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成本管控研究

2023-08-24 05:21李茹萍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3期
关键词:管控环节成本

李茹萍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业竞争极为激烈,制造企业要想在发展中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加大成本管控力度,提高经济利润。但是,目前部分企业在成本管控中存在成本管控理念滞后以及成本控制制度缺失等问题,导致成本管控效果较差,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成本管控策略,强化运营项目经济收入,使企业能够长远发展。

二、成本管控概述

成本管控是指制造企业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含产品设计、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涉及的成本核算、分析评价等一系列管理行为的总称。制造企业在开展成本管控工作时,需要对各项运营活动进行指导、监管和规范,并对出现的成本投入差额相关行为进行纠正,控制好各个环节生产消耗总量,确保各个环节投入成本在项目定额范围内。

三、制造企业成本管控的意义

(一)有利于降低生产投入成本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生产投入成本具有较大差异性。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成本管控重点监管成本支出较大的环节,按照成本管控需求提前设计预警机制,根据有关产品历史投入数据、生产经验以及销售出厂价格等设置具体投入成本,要求各生产线严格按照既定投入成本规范生产行为,降低生产投入成本[1]。

(二)有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成本管控包含成本预估、规划、控制、核算以及评判等环节,其中成本预估和规划是组织成本管控工作的前提,对增强成本管控质量具有关键影响。而成本管控不仅需要保障企业实现减少成本投入目标,还需要将有关成本管控手段渗透到成本预估、规划和控制等环节中来。当制造企业实施成本管控时,可以在产品设计、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以及产品销售等环节,确保成本投入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这样,制造企业可以通过采取低成本战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强化市场资源占有率,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三)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新时期制造企业成本管控侧重成本形成全过程管理。当制造企业开展成本管控时,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设置成本管控质量标准,明确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以及费用定额等标准,科学制定各个环节资源投入数量和投入总额,细化各项资源使用要求,加大资源审批和监管力度。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经营成本,还能优化资源配置,防范资源浪费现象。

四、制造企业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控理念较为滞后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制造企业要想提高成本管控质量,就应放下传统减少成本投入思想,结合实际运营情况加大整个生产周期中各个环节成本管控力度,在确保产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做好成本管控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制造企业成本管控理念较为滞后,认为成本管控就是减少资源使用总量和资金投入,提倡“节约一度电,降低一方水”的成本管控理念,并将节约作为主要成本管控手段,未能按照成本控制实际需求探寻新的成本管控战略,影响了成本管控质量[2]。

(二)缺乏完善的成本管控制度

部分制造企业内部成本管控制度不完善,没有结合成本管控需求设计资产盘点、原始数据信息记录、计量验收和定额管理制度。甚至部分制造企业仍旧沿用传统成本管理制度,约束性较差,无法有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来,降低了成本管控效果。同时,部分制造企业没有设计成本管控考核和监管制度,没有将成本管控任务细分到人,存在随意浪费生产资源情况,导致企业人力物力投入成本提高,影响了成本管控质量。此外,部分制造企业没有定额管控制度,未能按照各个环节成本管控需求设计定额标准和工作规则,导致部分环节一线人员在开展工作中忽视成本管控要求,存在工作行为不合理现象,弱化了成本管控制度的应用价值[3]。

(三)成本管理模式不够精细

目前,部分制造企业成本管控是以粗放型管理为主,没有根据现有生产环节将成本核算精确到位。通常将焦点集中在产品生产中,侧重正常业务环节的成本核算工作,对于部分隐形成本,如生产环节中的非正常损耗成本等缺乏重视。成本管理模式不够精细,导致部分环节出现严重资源浪费情况,加大了成本投入程度,影响了成本管控效果。

(四)信息化程度较低

自从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化工作设备和网络系统发展逐渐成熟,制造企业应在成本管控中结合时代发展,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管控成本。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制造企业仅为成本管控人员配置了计算机设备,未能搭建ERP、SAP信息集成系统。但是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产、供、销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环节在運转中常常产生大量数据信息,如果企业在成本管控中未能建设信息集成系统,极易导致各环节只能通过人工记录、整理和传递数据信息[4]。这样不仅会弱化数据使用价值,还会导致各个环节数据信息不完善,使得管理层无法准确了解各个环节运营实情,无法结合现实情况做出合理的成本管控决策,从而降低了成本管控质量。

五、制造企业成本管控策略

(一)创新成本管控理念

管理者成本管控理念决定了成本管控质量。制造企业应在发展中转变传统以节约为主的成本控制理念,树立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成本管控理念,力求运用新型成本管控思想提升成本管控效果。

一方面,制造企业在应用全员成本管控理念时,可以通过内部宣传手段让全体一线员工掌握有关岗位的工作职责,明确成本管控对企业发展造成的影响。同时,制造企业可以采用日常监管机制,组织专人负责监管各个岗位一线员工的工作行为是否合理,按照岗位工作需求提出改进建议,防止出现资源浪费情况,控制好各个环节投入成本。此外,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方式,向各岗位一线员工讲明各项成本形成机制,传授合理的工作方法,告诉各岗位员工如何完成成本控制任务等。这样全体员工可以通过充分了解成本管控,自主规范个人工作行为,提升成本管控质量[5]。

另一方面,制造企业在应用全过程成本管控理念时,应结合现阶段运营实情拓展成本管控范围,细化成本管控目标,要求财务人员对各环节在不同的预算成本进行分析,立足市场环境分析有关产品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运用现有资源对比分析竞争企业投入成本,并将预算成本和分析结果制作成报表反馈给上级。上级可以结合报表明确各个环节成本投入目标,要求各环节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共同负责监管基层员工工作,将各环节投入成本控制在既定目标范围内,降低制造企业投入成本,提高经济利润。

