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介入失独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以江西中医药大学晨曦慈善志愿服务团为例

2023-08-15 05:59杨一帆廖建宇温锐彬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晨曦志愿志愿者

杨一帆 廖建宇 温锐彬

(江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4)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 事关国家发展全局。[1]随着社会管理领域的改革和变迁,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的家庭数量有所增长,失独老人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群体。 从2007 年开始,我国失独家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每年以约7.6 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2]无疑,他们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为社会建设做出了应有的历史贡献,应引起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西中医药大学晨曦慈善志愿服务团(以下简称晨曦团)深入南昌市广润门社区多组失独家庭,通过义诊、心理疏导、陪伴关爱等志愿服务,尽力帮助这些家庭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本文以晨曦团针对失独家庭的一系列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为例,力争为大学生介入失独家庭养老模式提供依据,提高该领域的志愿服务质量。

一、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

晨曦团在介入失独家庭养老模式的过程中,对失独家庭生活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层面

目前, 国内的养老模式主要分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个大类,但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居家养老模式中,大部分失独家庭依靠的是来自大家族的支持,这种支持是非正式的、非持续性的,难以给失独家庭稳固的保障,尤其难以给予失独家庭精神上的慰藉;在社区养老模式中,由于失独家庭在社区中所占的比例较少, 而谈论子女又是社区老年群体交往的主要话题之一, 因此他们在社区交往中很难真正融入;在机构养老模式中,大多数失独家庭会因无子女担保而无法入住, 即使入住也会被有子女看望的普通家庭所影响, 势必影响到他们对机构养老的体验。

(二)物质生活

南昌市的消费数据显示,2021 年全市城镇居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50447 元, 比上年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13 元,增长9.5%。[3]可见,南昌市的收入水平稳步提升。 然而,由于年纪渐长、子女离去、收入单一、各方支持有限等原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却在无形之中给失独家庭带来了一定生活上的压力, 特别在无稳定帮扶的情况下,仅是满足失独家庭日常照料需要已非常艰难。

(三)身心健康

失独家庭在经历独生子女离世的重创之后,往往会从开始的阵痛逐渐地发展成为长期无法泯灭的隐痛,其无助感、无用感、无价值感也会陡然提升,常常表现为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疼、沮丧、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更有甚者出现自杀倾向。 这种长时间的亚健康状态会加速失独老人身体机能的老化,诱发各种身体疾病。 在晨曦团帮扶的多组失独家庭中,几乎都存在长期服药的现象,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介入失独家庭的意义

(一)创新补充传统养老模式

大学生志愿服务介入失独家庭弥补了该项领域志愿服务类型雷同、供需不平衡、资源单一、志愿者数量少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与当下主流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比,一方面,大学生志愿者具有较高的政治认同感, 这为其参与失独家庭养老志愿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政治保障, 是把所有失独家庭志愿服务拧成一股绳的无形力量。 另一方面,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体具有类型丰富、体系简单、人员充足、资源丰富等优势,能够直接面向失独家庭提供相对稳定的志愿服务,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主流养老模式主体的压力,丰富了传统养老模式。

(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调研发现,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失独家庭养老的正向效果正在不断凸显(见表1)。第一,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具备各类专业技能,可以与失独家庭养老志愿服务实际需求达成匹配,这为解决失独家庭养老过程中出现的复杂性、综合问题提供了跨学科平台,从而有利于提高失独家庭养老志愿服务的质量。 第二,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治理方式是提升失独老人生活质量的必要途径。 大学生志愿者灵活的思维能力、独特的创新意识,能够为实施失独家庭养老志愿服务不断提供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为丰富失独家庭养老志愿服务形式提供了可能,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失独家庭的生活质量。 第三,大学生志愿者是富有朝气、精力充沛的年轻群体,主动热情的志愿服务极具感染力与活力,这有利于解决代际关系失衡问题,帮助失独家庭调整心态,缓解孤独感,提升生活质量。

表1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失独家庭养老的正向效果

(三)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志愿服务介入失独家庭养老不仅可以帮助失独老人走出养老困境, 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以晨曦团为例,9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介入失独家庭养老综合了《中医护理学》《老年护理学》《康复护理学》等多门专业学科,有利于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 91%的大学生认为进行此项志愿服务的过程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71%的大学生认为在解决失独家庭养老多重困难的过程中, 有利于帮助他们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89%的大学生认为在介入失独家庭养老的过程中, 加深了对失独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认识, 打破了对大学生介入失独养老志愿服务的刻板印象, 认识到失独老人照护工作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从而激发其持续介入失独家庭养老照护的热情,进而增强毕业后从事该项工作的动机。

