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

2023-08-24 05:21葛玉琪董聪聪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3期
关键词:农产品信息化信息技术

葛玉琪 董聪聪

一、前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运行发展情况,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传统农业产业自动化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中各个配套服务的质量难以满足消费需求。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使全新的技术手段应用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以全新的信息化技术服务农业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满足新时期产业转型的需要,也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农业信息化的特点分析

农业信息化主要是指利用与农业生产匹配度更高的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进行升级改造,为农业经济的增长提供基础动能,发挥新技术的引擎作用,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变革。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作为农村经济振兴的关键要素,其运行发展模式有着自身的特点。一是具有复杂性。我国农村占地面积大,农业覆盖率高。不同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下,对农业信息化的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分布范围广、覆盖率高、需求大的产业需求,增加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成本,并带来技术开发和协作上的难度。二是发展长期性。农村信息化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根本,在于提升农民的收入。而由于受益群体庞大,农民信息化发展的认知不足,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成为长期的工程[1]。三是信息技术实用化。农业产业振兴需要保障全新技术手段与农业生产保持较强的适应性,对农业信息技术进行升级改造,挖掘更多潜在的功能,发挥信息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效用,使全新的技术手段真正应用到农业中,为农业经济的增长提供充足能量。

三、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

(一)拓展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高效运作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依靠产业体系内各要素的配合。通过对农产品市场中供需关系的调整,保障农产品销售量增加。但在信息渠道较为闭塞的农村地区,对于个体农户而言,他们获得市场信息的效率不高。一旦产品出现价格上涨,农户则更多的考虑经济收益,对价格较高的农产品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而这种缺少全局考虑的生产方式,容易在第二年造成部分农产品大幅增加,造成农产品价格回落。对这种问题展开经济学角度的分析,发现农产品属于弹性不大的商品,即便种植的产品实现丰收,也不会为农户受益带来较大的变化。而不完整市场信息造成的跟风生产,则容易造成农产品积压,为农户带来扩大的发展压力[2]。面对这种现实存在的问题,将全新信息技术参与到农业生产和农业信息分析预测中,可使农户获取更完整的市场信息。根据产品供需关系,调整农作物种植和生产的时间,以及农产品占比,完成对生产结构的优化。

(二)充分利用农业技术,便于农业信息的整理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于农业经济而言,要想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其根本还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完成对农业信息的有效管理。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所处位置较为偏僻,各类生产技术分配不均,使真正应用到农业生产、管理、销售中的技术过少,技术在农业中的覆盖率不足。很多偏远地区仍然是采用传统农耕方式,农业生产效能难以提高。而在全面實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振兴不仅依靠政策的扶持,更需要进行内部结构和生产运行方式的调整。面对这一新的目标,将全新的生产技术参与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从生产端到销售端,每一个环节都能在技术的帮助下实现快速运行,每一个生产要素都能得到合理配置。不但实现生产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种植阶段,利用技术进行土壤条件、种植湿度、种子质量分析,结合具体数据调整种植方案,最大限度提升产出率。在培育过程中,利用施肥技术减少土壤负担,同时利用监控视频完成对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全面监控,为优化农业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三)扩大消费市场,缓解农产品销售问题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有着产量高的优势。但同时,农村地区分布较为分散,与农业经济相配套的物流运输、配送、储存等服务质量不高,造成很多农产品局限于当地,很多特色产业难以在市场中进行流通。部分农产品跨区域的销售,因为运输和储存等成本过高,农产品价格不断提升,造成农产品销售量减少,难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无法发挥消费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同时,农产品只依靠线下的销售,产品转化率不高,农户的经济收益难以实现显著提升。而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使新的技术参与到产品宣传、生产、销售等环节中,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并扩大消费市场[3]。在产品宣传环节,利用新的媒体平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农产品宣传,使消费者充分了解农产品信息,使农产品获得消费者的支持。而在产品销售环节,对特色农产品应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使电子商务平台配套的物流等服务辐射到农产品中,能够缓解产品配套服务不高的现实问题。同时,扩大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使更多消费者了解产品,并能够在线上购买产品,促进农户销售额的提升,缓解农户营收上的不足。同时,实体销售和线上销售相互配合,能够促进产业大范围占据市场,助力农业生产率和生产总值的提升。

四、农村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有效对策

(一)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与理念,夯实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基础

无论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还是引进信息技术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都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体系作为支撑。因此,应紧密结合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实际,积极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与发展理念,夯实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基础的同时,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实现顺利转型[4]。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应深入研究和科学探索农村信息化发展下的理念机制,适当借鉴其他地区优秀管理经验、管理模式与农业经济发展特色化做法。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从产业发展规划综合体系建设、特色资源挖掘与服务支撑体系、保障等多个角度入手,制定科学、覆盖全面、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推动农业经济良性发展。同时,还应积极构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与服务理念,始终以农民为中心,以服务农民、推进乡村振兴为目的,科学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二)重视改善农村软件与硬件环境,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落到实处

