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临期食品物流对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的影响

2023-09-03 09:35薛璟
中国市场 2023年23期

摘要: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是推进农业、食品行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临期食品具有时间敏感性、需求差异性、供给多样性,在现代化食品供应链中具有代表性。通过构建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模型,在分析供应链成员行为对低碳目标的作用基础上,探索不同食品供应链模式下临期食品物流的作用路径,为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临期食品物流,影响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23-0000-05

[DOI]10.13939/j.cnki.zgsc.2023.23.000

食品行业与农业同处一个产业链,在“双碳”背景下,探索临期食品物流对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的影响路径,保持与国家对相关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方向一致[1]。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创新农业供应链体系,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和质量安全溯源能力;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贯通产加销、促进食品保障功能坚实稳固、生态涵养功能加快转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农业和食品行业关系到人们的基本生活保障,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行业的发展目标不再仅仅是满足温饱,而是更加追求整个供应链的健康、稳定、绿色、经济运营[2]。临期食品是食品工业化后的产物,由于食品具有较强时效性要求,食品在供应链中的价值随时间变化发生较大差异,如果不加以管理,食品的浪费和损失在食品供应链零售和流通领域非常突出[3]。

2  包含临期食品物流的食品供应链

2.1临期食品物流

临期食品通常是指接近食品保质期并在保质期内的属于安全范围、可食用的包装食品[4]。国外对临期食品处理多采用明確标识、降价处理、回收降解循环的方式,目的是应对发达国家城市食品供应链过剩及全球范围内食品损失与浪费问题并存现状[5]。我国由于城镇化进程较晚于西方国家,农业和食品行业现代化刚起步,所以在临期食品的处理上并没有完整的体系和规范,但随着互联网经济在国内的繁荣发展,年轻消费群体对食品的需求方式将出现变化,如城市中规模巨大的外卖需求带动了“预制菜”相关的食品加工行业快速发展[6]。为满足城市消费群体现代化、多样化的食品需求,食品供应的规模数量不断升级,食品供应链中食品过剩问题、食品损失和浪费问题、临期食品处理不但引发食品安全等问题将伴随着食品供应的数量、类型增长而突出,将阻碍我国食品行业绿色化、数字化转型进程,从而对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利[7]。为提高临期食品管理能力,需要从现有的几种基本类型的食品供应链模式中着手分析临期食品物流问题。

2.2不同食品供应链中的临期食品物流

食品供应链类型众多,现按运营方式不同划分,将食品供应链分为四种模式:传统模式、批发市场模式、超市模式、网络零售模式[8]。

2.2.1传统模式

传统模式的食品供应链也称之为直接的食品供应链,主要渠道成员为农户和买家,位于区域或地方农贸市场、地摊、街边店铺,靠近食品生产地。传统模式下中间商数量少,供应链的中间环节不多,买卖交易以现场直接采购为主,产品的成本低,加工水平低,主要面向低收入人群。图2描绘了可能存在的临期食品物流的直接模式食品供应链。

2.2.2批发市场模式

批发市场模式是食品供应链的一种重要形式,批发商是这种模式中的关键角色,它可以直接将产品交付给最终消费者,如学校食堂的供应商。图3描述了包含临期食品物流的批发市场模式的食品供应链。

2.2.3超市模式

以超市为核心的食品供应链模式下,食品可以由批发商、生产商、进口商和农民直接供应。通常超市或连锁超市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在供应链中承担指导角色,与供应商保持契约合作关系,该模式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水平与物流水平和合作问题有关。如图4所示。

2.2.4网络零售模式

网络零售模式是在信息技术和快递行业发展的背景下开始流行的,与单纯的线下模式相比,在网络零售模式中出现了网络平台这个新的供应链主导者,正因为网络的特点使这个模式下的合作关系变得直接,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这种模式下的食品供应链中行为变得更容易统一,信息成本下降导致在这种模式中实现合作变得容易。

由于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革新,多种新的供应链模式会出现在食品和农业产业,在考虑临期食品物流的时候,应该将技术的变革和多种形式的因素加以考虑。

3  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模型

传统的概念中,供应链是线性运营的模式,从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怎样组织系统,实现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但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以及资源的不断枯竭,为了增强供应链的持续性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供应链的循环运营模式被提出,并受到重视,需要综合考虑供应链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构建供应链运营模式,主要的供应链循环运营模式集中于四个方面:关注于减少物品向垃圾堆埋场的逆向物流运营模式、关注于减少环境污染的绿色供应链运营模式,关注于社会责任的可持续供应链运营模式和关注于正向和逆向物流的闭环供应链运营模式[9]。低碳供应链运营遵循供应链循环运营模式的原则,主要强调逆向物流、产业共生和循环商业模式。

逆向物流是供应链循环的基础,目标是再次获得供应链产品价值或者材料及产品再利用。在低碳背景下,新产品推出以再制造为前提,在闭环供应链运营模式中,产品设计考虑从生产到回收全闭环流程,并保证逆向物流创造新产品价值,其中包装适当处理、包装设计策略、包材寿命、消费点的布局等都需纳入考虑。

