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路径探究

2023-09-07 09:02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八中学童金钗
天津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史料时空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八中学 童金钗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历史学科作为重要的文科学科之一,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不仅有利于推动学生综合素养与学科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人文属性,对于优化教学效果、挖掘教学深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探究了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路径,致力于构建高效率、高成果的历史课堂。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以及家国情怀,涵盖学生历史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方方面面。要想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教师应当对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具体的分析解读。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历史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阐述,将唯物史观融入对历史的叙述与评判中,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根本见解,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历史学科教学活动的突出特点。要想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建立时空意识,引导学生基于特定的历史空间与时间,对特定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进行评判,改变学生“从当前时空看过去”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结合时空背景来学习、理解历史事件的思维意识。

(三)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强调学习历史理解过程中的独特性思维,要求学生以史料为解释基础,对历史进行理解,并且能够在认识历史事件、人物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行思考,形成不同的分析结果。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历史解释、历史史料以及历史叙述的不同,在掌握基础历史知识的同时,从不同的价值观出发,建立不同方面的主观认识。

(四)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对史料进行分析与判断的能力,要求学生对史料的真实性与合理性进行判断,并通过有价值的史料内容还原历史本相。史料实证素养具有一定程度的实践性,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人们了解历史的主要路径就是依托史实,所以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分析史料的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方式,然后进行准确的分析,判别史料的真假。

(五)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与探究历史学科中所应当遵循的价值取向与人文追求,充分体现对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二、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究

(一)整合知识要点,培养唯物史观

历史记载了社会的发展与变迁。高中阶段,历史学科内容涉及面广、知识众多,教学要点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因此要想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注重知识的整合,基于唯物史观构建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形成深入的理解与认识,能够从整体出发分析历史事件,达到理性理解、综合把握的教学效果。

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内容为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先带领学生梳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经济政策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建立“福利国家”;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兴起;增长模式:“新经济”的出现。为了促进学生理解,加深学生记忆,教师可以运用唯物史观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表征关系”来联结以上四方面的新变化,帮助学生理清本课的知识结构,明确学习本课内容的逻辑关系。

(二)运用时间轴,培养时空观念

高中阶段,历史知识较为繁复,学习难度较大。要想让学生能够客观正确地看待历史事件,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还要对其所处的时空进行探索,在学习活动中强调时序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深刻理解其中的联系与因果关系,进而全面地思考、客观地看待。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时间轴,以时间为具体参考标准,整理历史事件,将历史事件与时空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关系,培养时空观念。

例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曲折,总共经历了六个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时间轴,并在其中呈现三方面内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中国环境以及国际环境,帮助学生捋清资本主义的各个发展阶段,能够基于特定的时空进行全面思考。

(三)加强案例分析,提高历史解释能力

案例分析既是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历史考核的重点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案例分析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题目材料中的因果关系,促进历史解释素养的切实提高。

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为例。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是遥远且陌生的,他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往往来自一些影视作品,而这些影视作品经过艺术加工,增强了娱乐性,难以让学生形成客观的历史解释。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以相关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甚至文物照片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基于这些史料进行分析解释,促进学生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历史解释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分享自己的分析及观点。

(四)开展史料教学,培养史料证实素养

要想培养学生的史料证实素养,教师应当以史料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判断能力。基于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对史料的选择与组织进行规划,让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获得更为深刻的体悟。

以“抗日战争”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教材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搜集,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相关史料。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抗日战争中军民的死伤人数、战争的持续时间以及各个阶段的态势,增进学生的认识与理解,促使学生理性地看待这次反侵略战争,感受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决心与斗志,在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同时,增强民族荣誉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迷惑性含有基本错误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分析和判断,引导学生意识到:即使是“历史材料”,也应当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避免盲目轻信而产生错误认识。

(五)深入挖掘教材,培养家国情怀

真实性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特性,也是激发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教材的深入挖掘与正确把握,适当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入相关史料,让家国情怀的培养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

以“五四运动”教学为例。在“五四运动”中,涌现出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伟大历史人物。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他们的人生经历与突出贡献,让学生感受其优秀品质,将爱国情怀根植于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投放“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图片,促进学生更为深刻的领会与体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当作为历史学科的终极目标。教师应当围绕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时空观念以及史料证实五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整合知识要点、进行案例分析、创设具体情境、运用时间轴以及开展史料教学的策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学效率与成果的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史料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镜中的时空穿梭
史料二则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时空之门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