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玫教授辨证应用对药治疗高血压病经验总结

2023-08-21 23:54仇盛蕾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珍珠母夏枯草川芎

蔡 朕,汪 蕾,仇盛蕾,佟 丽,金 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

对药又称为药对,指的是相须、相使、相畏的两味或几味药物组成的固定配伍。长期在临床工作的医生在临证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根据自己的辨证及用药习惯,都会摸索出自己独特、效佳的对药。对药的应用体现了医生的知识与经验的凝练过程,也体现出师承的延续。吾师金玫教授是第七批国家级中医药传承指导老师,擅长中医药治疗心系疾病及内科常见病,临床疗效显著。金玫喜用对药,在临证中,她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潜方用药时,常会选用行之有效的对药,可以达到药简力专、四两拨千金的效果。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属于中医头痛、眩晕的范畴,金玫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形成了自已独特的对药经验,现作一疏理,与同道共勉。

1 常用对药

1.1 清肝泻火,平抑肝阳:夏枯草加豨莶草

肝热化风证,主要症见头晕或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肢体麻木,舌红苔黄,脉弦数。当治以清肝泻火,平抑肝阳为法。

夏枯草,性味苦、辛、寒,归肝、胆经。其功效为清肝、散结。用于治疗肝郁化热之诸证,如头晕、头痛等,也用于瘰疬、瘿瘤、乳痈、乳癌、筋骨疼痛等证。《滇南本草》云夏枯草:“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盘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疬、周身结核。”[1]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夏枯草所含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降糖、调节免疫等作用,其水提物可通过调节内皮素受体、血管紧张素II 受体发挥降压作用[2]。

豨莶草,性味苦、寒,归肝、脾、肾经,其功效为平肝潜阳,祛风湿,利筋骨。治头晕,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也治疗疟疾,疔疮肿毒,外伤出血等。《本草图经》云豨莶草“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者,亦能行大肠气……服之补虚,安五脏,生毛发”[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豨莶草具有明确的降血压作用,其降压作用可能由通过阻滞钙离子通道和舒张血管而实现[4],同时其具有抗炎、抗风湿、免疫抑制、抗肿瘤及抗菌等作用[5]。

夏枯草加豨莶草:金玫常用此对药治疗高血压病肝郁化热,风阳上扰证,本证因肝气郁遏时久生热,或因肝肾阴亏,肝阳上亢,热盛风动,上扰头目所致。两药性味归经相似,均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消痈散肿之功效,夏枯草“清肝火、散瘀结”,凡肝火旺盛,郁结不散均可用其治疗;豨莶草平抑肝阳,治头晕降血压,同时可祛风湿利关节,治腰软无力、四肢麻木,因此对于本证两药相须为用。从西医药理上,两药均有降血压之功效,但作用靶点及机制不同。组方时此对药常作为佐使之品。因两药均寒凉,脾胃虚弱者不宜,或减少用量,或短时应用,见效即止,常常配合健脾护胃之品,血压渐稳,肝阳上亢之象已平即应尽快减撤。平素药物用量,夏枯草10 ~15 g,豨莶草10 g。

1.2 活血止痛,引血下行:川芎加怀牛膝

瘀血阻窍证,主要症见:眩晕时作,头痛如针刺,日轻夜重,痛处固定不移,舌紫暗有瘀斑,舌底络脉可见瘀点,脉弦涩。当治以活血止痛,引血下行为法。

川芎,性味辛、温,入肝、胆经,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开郁燥湿。《本草汇言》中云:“芎䓖,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6]。张景岳认为川芎“其性善散,走肝经……散风寒,治头痛,破瘀蓄,通血脉,解结气,逐疼痛,排脓消肿,逐血通经”[7]。从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川芎的主要成分为阿魏酸、川芎嗪等,其具有对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8],文献中报道以川芎为君药的复方可以辅助降血压、缓解头痛[9-10]。

牛膝,性味甘、苦、酸、平,入肝肾经,功效为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神农本草经》记载牛膝可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11]。明清之后分为怀牛膝与川牛膝,怀牛膝为苋科牛膝属,川牛膝为怀苋属,两者作用类似,怀牛膝行瘀下达之力更强。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怀牛膝具有抗骨质疏松、降糖、保护神经等作用[12],从动物实验可以发现其流浸膏能够降低兔及蟾蜍的血压[13]。