产业共生基于逆向物流,在智能废弃物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实现。该系统功能是实现从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到回收再生产全流程管理,通过对供应链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分析,发现产业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并设计激励制度、行政手段或协同策略,将具有环境友好型的成员纳入生产系统中,形成供应循环,虽然共生关系的成员不一定处于同一行业,但是通过智能系统的分析和排序,可通过价值链接将关系建立。

循环商业模式是将供应链中产品生命周期终点作为新进入起点,开发相应的业务,如产品服务系统(Product Service System)商业模式在提供产品销售的同时开发与此消费相关的服务[10]。通过循环商业模式的开发不仅创造可持续价值,同时实现减少浪费、良好的客户关系和降低资源价格波动的敏感性等。

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模式即改变传统线性模式,按照循环模式发展,以逆向物流、产业共生和循环商业模式为基本原则构建。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以减少食品过剩和浪费为目标,根据食品供应链中废弃物或过期食品对循环的贡献分级并以此为选择依据,将食品进行再加工、转化或分配。如图6所示,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模式将循环作为重要背景,以再消费的可能性作为分界线。根据食品可再次消费的可能性高低可将过剩食品、副产品进行妥善处理,在一定的概率下可以顺利进入闭环供应链体系,另一些情况是由于食品的易腐蚀性特征,处理不当的剩余食物和副产品变成垃圾。再次消费可能性低的食品和相关材料,如腐烂食品,过期食品,不可食用的食品,将进入环境闭环体系,与动植物饲料生产、工业用燃料生产相融合。还有一定比例的食品会被作为垃圾进行堆埋或焚化。

图6显示了基于不同概率的食品供应链循环方式,内部循环有利于实现食品供应链低碳目标,外部循环是食品垃圾循环的主要路径。内部循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循环增值,第一是新产品再生产和副产品回收,第二是将废弃食品用于动物生产、非食品工业领域。外循环属于宏观范畴,对环境和生态有长远影响,从而决定内循环的发展状态。外循环中食品垃圾处理从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发生作用,食品垃圾处理不但会导致人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一些地方出现饥荒;从经济方面看食品垃圾的增长是资源分配效率低的结果;从环境方面看食品垃圾增加意味着农业中正常的生物循环被破坏,导致全球变暖和自然资源枯竭的背景下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4  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的参与者分析

食品供应链中有不同的参与者,在过去的线性运营模式下,各种利益相关者在有限的行业边界内部思考和行动,局限在供应链的某个环节,不能从行业整体来考虑问题。食品供应链因参与主体复杂多样,与一般的供应链相比,只有通过改变线性供应链运营模式,以循环发展为原则,重新设计现有的供应链合作方式,才能解决持续发展的问题。在供应链的循环运营模式下,各参与主体发挥相应的作用。

4.1供应商

食品供应链中的供应商众多,作为供应链的源头,承担重要的降低环境污染责任。食品生产中产生的碳排放量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减排,主要是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的替换。供应链上成员与供应商的关系将通过资源共享实现环境目标的优化,在对供应商选择的时候要保证环境友好指标的优越性,如包装和运输过程中的材料减量化和回收处理方便性、配送中减少车辆的使用、优先考虑靠近终端市场位置的供应商、供应商废弃物的可回收程度等。

4.2消费者

在线性供应链中,客户是供应链的最终环节,很少主动参与供应链决策,但是循环供应链运营模式要求顾客在消费和回收中承担主动角色,通过战略方式调整,提高顾客的作用,并促进忠诚与长期关系的建立。在消费者行为态度的引导下,供应方会受到激励而采取更多低碳运营行为,与此同时,反向的正面宣传和活动对消费者低碳消费行为有积极教育作用。

在低碳供应链运营模式下,产品的消费不是供应链终端,生产系统需要重新设计,将产品的再生产纳入生产流程中,突破传统产品涵义的范畴,开发与消费者、供应商、零售商协作互动的产品,增加产品的外延服务价值,改变拥有产品的理念,向使用产品理念发展。为了实现这样的改变,应该权衡新产品制造成本和再制造产品的保修成本,从消费者效能出发作生产和再生产决策。从顾客忠诚的实现方面获得的经验是消费者会偏好货币性补偿,因此与价格相关的奖励机制可以促进低碳供应链运营模式开展。

4.3政府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规则或制度影响社会中各主体对可持续供应链运营的积极性,例如出台政策鼓励对环境有积极影响的供应商参与供应链循环运营;通过补贴引导消费者产生对环境有利的行为和偏好;通过社会规范、制度等约束社会成员共同为供应链循环运营合作。

5   临期食品物流对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的作用路径

在不同的食品供应链模式下,临期食品物流通过供应链参与者行为对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目标产生作用,作用效果受供应链的复杂性、参与者的积极性、供应链主导者的能力及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

