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思想下吉林省沿边经济带建设实践研究

2023-08-24 06:43杨昕潼
中国商论 2023年15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经济发展

摘 要:沿边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不仅是承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还是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推进高质量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吉林省作为我国沿边省份、东北亚区域的地理中心、长满欧班列的起点,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发挥沿边地区动能推动沿边经济带与腹地互联互通作用,是促进高质量对外开放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吉林省沿边经济带发展现状,探究吉林省沿边经济带建设路径,这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对吉林省沿边经济带建设、高质量开发开放及经济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沿边经济带;吉林振兴;经济发展

本文索引:杨昕潼.<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15):-03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8(a)--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推进高质量对外开放”的重要发展方向,再次坚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吉林省作为我国的沿边省份,与俄罗斯、朝鲜接壤,是承接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地区。本文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探究沿边地区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宽沿边地区经济带建设,对吉林省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及振兴吉林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综述

1.1 生态文明与经济發展

左翔(2016)提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及资源间的需求变化,是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必要路径。孙国民(2017)通过产业生态系统的耦合研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周成(2016)对区域经济、生态系统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分析与预测。谷缙(2018)梳理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赵传松(2018)对中国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滕堂伟(2019)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进行耦合分析。McKenna(2020)认为,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目标,建立更加可持续的环境,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迎接挑战、利用机会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1.2 沿边地区发展建设与经济增长

胡伟(2020)提出,将对外开放作为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现实基础是依托沿边地区的高水平开发开放。郭景福(2021)提出,沿边经济走廊建设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与推动沿边地区经济增长的有效路径。敬莉(2021)提出,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沿边地区作为关键经济发展地区,需要识别驱动力间的关系,探究沿边经济发展新动力。霍强(2022)提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与高水平开发开放的新发展格局下,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建设,提出沿边地区开发开放与经济增长是互相促进的、影响因素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发展的结果。

综上,沿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对沿边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相制约又相辅相成的关系,探析沿边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生态文明思想下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路径对沿边地区及腹地联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吉林省沿边经济带发展实践方向

2.1 技术升级推动企业转型,夯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作为老工业基地,在早期的工业体系进程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多为重工业、高能耗的资源型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在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借助吉林省的高校资源,提高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率,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推动钢铁、石化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建立健全用能预算等管理制度,推动能源资源高效配置、高效利用,加快推进规模化储能、碳补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发展。

2.2 推进“双碳”政策实现节能减排

在推动高能耗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以政策为导向,调整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吉林省“双碳”进程。吉林省已出台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重点推行“六新产业”发展和“四新设施”建设。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以节能减排为前提,着力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另外,根据“十四五”规划,我国将在全国建设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吉林省作为“松辽清洁能源基地”的核心区域,应打造以清洁能源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体系。

2.3 吉林省沿边环境保护,打造吉林省生态对外窗口

吉林省沿边经济带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方向,吉林省沿边地区坚持生态旅游是底线,生态保护是底线的原则。吉林省拥有232.7公里的中俄边境线及959.15公里的中朝边境线,珲春地区更是处于中、朝、俄三国的边境地区,边境旅游资源丰富。以长白山为例,长白山管委会旅游和文化体育局长提出“发展生态旅游,一是做产品,二是做服务,以结合实际情况与优势资源为前提。”坚定了只有合理地保护生态环境才能让生态旅游全维度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吉林省沿边地区以地缘优势与生态环境优势相结合,积极参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打造冰雪旅游建设,并发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文化特色,打造文化旅游路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演化,带动吉林省沿边地区经济发展。

2.4 落实生态治理,实施黑土地保护修复

吉林省位于北纬40°~42°,拥有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的吉林玉米带,拥有“大豆之乡”的美誉,并拥有耕地中的“大熊猫”之称的黑土地,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但是随着对土地长时间的开发利用,吉林省黑土地面临着使用面积缩减、水土流失严重、黑土地表层土有机质含量持续下降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吉林调研,并在2020年做出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指示,在践行生态治理的进程中,随着黑土地保护相关规划、保护条例、实施方案的陆续发布,吉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相关保护意见,更是在《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出台了总体规划,保护黑土地,并充分发挥吉林省黑土地优势保护,发挥吉林省农产品的优势地位与经济带动作用。

3 吉林省沿边经济带建设发展困境

3.1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吉林省沿边经济带是吉林省东部边境珲春-图们-龙井-和龙-安图-长白-临江-集安八个市县的总称,长1191.85公里,总面积25025.7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4%;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中朝边境线959.15公里,2020年总人口126.32万,占全省人口的4.9%;共有汉、朝、满等1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4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迎来了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吉林省的龙井、图们、珲春等市在1984年被列为边疆开放城市,吉林省政府相继批准在图们、集安、长白、临江等地建立省级经济开发区。1992年,国家批准建立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主要面向俄罗斯、朝鲜及东北亚区域国家(表1)。2009年,长吉图先导区正式确立,是吉林省开发开放建立吉林省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2015年,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批准成立,主要面向朝鲜及东北亚区域国家。2021年,吉林省委提出“一主六双”的战略布局,再次提出充分发挥长吉图先导区作用,带动吉林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见表2)。

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在一定时期存在矛盾,却有相辅相成的影响。东北地区作為中国老工业基地,第二产业占据重要的地位(见图1)。在吉林省沿边经济带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两者的关系中,生态环境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做出了牺牲,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与经济发展缓慢。

