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提问如何激活语文课堂

2023-08-27 02:24胡婧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课堂提问语文教学

胡婧

摘  要: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是思维活动的起点,而课堂提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充当了提问者的角色,设定好问题,着眼于课堂气氛活跃,于是便下意识地认为大部分的“正确答案”与课堂目标设定一致。实际上“满堂问”和“强行拽”的课堂形式只是在错误引导师生。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长足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走出误区做出改变。文章以“提问”为着力点,共同探讨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找准提问切入点,建立平等轻松的课堂,打造高效趣味的语文教学课堂氛围。

关键词:课堂提问;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一、课堂实例展现低效提问

对于公开课《咕咚》一课的备课,教师可以从多方面着手本篇课文教学。本课文教学难度不大,课文配以多幅插图和对话式的文字,讲述的是一只小兔子听到了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的声音而受到惊吓,继而引发了整个森林不明所以就盲目跟着兔子逃跑躲避“咕咚”的故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本班教学同样采用了配合插图、创设情境、现场演绎等方式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课中,学生能很快跟着教师和插图进入情境,积极扮演课文中小兔子、小猴子等角色,现场气氛活跃,学生也开心地融入课堂。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对于引导问题“咕咚在哪里?咕咚是什么?本文中大伙都怎么做?”有三位学生起身回答,这三位学生平日在本班级里都是语文成绩不错的孩子,可是他们一直没有回答出预想的答案,随后教师帮他们总结了答案,以至后来的环节中要求学生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教师因害怕重复刚才的情形选择直接出示幻灯片,“替”他们总结。这一个细节在课后的评课中被指出来,当时评课的教师提出了一个观点和一个问题。

一个观点:问题设置太零散。比如:咕咚在哪里?咕咚是什么?大伙都怎么做?

一个问题:每个教师在课前都会对于问题进行学生的预设回答,甚至设定好答案。可是,当学生没有回答出来或者不完整时,教师的反映和调整又该做如何思考和准备呢?

在一般备课中,教师常常会将学生的临场反应及提出的每个问题的预设回答进行反复猜想,继而在课前不断地进行模拟上课的练习,保证自己的每一个问题的准确性和连贯性。而对于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总是会在备课前过于自信或者过于担心,自信自己提出问题的合理性,担心学生回答问题的随机性。这种准备得过于充分和不充分间的矛盾通常会导致课堂脱离了学生,一方面是教师授课的“满堂讲”和“满堂问”;另一方面则是教师无法应对而导致“强行拽”。

二、频繁提问丧失教学活力

授课教师常常为了营造一种课堂活跃气氛而将一些简单的问题,重复提问。例如,某数学公开课有这一现象,课堂中教师已经总结出90是由9个10相加,10个9相加,而后教师问:“90里面有几个9?”学生齐声答:“10个9。”教师再问:“90里面有几个10?”学生再次齐声答:“9个10。”课后,一位评课的资深教师就以这一实录重新问在场的教师,课堂提问方式是否有问题?全场无人应答。而后,这位老教师总结:这些设问除了能营造出一种课堂气氛活跃以外没有任何好处。并不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课堂问题。

目前不少课堂中总是出现上述的局面,教师一节课不停提问,学生齐声回答。当一位学生在某个问题上提出自己想法或是出现一个与课堂设定完全不同的答案时,教师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后,便勉为其难地将其拽到自己设定中。教职人员常常在评课时,表扬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第一句往往脱口而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设计合理,环节得当。而评课的依据也往往是课堂问答情况。当这位教师提问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便意味着该课是一堂精彩的课。而学生的某个独特的见解,只会在课上一闪而过。

语文教学一直在创新与变革,当人们否定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满堂灌”之后,又对“问”开始情有独钟,于是“问”取代了“讲”,“满堂问”取代了“满堂灌”。对于课堂教学方式而言,灌与问的区别只在于形式,“问”只是用了一种较为“冠冕堂皇”的方式在进行“灌”。其本质依旧是教师的强行灌输和学生的消极接受。

三、提问设定固化学生思维

对于课堂要提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经过精心筛选,避免随意性。教师的课堂问题选择得当,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共鸣,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众所周知,启发教学的原动力就是“学习兴趣”。一位专家的讲座中提到这样一个例子,数字“8”的一半是什么?凡是一年级以上的孩子的回答斩钉截铁必是“4”。若放在幼儿园孩子那,会听到“8”的一半是两个3,“8”的一半是两个0,还有说是两只耳朵。当下的课堂教学在教师自行设定好的以“正确答案”为教学目标的驱使下,领着学生的思维在设定的轨道上行驶,若是脱轨,教师一定会想方设法拉他回来,久而久之,教师会发现整个群体的思维成了固化模式,而对于课堂的“正确答案”,学生不予创新也懒得思考。

四、课堂提问策略

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长足发展,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出改变走出误区。本文有以下两点启发:

(一)提问设计找准切入点

找准提问设计这个切入点,对于学生理解而言,起着“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比如在课后查阅的一篇《咕咚》教案中,教师的整体设计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整篇课文后,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只小动物?本篇文章作者的笔下之意并非苛责于某只小动物,因而设定此问题是为了让学生侃侃而谈,学生顺着这一问不仅能进一步走进课文且能引发自身的探索意识,对文本进行深入探讨。因此该教师设计这一问,不是课堂干扰,而是多元的、充满生气的交流对话。

(二)平等对话捕捉创新点

作为语文教师,应时常反思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能否灵活应对。其中学生对于“大伙都笑了”这一理解是大伙知道了“咕咚”是什么。这一答案与教案设定的标准答案“大伙觉得自己可笑”相比还不够完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大伙知道了‘咕咚所以他们觉得自己之前被骗,这才想起,原来自己都没有思考就跟着乱跑呀!”以此方式帮助耐心帮助学生完善答案。教师应以创新意识、宽容民主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奇思妙想,提出独立见解。教师也应与学生平等对话,对学生的独立见解和片面思想不责备,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亮点和火花,让师生充分享受创新的乐趣和成就感。

“咕咚”一声迷惑了整篇森林,原本井然有序的森林瞬间闹翻了,乱哄哄的,最终却在野牛的指点迷津下,动物们才恍然大悟。然而,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课堂在“满堂问”“强行拽”的误区中,也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课堂逐渐失去了活力。借由《咕咚》这一课教会学生们不要盲目跟从,学会独立思考的道理。同样,也希望这一课能引领教师走出误区,使课堂焕发活力,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开放地交流。

参考文献:

[1]孙米香. 深度学习理念下语文课堂提问策略[J]. 文学教育(下),2022(11):140-142.

[2]艾体锋. 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10):213-216.

[3]黄东才. 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 科學咨询(教育科研),2022(06):239-241.

(责任编辑:淳  洁)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课堂提问语文教学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