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焦点解决模式初探

2023-09-03 07:54王淳颖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焦点解决模式是以帮助个体构建解决之道、寻找问题的“例外”、发现已有内外在“资源”和实践改变“一小步”为核心的心理咨询技术。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正向赋能为主的理念和特点,非常适合运用于当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文章以焦点解决模式的特点和经典技术为切入点,探寻该模式使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应用,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实效,帮助大学生改变归因,形成正向自我认知并发展出应对挫折的策略,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關键词:焦点解决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7-0005-04

基金项目:华东师范大学“2022年人文社会科学繁荣计划预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项目编号:2022ECNU-rwskfrjhpy08)。

作者简介:王淳颖(1983—),女,硕士,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尝试探索焦点解决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应用,旨在让大学生了解并学习这一模式,帮助其建立更积极正向的心理品质,从而提升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水平。

一、焦点解决模式的特点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是近几十年来逐步通过临床实践结合研究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心理咨询模式[1]。其核心假定是:“咨询的目标由当事人所决定,而咨询师之任务则是以尊重的、合作的、不评价的姿态,在当事人的参照架构运作内,正对当事人目标协助其构建出具体、正向化、行动化、情境化的小步骤,并平稳地小步前进。”[2]所以,焦点解决模式强调充分相信每个人都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秉持积极的人性观和发展观,旨在提升个体为自身负责并面对问题的能力,应用范围更广,适应人群更多元。尤其是该模式不聚焦在病理学、症状和问题上,而把焦点放在个体希望达成的未来,并从小步开始行动,从做中学,逐步增强自我效能感。这种强调自我负责的态度、不纠结过往经历、聚焦问题解决的特性,正适合目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更重要的是其关注目标设定和展望未来的特点,可以帮助大学生发展出构建期待的未来的能力,并通过一小步尝试逐渐创造出希望获得的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育内容还是较注重知识理论,相对缺少实际的操作,亟待通过实践创新丰富教育内容[3]。实践发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意识地增加焦点解决模式的理念和技术,可以对此起到有效的补充。通过帮助大学生了解和应用焦点解决的理念和技术,可使他们提升自我效能感、乐观感、人际沟通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从而预防心理危机事件发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可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焦点解决模式技术与方法

(一)发现成长中的共性,将问题“一般化”

“一般化”技术是焦点解决具有代表性的形塑技巧,也是其核心技术之一。具体是指通过自然同理的态度,帮助人看到自己所处的困境和负面情绪是一般多数人在此处境下会出现的一种常态化的表现,是人生发展阶段中一种常见的暂时性困境[4]。对于正处在发展阶段的大学生尤其适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通过提供专业信息,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或困境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普遍性,从而降低或减缓不良情绪。提供不同的参考框架也可使大学生获得更积极、健康的思考方向。当然,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到当下的困扰或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是在成长阶段常见的暂时性的困境,从而降低恐惧感,更能接纳自我,从而有力量寻找突破。“一般化”技术也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广泛应用,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举例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供给学生更多正常化的信息,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知觉上的变化。

(二)积极探讨“例外”,注重成功经验

焦点解决模式强调提升个体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关注正向情绪,培养其在问题和困难中发现“例外”的能力。因为无论是多么严重、复杂、困难的问题,总会有不那么艰难或者影响相对较小的时候[5]。该模式将个体面临的问题看作是一种行为模式的无意识重复,就好像个人在无形中给自己建立了一套规则。但是人不可能时刻都处在同一种行为模式或者规则之下,而那个例外的时刻一定是在做不同于问题的事情。焦点解决模式的重点就在于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避免陷落在问题和困难中,具备发现自身资源的能力。同时,量变会逐步引发质变,焦点解决模式尤其强调例外情景和一小步的改变,当学生看到问题未发生或较少发生的例外时也会提升希望感,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信心,更有动力改变。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引发其更快速的进步,因此非常适用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焦点解决模式会针对学生所希望达成的目标,积极探讨过去问题没有产生时的情况,以及问题在什么时候没有变得更糟或为何没有继续变坏。实际上,有用的过往经验也就是人们曾经想过的或已经做过的事情中可以用来解决目前困境的资源,这些“例外”经验都是“过去的成功”。例如对于处在成长期、学业就业压力都较大、情绪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大学生而言,例外就是虽然有困扰但情绪相对平稳的时候,甚至是情绪低落但比以往恢复更快的时候。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意识到这些例外的存在,强化这些例外时候的行为,而不再纠结问题产生的原因(为什么情绪低落)。