3.2 产业协同发展问题

以图们江区域为中心的吉林省沿边经济带位于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区,近几年东北地区人口流失严重,沿边经济带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外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下的产业转型期,地方经济总量发展缓慢的情况。在中国众多沿边城市中,吉林省与朝鲜和俄罗斯接壤,但是朝鲜地区对外开放进程缓慢,与俄罗斯接壤地区同样是经济发展缓慢地区,人员构成与产业发展都很薄弱。自1992年提出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虽然经过31年的开发开放建设,但是受制于毗邻国家的经济基础与对外开放政策,沿边地区与腹地联动的产业协同无法发挥作用,沿边地区窗口不能发挥作用,对外贸易、边境贸易与自由贸易区能够发挥的作用较弱,沿边地区产业在进出口贸易及投资方面受到制约。

吉林省沿边经济带在产业发展规划上存在整体规划布局问题,主要是沿边经济带沿线经济定位不明显,产业规模及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缺乏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另外,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联动效应力度较弱,缺乏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机制,产业转型期的资源循环及环境保护成本与产业经营成本无法协调发展,在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道路上,产业转型初期为维护生态牺牲的产业利益无法得到平衡与协调,亟需有效的协调机制确保企业坚定生态文明发展的路径。

3.3 生态保护跨区县机制尚未建立

首先,吉林省沿边经济带生态机制建立较为困难。长期以来,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经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间,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原本起到重要经济作用的工业企业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逐渐减弱,沿边经济带由于吉林省边疆城市经济基础设施陈旧,县级政府之间缺乏互通共建机制,对依赖生态资源的旅游业更是竞争关系远超过合作关系,短时间内无法形成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来互利共赢。其次,沿边经济带生态保护治理需要各区县共同参与,但是在经济发展与公共品投入的博弈中,往往是公共品投入为经济发展让步,无法实现共建。再次,对公共品的供给与合作共治的行为缺少奖惩机制,导致吉林省沿边经济带生态建设工作中县区政府缺少主观能动性,保持观望心态。最后,吉林省沿边经济带生态经济建设的考核机制不健全,在提升经济发展确保GDP增长的同时,提升吉林省沿边经济带生态保护机制互联互通。

4 生态文明思想下吉林省沿边地区经济发展路径

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结合沿边经济带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从沿边经济带发展、对外开发开放、技术合作创新、物资资源生产四方面出发,进一步探寻生态文明思想下的沿边地区经济发展路径(见图2)。

图2 生态文明思想下沿边经济带经济发展路径

4.1 加大对循环经济产业的培育与扶持力度

在“双碳”政策的指导下,吉林省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扶持和培育循环经济,提升产业结构。对吉林省老工业基地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产业坚持产业技术升级,促进产业生产线升级,逐渐向节能高效的现代产业转型,并建立吉林省沿边区域一体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加大资源循环产业的培育与扶持力度,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吉林省沿边经济带产业生态化发展。

4.2 数字乡村助力吉林省沿边经济带农业发展

以黑土地保护为基础,数字乡村为发展路径,扩大数字乡村的试点范围,推广现代化数字技术。以农业生产生态化、标准化、数字化为重点,突出生态化绿色产品的优势,以数字平台扩大需求市场,提高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以农业发展带动吉林省沿边经济带经济发展。

4.3 生态文明思想下发展优势主导产业

根据吉林省沿边经济带区域差异进行主导产业选择,例如农业种植地区将发展绿色农业种植与农业初级加工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长白山地区重点发展旅游业、创意文旅产业结合“冰雪丝绸之路”,促进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避免同质化内部竞争,形成吉林省沿边经济带差异化发展,整合布局形成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布局。

4.4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发展与增长、推进节能减排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最重要的环节。在保障企业投入产出的基础上,鼓励遵循低碳发展的趋势,通过企业技术创新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环境保护与企业利润的双重发展。

4.5 注重合作创新,拓展对外技术合作发展

沿边经济带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与口岸优势,加强国家间合作领域,利用国际区域间合作创新,形成国家间优势互补,对重点产业、对外贸易重点企业加强技术合作,提升吉林省沿边经济带产业技术水平。推进吉林省沿边经济带高校研究院对技术合作主体的帮扶与指导,减少沿边经济带作为国家边疆地区承接安全屏障、生态屏障牺牲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本,提升沿边经济带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

4.6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吉林省沿边经济带区域内政府倡议、学校引导与社会面融合的生态文明建设,在思想上提高环境保护认识,倡导绿色出行,通过社交媒体、产品创新、生活方式等方面落实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走适合吉林省沿边经济带的生态文明道路。

参考文献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2022-10-25.

黄群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刻内涵、时代背景与形成建议[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9-16.

王燦,张雅欣.碳中和愿景的实现路径与政策体系[J].中国环境管理,2020,12(6):58-64.

王昊飞,王帆,魏蒙. 助力“双碳” 吉林加紧打造“陆上风光三峡”[N]. 经济参考报,2022-12-13(005).

霍强,李贵云.“一带一路”视角下沿边省份绿色发展指数研究[J].生态经济,2018,34(10):52-56.

钟世久.自组织视角下的陆地边境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8.

朱鹏飞.城市生态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刘国斌,董俊杰.产业结构优化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东北农业科学,2020,45(2):67-71.

王林梅.生态文明视域下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经济发展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