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特性影响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吗?*
——基于肉牛优势产区的调研数据

2023-08-28 00:42张越杰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专用性信任度肉牛

梁 远,张越杰,2

(1.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春 130118;2.吉林工商学院,长春 130507)

一、引言

肉牛产业不仅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县域富民的优势产业,更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目前,国内肉牛产业组织化水平还比较低,存在经营规模偏小、联结机制不紧密、市场竞争力不足、组织带动力不强等问题(齐皓天等,2020)。肉牛产业组织模式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参与主体合作关系等方面不断优化,以适应肉牛产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牛文浩等,2022)。因此,在新发展阶段,探究影响养殖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的因素,不仅有利于养殖户转变粗放型生产方式,还有利于加入农业分工经济,从而融入肉牛产业价值链,对养殖户提质增效和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农业产业发展中,需要产业组织与农户形成不同的组织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以促进农户与农业产业链上其他利益主体的交易活动。现有文献集中探讨农户内部资源禀赋特征、外部环境特征、交易成本、资产专用性等因素影响其选择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其中,农户内部资源禀赋特征主要包括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产业化组织认知等方面(常倩等,2016;丰志培等,2010);外部环境特征中政府宣传与补贴政策、市场价格、交通便捷程度、农户所在村的地区特征和环境条件等因素也会影响农户的选择(田露等,2010;江光辉等,2019)。已有研究发现信息成本、谈判成本和执行成本等交易成本是影响农户选择契约方式或产业组织模式的重要因素(黄祖辉等,2008;Macchiavello等,2021)。丁存振等(2019)认为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不确定性的增强等因素,影响农户由选择横向合作组织模式转变为纵向协作组织模式。吴曼等(2020)认为资产专用性和环境不确定性影响农户选择正式合约治理程度更高的契约方式。

上述研究从不同角度探究农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但仍存在可拓展空间:第一,针对农户交易特性的测度,已有文献多从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两方面探讨,且未形成统一标准;第二,现有研究对交易特性如何影响农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的行为机制实证检验不足,同时针对肉牛产业组织模式的相关研究较少,也导致研究对象的完备性不足。基于此,本文以肉牛优势产区542个养殖户为研究对象,探究交易特性对养殖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的直接效应,并进一步分析组织信任度的中介效应以及组织满意度的调节效应,以期厘清养殖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的作用路径,为促进小规模养殖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供经验借鉴。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交易特性与产业组织模式选择

农业生产活动极易受到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等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的种植或养殖存在生命现象且生产周期较长,所以“工厂化”的交易特性并不完全适用于农业生产领域(何一鸣等,2019)。据此,本文在Williamson(1996)分析范式的基础上,借鉴现有研究并结合肉牛生产活动的前期资本投入较大、生长周期长和养殖成本高等特点,将交易特性定义为专项资产专用性、交易规模和交易风险(何一鸣等,2020;苟茜等,2019),为了名词的统一性,进一步修改为专用性、规模性、风险性。其中,养殖户专用性是指养殖户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能够被重新配置于其他备择用途且不影响实际适用性的程度(王翌秋等,2019);养殖户规模性是指养殖户的经营规模,包括年肉牛出栏量、牛舍数量、牛舍面积等方面(何一鸣等,2019);养殖户风险性是指养殖户因肉牛生产活动的连续性和长周期性等生产特征中存在的高风险性,以及交易双方不信任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其面临的生产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苟茜等,2019)。

