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方法应用策略研究

2023-09-07 09:02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二高级中学朱素芹
天津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所学教学活动微课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二高级中学 朱素芹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的革新提供了发展机遇,也为素质教育的推动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相融合,已然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效用,成了这一学科教学的主流模式。信息技术在通用技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真实,为学生创设了更为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基于此,作为高中通用技术教师,我们应当在教学活动中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课程特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让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最佳作用,实现更为深远的推广意义与实用价值。

一、结合具体情境,引导抽象理解

高中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比起抽象的概念他们更容易理解具象化的情境,这就导致了学生在通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局限性,难以将所学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实践经验。而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教学活动相结合,能够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生动具象且直观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搭建起一座沟通抽象思维与具象理解的认知桥梁。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应当充分把握教学内容的特性,找出具体情境创设的关键点,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准确地理解所学内容。

以苏教版高中《技术与设计2》中第一单元内“探析结构稳定性”的教学活动为例。本节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结构稳定性的含义,并能够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先向学生展示两组不同建筑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两组图片中的建筑是否稳定,并且说出判断依据。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起平铺直叙的概念教学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具体情境出发,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与理解。当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不应当即刻评判对错,而应该给课堂教学留下一个悬念。在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回到教学开始时的两组图片对比中,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这两组图片进行分析。信息技术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具体情境相结合,既能在课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运用网络便利,丰富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材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然而教师的教学虽然应当围绕教材展开,但不应当局限于教材,想要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教师就应当在教材的基础上丰富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促进教学资源的丰富化,实现教师备课的便利化。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搜集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通过鲜活的方式进行展示,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学生意识到通用技术在多方面的运用价值,还能帮助学生理清思维逻辑,做好整合工作。

以苏教版高中《技术与设计1》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为例。在这一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设计”与“技术”之间的转化关系,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人机关系”的相关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时通过互联网搜索一些现实中的技术案例,通过视频、短片等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结束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后,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以及“技术试验及其方法”这三方面进行系统整合,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所学内容。

网络的便利给通用技术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既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收集契合教学内容的影音视频资料,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完成制作思维导图等教学设计,给学生的复习与理解带来便利。

三、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应用能力

通用技术知识从生活中来,又能够反作用于生活,推动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致使通用技术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相割裂。很多时候,通用技术知识虽然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却被学生忽视了,还有些时候,通用技术的应用又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导致学生难以察觉所学知识的实践意义。而信息技术则可以将通用技术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形象具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教师应当在课程设计中深度把握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让知识应用看得见、摸得着,从而推动学生应用能力的显著提高。

以苏教版高中《技术与设计1》第二单元中《设计的一般原则》的教学活动为例。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可能会认为“设计的一般原则”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实际上这一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创新原则”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多年前的“按键手机”与现在的“触屏手机”的对比,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体会没有创新就会被淘汰的道理。以“实用原则”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瓶装洗手液”与“按压式洗手液”的区别,让学生认识到“实用性原则”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以“道德原则”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近年来关于假冒伪劣产品和有毒食品的报道,帮助学生认识到“道德原则”与我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随着多媒体设备放映出一张张图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了实践应用能力。

四、丰富微课资源,打破时空限制

当前,通用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属于副科,所占课时比例相对较少,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通用技术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基于此,通用技术教师就应当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成果,做好课前预习与课下复习的任务布置,而信息技术恰好给这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网络上不乏优秀的微课资源,并且都有所侧重,针对性各不相同。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优秀的预习微课,让学生在课前便对课程内容有所了解,从而带着疑问去听课,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当完成教学活动后,教师还可以布置复习内容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下做好知识的夯实与巩固。微课资源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让学生重点听、反复听,将自己不理解的知识多听熟记。同时,微课时间短、语言风趣、内容多样,有利于成功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受通用技术学科的魅力。此外,聆听观看微课并不需要学生做什么准备,更不会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学生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观看,既不会给学生造成过多的课业负担,又顺应了“双减政策”。

五、构建网络平台,优化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总结,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反馈。评价体系的设计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常常以课程期末考核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也不利于优化教学的效率成果。

基于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搭建一个网络评价平台,并通过这一平台全方位地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作出具有综合性与科学性的合理评价。例如,教师可以将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的微课都放入网络平台中,且根据学生观看的时长赋予平时分。同时,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定期设计一些单元问答题目,这既能帮助学生及时落实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又能够及时获得学生单元学习成果的反馈,找到学生的易错点,及时做好复习工作。此外,教师还可以在一学年的教学活动结束后,导出每个学生各个单元的平时成绩与答题情况,观察学生的进退步趋势,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习惯进行评价。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一个综合全面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从而对症下药,展开学习活动。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带给了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一个崭新的起点,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提高了课程落实效果,完善了教学流程,顺应了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大趋势。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科学的策略,让信息技术为通用技术课堂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打造生动有趣、高效积极的创新性课堂。

猜你喜欢
所学教学活动微课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非所学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