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格局下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实证分析

2023-09-03 15:34王嘉莹
中国市场 2023年23期

王嘉莹

摘要:RCEP协定自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将为我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选取中国对14个RCEP成员国2010-2021年的农产品出口额为应变量,建立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为突出RCEP相关条款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以及综合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在模型中引入了关税水平、是否签订自贸协定和国际物流绩效解释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CEP可以促进我国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但现存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

关键词:RCEP;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引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3.7;F752.7;F7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23-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23.000

1   引言及文献综述

RCEP是由中、日、韩、澳、新和东盟十国共15个成员国共同签订的国际贸易协定,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亚太地区贸易新模式的开启。农业作为我国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产业,其进出口市场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与东盟在2005年就逐步开始对双方实施贸易优惠政策,双方农产品贸易在商品贸易中也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因此,RCEP的签署将会对双方农产品贸易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应加以关注和应对。

在文献梳理过程中,有关RCEP和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相关文献较少;我国对RECP伙伴国农产品出口的文献更为不多,且基本集中在日韩,很少有专门对于东盟的分析。但对RECP贸易和我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相关文献较为丰富,可以为本文提供部分理论借鉴。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RCEP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薛坤和张吉国(2017)运用GTAP模型实验RCEP协定中不同关税水平下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RCEP能够提高中国GDP和社会福利水平,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贸易条件。Hertel(2009)得出,物流绩效指数会对促进农产品贸易发挥出正向促进作用。黄秀洪(2019)实证得出物流绩效中的国际运输便利性以及物流基础设施两项指标对货物出口影响最为显著。张欣(2018)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双边的贸易往来。王思懿和刘萱芝(2022)使用分样本多元线性回归对组成物流绩效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得出,东盟货物运输便利性指标对农产品贸易影响显示出正效应。

综上可以看出,基本没有将东盟作为中国农产品进口国来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进行特定视角分析的研究。随着中国在农产品出口形式日益严峻,如何把握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契机以促进农产品出口,是中国亟需解决的贸易问题。因此发现中国对东盟农产品现存问题,借助RCEP协定加以改变和解决,对我国改善农产品出口贸易局面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

2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现状

2.1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规模

根据图1可以看出,從2010年至2021年,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规模呈现连年攀升的向好趋势,出口额由74.58亿美元,增长到256.38亿美元。其中2013年东盟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伙伴国。同时,不仅对东盟农产品出口额绝对值增加,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呈现出较高的优势地位,增幅接近二十个百分点。这背后的原因主要得益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双方自贸协定于2010年生效,贸易壁垒也按协定实现逐步削减,极大的盘活了双方农产品交易的活力,降低了中国农产品出口东盟市场的成本和门槛,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对外出口的增长。

2.2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结构

2.2.1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

我国在2010—2021年对东盟国家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四个国家,我国对这四国12年来的农产品贸易出口额占对东盟农产品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基本维持在70%以上。其中,我国对越南农产品出口额呈现稳步扩张态势,越南已经成为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的第一伙伴国。泰国也呈现出较为强劲地增长态势,在2021年中居于第二位。但对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占比有所下降,对其余六国的出口额基本保持平稳状态,没有较大程度的波动。详见表1。

2.2.2 中国对东盟国家农产品出口产品结构

我国对东盟出口的农产品主要以温带水果、蔬菜和动物等初级农产品为主。近年来,随着双方贸易领域合作的不断加深以及优惠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我国农产品出口产品结构开始发生转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增加,出口结构持续优化我国的深加工的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逐渐受到广泛认可,竞争力有所提高。

2.3 现存问题

2.3.1   出口市场结构简单,风险脆弱性较高

中国对东盟国家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马、印、泰、越四国,而与其他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相对较少。出口市场结构简单,易造成市场粘性较大,阻碍了中国与东盟其他国家贸易深入的进程。同时,而四国又是农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双方贸易中农产品结构相似度较高,存在较高的市场竞争关系,贸易合作关系稳固性较差,提高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的风险。

2.3.2   出口产品组成简单,农产品竞争力较弱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推进和发展,我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种类日渐丰富。但我国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仍存在集约程度较低、劳动密集型为主等制约性问题,农产品出口技术结构目前还没有得到改变,农产品出口产品组成比较单一,很容易受到市场供求波动的影响。而东盟国家农产品则呈现出种类日益丰富和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升的趋势,中国农产品出口将更加困难。

2.3.3   通关手续繁杂,通关效率有待提高

对于农产品这种容易腐烂产品来说,通关效率对出口贸易额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目前在我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中,在海关清关环节中很多内容和功能相似的证书上尚未实现一证通用的便利化方式,极大地降低了中国农产品的通关效率,阻碍了农产品的出口。

3   RCEP生效后农产品出口实证分析

3.1   理论模型构建及变量选择

传统贸易引力模型中只包含贸易双方经济规模和地理距离两个解释变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也逐渐增多和复杂。为了突出RCEP协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模型又引入是否签订自贸协定、平均关税水平、国际物流绩效水平新解释变量。

