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切除术后恶心呕吐、胃肠功能的影响*

2023-09-07 02:48雷学恒杨镭镭程惠芳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8期
关键词:内脏肩部胃肠功能

雷学恒 施 媛 杨镭镭 程惠芳 彭 坚

(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急性胆囊炎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研究发现约33%~50%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仍有不同程度疼痛,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达70%[1-2]。由于二氧化碳气腹、腹内压增高、胃肠缺氧引起酸中毒、手术牵拉、疼痛等原因,导致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不及时治疗出现肠梗阻,影响患者康复[3-4]。由于手术应激、麻醉、创伤等刺激机体释过量炎症因子,导致全身病理改变,术后易出现肠麻痹。针刺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作用[5]。本研究应用针灸治疗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患者,探讨针刺对腹腔镜术患者PONV和胃肠功能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体温≥37.4 ℃,C 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右上腹疼痛,伴背部放射痛,影像学显示胆囊增大、双边影、胆囊壁增厚,胆囊周围伴积液。中医诊断:肝胆湿热证。主症:胁痛。次症:恶心呕吐,身热口干,黄疸,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纳入标准:病程≤24 h,术前B 超确诊急性胆囊炎;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诊断:伴胆管癌者;腹膜炎者;伴腹腔严重粘连者;胆肠漏者;既往胆系手术者。

1.2 临床资料 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64例急性胆囊炎接受腹腔镜切除术后患者按1∶1 比例分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男性12 例,女性20 例;年龄31~78 岁,平均(49.35±4.70)岁;病程1~24 h,平均(7.91±0.82)h;手术时间35~50 min,平均(42.07±2.46)min;术中出血量56~79 mL,平均(61.28±3.49)mL。对照组男性10 例,女性22 例;年龄30~80岁,平均(48.79±3.85)岁;病程1~20 h,平均(8.05±0.76)h;手术时间39~59 min,平均(42.78±2.31)min;术中出血量50~82 mL,平均(62.09±3.58)mL。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静脉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咪达唑仑(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国药准字H20067041)0.03~0.05 mg/kg,舒芬太尼(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0.3~0.5 μg/kg,丙泊酚(九邦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300)2~3 mg/kg,顺式阿曲库铵(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042)0.4 mg/kg 静脉诱导。麻醉维持: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根据麻醉深度监测值调控浓度。建立气腹,使气腹压力在手术过程中维持1.60~1.87 kPa,脐部下方作弧形切口,放入10 mm Trocar 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情况,剑突下4 cm 作10 mm 切口,置入10 mm Trocar 作为主操作孔,分别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右肋缘下2 cm 置入5 mm Trocar 建立辅助操作孔,在腹腔镜指引下,暴露胆囊经主操作孔取出胆囊,冲洗手术区域缝合操作孔。术后常规治疗,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头孢哌酮他巴唑坦(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113309)每日2 次,用药7 d;盐酸氨溴索(Hanmi pharm.Co.Ltd,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190041)每日3 次雾化吸入,用药7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术后第1 日取中脘、双侧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内关穴,平补平泻法行针,得气后施温热灸,每次20 min,每日1次。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5 d PONV 发生率、PONV 程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 年制定评分标准:0 级为无;1 级为轻微恶心无呕吐;2 级为明显呕吐但无胃液吐出;3 级为严重呕吐有胃液吐出;4级难以控制的顽固呕吐[6]。2)比较两组胃肠功能。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3)术后1、5 d 切口痛、内脏痛、肩部痛。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总分1~10 分,分高,疼痛重。4)术前、术后5 d胃肠激素水平。在术前、术后24 h 对两组患者采集静脉血3 mL,离心后置于冰箱保存,免疫酶联法对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S)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5 d PONV 发生率比较 见表1。术后5 d治疗组PONV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术后5 d PONV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胃肠功能比较 见表2。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胃肠功能比较(h,±s)

表2 两组胃肠功能比较(h,±s)

组 别治疗组对照组n 32 32肠鸣音恢复时间21.00±2.07△13.56±3.98肛门排气时间14.75±3.82△16.94±3.60肛门排便时间25.83±4.72△26.76±5.91

2.3 两组术后1、5 d 切口痛、内脏痛、肩部痛比较 见表3。两组术后1 d 切口痛、内脏痛、肩部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5 d 切口痛、内脏痛、肩部痛均下降,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术后1、5 d切口痛、内脏痛、肩部痛比较(分,±s)

表3 两组术后1、5 d切口痛、内脏痛、肩部痛比较(分,±s)