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主要包括农户家庭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社组织、公司与企业组织,通过农户和组织的异质性资源形成互惠关系,各方参与主体协调互动形成不同的组织模式和利益联结关系(黄祖辉,2018;李世杰等,2018)。本文从交易方式视角(聂辉华,2013),将肉牛产业组织模式限定为肉牛生产加工企业、中间组织(经纪人、合作社)和养殖户之间利益联结关系形成的特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Audretsch,2018)。以往研究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和视角,对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分类主要从纵向合作角度(江光辉等,2022)、横向合作角度(尚旭东等,2020)、农业产业特性(王洪煜等,2021)、驱动主体(程华等,2019)、契约选择(周立群等,2002)5个方面进行研究。据此,本文结合肉牛优势产区实地调查情况,根据肉牛产业组织模式中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从契约选择角度将肉牛产业组织模式总结为以下4种:第一,市场交易模式,即养殖户与肉牛生产加工企业之间是直接的市场买卖关系,没有形成协作关系(李霖等,2017);第二,销售合同模式,即养殖户与肉牛生产加工企业签订远期收购合同,企业规定交易的价格、数量、时间和产品属性,养殖户自主决定生产和经营(周立群等,2002);第三,生产管理合同模式,即养殖户与肉牛生产加工企业签订生产管理合同,企业向养殖户赊销生产环节必需品,规定生产方式,由养殖户生产符合交易标准的肉牛(吴曼等,2020);第四,准纵向一体化模式,即养殖户通过资金、生产资料或土地要素入股等形式,以肉牛生产加工企业为主导建立生产基地,雇佣养殖户在生产基地进行规模化经营(郑风田等,2021;刘源等,2019)。肉牛产业组织模式的经济利益主体主要是公司和养殖户,且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随着互惠关系以及利益联结关系不断加深,为了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通过改变现有利益联结方式,其利益联结紧密程度从松散型逐步向紧密型转变,以保障组织模式的稳定运行(李世杰等,2018)。为了进一步探讨交易特性对养殖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的影响机制,本文按照利益联结紧密程度将以上4种产业组织模式分为2种类型,松散型产业组织模式(市场交易模式和销售合同模式),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生产管理合同模式和准纵向一体化模式)(钟真等,2021)。

养殖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自身专用性、规模性和风险性的影响。养殖户专用性越强,意味着退出交易市场的成本越高,往往需要付出较高的“沉没成本”,其固定资产投入存在被“锁定”和“套牢”的风险,同时也可以用较低成本排斥非专业人员的使用(何一鸣等,2020)。这种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不仅能有效避免养殖户的机会主义行为,还有利于保障企业对养殖户的“二次分红”,所以养殖户更倾向选择以要素契约为联结纽带的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然而,养殖户规模性越强,意味着同肉牛产业中其他经营主体的交易越频繁,合理配置生产资料的难度就越大(苟茜等,2019)。加入合作社或企业等产业组织,有利于提升养殖户的组织化水平,通过产业组织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整合,降低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交易成本,因此倾向选择依靠除市场交易以外的产业组织模式(黄慧春等,2021)。鉴于肉牛生产活动不仅具有最基本的农业生产活动风险,还有因不可控因素造成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基于规避风险的假设前提,养殖户需要花费极高的信息成本,以增强对养殖过程的控制(牛文浩等,2022),所以倾向选择利益联结更紧密的产业组织模式以分担风险。据此,提出如下假说:

H1a:专用性越强的养殖户,倾向选择生产管理合同模式和准纵向一体化模式;

H1b;规模性越强的养殖户,倾向选择销售合同模式、生产管理合同模式和准纵向一体化模式;

H1c:风险性越强的养殖户,倾向选择生产管理合同模式和准纵向一体化模式。

(二)组织信任度的中介效应

养殖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属于农业组织化行为,必然会产生组织信任成本、监督管理成本以及利益协调成本。同时,经营主体间信任是协作的基础,不仅具有简化信息的作用,还能够有效减少摩擦,作为一种行为约束机制,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从养殖户对组织信任程度的视角来看,养殖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也可能受到内在因素影响,低信任度的养殖户一般无法客观地衡量产业组织所提供信息的真实价值,削弱了对产业组织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吸收程度(赵佳佳等,2020)。因此,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中企业通过提供各项组织化服务,增强与养殖户的社会互动及其信任程度(梁远等,2022)。在破除对产业组织低信任后,当养殖户的交易特性相同时,即使出现利益冲突,也会有更多的理性思考,更倾向选择相信产业组织。且在正式化的契约关系基础上,多了一种组织化的信任关系,进而增强养殖户同产业组织契约关系的深度和质量(张建雷等,2019)。据此,提出如下假说:

H2:组织信任度在交易特性对养殖户选择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生产管理合同模式和准纵向一体化模式)具有中介效应。

(三)组织满意度的调节效应

养殖户组织满意度不仅体现出肉牛产业组织模式的投入效率,而且也表现出养殖户对组织主体服务的主观偏好,是体现肉牛产业组织模式绩效的一个重要维度。松散型产业组织模式的契约类型大多为市场交易或商品契约交易,该模式中的企业为养殖户提供的组织服务有限,且交易成本较高,同时服务满意度反馈机制不及时,容易导致交易纠纷,使养殖户不满产业组织提供的服务内容(罗建强等,2021)。然而,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通常会为养殖户提供种类更加丰富的社会化服务内容,不仅有利于提高养殖户的经营能力,还能有效减少养殖户的交易成本,并减轻外部性困扰,从而实现风险共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还有利于改善养殖户在交易市场中的弱势地位(钟真等,2021)。因此,当养殖户对产业组织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满意度越高时,越倾向选择利益联结更紧密的产业组织模式。据此,提出如下假说:

H3:组织满意度在交易特性对养殖户选择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生产管理合同模式和准纵向一体化模式)具有调节效应。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构建包含交易特性、组织信任度、组织满意度、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机制图(见图1)。

图1 理论框架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各综合实验站监测数据,以及课题组相关成员于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肉牛优势产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东、湖南、青海7个省份的不同规模养殖户的调研数据。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属于东北优势产区,河北、山东、湖南属于中原优势产区,青海属于西北优势产区,区域性特色肉牛产业突出。上述样本区覆盖东北平原区、内蒙古高原区、华北平原区、山东丘陵区、湘中丘陵区、青藏高原区等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农业生态系统,肉牛养殖自然条件的区域性差异导致养殖户交易特性和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呈现不同特征,样本代表性较好。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养殖户的基本信息、肉牛养殖经营情况、肉牛产业组织参与情况等方面。调查过程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东、湖南、青海省按照一定的比例和规模随机抽取3个地级市,从所选择地级市下辖的2个县(市、区),再随机选取2~3个乡镇,再在每个乡镇随机选取1~2个行政村,最后每个行政村随机访问3~4户农户。调查方式是课题组成员实地走访和半结构访谈,并指导填写调查问卷。

此次调研共获得565份问卷,剔除数据缺失及逻辑错误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542份,问卷有效率为95.93%。在养殖户参与肉牛产业组织模式方面,样本养殖户选择市场交易模式的有168人,选择销售合同模式的有199人,选择生产管理合同模式的有106人,选择准纵向一体化模式的有69人,样本养殖户选择松散型产业组织模式(市场交易模式和合同模式)的人数较多。

(二)变量选取与测度

(1)被解释变量。产业组织模式,将养殖户选择市场交易模式,赋值为1;养殖户选择销售合同模式,赋值为2;养殖户选择生产管理合同模式,赋值为3;养殖户选择准纵向一体化模式,赋值为4。此外,为了进一步探究交易特性如何影响养殖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本文将利益联结作为探讨交易特性对养殖户选择不同利益联结紧密程度的产业组织模式的被解释变量。将养殖户选择市场交易模式或销售合同模式定义为松散型,赋值为0;养殖户选择生产管理合同模式或准纵向一体化模式定义为紧密型,赋值为1。

(2)核心解释变量。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交易特性,构建了养殖户交易特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进行赋权分析,由专用性、规模性和风险性3个方面来衡量。其中,人力资本专用性(技术培训、养殖年限、养牛劳动占比)、物质资产专用性(固定资产投资情况、饲料加工机械、草场面积)、地理位置专用性(是否牧区、取水距离)作为测度专用性的指标(谢先雄等,2021;何一鸣等,2019;丁存振等,2019);将牛舍数量、牛舍面积、肉牛经营规模作为测度规模性的指标(何一鸣等,2019;苟茜等,2019);将是否贷款、获取市场信息难度、养牛风险作为测度风险性的指标,各指标赋值详见表1。

表1 养殖户交易特性评价指标体系

熵值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指标对数据同度量化。对各项指标进行同度量化处理,由于测量指标均已调整为正向指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第二步,计算指标体系的比重矩阵。

第三步,计算各指标的熵值。

第四步,计算差异项系数。

第五步,计算指标权重。

第六步,计算各项样本的综合评价指数。

(3)中介变量与调节变量。本文的中介变量为组织信任度,采用Likert五级量表的形式从“1~非常不信任到5~非常信任”进行测度。调节变量为组织满意度,将养殖户对产业组织提供各种养殖服务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指标,包括饲料养殖服务、犊牛养殖服务、种牛养殖服务、养牛设备服务、兽药服务、疫病防治服务、价格信息服务、政策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服务、融资贷款服务、统一销售服务、提供养殖小区服务、粪污收储服务、粪污运输服务、粪污利用服务,采用Likert五级量表的形式从“1~非常不满意到5~非常满意”进行测度,并运用熵值法进行赋权分析,最终得到组织满意度变量。

(4)控制变量。借鉴相关文献,为避免外界环境对养殖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本文选取户主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肉牛养殖原因、是否村干部作为控制变量(丰志培等,2010;江光辉等,2019)。各变量说明与统计性描述见表2。