川芎加怀牛膝:金玫常用此对药治疗高血压伴瘀血阻滞证,本证主要因脑络瘀阻,脑失所养所致,因此活血为要。川芎为太阳经引经药,其活血理气止痛作用较强;怀牛膝沉降之力强,有活血化瘀之效,并可强壮筋骨。此对药均有活血功效,但川芎上行,主起引经作用,使诸药达其病所,而牛膝引热、血下行,将瘀热及已散之瘀血引而向下。两药配合天衣无缝,使瘀血活而不滞,使邪有出路。金玫教授认为川芎为血中之气药,用量不宜大,一般6 ~8 g 即可,取其轻清之意,牛膝用量较大,20 ~30 g,取其重降之意。

1.3 搜风剔络:天麻加地龙

风阻络脉证,症见头晕或头痛阵作,时作时止,视物不清,伴耳鸣,发作时伴头皮或面部麻木,四肢麻木或振颤,甚则半身不利,舌淡暗,苔白,脉弦。宜治以搜风剔络,止痛定眩。

天麻,性味甘、平,入肝经,其功效为息风、定惊。《药性论》云:“天麻治冷气顽痹,瘫缓不遂,语多恍惚,多惊失志。”[14]张元素云:“天麻治风虚眩晕头痛。”[15]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天麻具有抗癫痫、抗惊厥、改善睡眠、改善记忆、抗焦虑、抗疲劳等作用[16],其主要成份天麻素有良好的降压效果[17]。

地龙,性味咸、寒,入肝、脾、肺经,功效为清热、平肝、止喘、通络。《本草纲目》记载地龙“主伤寒疟疾大热狂烦,及大人小儿小便不通,急慢惊风,历节风痛,肾脏风注,头风,齿痛,风热赤眼,木舌,喉痹,鼻瘜,聤耳,秃疮,瘰疬,卵肿,脱肛,解蜘蛛毒,疗蛐蜒入耳。”[18]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龙有降血压、平喘、抗血栓等作用[19],其主要成份蚓激酶具有良好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对于血栓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均有良好的作用[20]。

天麻加地龙:金玫常用此对药治疗高血压伴风阻络脉证,本证因久病风邪入络,外风即可引动内风发作,外风或因肝郁化风,或阴虚动风,血虚动风,或痰热动风。治疗宜搜风剔络,天麻擅治各种风证,其以甘和缓拘急,平抚风邪发作,因其可入血补虚,也可平血中之风;地龙为虫类药蚯蚓,蚓擅钻、松土、下行,因此以地龙搜入络之风,同时其可引热下行从小便出,遇风邪化热更宜。地龙偏泻,天麻偏补,两药“一天一地”,主以祛风搜络,同时又可化瘀、利小便、补血虚。对于高血压伴头晕,甚至有中风先兆之象者更适宜。临证组方时,天麻既可为君,如天麻钩藤饮、天麻丸等,也可做为臣使药应用,常用剂量为10 g,地龙则常做为佐使之品配合天麻应用,常用量为10 g。

1.4 清热畅气:蝉蜕加通草

气滞热壅证,症见头晕、头痛,头懵,耳鸣或脑鸣,视物欠清,面红目赤,胸闷不舒等,舌红苔黄,脉弦。蝉蜕,是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其味甘、咸、凉,归肺、肝经,其功效为散风热,宣肺,定痉。主治外感风热,音哑,疹发不畅,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等。《本草纲目》云蝉蜕主疗“一切风热之证”[18]。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蝉蜕可阻断颈上交感神经的传导作用,有明确的镇静功效,可以减轻横纹肌紧张度,有明确的抗惊厥、镇静止痛、抗凝、镇咳平喘等作用[21]。

通草性味甘、淡、凉,入肺、胃经,其功效为泻肺,利小便,下乳汁。可治小便不利、淋病、水肿、产后乳汁不通、目昏鼻塞。李东垣认为通草:“无气无味,以淡用事,故能通行经络,清热利水,性与木通相似,但无其苦,则泄降之力缓而无峻厉之弊,虽能通利,不甚伤阴,湿热之不甚者宜之……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也,与灯芯草同,盖皆色白而气味轻清,所以亦能上行,泄肺之热闭,宣其上窍,则下窍自利”[22]。《本草备要》中说:“通草可治目昏耳聋,鼻塞失音”[23]。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通草有利尿、泌乳、抗肿瘤、抗炎等作用[24]。