这种寻找例外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优势力量的部分产生意识并愿意多加执行,从而开发出更多的可能性,逐步构建出适合其身的解决之道。由于例外是当事人面对问题情境的自发应对策略,这也暗示了个体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负面感受只是暂时性的,从而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自信。当聚焦例外而非产生问题的原因时,人们会趋向于换一种思考方式,这些新的体验会带来相应的改变。

(三)注重寻找“资源”,避免纠缠在问题本身

焦点解决模式强调自我恢复的“抗逆力”和“复原力”,即个体都有能力、资源、潜力去解决自身的问题,相信每个人都是自身问题的专家。因此,焦点解决模式更注重如何启动大学生自身的力量,而不是探究他们的人格缺陷;更强调过去曾有过的成功经验,而不挖掘早期创伤和苦难经历。这种不探究问题和过去创伤的做法,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抵触,可以帮助他们以一种合作的态度来寻求问题解决,提升自我效能。

实践证明,问题能否得到真正改善,取决于当事人的努力而不在于对问题原因的了解,所以焦点解决模式会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解决的线索,推动他们运用自己的力量与资源向积极的目标努力。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下,让学生做些发掘资源与小组分享的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逐步提升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从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四)从可以行动的“一小步”开始,打开僵局、带来改变

焦点解决模式是通过行动的改变来调整认知,該模式主张先从可以行动的一小步出发,用行动改变现状,那么感受与想法也会自然随之改变。焦点解决模式在探索生活中的内外资源以及期待生活中有什么样的改变之后,会将重心引向“有效行动”,鼓励个体寻找并落实如何拥有美好未来的选择与努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借鉴该模式,推动大学生思考并先做出改变,当发现周围给予的良性反馈时,他们就会愿意努力维持这种良好的趋势。从一小步的改变入手会比较容易打开问题的僵局,小的成功也会增加信心和勇气,帮助大学生面对人生中的困难。焦点解决模式在设定目标时更聚焦在会发生什么不同上,而不是关注什么事将不再发生。这种理念的传递也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行动力提升,避免好高骛远的态度。

(五)将“问题”转换为尚未掌握的技能,提升动力

当大学生出现某些心理困扰和行为问题时,通常的想法是“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要想办法找到问题的成因和根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会涉及童年时期创伤或家庭教养方式等内容。虽然这类探讨确实可以解释一些问题发生的原因,但常常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对于大学生现实困扰的帮助并不直接。焦点解决模式的视角将问题产生的原因理解为还有一些尚未掌握的技能,所以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问题转化为能够学习的技能。一旦找到了需要学习的技能,就可以开始讨论“技能”而非“问题”。对于处在成长过渡期的大学生而言,讨论如何“学习技能”远比讨论“为何会出问题”更能激发为自我负责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当一个人能通过技能学习多做对的事时,错误行为的比例自然会有所下降,也就不必再被问题所困扰。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些共性的问题会发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将这些问题转化为需要学习和提高的技能,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适应成长中的困扰,发展自身优势,激发潜能,提升效能感。

三、焦点解决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中的优势

(一)倡导积极的育人观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比较强调发现问题行为并依据规定对学生做出惩罚,但这也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化学生的逆反心理,打击成长的积极性。焦点解决模式并不否认育人过程中的规矩,但更注重人性中的积极面,注重以积极的眼光看待问题并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焦点解决模式强调当事人具有正向力量,相信他们可以借助自身资源改变自己。当学生有问题产生时,焦点解决模式的假设是,问题学生不等于他们的问题,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下,每一个人都是已经尽了全力的,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因此,焦点解决模式更承认人格尊严,并把学生们看作具有独特价值和充满潜能的人。这种积极的赋能,正好契合当下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焦点解决模式的引导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心理潜能,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主动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与能力。