在农业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为更好地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应重视改善农村信息化软环境与硬环境,为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一方面,改善农村信息化软环境。信息化软环境关乎于农业经济信息化能否全面推进,影响着农村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必须要高度重视信息软环境建设,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信息产品调节者与供给者的职能作用,主动参与到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全过程。针对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需求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其在信息市场持续推进中发挥主导作用。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推行支持农村地区信息化项目工程建设的地方财政,以及其他政策资金支持,激励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中。利用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主动参与农村网络信息工程建设,解决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资金匮乏、资源短缺等问题。针对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构建相应法律法规体系,有效解决信息安全漏洞,保护农业信息安全,促进农业信息市场体系完善[5]。另一方面,改善农村信息化应用环境。一是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引进力度,完善农村当地交通、邮电、通信、网络等基础体系,将信息网络建设、宽带铺设、光纤建设、5G网络覆盖等工程纳入农村系统发展计划中,大力推行农村信息化全覆盖项目。二是由政府部门设立专项农业信息化资金,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保证农村每家每户都能享受到网络便利,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

(三)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经济管理系统,深入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为更好地促进农村信息化发展,助推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就必须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经济管理系统。加强对农业农村各个发展范围的综合管控,为农业创新发展挖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保障农业发展方向与市场发展趋势相对接。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应派遣专业的信息技术研发人员,协同村委会、农社部门等紧密结合农村信息化建设实际与发展需求,积极开发功能完善、覆盖全面的信息化经济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全面收集国内外最新信息数据,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同时,还应借助信息技术实时监控信息化管理系统,保证该系统能够及时收集、分析、应用相关信息数据,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持。其次,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引入农业信息技术,建立基本的农业信息平台。选择在农产品前期生产阶段,在地下安装相关农产品测量仪,实时监测农产品生长情况,并通过后台将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信息传递到农业信息平台中,将检测到的农产品在具体阶段所需要补充什么样的微量元素、应改善生长环境条件、缺乏营养等不同信息传递给农业生产者,提升农产品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农业生产后期阶段,还需借助农业信息平台,收集当前市场中的农产品相关价格,对农产品具体发展情况做出信息分析,以便于农业生产者及时根据市场发展变化,调整农产品具体销售情况。再次,搭建专业技术交流平台,为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支持与保障。在具体实践中,需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专业的技术交流平台,做好农业方面的信息整合工作,深入挖掘国内外市场需求对不同类型的信息产品进行针对性投放。最后,针对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加大多媒体、录像、互联网等产品投入力度,便于农民群众能够依托信息产品获取先进农业知识与技术。

(四)大力培养专业化农业信息技术团队,提升农村信息化建设力量

大力培养专业化的农业信息技术团队,对于支持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保证信息化管理体系落到实处,助推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应高度重视信息化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的农业信息技术团队,为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提供力量支持。第一,由政府部门牵头,农村干部组织农民共同参与各种信息化学术交流、专题讲座、专业技术培训,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加专业、前沿、科学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关知识、技术与方法,增强农民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与认知,为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第二,组建一支由农业技术研发人员、信息管理人员、农村信息人才、乡村干部及农民群体带头人构成的信息化建设团队,由政府提供专项资金,组织定期参与外出进修、实践调研、培训学习等活动,不斷提高多方主体信息化建设能力,增强农村信息化发展观念。第三,积极引进专业化农业生产团队,提高人才聘请门槛。农业生产团队应善于分析和研究农作物生长,掌握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健康值方法,能够精准分析外界农业市场信息,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管理等具体能力,以此来推动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获得普及和应用,加快农业发展步伐。

五、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与信息技术深入融合,农村信息化发展格局初步建立。农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在农村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农业获得信息技术的广泛支持,不但能够实现农业产业格局的重新调整优化,也通过农业技术应用,实现农业信息的有效管理,从而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促进农业生产和销售质量的协同提升。面对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积极影响,要想抓住机遇,需要转变发展理念,并重视农业相关的软件和硬件建设,使信息技术真正应用到农业产业各个环节中,发挥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的运行和发展。

引用

[1]姚夫芳.浅析如何通过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山西农经,2022(04):103-105.

[2]廖汝慧.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算及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21.

[3]唐培媛.浅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C]//四川劳动保障杂志出版有限公司.劳动保障研究会议论文集(十一).2021:153-154.

[4]杨萍.农业信息化助推农业经济优质发展之对策研究——基于安徽省宣城市农业信息化的调研[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08):403-404.

[5]石志恒,晋荣荣,慕宏杰.农村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效率耦合度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05):133-140.

猜你喜欢
农产品信息化信息技术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