蝉蜕加通草:金玫用此对药治疗高血压气滞热壅证,本证因气滞日久化热,或热盛伤气,气机不畅,热盛动风,气滞不通,蒸聚上焦。治疗宜清热透风,宣畅气机为法。蝉蜕疏散风热,有透邪之功,主宣上焦热盛,并有解痉镇静之功,通草既走上焦亦走下焦,宣通上焦气机,又可利小便,使热从小便而出,给邪以出路。两药一为虫类蜕壳,虫擅走孔窍,质轻解热;一为草药,宣上利下,两药相配透热解痉,通利清气,有清利头目之功效,对于高血压伴有眩晕、昏懵、耳鸣、视物不清等更适宜。此对药均质轻,用量不宜过大,5~8 g即可,可起四两拔千金的效果。

1.5 平肝养心安神:珍珠母加炒枣仁

阳亢扰心证,症见头晕,耳鸣,心悸,心烦易急,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沉细。

珍珠母,性味咸、凉、微腥,入心、肝经,其功效为平肝,潜阳,定惊、止血,主治头眩、耳鸣、心悸、失眠等。《饮片新参》中说珍珠母可以“平肝潜阳,安神魂,定惊癎,消热痞、眼翳。”[25]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可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另含有机质、少量镁、铁等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其有镇静助眠、抗抑郁的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眩晕、头痛等症[26]。

炒枣仁,性甘、酸,平,入心、脾、肝、胆经,其功效养心,安神,敛汗,治虚烦不眠,心悸怔忡,虚汗。《本草再新》载:“平肝理气,润肺养阴,温中利湿,敛气止汗,益志定惊,聪耳明目”。[27]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炒枣仁的主要成份酸刺仁皂甘B有明确的助眠、抗肿瘤、抗血小板及抗炎作用[28],从动物实验中可以发现其对地西泮诱导的睡眠具有协同作用[29]。

珍珠母加炒枣仁:金玫常用此对药治疗高血压伴不寐,证属肝阳上亢,心神失养,本证因阳亢于上,肝火扰心,心神失养所致。治疗宜平肝潜阳,养心安神。珍珠母性凉质重,有清肝热,平抑肝阳之效,炒枣仁酸甘养心,擅敛心神,治虚烦不眠,两药相配可起平肝养心安神之功。珍珠母重镇,炒枣仁润下,两药均有下行之意;珍珠母收潜阳气,炒枣仁敛收心神,两药均有内藏之功,因此对于高血压伴阳气浮越,心悸失眠更适宜。珍珠母常用30g 以重镇,炒枣仁因其有滑肠通便的作用,视大便情况增减用量,常15 ~30 g。

2 病案举例

王某某,男,56 岁,狱警,因“头晕心悸反复发作1 月余”于2023 年1 月11 日就诊于金玫门诊。患者就诊1 月前因工作熬夜后开始出现头晕、心悸,休息后症状仍反复发作,自测血压155/95 mm Hg(1 mm Hg ≈0.133 kPa)左右,不愿口服降压药。既往偶测血压升高1 年,最高时165/90 mm Hg,未服药物治疗。陈旧性脑腔隙性梗塞2 年,高脂血症10余年,未服药治疗。平素吸烟每天10 支。就诊时症见:反复头晕,无明显头痛,无视物旋转,无黑蒙,心悸时作,伴有胸闷气短,周身乏力,双腿酸沉,腰酸痛,口干口苦,心烦易怒,手指麻木,纳可,大便干,入寐难,面色黎黑,舌质淡暗,可见瘀斑,苔白,舌底络脉增粗可见瘀点。就诊时查心电图示偶发房性期前收缩,测血压145/90 mm Hg,2022 年12 月21 日社区医院查糖化血红蛋白 5.4%。中医诊断:眩晕,心悸,辨证为气阴两虚,肝阳上亢,肝郁血瘀。西医诊断:高血压2 级,偶发房早,高脂血症,陈旧腔梗。患者拒绝服用降压药,以中医治疗为主,考虑患者为中年男性,平素工作劳累,工作性质紧张,嗜吸烟,平素心情烦闷,肝气郁滞,肝肾不足,气阴两伤,故见乏力、口干、便干。阴虚阳亢生风,故见头晕手麻,心气不足,心失所养,故见心悸。肝郁血瘀,故见烦燥失眠、腰痛、舌上瘀斑。因此,治以益气养阴,平抑肝阳,疏肝活血。方药如下:生黄芪15 g,麦冬20 g,生地黄30 g,丹参30 g,天麻15 g,地龙10 g,川芎6 g,白芍15 g,珍珠母30 g,炒酸枣仁30 g,怀牛膝30 g,生甘草6 g。