5.1传统模式

传统模式食品供应链中供应商多为农户,中间商规模小而分散,临期食品物流主要形成于农贸市场、地摊、街边店铺,在内循环供应链中,可再使用的临期食品会向餐饮、食品深加工等领域流动,产生的概率受市场需求、食品生产品质、农户与农贸市场对食品的保鲜技术水平影响,剩余的部分将进入非食用产品回收领域。该模式下食品供应链的增值比例和浪费比例的高低取决于供应链中供应端和消费端,供应端对食品的初加工、保鲜手段、物流水平影响食品供应链低碳循环增值概率,消费端的需求、对临期食品的接受程度、对腐烂废弃食品垃圾的处理偏好决定食品供应链低碳循环增值和浪费的概率。

5.2批發市场模式

批发市场模式下,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受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流通加工企业的影响,临期食品的物流将产生在进出口环节、流通加工环节和批发临售环节。其中,批发市场因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可以在低碳运营上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促进食品供应链供应端的低碳增值循环,同时,批发商引导流通加工企业对逆向物流进行设计开发,使食品供应链正向和逆向物流更顺利发展。由于零售端在消费环节能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价格促销手段,借助网络平台技术可以更方便收集临期食品的需求信息,对临期食品物流进行优化设计,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端的消费需求,并鼓励消费者参与到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的系统中。该模式下临期食品物流对食品低碳供应链增值和浪费的概率影响取决于批发市场、流通加工企业、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合作水平。

5.3超市模式

超市主导的模式中整个食品供应链的低碳运营受超市和消费者的影响。超市的运营方式决定了对食品供应链低碳循环的支持程度。致力于绿色发展观念的超市可以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将供应商的低碳表现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并在流通企业的选择上侧重于具有食品低碳供应链运营能力的物流商。同时,超市需要将消费者进行分类,并将忠诚客户对低碳供应链运营参与的积极性转化为消费者利益反馈在食品供应的价格和品质上,促进终端消费者积极参与低碳运营中。临期食品物流通过超市主导的供应商、流通加工企业、消费者的行为决定食品供应链低碳循环增值的浪费的比例。

5.4网络零售模式

网络零售模式与超市模式类似,但是主导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的是电子商务企业,电商企业需要具有更强的整合和集中协调的能力,并且涉及的主体更复杂。电子商务企业对供应端的管理不仅仅涉及批发市场,还延伸到分散的农户和生产基地,这意味着在食品供应链低碳循环中,一些跨行业的回收应用将成为可能。在终端,由电子商务平台主导的消费群体是更年轻更有学习能力和主动性的群体,引导消费偏好和积极参与低碳供应链运营的策略和效果将灵活多变。在此模式下,临期食品物流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对食品供应链各成员的整合协调功能发挥作用,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策略决定食品供应链低碳循环增值和浪费的情况。

6  结论与展望

探索包含临期食品物流的不同食品供应链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模型,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模式中增值和浪费产生形式,讨论了不同模式食品供应链中各成员在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目标实现中发挥的作用,基于不同的食品供应链模式分析了临期食品物流对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的影响路径,发现网络零售模式下临期食品物流对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模型影响路径广泛,涉及的主体复杂,对该模式下主导的电子商务企业的低碳管理能力要求高,同时也表明该模式下通过对临期食品物流的管理提升食品供应链低碳循环的增值概率的可能性大,进而降低食品浪费的可能性。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包含临期食品物流的食品供应链低碳运营具体策略及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艳.“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绿色食品产业供应链发展路径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22,43(4):122-130.

[2] 赵春雨,王辉,余荣国,等.“互联网+”环境下临期与过期食品问题的处理方式探讨[J].中国商论,2022,34(18):87-90.

[3] 张蓓,赖恒坚.临期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国外经验与实践对策[J].世界农业,2020,495(7):70-75.

[4] 孙效敏,高桂林.刍议“临 期 食 品”监 管[J].食品工业科技,2015,36(1):32-33.

[5] VERA LAVELLI.Circular food supply chains-Impact on value addition and safety[J].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21,114(8):323-332.

[6] 沈丽,张耀荔,芮嘉明.超市临期及过期食品管理体系框架构建研究[J],流通经济,2013,34(6):019-020.

[7] 丁红英.低碳经济视角的我國农产品逆向物流发展路径优化[J],农业经济,2015, 32(11):133-134.

[8] TOMMASO ROSSI, ROSSELLA POZZI, GIOVANNI PIROVANO,et al.A new logistics model for increasing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of perishable food supply chains through 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21,32(4):232-248.

[9] YUMEI WANG,ZENGWEI YUAN,YA TANG.Enhancing food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 critical review of food loss and waste management[J],Resources,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ility, 2021,33(4):313-328.

[10] BOQIANG LIN, XUAN XIE.CO2 emissions of Chinas food industry: an input-output approach[J],Cleaner production,2015,15(6):119-137.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考虑渠道权力的新零售模式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J0502)。

[作者简介]薛璟(1985-),女,云南普洱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