注:与本组术后1 d 比较,*P <0.05;与对照组术后5 d 比较,△P <0.05。下同。

组 别治疗组(n=32)对照组(n=32)时间术后1 d术后5 d术后1 d术后5 d切口痛2.40±0.22 1.17±0.18*2.63±0.21 1.19±0.20*内脏痛2.15±0.18 1.54±0.30*2.86±0.19 1.52±0.17*肩部痛1.92±0.23 0.55±0.16*2.74±0.30 0.56±0.19*

2.4 两组术前、术后5 d MTL、GS 水平比较 见表4。术前两组MTL、GS 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5 d治疗组MTL、G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术前、术后5 d MTL、GS水平比较(pg/mL,±s)

表4 两组术前、术后5 d MTL、GS水平比较(pg/mL,±s)

组 别治疗组(n=32)对照组(n=32)时间术前术后5 d术前术后5 d MTL 259.21±27.20 197.35±27.91*△260.37±28.15 184.90±28.45*GS 157.58±20.63 125.73±26.04*△156.80±21.59 113.90±21.18*

3 讨 论

急性胆囊炎是常见急腹症,随着饮食结构调整,急性胆囊炎发病率逐渐增加,表现为右上腹阵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出现坏死、穿孔、腹膜炎等,威胁生命健康。切除胆囊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案,目前腹腔镜技术作为新的技术手段成为未来外科手术发展方向,许多传统手术逐渐被腹腔镜手术取代,在腹腔镜下操作,视野清晰,在明确病灶前提下操作安全系数高,成功率达90%。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人工二氧化碳气腹、手术对胃肠机械性压迫、迷走神经末梢刺激、术中牵拉、麻醉和镇痛药物的使用,使得患者易出现PONV、腹痛腹胀、胃肠功能障碍,不仅影响早期进食和活动,而且延长康复进程[7]。胃肠排空和胃肠蠕动受到胃肠激素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反映胃肠动力。MTL 促进胃肠运动,调节控制消化间期肌电活动,促进胃蠕动,加快胃排空[8]。GS 由GS 分泌细胞产生,调节胃酸分泌,增加壁细胞的数目,作用于胃体胃窦环形肌,促进胃窦纵行肌收缩[9]。MTL 和GS水平下降,胃蠕动下降,胃排空缓慢。

中医学认为胆是中清之腑,与肝相表里,情志忧郁、饮食不节等引起气血运行不畅,郁积于肝胆脾胃,进而运化异常,湿热瘀结于中焦,肝疏泄、胆中清通降受限,引起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后浊气壅滞于中焦,不能下降逆于上,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浊气停于中焦,脾胃失常,气逆作呕,导致恶心呕吐。患者术后切口痛、内脏痛、肩部痛的发生机制是手术损伤经络,气血不畅,不通则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5 d 治疗组PONV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ONV 程度轻于对照组;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 d 切口痛、内脏痛、肩部痛差异不显著,两组术后5 d切口痛、内脏痛、肩部痛的程度均下降,但两组差异不显著。术前两组MTL、GS 水平无统计差异,术后5 d治疗组MTL、GS 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治疗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患者效果显著。针刺调节脏腑气血功能,止痛镇静,调节肌张力,常用于治疗痛证、痹症、胃肠功能障碍。中医学认为中脘穴邻近脾胃,疏肝和胃,导滞消食。足三里调理脾胃,通经活血,扶正祛邪。阳陵泉调理气血气机。三阴交健脾和胃,养肝益肾。内关穴通畅三焦气机,胃气下降。研究表明中脘在弱刺激作用下刺激胃肠蠕动,调整胃肠功能[10]。足三里增加血浆、胃窦平滑肌MDL 水平;增加外周和中枢5-羟色胺水平,发挥镇痛作用[11]。阳陵泉穴明显增强胃部肌电活动,提高MTL 水平;缓解内脏痉挛,改善血液循环,镇痛效果明显[12]。三阴交调节胃肠激素分泌,促进GS释放,激活皮质和小脑疼痛相关脑区,缓解疼痛[13]。针刺内关增强胃肠蠕动,刺激孤束核神经元放电,降低胃电图的间期主功率,减少呕吐发作[14]。针刺解除病理性痉挛,调节胃电节律和胃肠激素分泌,促进MTL和GS分泌,促进胃肠运动[15]。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患者,显著降低PONV 的发生率,减轻PONV 的程度,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胃肠激素水平,但缓解疼痛效果不显著,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但本研究存在不足,样本量较少,仅为单中心研究,需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内脏肩部胃肠功能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空心猪
多发内脏动脉瘤合并右侧髂总动脉瘤样扩张1例
好吃的内脏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