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视角下农民集体经济的问题研究

2023-09-03 03:20庄候毛李世杰李双伶
中国市场 2023年23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集体经济农村

庄候毛 李世杰 李双伶

摘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具有内在逻辑的关联性,是带领农民跨越贫 困、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动机。尤其在市场经济、居民收入差距巨大的情况下,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于转变农村经济状况、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显得格外重要。鲁 朗镇属于林芝市巴宜区辖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地处深山,具有丰富的自然 资源,鲁朗镇的老百姓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滋养下,依靠集体经济的发展,捧 起了“金饭碗”,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生态旅游为重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采取生态友好的方式,使游客体验鲁朗镇的自然风光,促进了鲁朗镇集体经济的 发展。但是鲁朗镇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 日益激烈的市场将鲁朗镇在经营、 管理和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因此对鲁朗镇村委会、村民、管理人员 开展调查,对鲁朗镇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 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23-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23.000

1  前言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村级组织化程度,更是实现乡村 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当前,在中国经济发展格局调整的情况 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农村集 体经济之路[1]。早在 2010 年,为进一步打造出西藏自治区旅游品牌,林芝市市 政府就提出了建设“以援藏资金为先导、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多方社会力量 协同发展,把魯朗镇包装成为响彻海内外的旅游名镇”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的 提出为鲁朗镇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鲁朗镇集体经济以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产 业品牌、完善产业链条、组织群众参与产业发展、促进群众稳定增收为目标,在发展过程中促进农牧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随着鲁朗镇经营时间的延长,开始暴露鲁朗镇集体经济产 业存在的问题,如何实现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鲁朗镇集体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 是我们要持续思考的问题。文章主要通过实地调研,了解鲁朗镇集体经济的发展 现状,得出鲁朗镇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

2   鲁朗镇的现状分析

2.1   鲁朗镇概况

鲁朗镇平均海拔 3385米的鲁朗风景区位于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境内,东距八一镇70公里,总面积 3167 平方公里。鲁朗镇有 9 个行政村,17 个自然村。全镇现有 农牧民 284 户,1307 口人,272 名党员。整个鲁朗镇去年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 4896 多万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1万元[2]。鲁朗镇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以服务、村品营销、游乐住宿为一体,以小集镇为中心的旅游集 散地中心。目前,已开办家庭旅馆 116 家,床位数 2287 张,去年共接待游客 7.08 万人次,收入803.72 万元,参与旅游服务的农牧民群众达 580 多人[3]。

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目前已有 340 万元的收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乡村旅 游模式。“全村家庭旅馆从业人员达到 180 人,占全村从业人员总数的 55%。”还 有响箭、骑马、土特产品销售等民俗旅游经营项目,村里可供游客租用的马匹有 50 多匹,出租服装的农民有 18 户。”随着近几年的发展,鲁朗镇的名声已打出 去,不仅受到游客的喜爱,更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

2.2  鲁朗镇集体经济发展的优势

2.2.1 政策扶持优势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旨在通过提供财政支持来发展共享经济的政策。“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促进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强调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发展过 程中的重要性,促进经济多元化的融资模式。2001 年,继粤六援藏后,与西藏自治区合作开发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被列为援藏重大项目[4]。突出藏族民族文化、自然生态、现代时尚,2011年国家发改委批复 2012 年开工建设的鲁朗国 际旅游小镇项目,指明了发展方向。

2.2.2 自然资源优势

鲁朗镇境内资源丰富,主要为冰川地貌,兼有高山峡谷,景观主要为动植物 资源。有色季拉国家森林公园、鲁朗林海等国家4级自然风景区(点)等。色季拉 山海拔从 2400 米直线上升到约 5300 米,正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壮观景象[5]。置身色季拉山怀抱,既可领略鲁朗林海的苍茫壮美,又可于山巅眺 望幽静轮廓的南迦巴瓦神秘女神,是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心灵画卷。鲁朗林海由 灌木林和茂密的云杉、松树组成,是鲁朗山水风光最美之处,林海苍翠,沁人心脾。鲁朗镇风光富饶,正所谓“幼林葱茏,母林幽”,尤其是南迦巴瓦峰的皑皑 白雪与层峦叠嶂的林海交相辉映,愈发彰显出西藏高原的雄奇与壮美。

2.2.3  历史文化资源

鲁朗镇以冰川地貌和山谷峡谷为主,自然资源和自然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季拉国家森林公园、南迦巴瓦峰、易贡国家地质公园、米堆冰川、鲁朗林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重要人文和自然景观。藏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素有“东方瑞 士”的美誉[6]。

2.2.4   智慧平台资源

主要以“以智慧旅游平台为依托,以大数据应用为支撑,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实现与互联网在旅游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等诸多领域的深度融合,为鲁朗镇 全域旅游创造新的产品形态和产业新业态,实现创新发展,让鲁朗全域旅游真正 因依托互联网而更加具活力”[7]。目前,鲁朗镇集体经济的发展正由单一的模式 景转变为多模式发展,向智慧型集体经济的方向发展。