(二)“去病理化”模式,助学生主导成长发展

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不冠以病理化的帽子,焦点解决模式可以看到任何棘手的困扰和心理问题在现实中都有“例外”的状态,通过引导学生发掘内在资源可以引导他们发生改变,逐步扩大“例外”从而减少甚至消除问题行为。心理教师的责任也是协助学生找到例外,引导学生看到所抱怨的问题没有发生时或没有那么严重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们尝试从焦点解决的视角看待学生,不将事情简单归因为学生的心理出了问题,而把焦点放在学生的能力上,看到学生曾经做好了什么,让学生知道他们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及时疏导心理困扰,也降低学生的病耻感,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三)聚焦问题解决,操作性强,应用范围广

除了受过专业训练的高校心理教师外,辅导员等所有教学人员都可以学习并掌握焦点解决模式,学习如何在课堂内外与学生进行焦点解决取向的对话,并遵循焦点解决的基本理念和技巧开展课堂实践活动。焦点解决模式还可以与其他咨询及教学活动相结合,其积极的育人理念和结构化的操作步骤,较其他咨询流派,都更容易被接受和学习,从而可以被推广至更多的教育场景。不仅可以在心理咨询和课堂教学中使用,在辅导员及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可以加以应用。研究表明,“一般而言,70%的来访者会在焦点决辅导中得到改善,只有30%对焦点解决短期疗法没有反应”[6]。高校中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都可以借鉴焦点解决模式的理念和技巧,用一种优势视角来看待学生,从而在更大层面上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四、总结

焦点解决模式富含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尤其是创始人巧妙地将太极阴阳图应用其中,将太极中白的部分设定为问题不发生时的状态,把黑的部分设定为问题发生时的情况。多数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从黑的部分入手,讨论何时问题会出现,为何出现,并探讨如何减少问题。而焦点解决模式的做法却是从白的部分入手,找到问题不发生时的例外情况,力图扩大问题不发生的比重。与大多数由西方人所创立的心理咨询模式相比,焦点解决模式更具有东方文化的相容性,因此也更容易被中国的大学生所接受。强处着手的理念也更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大学生的人格正处在发展中,用更多的积极眼光看待个体,会对其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般来说,处在困扰中的学生常会把目前所处的问题和困难看作是永久的、无法忍受、超出控制并無法改变的,甚至影响了全部生活。通过对焦点解决模式的了解和学习,会帮助大学生看到问题是暂时的,是变化波动的,是可以受当事人影响的,并且有时候是可以承受的,影响的是目前的生活而非全部[7]。焦点解决模式会更聚焦在大学生的能力提升上,帮助其获得生活的掌控感从而调整状态,积极应对。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焦点解决模式的技术和方法中获得借鉴和启发,强调学生的发展性和抗逆力,并强调人不会被过去、心理疾病等所局限,人可以创造出自己想要的未来。聚焦未来的探讨将会比探索过去更可提升能量。如果把大学生面临的问题看成是错误或失常,伴随而来的情感是失望的、羞耻的,这本身就会使人产生无力感。焦点解决模式帮助换一个思路,把问题当作大学生需要学习或者改善的一些技巧或能力,让学生逐步意识到问题也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可以积极面对、主动提升。在这种正向积极的支持下,大学生会提升自我效能感,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许维素.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学习与应用的经验分享[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11):51-54.

[2] 许维素. 范式转移的代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咨询哲学[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04):41-44+46.

[3] 罗晓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教育研究,2018,39(01):112-118.

[4] 许维素. 拾起散落的光亮:一般化与重新建构的精髓掌握[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12):43-46.

[5] 许维素. 生命的亮光——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例外架构[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10):47-50.

[6] 谢媛. 基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大学新生适应策略[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1):84-85.

[7] 麦克唐纳. 焦点解决治疗理论、研究与实践[M]. 骆宏,洪芳,沈宣元,译. 宁波:宁波出版社,2011.

(荐稿人:张麒,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