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建设研究

2023-09-03 12:34王秋平薛超峰耿际华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政课

王秋平 薛超峰 耿际华

摘  要:思政课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阵地。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课程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学价值和育人功效,是学生全面充分自由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路径,更是构筑意识形态阵地防线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分析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存问题,并基于此探索建设理论维度课堂和实践维度课堂,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让思政课活起来,以期让学生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能量,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政课;理论课堂;实践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7-0070-04

基金项目:2022年度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一三四四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NSK22C92)。

作者简介:王秋平(1982—),女,硕士,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薛超峰(1969—),男,学士,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图书馆文化建设;耿际华(1970—),男,学士,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教育和学生教育管理。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样式,是指在社会主义运动、革命和建設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红色文化作为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其含蓄意指是“理想、进步、革命”等。红色文化的外延包括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制度行为层面的红色文化、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三种形式。战争遗址、革命纪念地、革命遗物是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产品;优良传统、优良作风等则是红色文化行为层面的内容;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主要是为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牺牲奉献等精神层面内容。所以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中形成,特有的文化理念、文化符号和思想体系。

红色文化是一种复合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万能钥匙,它不一定能解决所有国家的历史问题。马克思主义需要走向中国,走进中国历史,走进中国文化,走出中国方案。马克思主义走进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大地,结合中国国情、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进行问题研究和探索。在历史的探索中,红色文化诞生了,红色文化的出现作为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我国优秀历史文化融合的结果[1]。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殊文化符号,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产品和重要表征。红色文化既有理论逻辑的合理性,也有历史逻辑的真实性。理论逻辑的合理性表现为“两个结合”的理论维度,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历史实际条件相结合,同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可能性和必要性;历史逻辑则从历史维度论证了只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历史实际条件相结合,中国历史才会取得的历史进步,反之,则是历史的倒退。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具有的伟大历史主动和高度的文化自省自觉,也是中国共产党创造伟大历史成就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指引。红色文化教育,是借助优秀人物事迹、革命旧址、纪念物等物质载体,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形成特色红色文化思政课教学,用红色文化感染和激励当代大学生,打造红色思政课,成为高校思政课的亮点。

二、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建设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认同

进入新时代,学生更需要理解红色文化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理论认同和价值认同。在红色文化的教学中,将价值认同内化到红色文化中,在沉浸式学习中润物细无声,深刻理解红色政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理解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意义以及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将红色文化力量内为于心,外化于行,最终达到价值认同、信仰认同[2]。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人有坚定的理想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重要精神密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并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振兴事业中,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民族复兴的新一代。

(三)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场真、善、美的修行。红色文化中蕴含着先辈们的人格魅力、崇高理想、先进事迹与家园情怀等红色要素,是新时代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在传承革命道德传统,弘扬优良道德风尚,培养优良品质和健康人格,自觉抵御腐朽思想,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伦理道德感染效果。

(四)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承担和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思政课。当前高校思政课教育收效甚微,主要表现在高校思政课的抬头率不高,参与感不高,幸福感和收获感不高。红色文化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具有天然优势,因为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厚度和强大的精神指引。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课的课程教学资源,转化为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高校需建设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机制,为思政课营造有趣有味有料有用的红色思政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并在行动中去践行。

(五)加强国家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在当前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许多挑战。从国际背景看,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加剧,西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也随之侵入,使当代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面临着挑战。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中腐朽的、错误的价值观念缺乏辨别能力,容易出现盲目追捧的问题。从国内看,在国内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大学生出现诚信缺失、理想动摇、信念丧失,缺乏责任感、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等问题。在国内外各种复杂环境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对意识形态工作缺乏正确认知,甚至存在错误认识。为此,必须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坚守意识形态主要阵地[3]。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问题

(一)红色文化认知不够

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有着基本的认知和认同,但部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论内涵、本质并没有深刻认知,甚至有淡化和质疑红色文化的现象。经调查,高校学生中有79.9%对红色文化“基本了解”,说明红色文化教育有基本成效,红色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了解一点”的数据结果是11.2% ,“不了解”的比例达到8.9%。说明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重视还不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政课教师的红色文化认知和素养不够,教学方法落后,在思政课教学中未能有效发挥出红色文化对学生价值引领、道德塑造等作用。

(二)红色文化教育方式滞后

在红色文化教育的满意度调查中回答“非常满意”的占58.5% ,“一般”的数据是21.5%,“不满意”比例高达20%。在“最喜欢的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开放性的题目中,学生的回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景演绎、网络宣传、红色主题活动、参与体验、观看影视作品等。由此可见,思政课堂是学生获得红色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红色文化教育方式滞后,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严重影响了思政课的育人效能。

(三)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游于表面

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是一个系统过程,不仅需要高校的组织领导,还需要人力财力物力的全方位支持。当前高校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时,教育实践形式较为简单,大多是参观红色基地、看红色影视,或听革命传统报告、拍照打卡、上传材料,而真正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是红色精神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知行合一的红色文化教育。