三、晨曦团介入失独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索

(一)志愿服务组织化

晨曦团是依托江西中医药大学, 由江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党委牵头建立、 学院团委主要负责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 按照“党建+志愿服务”的工作思路, 晨曦团不断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介入失独家庭养老模式工作体系的建设, 建立健全了大学生志愿者招募注册、服务记录、供需对接、教育培训、组织实施、激励保障等制度,不断规范大学生志愿服务介入失独家庭的行为准则, 明确志愿服务实施过程中的权责与义务, 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介入失独家庭养老模式的制度化, 并将此纵向延伸至护理学院17个团支部,横向覆盖“青囊益站”“悬壶”青年服务队等多个跨院系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 形成了一支纵横交错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网络体系, 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介入失独家庭养老模式提供了稳固组织基础。

(二)志愿服务常态化

针对志愿服务参与失独家庭养老容易出现节假日扎堆、随意性强、时效性短等问题,晨曦团在参与失独家庭养老全过程中注重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建设。 晨曦团的志愿服务活动在以学校、学院组织为主的传统模式基础上,积极拓展与校外组织的联系。 截至2022 年,晨曦团已与江西省慈善总会、南昌市雄鹰救援队、南昌福佳来医养院、南昌马家池社区等九个社会组织、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志愿服务合作关系,帮助大学生志愿者搭建起了稳定的志愿服务平台,将往期零散的志愿服务活动逐渐发展成了定期定点开展的固定志愿服务活动。

(三)志愿服务专业化

为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介入失独家庭养老的质量, 晨曦团高度重视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建设,将学校专业特色作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核心因素,逐渐建立和稳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失独家庭养老的机制,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针对失独家庭养老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体系。 第一,盘活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教师资源,聘请专业教师,如护理学专业、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音乐治疗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等专职教师,针对失独老人普遍存在的身体、心理等问题,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医疗保健、心理辅导、信息咨询等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指导。 第二,聘请经验丰富的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帮助大学生志愿者坚定志愿服务的理想信念,助推大学生服务意识的专业化。 第三,邀请校外先进人物与大学生志愿者座谈交流,如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邹德凤,通过研析典型案例帮助团队提升专业化素质。

(四)志愿服务项目化

晨曦团坚持走项目化发展道路,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发展,积极打造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大学生志愿活动和品牌项目。 如,通过“晨曦大爱 护佑健康”青心护桑榆志愿服务项目,把过往零散单一的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整合、走访、研究,形成了适应失独家庭养老的五大护老志愿服务模式, 即基础护老、中医护老、音疗护老、智慧护老、防疫护老。 同时,该项目也曾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这大大增强了团队自身的核心能力,扩大了晨曦团参与失独家庭养老的社会影响力和感染力,唤起了更多的大学生重视与关爱失独家庭,并参与到失独家庭养老的志愿服务实践中,有力推动失独家庭养老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介入失独家庭养老模式应用的思考

(一)创新工作体系,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难题

首先,要明确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主体,精准对接好大学生志愿服务介入失独家庭养老的供给与需求,提高该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其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者招募注册、服务认证、考核激励等相关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介入失独家庭养老服务的管理制度,切实推动此项志愿服务工作的进程。 最后,要发挥出高校各级团组织、学生会组织的优势作用,搭建好有关此项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之间、校内外志愿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 共建志愿服务团队、共享志愿服务信息,切实解决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实践难题。

(二)强化内涵建设,回应失独家庭养老关切

专业性是大学生志愿者区别于一般社会性志愿服务组织成员的重要特征。[4]为突破大学生志愿服务介入失独家庭养老的发展瓶颈,切实发挥大学生志愿者在该项领域的补充作用,必须切实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建设进程。 在面对失独家庭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高校应当针对失独老人陷入的实际困境, 结合自身志愿服务组织的专业特色,对失独家庭进行有效外部援助。 以晨曦团为例,在健康需要方面,晨曦团结合学校专业特色进行科学养生知识宣教、中医药文化宣讲,提供中医护老志愿服务, 切实增强失独老年群体的健康管理意识,提高健康水平,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提升失独家庭志愿服务“聚合效应”

拓展志愿服务的深度,关键是要促进服务活动项目化,打造志愿服务品牌。[5]要想扩大大学生志愿服务介入失独家庭养老模式的影响力,高校的相关志愿服务组织应当紧扣失独家庭的实际需求与大学生服务育人的实践要求,结合本校专业特色选择项目建设的重点方向,重点突破该项志愿服务的项目建设。 比如,可以从小型优秀项目建设开始,逐步发展为长期精品项目,发挥出各个高校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特长, 打造出一批优秀的志愿服务品牌,与其他高校志愿服务的组织形成错位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步提升失独家庭志愿服务“聚合效应”,从而满足失独家庭养老日益增长的客观需求。

结 语

失独家庭在多个方面面临着特殊养老困难,通过组织化、常态化、专业化、项目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介入失独家庭养老模式,可以有效拓宽失独家庭养老渠道, 解决失独家庭缺少中长期照护等问题,这已是一项可行性较强的失独家庭养老干预模式。该项模式的大力推广及应用,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失独家庭养老志愿服务的热情,增强高校实践育人实效,同时对推动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介入失独家庭养老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晨曦志愿志愿者
夏天到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地扪晨曦
黎明前的晨曦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