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探讨

2023-08-24 05:55朱俊超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3期
关键词:公益活动公益事业单位

朱俊超

一、前言

管理会计这一理念出现于20世纪初,最早起源于美国。从成本会计发展起来的管理会计,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持续推动着社会经济发展。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市场经济体系持续完善,使得管理会计逐渐从传统会计之中剥离开来,成为财会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伴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持续进程推进,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应运而生,但要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就要注重将管理会计理念融入财会管理之中,做好对该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工作。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能够为事业单位领导层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有利于领导者对该事业单位进行科学且有效的管理,能够带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增加。总而言之,管理会计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中应用极具必要性。

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性质

公益二類事业单位依托国家拨款,人为组织、推动社会捐款,以此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服务。这类单位既具备服务性,同时也具备公益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业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例如:医疗、教育、体育文化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面对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事业,是保障我国社会能够运行的公益性组织。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追求经济效益,只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满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1]。

三、管理会计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中应用的问题

(一)认知缺乏

长期以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都局限于对日常活动的报账、算账、入账等,只有部分事业单位会包含一些绩效核算、对消耗用品和成本进行核算等工作。但这些只能够反映该事业单位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管理成果,不能够深刻体现出该事业单位未来的前进目标[2]。因此,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急需引进管理会计理念,通过运用管理会计的方式、方法,为该事业单位内的管理层人员,提供更为精准的财务信息,为事业单位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应。

(二)信息掌握度不足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日常活动越发市场化。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于社会服务的需求日益提升,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及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种情况,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如果仅依靠传统的财务管理,会使内部与外部环境相脱节,从而无法敏锐地洞察市场信息,无法充分把握市场规律,不能对各项事务进行全面管理,最终导致经济效益越发低下。

(三)体系不健全

管理会计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内部控制能够为管理会计提供制度保障,规范流程,及时对风险进行防控。但基于内部控制的体系建设,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内部还没有完善起来,在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3]。例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缺乏一定的监督,在财务管理的岗位分配上也不甚合理,各级、各岗位的分设制度不健全,预算结构也不合理,在签订项目合同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专业化指导等。这些问题,致使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理念落实相对滞缓。

四、管理会计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范围越发广泛,传统的财会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其内在需求。为保障各项工作能够伴随着社会发展而顺利进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需要持续提升自身管理会计水平,实现管、算二者结合,发挥出管理会计的真正作用,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满足于现代公益活动的资金需求。

(二)有利于提升内部治理水平,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建立健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制度,规范经济活动流程,控制风险,防止内部人员腐败,是事业单位所关心的重点[4]。加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内部建设,完善管理会计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的执行力度,对于公益活动给予及时的反馈,实现管理与控制相融合,落实责任与绩效制度,能够有效防止腐败现象发生,提升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提升决策效率,提升社会及经济效能

全面落实管理会计理念,制定与之相关的政策,能够激发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内部的活力,提升科学规划、决策、风险防范的能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能够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领导决策,提供全方位的指导,能够让决策有数据依靠,能够提升领导者的决策力度及能力,提升该事业单位的经济及社会效能。

五、管理会计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中应用的策略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应该结合现实情况,依托系统化的管理机制,融合预算及财会的各项活动,建立其内部控制体系,提升管理会计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于专业化人才建设,完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5]。

(一)规范内部体系

首先,建立起系统化的预算管理机制,完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工作。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较多采用的预算管理方式,都是基于传统财会模式之下的。而后续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可以依照我国统一的财务制度,对内部的账务进行处理,并编制财务报告。确保其财务信息是切实有效的,为管理会计深入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加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二者的有机融合。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是落实管理会计的基础。成本管理、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都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将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二者融合起来,使得其能够向着规范性方向发展,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此外,要加快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信息数据已经能够摆脱传统的人工收集模式。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内部共享平台,能够加强内外部的信息共享,整合各类资源,实现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会计等有机融合。