(四)红色文化教育影响力低

红色文化影响力低,是当前红色文化教育的现状。究其原因,有以下因素。其一,重视程度低。高校对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红色文化教育与学生教育工作的融合存在不同步、不协调的现象;其二,部分思政教师思想守旧,教学方法固化,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不足,没有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顺势而为,没有将红色文化资源和思政课进行有效融合,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其他工作相融合,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综合影响力[4]。

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创新

(一)理论课堂建设

思政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阵地,承担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历史重任和历史使命。思政课不仅能剖析红色文化的理论可能性,还提升了红色文化转化为红色文化实践的体验,把静态的红色文化转化为鲜活的生命体验。一堂好的思政课,应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温度;既有历史厚度,又有现实热度,能点燃学生们的情感之灯,开启学生的智慧,打开学生真、善、美的人生之路。

1. 提升教师素养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严格遵循“四有好老师”标准。思政课教师首先政治要坚定、思维要新颖、视野要开阔、自律要严格、人格要端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自觉肩负教育使命,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自觉当好学生知识学习的指路人,道德培养的引路人,人生成长的导路人。

思政课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效果。因此思政课教师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信仰,是红色文化教育有效融入思政课的关键要素。思政课教师要不断进行人格的完善和修行,充分发挥人格魅力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2. 提升教师能力

要强化培训学习,提高思政课教师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意识和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加强理论学习和党史学习,形成系统化的红色文化知识体系。其次,思政教师要重视提升自身素质,广泛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学科前沿知识,并将其更好地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再次,思政课教师要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关注学生思想动态。要想把思政课的道理讲透讲活,让学生听得进、信得过、靠得住,必须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要开展经常性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教研活动,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打造红色思政课教学的常规模式。

3. 创新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内容是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关键一环。结合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模式和内容,将红色文化纳入教学计划,融合不同的红色资源与课程资源,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将红色文化纳入教学专题中,课前有党史小故事、红歌鉴赏,课中有红色沙盘活动、红色情景剧演绎等经典教学模块。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选取红色人物恽代英、夏明翰、方志敏,从他们的革命先驱故事中,探寻红色信念的力量;选取红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经典歌曲进行“红歌传唱”活动;选取中国共产党成立、井冈山的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等革命历史事件,进行“红色沙盘我来做”活动。创新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改革,能形成比较成熟的红色文化项目教学活动,打造红色思政课教学模式。

4. 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提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一环。在教学方面,突出问题链和项目驱动,主要解决红色文化的理论深度和实践维度问题,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方面,采用讲授式、案例式、启发式、参与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沙盘式、体验式、闯关式等教学方法。教师将红色文化中的教学资源与思政课有效融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呈现立体红色文化,用红色文化筑心,提升了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情感认同。

(二)实践课堂建设

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践育人体系主要包括“课堂实践、校内课外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5]。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实践层面上,依托线上与线下、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生与企业这四条主线,打造实践课堂“四维”模式。

课堂红色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红色演讲、红色故事、红色沙盘、红色歌曲、红色情景剧、红色经典阅读、红色VR体验等活动,上述红色活动能充分调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内课外红色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参加学校升国旗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举办红歌比赛、革命情景剧演绎,红色微视频、微电影拍摄,红色电影展播与征文,制作红色题材手抄报等,结合当时红色资源和学校实际,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将当地红色资源纳入思政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引导学生走出思政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走访慰问、社会调查等红色活动,打造《我与校史馆》《济南五.三惨案有感》《我的红色思政VR体验》《红色思政与职业提升》等一批精品实践项目,体现了思政教育的“生命性、体验性、实践性”,实现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效结合。

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一校一品”的建设思路,打造学校特色红色文化建设,利用校史馆、校园建筑设计、道路景观命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卡活动、专题讲座、报告会以及学生社团等活动,激发学生自觉参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演讲比赛、党史知识竞赛、红歌传唱、红色话剧展演、经典阅读、红色观影、VR红色体验等丰富多彩的红色校园文化主题活动,营造鲜明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实现红色文化教育协调育人。

打造网络红色文化阵地,是红色文化实践课堂建设的重要形式。互联网的各类信息鱼龙混杂,为此,要设置网络红色文化专题,主要包括党史中的今天、党史小故事、经典品读、影视鉴赏等红色内容,构建红色文化服务平台,让学生处于润物细无声的“红色文化”育人的网络空间,自觉抵制各种危害信息。

五、结语

红色文化,凝聚了全国人民的精神追求,也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打造红色思政课探索中,应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并在课堂中认识、在生活中踐行。只有坚持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同步建设,才能把道理讲透讲活,才能把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才能让红色文化更好地走进思政课堂、走进学生内心。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接了地气、聚了人气、落了实处,真正实现了红色文化育人效能。

参考文献:

[1] 刘润为. 红色文化论[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04):7-13.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2.

[3] 冯军福. 思政课“活”了才能“火”[N]. 河南日报,2019-03-25(05).

[4] 钱惠英.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与机制创新[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03):55-57.

[5] 高美娜,王力尘.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索[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1):113-115.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