表2 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三)模型设定

1.多元Logit模型设定

本文将养殖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作为被解释变量,包括市场交易模式、销售合同模式、生产管理合同模式和准纵向一体化模式这4种选择行为。由于养殖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可以被看作是以利益最大化作为主要目标的选择过程,且彼此之间没有排序关系,因此采用多元Logit模型,设定方程如下:

式中:Yij为第i个养殖户选择第j种产业组织模式;Xi为交易特性,包括专用性、风险性、规模性;Zi为控制变量,β0、βi为待估计系数,εij为随机误差项。

上式估计系数只反映交易特性的作用方向,不能反映随着交易特性的变化。养殖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的概率变化,即自变量的边际效应,设定方程如下:

2.中介效应模型设定

为探讨交易特性对养殖户选择不同利益联结紧密程度的产业组织模式,本文对组织信任度在二者之间是否发挥中介作用进行检验,设定方程如下:

式中,Y为利益联结;X为核心解释变量交易特性,包括专用性、风险性、规模性;M为组织信任度;Z为控制变量。c1是交易特性对养殖户选择不同利益联结紧密程度的产业组织模式的回归系数,c2是交易特性对组织信任度的回归系数,c3是引入中介变量后交易特性对养殖户选择不同利益联结紧密程度的产业组织模式的回归系数,b是组织信任度对养殖户选择不同利益联结紧密程度的产业组织模式的回归系数,α1、α2、α3表示常数项,ε1、ε2、ε3表示随机误差项。

3.调节效应模型设定

养殖户的交易特性主要包含专用性、规模性和风险性,交易特性强弱会影响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同等交易特性水平的养殖户,如果其对于产业组织提供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同时为了获得产业组织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则会倾向选择利益联结更紧密的产业组织模式。为进一步探究交易特性对养殖户选择不同利益联结紧密程度的产业组织模式的影响,本文将利益联结作为被解释变量,属于二分类变量,采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模型设定为:

式中:Yi为利益联结;Xi为交易特性变量,包括专用性、风险性、规模性;Ti为组织满意度;Xi×Ti为交易特性与组织满意度的交互项;Zi为控制变量,β0、β1、β2、β3、β4为待估计系数,εi为随机误差项。

四、结果与分析

(一)交易特性对养殖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直接影响

本文利用stata15.1软件,采用多元Logit模型估计交易特性影响养殖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的直接效应,表3中报告边际效应。当所有解释变量都处于均值时,专用性水平每提高1个单位,养殖户选择生产管理合同模式的概率增加5.8%,选择准纵向一体化模式的概率增加21.7%,验证了假说H1a。同理,规模性水平每提高1个单位,养殖户选择销售合同模式、生产管理合同模式、准纵向一体化模式的概率分别增加22.4%、32.6%、25.1%,验证了假说H1b。类似地,风险性水平每提高1个单位,养殖户选择准纵向一体化模式的概率增加15.9%,然而生产管理合同模式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边际效应为0.014,可能的原因是该模式采用二元治理机制(合约治理与关系治理),虽然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实现双方共赢的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但在某些情境下的强替代会带来“挤出效应”(陈勇强等,2021)。根据准纵向一体化模式的回归结果可知,养殖户为了规避生产经营风险,倾向选择的影响以要素契约为联结纽带的准纵向一体化模式。由此可知,交易特性强弱对养殖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交易特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养殖户选择利益联结更为紧密的产业组织模式。

表3 交易特性对养殖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影响

在控制变量中,年龄较大的养殖户更厌恶风险,其选择准纵向一体化模式的概率显著提升0.3%。女性养殖户相比男性养殖户,选择生产管理合同模式的概率显著提高9.6%。可能原因为,女性养殖户具有一定的性别优势,其从事肉牛养殖活动更加细心,出栏肉牛的品质会更好,同时也意味着其倾向选择养殖特色优质品种肉牛,以追求高附加值的收益,这与实地调研情况相符。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养殖户相比受教育程度低的养殖户,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Fischer等,2012),倾向选择准纵向一体化模式。肉牛养殖原因大多为政府、合作社或企业引导的养殖户,更倾向选择准纵向一体化模式,可能的原因是这类养殖户对产业组织的信任度较高,所以倾向选择利益联结更紧密的产业组织模式。