(二)健全成本管控制度

经过实践发现,健全成本管控制度对增强成本管控水平具有积极影响。制造企业应在成本管控中按照实际需求健全成本管控制度,通过制度约束各生产线行为,落实成本管控任务。首先,制造企业应在成本管控制度中设计责任制度,阐明厂部、车间的一线工人和销售人员以及财务部门在成本管控方面的职责,根据各岗位工作内容设计合理的成本控制责任制度。要求财务部在各部门开展工作之前编制预算,结合企业成本管控目标和要求细分目标成本,将具体成本管控目标分配到班组和车间中来,做好归口控制工作。在内部形成上下联动、人人负责的成本管控机制,强化成本管控质量。

其次,制造企业应在成本管控制度中制定审批制度,要求各项费用预算经过上级部门审批后才能发放。对于部分重大资金,要求审批人员对有关数额合理性进行系统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反馈给上级,经过上级签字盖章后按照费用预算实情进行审批。把审批总额、审批时间以及有关预算费用使用用途等全部记录下来,制作成费用审批表,定期将有关表格上交给上级部门,防止审批环节出现滥用职权现象,提高成本管控效果[6]。

再次,制造企业应积极将数据收集制度引入成本管控中来。制造企业应建设科学的原始数据收集记录制度,讲明各类材料出库、入库规格、数量,燃料、材料以及其他材料在维修和生产中的消耗工时、各个环节生产质量检验信息等。组织专人按照原始数据收集记录制度负责记录各项原始信息,定期将记录的原始信息制作成报表反馈给成本管控人员,为成本管控提供真实精准的原始数据信息,逐渐提升成本管控水平。

最后,制造企业应在成本管控制度中设置定额管理机制。要求财务人员在开展产品生产工作之前,按照市场定价以及各个环节运营现状,设计材料消耗定额、劳动定额、动力和燃料消耗定额、设备利用定额等。要求各环节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按照各项定额标准开展成本管控工作,严管各环节消耗总量和生产投入成本,强化成本管控质量。

(三)立足成本动因加大各环节消耗成本管控力度

制造企业生产环节较多,任何产品从研发到售后服务环节都会产生成本,其中不仅包含制造成本,还包括产品研发成本、材料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因此,制造企业在成本管控中,应立足成本动因加大各环节消耗成本管控力度,转换以往只注重生产环节成本管控思想,从全局角度出发加大采购和办公用品等隐性成本管控,提高成本管控效果。

第一,制造企业在管控材料采购成本时,应根据各环节生产需求和成本预算,设置合理的成本采购方案,规划好各类材料的采购数量。同时,制造企业还应加大各类物料使用行为管控力度,在材料出库环节,应设计专人审核机制,要求负责发放的人员严查材料类型、数量,避免物料发错影响生产进度。企业还应要求仓库管理者定期清查各类材料使用情况,并在每月月底将清查情况上交给领导层。领导层在后期设计材料采购方案时,可以按照各类材料现有数量优化方案细节,防止同类材料采购过多或者过少。此外,企业应组织各环节负责监管各类材料使用情况,避免一线人员操作不规范而导致材料浪费,加大材料采购成本。

第二,制造企业应结合各环节办公用品使用需求设计行政部采购机制。要求行政部适当扩大办公用品采购时间跨度,并在每次采购办公用品时,按照低价优质原则选择合理的办公用品,减少办公用品采购投入成本。同时,制造企业应健全办公用品领用规则,对于需求量大的办公用品,企业可以按照各个环节工作需求设计领用规划;对于部分与产品研发和生产有关的办公用品,企业应结合各部门预算成本设计领用规划,避免出现人为重复领用现象,降低办公用品费用投入成本[7]。

第三,制造企业应加大费用管理力度,设计报销费用管理机制。对于出差费用,企业可以按照出差实情制定费用限额规则和各类出差费用审批流程,严管出差费用报销审核环节,防止报销不合理现象发生。

第四,制造企业应按照市场发展需求设计作业成本管控模式,将核算成本管控工作落实到具体产品上来,按照目标成本法对产品进行定价,力求在确保产品价位合理性的同时,提高成本管控质量。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新时期制造企业在成本管控中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成本管控效率和水平。制造企业在每年设计专项经费时,按照成本管控需求拨付足额资金,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设备,组织信息技术人员建设信息化成本管控管理平台,要求成本管控人员运用会计电算化方式管控各个环節投入成本。同时,制造企业还应要求信息技术人员在各部门计算机上安装ERP和SAP信息集成系统,企业可以直接通过ERP和SAP信息集成系统对厂房、设备、人力物力等资源进行全面监管和分配,提高成本管控智能性和协调性,增强成本管控效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制造企业成本管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结合市场发展形势以及经济实力优化成本管控机制,通过成本管控降低各环节投入成本。但是,目前部分制造企业存在成本管控理念较为滞后、成本管控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影响成本管控质量,需要制造企业根据现实状况设计科学的成本管控策略,创新成本管控理念、健全成本管控制度、立足成本动因加大各环节消耗成本管控力度、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多种方法改善成本管控模式,使制造企业在成本管控影响下持续平稳发展。

引用

[1]任全胜.论制造企业的成本管控策略[J].找资与创业,2019(06):73-74.

[2]罩建森.浅谈服装指导企业生产成本分析与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3):138-139.

[3]孙安建.小议中小制道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思考[J].赢未来,2018(23):308.

[4]朱春红.浅谈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控问题[J].纳税,2019(06):205-206.

[5]官再亮.企业的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分析[J].商讯,2019(22):46-47.

[6]黄月瑜.成本管理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研究[J].中国商论,2018(31):114-115.

[7]彭莉琴.如何做好研发型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0):139-140.

猜你喜欢
管控环节成本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失控还是管控?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