2.3   鲁朗镇集体经济发展的劣势

2.3.1   集体产权制度建设进程与现实需求不匹配

鲁朗镇现有的集体产权制度 存在着产权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保护不严格等问题,农民作为集体组织成 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 侵蚀了农村集体所有制基础,也与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影响农 村经济的发展。

2.3.2  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进程与现实需求不匹配

一是发展思路不清晰。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经济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将土地承包单纯地看作是 “各搞各的”,将集体经济简单地视为“吃大锅饭”或者平均分配。这种错误的、 存在偏见的观念不仅导致农民自身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存在抵触心理,也影响新型农村集体經济的发展转型。二是农业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农村中青年人 外流严重,加之受过高等教育的技术性人才,不愿意回到乡村,发展产业缺少必 要的技术支撑。三是农村发展缺乏人才支撑持续性。农村地区还处于发展起步阶 段,与城镇相比较,存在工作环境较差、工资较低等问题,同时,由于农村环境 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这对人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约束,以致于人才大多不愿回到 农村,农业农村发展的后备力量缺乏持续性[8]。

2.3.3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推动力不足、规划不合理

一是鲁朗镇的集体经济不 仅总量少、规模小,而且面临贷款难、债务重等困难,发展的推动力不足。尤其 是鲁朗镇集体经济发展普遍缺乏内生增长动力,许多农村资源闲置,集体资金管 理混乱。二是农村集体产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鲁朗镇属于林芝市巴宜区辖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平均海拔 3700米[9],坐落在深山之中,具有丰富的自然 旅游资源,这意味着鲁朗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交通、人才等方面的劣势,发 展集体企业先天难度大,且与城市相比较,农村集体产业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规 划,没有对鲁朗镇所具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充分考察,造成了对村庄资 源的浪费。三是近几年疫情的反复出现,对于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影响,特别 是人们的衣、食、住、行、游、购、娱、体等。随着游客的减少,鲁朗镇的集体 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3.4   政府对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范围局限,落实机制不健全

一是落实与奖 惩机制不匹配,各级政府并不缺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政策,但是却在落实和执行 上出现了些许问题。政策实行的怎么样并不影响村主职干部、村班子成员干部的 报酬发放,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更不影响他们干部报酬的发放,反而对村主职干部 的考核只局限于对日常工作完成情况,村其余干部的报酬更是由村集体支出,和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没有任何关联。二是政府对集体经济的扶持范围狭窄。目前,政府对于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限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优惠等方面,但在土 地问题、资金问题方面得到的帮助极为有限。

2.3.5 集体经济发展人才配备不到位

鲁朗镇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较为突出的人才短缺问题,懂经营、会管理、能带富的领头人少,专业技术人员更是缺乏。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以村干部兼任为主,而村干部普遍年龄老化,对于发 展集体经济能力欠缺,习惯于“等、靠、要”守摊子。下派挂职干部到村任职时间短,抓发展项目存在持续性不足的潜在问题,大多数时候是人走产业散,难以 带来集体经济可持续增长。

2.3.6 同质化严重

截至目前为止,林芝市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村涉 及的同类产品的发展模式几乎相似,但是模式相同并不适合每个村集体的发展。有些村在发展过程中思路不够清晰以及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独具特色、多 元化的产业项目较少。

3   对鲁朗镇集体经济发展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也在快速的发展。那么如何更好的解决农 村、农民、农业问题,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进行深化改革的过程当中重要重点探讨 的内容,而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农牧收入 水平、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基础。通过对鲁朗镇的调研发现集体经济在发展的过 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措施。

3.1  打造政策支持共享经济发展的载体

一是形成正向激励的扶持政策。 充分考虑村镇具体情况,“以酬带薪”措施与财政支持、考核方式相结合,共同 投入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继续增加对村集体经济的汇 款,有效解决村级公共救助支出与公共基础设施支出增加的矛盾。提供积极的财 政支持政策,支持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继续强化弱势村扶持政策。加 强经济薄弱村财政扶持政策,以严格计量村组费用为财政扶持基础,保障经济薄 弱村正常运转。将最高帮扶额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充分支持村集体经济的初期 筹资。三是加大村镇公款保障力度。明确村级经济合作社的行政和财务权利,根 据公共事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逐步将村级经济合作社的支出纳入预算,切 实减轻村级压力.  在经济组织集体资金支出层面,营造健康发展环境,发展共享 经济。四是建立财政共同投资方式,采取村组、村商联营方式,统筹管理各类资 金,加大联营企业发展力度,促进发展壮大。

3.2  多元化发展共享经济实施形式

一是探索有效实施共享经济的途径。 资源丰富的村庄可以依靠资源发展经济;资源贫乏的村庄,加强农业扩展,促进 农产品的生产和产品的增值。为提高村集体财产的财产利用水平,采取直接管理 村集体财产、承包、外租、租聘、股份制、分税、资产置换、有效实施TOC制度。二是寻找到适合农村的经济发展形式,转型发展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文化从而促进集体经济实现“村级+”合作。三是研究工业发展项目,建立 农加工业和农服务业,促进休闲农业发展。通过创新发展,加强集体经济产业链 的扩张,促进多方面产业的增值。合作经济项目。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多元 化将为农村经济发展铺平道路,增加村社区经济收入,最终实现“社区”扶持“个 人”,实现每个农民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因地制宜研究农村 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加快转变和改进农村集体农作经营方式工作。积极建 立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挂钩。使农民共同富裕。