(二)组织信任度的中介效应分析

养殖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易受到组织信任度的影响。为检验组织信任度在交易特性对养殖户选择不同利益联结紧密程度的产业组织模式的中介效应,将利益联结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本文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验证养殖户组织信任度的中介效应,即分析“交易特性通过组织信任度进而影响养殖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的作用路径。表4的检验结果表明,在专用性影响养殖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过程中,存在显著以组织信任度为中介变量的部分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1.5%。类似地,在规模性影响养殖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的过程中,存在显著的以组织信任度为中介变量的部分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4.3%。同时,在风险性影响养殖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的过程中,存在显著的以组织信任度为中介变量的部分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7%。上述结论表明,交易特性不仅对养殖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产生直接影响,还会通过组织信任度对养殖户选择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产生间接影响。由此,验证了假说H2。

表4 组织信任度的中介效应

(三)组织满意度的调节效应分析

表5展示了组织满意度在交易特性对养殖户选择不同利益联结紧密程度的产业组织模式调节效应的回归结果,回归(1)中引入了调节变量组织满意度时,养殖户的专用性、规模性、风险性对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回归(2)(3)(4)中养殖户的专用性、规模性、风险性与组织满意度的交互项显著且系数为正,同时回归(5)将交易特性及交互项共同放入回归中,其作用方向和显著性与回归(2)(3)(4)一致,进一步验证组织满意度存在调节效应。上述结论表明,养殖户的组织满意度越高,交易特性对养殖户选择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的正向影响越强。由此,验证了假说H3。可能的解释为当养殖户对产业组织提供服务的满意度越高,参与服务的积极性越高,越倾向选择能够提供更多养殖服务的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并具有帮助养殖户节约交易成本、规避市场风险、打破信息壁垒等附加功能。

表5 组织满意度的调节效应

(四)稳健性检验

为进一步检验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结论的客观性,本文更换回归模型和更换检验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首先,运用Probit 模型检验直接效应和调节效应估计结果的稳健性。由表6可知,多元Probit模型边际效应估计结果的作用方向和显著性与前文(表3)的估计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交易特性对养殖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直接效应,更换回归模型之后的实证分析结果稳健。然后,运用Bootstrap方法检验中介效应估计结果的稳健性。

表6 多元Probit模型稳健性检验

由表7可知,Bootstrap重复抽样次数设定为1000次,组织信任度间接效应在95%水平下置信区间分别为[0.008,0.136]、[0.045,0.168]、[0.001,0.138],均不包含0,验证了在交易特性(专用性、规模性、风险性)影响养殖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的过程中,存在显著的以组织信任度为中介变量的部分中介效应,表明组织信任度的中介效应,更换检验方法之后的实证分析结果稳健。

表7 Bootstrap方法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8中回归(1)~(5)与上文运用二元Logit模型的回归结果(表5)基本一致,作用方向也未改变,表明组织满意度的调节效应,更换回归模型之后的实证分析结果较为稳健。

表8 二元Probit模型稳健性检验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肉牛优势产区542份养殖户的调研数据,分析交易特性对养殖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直接影响,进一步揭示交易特性对养殖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机制,讨论交易特性通过组织信任度影响养殖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中介作用,以及组织满意度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第一,交易特性强弱对养殖户选择产业组织模式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当专用性提升,养殖户倾向选择生产管理合同模式或准纵向一体化模式;当规模性提升,养殖户倾向选择销售合同模式、生产管理合同模式和准纵向一体化模式;当风险性提升,养殖户倾向选择准纵向一体化模式。第二,组织信任度在交易特性(专用性、规模性、风险性)对养殖户选择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的影响中发挥着部分中介的作用。第三,组织满意度具有正向调节交易特性对养殖户选择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的作用。

(二)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养殖户自身能力建设,提升交易特性水平。一方面,养殖户应积极参与培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认知能力,并理性辨识产业组织政策及市场信息,掌握社会资源信息,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养殖户的交易特性,引导养殖户走向组织化、契约化、制度化,提升养殖户经营能力,促进产业组织模式中契约的稳定性。第二,稳定和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养殖户的组织信任度。农业企业是企农利益共同体的引导者和主导者,通过增强与技术相匹配的物资供应、技术传递、共担风险等多种手段,构建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以增强养殖户对产业组织的信任度。第三,提高产业组织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增强养殖户的组织满意度。逐步完善服务反馈互动机制,对养殖户的产业组织服务需求及时地进行收集、统计、分类、跟踪、预测,通过对资源的整合与管理,提高产业组织服务供给质量,以期实现产业兴旺与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专用性信任度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横向并购对公司资产专用性投资的影响
全球民调: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最高
基于信任度评估的移动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
公司治理、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
2014,如何获得信任
调运肉牛应激反应继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资产专用性的度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