(二)优选合适工具

优选合适的工具,对于管理会计来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依据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性质,借鉴其他事业单位的管理方法,建议使用的工具如下:一是预算管理。其是对事业单位未来某一段期间内的各项活动,进行预算管理,使事业单位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能够实现自由分配,进而推动事业单位内部全员全过程参与,以达到降低事业单位成本,控制内部开支,实现事业单位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二是对标管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通过与其他单位的比较,分析内部绩效考核的最佳指标,将其落实下去之后,对于预期效果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进行深入研究,最终认清自身的优势及劣势,从而进一步提出更优化的行动方案[6]。三是建立责任制度。责任对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来讲是极为重要的,将责任落实到事业单位内部的每一个部门及每个人身上,能够规范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行为,从而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事业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保障各项目标得以实现。四是实行报告制度。会计报告是管理会计成果的体现,是基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日常活动经济预测及管理的前瞻性措施,目的是为优化事业单位日常活动流程,为事业单位领导者决策提供依据。

(三)强化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能够为经济活动各项指标提供依据,既能控制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内部的收支,又能降低经济活动的成本。

其一,要明晰进行成本核算的对象。事业单位内部的有关部门,要对各项经济活动的成本进行相应的管理及核算,应该结合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现实情况,依据其所需要进行成本核算的对象,制定具体实行策略。具体形式可以如下:一进行商品拍卖,或者生产再销售活动的过程中,成本核算要以对外销售的产品为对象;依托研究成果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成本核算要以科研项目部门为对象;对外提供咨询服务的活动过程中,成本核算要以服务项目为对象。

其二,要规划好成本与事业单位资金之间的界限。首先,要将公益活动与经济活动所产生的费用进行界限区分。公益活动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集结好资金之后,对人民群众进行服务的活动。而经济活动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前期收集服务资金时所产生的活动。二者要区分开来,二者资金分开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混淆,使得服务能够拥有充足的资金。其次,要对不同经济活动的费用进行界限区分。不同的经济活动所产生费用的方式是不同的,其与活动本身有着莫大的关系。只有将其区分开来,才能够使得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会计,向着规范化发展,才能够使得事业单位内部的各个资金更加清晰明了。此外,要将不同公益活动的费用进行区分计算。不同的公益活动需要不同数额的资金,所需要投入的成本不甚相同,只有对其进行及时记录,才能够避免事业单位出现超额等经济损失,才能够使得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真正用到实处。对于公益活动所消耗的费用,要依据现实情况及其性质,进行明确区分,必须按照社会需求,采取一定的记录方式,依托管理会计理念,明确不同公益活动资金之间的界限。使得最终的资金收支能够达成平衡,实现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内部资源的最优分配,进而使得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能够有所提升。

(四)采取报表形式

为避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资金系统出现漏洞,可以对其进行如下改进:第一,可以落实报表制度,并在报表之中明确收入及支出两大类别,建立起经济活动与公益活动二者的独立账户,避免会计报表之中出现含糊其词的现象。第二,要实现国家分配资金与经济活动所产生资金的区别化处理,要将国家分配的资金作为固定资产,用于公益活动所需要的资金不够的情况下,保障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充裕度。第三,在收支报表之中要增加结余栏,当预算资金投入公益活动产生资金产生结余时,要对其进行系统化记录,使得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动态能够清晰地反馈出来。与此同时,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产生负债的情况下,要将负债报表与该事业单位的收支报表独立开来。以“资产=负债+净资产”为依据,对该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状况,进行全方位的反馈,保障债权人的利益,防止资产流失。除此之外,在书写会计报表的过程中,要添加附注。由于会计报表的局限性,诸多信息无法在报表之中体现出来,因此,需要通过附注将其披露出来,从而增加会计报表之中的信息含量。

六、结语

总而言之,管理会计对于公益二類事业单位具有较大的职能作用。发展管理会计能够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能够加强该事业单位内部治理体系建设,使得其能够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当中,持续提升自身的经济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创造社会效应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经济水平,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引用

[1]王晓燕.浅析运用管理会计理念构建事业单位运营管理架构[J].河北企业,2023(01):71-73.

[2]陈国良.促进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应用的“主要推手”[J].中国商界,2022(11):172-175.

[3]李莹.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J].大众投资指南,2022(16):113-115.

[4]高亮.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应用研究[J].中国产经,2022(14):91-93.

[5]李新欣.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的应用现状及优化策略[J].西部财会,2022(07):28-30.

[6]周桃.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的应用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2):76-78.

猜你喜欢
公益活动公益事业单位
公益活动证书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公益
公益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公益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