3.3  以严格的考核机制以及奖励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一是提高工作积极性。重视农村人才选拔提拔,及时为农村集体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实施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加大村级干部培训力度,加大“两委”班子选拔壮大培 训力度,提高发展村级合作农业的积极主动性,提高综合思想政治知识、农村政 策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法律意识、法律认识和管理能力。二是培养有实力的村干 部和富人。建设农村人才队伍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基础和关键。建立优质 服务平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民培养机制,建立公平、公开、科学的选拔机 制和合理完善的管控机制。农业科技技能人才。大学生村当职,把最优秀的民营 企业家纳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导班子,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和可持 续发展。

3.4  提高村级集体农庄管理效率

一是统筹管理集体经济“三资”。对合 资企业的“三大主体”进行了一系列检查,主要是资金、资产、资源和工程合同。 使用官方互助金管理财务软件,您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实施财务软件管理, 开立村级内网银行账户,将村级互助银行账户录入系统。二是完善村级集体谈判。 建立村管理委员会和地方财务管理小组,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监督财务报告, 并要求管理人员、审计人员和授权人报告问题账目。借款人应当对债权债务账户 进行核对,并由当事人签字盖章。使村财政收支透明,充分保障村民知情权和参 与权,确保村组的每一分钱都管好,村级集体财产不流失。三是完善村级集体收 入申报制度。建立村管理委员会和地方财务管理小组,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监 督财务报告,并要求管理人员、审计人员和授权人报告问题账目。四是强化村级 集体农庄管理责任。乡镇要加强对“三资”集体村的管控、两村分委会要坚持“四 议两公开”的工作方式,让村民参与村集体事务的决策和监督,确保村民小组事务的公开透明。

3.5  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制度

2016年,国家发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稳 步推进改革的意见》,旨在为保护农民集体资产权益,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 制,从而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农民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物 质基础。一是保障群众利益。坚持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集体经济搞弱、搞小、 搞垮,不能把农民的财产权利改虚了、改少了、改没了。二是建立规章制度。通 过建立农民组织,整合农村资源,农业产业转型等方式,着力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支部牵头、村组结合、公司化运作的原则,组 建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以行政村为单位;深化企业化运作,提高市场适应 能力,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进一步完善理事会、监事会等决策运 行机构,完善理事会领导下的经营人员负责制,对重大决策、管理运作、利益分 配、资金管理等日常行为元歌规范,组织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3.6  提升农牧民对集体经济的认知

一是提高村民对集体经济认识。主要 是通过一些外出学习、实践培训、网络教学等,提高村民、村干部认知,开拓视 野,发展思路,打破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观念障碍,以此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二是加强对技能人员的培训强度。同时在农村定向培养技能型人才,充分发挥在 集体经济的创新力,通过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等多种形式,提 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带动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需求,促进农民自发提高农 业技术水平。三是引进外来人才和外流人才。积极寻找各种资源人才,尤其是集 体经济经营管理人才,对于从村里走出去的成功人士、乡贤、退役军人、退役教 师等这些优秀人才,返乡到村里当村干部,以此来提升干部的整体素养,同时建 立绩效奖励机制,适当提高工资待遇,使得一些优秀村干部进入公务员、事业单 位渠道。

参考文献

[1][1]郝文强,王佳璐,张道林.抱团发展:共同富裕视阈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模式创新——来自浙北桐乡市的经验[J].农业经济问题,2022(8):54-66.

[2]张新文,杜永康.集体经济引领乡村共同富裕的实践样态、经验透视与创新路径——基于江苏“共同富裕 百村实践”的乡村建设经验[J].经济学家,2022(6):88-97.

[3]蔡福康,茅勤英,蒋群,陈奇其.筑牢共同富裕的根基 闵行区推进农村集体经  济高质量发展新探索[J].上海农村经济,2022(3):10-14.

[4]陈锡文.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J].乡村振兴,2022(2): 46-48.

[5]陆雷,赵黎.共同富裕视阈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分配问题[J].当代经济管理,2022,44(10):1-8.

[6]王博,王亚华.县域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内在逻辑、驱动机制和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2(12):73-81.

[7]吴宽然,卢琦,施志成,等.基于“三区共建”的“1+1+N”村集体 经济发展样板构建—— 以诸城乔庄社区为例[J].农业展望,2020,16(1):52-56.

[8]代诗韵.脱贫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2(13):26-28.

[9]赵鲲,王刚.坚持共同富裕方向 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山东省茌平县耿店村 发展集体经济启示[J].农村经营管理,2019(7):30-31.

[10]劉旭凡.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促进共同富裕——基于浙江嘉兴平湖市、衢 州柯城区的调研[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2(3):14-15.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集体经济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共同富裕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