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式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以“解说‘太空电梯’”项目式学习为例

2023-08-15 00:46刘丽北京市丰台区第八中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电梯科普太空

刘丽 _ 北京市丰台区第八中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目的。相比单篇教学,项目式学习更注重课程内容和主题的聚焦、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跨学科学习的融合,通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从知到行,从书本到生活,逐渐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基于生活情境,聚焦单元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涉及物候学、地理(地质)学、生态学和古生物学,其作者调动多学科、多方面知识来说明事理,这对于初次接触事理说明文的学生来说,往往会感到知识纷至沓来,难以应付,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因此,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当下热点话题,设计情境驱动任务——解说“太空电梯”。学生想要完成“太空电梯”的科普解说视频,首先要明白“科普”的意义所在。科普就是指科学普及。学生需要搜集与“太空电梯”相关的科学资料,进行群文阅读、对比阅读,从具体思维走向抽象思维,完成对科学知识和原理的准确认知,做到“科”;同时还需要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掌握事理说明文的关键要素,再利用传媒以浅显、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学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通过项目式学习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达到“普”的目的。

解说“太空电梯”这一情境从学生真实生活出发,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深度关联,要素丰富,话题时尚,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应对问题解决,发展科学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整个项目围绕“事理说明文”核心要素展开,引导学生在项目中扮演真实情境里的科普视频UP主。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追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通过项目任务拆解,完成各子任务的项目过程,将专家的问题解决过程与思路转化为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与思路。

在现实生活中,科普UP主会查阅与“太空电梯”相关的专业资料,以科学抽象思维达到对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从已知的科学命题得出新命题,并引用数据或资料来支持自己或反驳他人的观点。学生虽然无法做到和科普UP主一样专业地撰写解说词,但是可以将这种“专家”式的问题解决过程与思路进行简化和拆解,利用网络媒体阅读大量相关资料,通过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提升思维能力,形成对“太空电梯”中科学原理的普遍认识,领会其中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方法,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并恰当地应用在自己的解说词中。学生通过课内四篇课文的学习,学会如何有逻辑、有条理地阐释科学道理,用严谨准确的表达呈现科学思维,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让大众喜闻乐见,再模拟科普UP主发布视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与能力。

在项目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建立生活现象与科学道理之间的联系,实现由学习到实践、由课内到课外、由作者到自己、由文本到生活的转化,激发科学探究兴趣,体认科学思维和推理方法,领略科学精神实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实现育人的全面性和多角度。

3.运用多元评价,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全面发展

语文新课标指出,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

在语文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堂表现的及时反馈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之一。除了传统的教师点评、生生互评外,还可以利用手机拍照、投屏技术,让学生看到自己与同学在课堂上的具体行为表现。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调整学习状态,还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需要提前设计评价量表,但不能一股脑给予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把握评价尺度,通过小组交流、班级研讨、师生共同设计评价量表,并关注学生对不同意见的处理,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

此外,过程性评价还要拓宽评价视野,注重校内外评价的结合。学生在网络空间发布科普视频后,教师、同学以及社会上其他网友的观看、点赞、留言、弹幕也要纳入评价范畴,着重考察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能力,由此评价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语言发展情况。

4.融合学科知识,创新研究视角,提升综合素养

“太空电梯”项目式学习结合物理、地理、历史等学科学习,以及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选取不同角度撰写“太空电梯”的解说词。有的学生借助物理学的二力平衡原理说明空间距离的科学性、借助引力知识说明空间站配重的科学原理、借助能量转换原理说明上升与下降的运行原理,有的学生借助地理学知识说明科学选址问题,有的学生借助历史知识说明建成可能性,有的学生从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角度说明人员的合理训练及舱内座椅的科学设计,有的学生借助碳纳米材料学知识说明建造可能性与局限性……

学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提高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促进了深度学习和综合素养的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通过项目式学习,加强知识学习与现实经验、生产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提高学习效率,融合跨学科学习,串联各学科知识,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核心素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电梯科普太空
上太空,安个“家”
科普达人养成记
被困电梯以后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被困电梯,我不怕
乘电梯
太空遇险
微科普
畅游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