,优秀课例频出,如语文组的“我为‘太空电梯’配解说词”“超级演说家”,化学组的“化学中的衣食住行”,信息组的“九门走九车”。

5.校家社协同育人,多主体同向发力

校家社协同,拓宽学校思政教育的时空,统筹资源,创新载体,使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获得全面的体验与成长。

密切家校合作,实现家校共育。发掘家长资源,开展“家长讲堂”;开发“家校微课程”,凝聚家校情感与智慧,发挥育人合力。校社联手育人,拓宽教育平台,丰富教育内涵。学校与社区建立合作机制,设备设施、人力资源、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社区为学生实践活动搭建平台,提供社区志愿服务岗位,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课内课外联通、校内校外融通,走进社会大课堂,充分利用各类课程资源,发挥课程整体育人的效果。借助北京市“七个一”活动平台,实施丰台区“行走的思政课”课程,做好市区综合实践课程的校本化设计,行前、行中、行后三个环节形成闭环,强化育人效果,突显“大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

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校家社协同联动,调动一切育人主体,发掘一切育人资源,形成强大育人合力,构建并优化学校育人新样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样态教研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的新样态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主流文化存在的三种样态及我们的战略选择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