Yit表示t时期中国对贸易国i农产品出口额。GDP*GDPit表示t时期中国GDP与贸易国iGDP的乘积,反映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出口供给水平与贸易国进口需求水平的高低。Di表示中国与贸易国i的地理距离,用首都间飞行距离进行代表。两国距离越远,出口成本越高,越会对双边贸易造成阻碍。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能够在进出口贸易的多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两国的贸易往来。因此,本文使用虚拟变量FTA,变量取1表示已经签订了自贸协定,变量取0则表示未签订自贸协定。TAX表示t时期贸易国对中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水平,关税在两个商品贸易中占据着重要的影响地位,关税水平的下降将会极大地刺激对方出口商生产的积极性,扩大出口规模。Tit表示t时期贸易国i的国际物流绩效水平。对农产品贸易来说,物流绩效水平越高,农产品进入贸易国市场速度将会加快,质量水平也会提高,更能够提高竞争力,增加农产品出口。最终,得到如下贸易引力模型。

3.2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RCEP15个成员国2010-2021年面板数据。中国对RCEP国家的农产品出口额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每年12月份发布的《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报告》,单位为万美元,为提高数据的可靠性而采用2015年不变美元价进行收集。各国GDP数据来源于WDI数据库,为避免价格指数对回归结果的影响,该数据也按照2015年不变美元价计算,单位为百万美元。两个国家首都距离数据来源于CEPII数据库,单位为千米。国家之间是否达成自贸协定依据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发布的消息。平均关税水平来源于WTO数据库,农产品范围使用国际92规定的 HS两位码自第01章至第24章的产品,共包含1707项产品,部分数据有所缺失。国际物流绩效水平(综合值)数据来源于WDI数据库,该数据库只提供了2019年以前偶数年的数据,2019年前奇数年数据取相邻偶数年数据均值。

3.3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3.3.1   数据检验

对变量进行ADF检验。根据表2可知,变量一阶差分项均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为一阶单整序列,是平稳的。

随后,进行了协整性检验。由表3可知,残差平稳,说明面板数据具有协整关系。

3.3.2    回归结果分析

所使用面板数据中的距离变量只受个体因素的影响,因此使用Eviews8.0进行混合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第一,双方经济规模的回归系数在99%的置信水平下为正。表明中国与RCEP成员国国家规模总量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即两国经济规模总量增加1%,中国对RCEP贸易成员国农产品的出口额将增加约0.93%。

第二,两国距离成本的回归系数99%的置信水平下為负。表明中国与RCEP国家的距离远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当两国距离增加1%,中国对RCEP贸易成员国农产品的出口额将减少约1.49%。

第三,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结果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在对RCEP贸易成员国农产品出口中是否签订自贸协定对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在选取的时间范围内我国已经与绝大多数样本国之间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没有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日本也因自身禀赋等原因对我国农产品存在刚需,导致回归结果并不显著。

第四,平均关税水平的回归系数在99%的置信水平下为负。表明关税水平较高会抑制农产品出口额的增长,平均关税每提高1%,农产品出口额将减少0.056%。这表明关税的减让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对农产品出口的吸引力,推动RCEP伙伴国之间农产品的贸易往来。

第五,国际物流绩效水平的回归系数在90%的置信水平下为正,表明国际物流绩效水平会对农产品贸易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国际物流绩效水平每提高1%,农产品出口额将增加0.33%。RCEP协议提出的各成员国对其他协议伙伴国产品通关时间将尽可能缩短至6个小时,将有力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份额。

4   政策建议

4.1   进一步拓展新兴市场,做强较为成熟的市场

对于缅甸、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四国来说,其自身拥有较为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并且其农产品与中国具有较强的互补特征。我国应当及时准确地了解这些国家的市场动态和政策制定方向,运用好RCEP中农产品优惠政策,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各国签订更深层次的自由贸易协定,加大双方进出口贸易的优惠力度,努力拓展新兴农产品出口市场业务,为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提供新的新增长点,缓解中国贸易逆差进一步加大的问题。

4.2   改进生产方法,促进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要利用好协议制定的规则,抓住机遇,提高自身科技水平,提高基础设施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生产率,提升高标准下的供给能力。同时,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进程,从农产品生产各个细微环节入手改变,加快我国农产品生产标准与国际化进程,生产符合国际市场平均标准的农产品。

4.3   合理运用RCEP规则,破除贸易壁垒

针对于现存的高关税、通关效率慢等问题,我国应该正确理解、认识RECP中的条款,与相关伙伴国之间达成相关协定,政府相关部门要确保协定规定的优惠条款能够按时守信落实。在农产品关税减让、通关效率等方面,破除不必要的贸易壁垒,为农产品贸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杜晓燕.中国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的实证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21,41(8):50-59,254-255.

[2]黄会丹.RCEP背景下中日农产品贸易现状与潜力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5(02):9-15.

[3]王思懿,刘萱芝.国际物流绩效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2(01):34-37.

[4]施锦芳,赵雪婷.RCEP关税减让对中日韩经贸关系的影响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22(01):120-129.

[5]朱浩,孔祥贞.RCEP签署实施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J].市场论坛,2021(1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