2023 年2 月15 日复诊,血压:140/90 mm Hg,头晕明显减轻,仍有乏力,心悸偶作,仍腿酸沉,腰痛,口干减轻,仍心烦易怒,纳可,便可,寐尚可,左手麻木。在上方基础上将黄芪加量为30 g,加夏枯草10 g,豨莶草10 g,钩藤10 g 以益气疏肝通络。

2023 年3 月17 日复诊,头晕消失,自测血压130/75 mm Hg,心悸消失,乏力改善,仍腰酸,口干不显,偶有心烦,纳眠可,二便可,手麻消失。舌淡暗,苔白,舌底仍有瘀点。予原方去夏枯草、豨莶草、天麻、地龙,将川芎加量为12 g,加桑寄生30 g。

按语:患者为中年男性,平素劳累日久,心绪不舒,熬夜劳累后头晕、心悸,测血压明显升高。肝肾不足、气阴耗损为其病机,因此治以益气养阴为主。患者眩晕之症,责之于肝阳上亢,兼有血瘀,虽为就诊原因,实为标实,同时兼以肝气郁结不舒。治本重用黄芪、生地黄、麦冬等以益气养阴,而标实证以“对药”治疗,方中三组对药,其中天麻、地龙平肝熄风;以川芎、牛膝配合丹参凉血活血,引血下行;炒酸枣仁、珍珠母平肝养心安神。经治疗,患者头晕心悸之症减,而肝郁化热之象仍重,因此复诊时再加夏枯草、豨莶草以平肝泻火。三诊时,患者诸症改善,撤去平肝2组对药,瘀血仍重,加强活血,同时加强治本,以补益肝肾。诸症减,血压也随之下降。此病例体现金玫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辨证选方用药思路,辨主证,标本兼治,使用对药治疗,药简效佳。

3 小结

高血压病常表现为头晕、头痛、颈强、心悸、失眠等症状。高血压病常属中医眩晕病、头痛病范畴,但不限于此,中西医诊断并不对等。现代医学很多疾病常合并高血压,如冠心病、心衰、慢性肾病、颈椎病等,中医心悸病、胸痹心痛病、关格病、自汗病等也常伴有眩晕、头痛、颈强等表现。但无论辨病如何,中医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将高血压病作为诊断,以中医辨其相关证型,施以治疗,是现代中医常采用的方式。中医不排斥西药降压药的应用,临床很多患者应用西药治疗时,血压常常波动,中医药辨证论治可以辅助稳定血压,也有一些患者血压升高不严重,但症状明显,也可以中医药降压为主,避免或减少降压药的使用,因此中医药在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金玫在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将其分为两种情况,一则以高血压病相关症状为主,诊为头痛、眩晕病,辨证论治当围绕主证进行辨证论治,常见证型如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气血亏虚、瘀血阻滞等,治疗以滋补肝肾、平肝潜阳、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再则,患者高血压相关症状出现在主证之中,如心悸、胸痹、中风、水肿病伴有头晕、头痛、肢麻、耳鸣等表现时,则常将其辨为标证或兼证,治疗时当以辨主证的同时,针对标证或兼证施以治疗,此时金玫常选用对药,既不喧宾夺主,又药简力专,疗效显著。

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辨证常为肝热化风、瘀血阻窍、风阻络脉、气滞热壅、阳亢扰心5 种类型。对药的应用也是金玫临证潜药的突出特点,其对药配伍独特,两药常相须为用,或一升一降,或轻清宣畅,或重下潜阳,常配合天衣无缝。对于肝热化风,以夏枯草、豨莶草清肝散结,平抑肝阳;对于瘀血阻窍,以川芎、怀牛膝活血止痛,引血下行;针对风阻络脉证,以天麻、地龙搜风剔络;对于气滞热壅,以蝉蜕、通草清热畅气;对于阳亢扰心证,珍珠母、炒枣仁平肝养心安神,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猜你喜欢
珍珠母夏枯草川芎
乡间良药——夏枯草
我国提出增强仿生陶瓷韧性的新方法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模仿珍珠母强度和韧性的新材料
夏枯草的妙用
仿“珍珠母”玻璃完胜钢化玻璃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清肝散结夏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