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器具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2023-09-11 03:36郭松辉张佩琪
新教师 2023年3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核心素养

郭松辉 张佩琪

【摘 要】益智器具融入小学数学课堂,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经验,在合作探究中主动参与,在反复尝试中发展思维,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在益智器具拓展小学数学课堂的研究实践中,形成了益智器具与数学课堂的三种融合方式:益智导入式、过程融合式以及延伸拓展式。

【关键词】益智器具 数学课堂 核心素养

在小学阶段,创设多元化的活动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构建数学模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小学阶段侧重对经验的感悟。因此,我们在运用益智器具拓展小学数学课堂的研究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益智器具与数学课堂的三种融合方式,分别为益智导入式、过程融合式以及延伸拓展式。本文以龙生九子、智慧翻板、七巧板为例,探究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融入益智器具,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益智导入式,发展空间观念

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或者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活动,让他们在感知或者体验中理解抽象概念,形成概念表象。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益智器具导入教学,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实践中形成数学概念由抽象到具象的转化,使学生对新知的印象更加深刻。

例如,人教版五下“长方体的认识”的相关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它是在一年级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立体图形,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主要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点,为后续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作铺垫。在上课时,我们为学生提供了益智器具“龙生九子”。“龙生九子”由9个形状不同的组块构成,每个组块由1个大长方体和1個小长方体组成,所有组块中的大长方体、小长方体形状分别相同。“龙生九子”可以从2个组块开始拼摆长方体,每增加1个组块都可以形成一个新的长方体,且拼法不唯一。让学生借助器具观察长方体,并通过动手操作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点。

在“长方体的认识”一课的导入部分,首先,教师介绍“龙生九子”的传说,并引导学生观察益智器具“龙生九子”的构造,学生发现每个组块大小两种长方体的组合方式不同。接着,教师介绍“龙生九子”的游戏规则,并让学生组成4人小组进行自主探究,要求每个小组拼组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教师组织学生摸一摸所拼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在感知体验中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拼出的图形,并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方面深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并思考以下问题:(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2)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学生带着问题在动手操作中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以拼组“龙生九子”为导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拼组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直观地感受顶点、棱、面的位置,又能够感受长方体的结构,进而直观地感受它的面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某一个面在空间图形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样的道理,学生在进行两个立体图形的拼接过程中,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每一条棱在拼接前后的变化情况,以及变化后的哪些棱是新拼成的长方体的棱。在观察顶点时,原先的组块有很多顶点,拼接成长方体后,有的顶点消失了,有的顶点仍继续存在,而存在的这些顶点就成了新长方体的顶点。学生通过对益智器具的操作,促使他们对长方体的空间感知能力得到提升。

二、过程融合式,培养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贯穿小学数学课程的始终,其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可谓重中之重。由于单纯按照教材进行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相对来说较为枯燥,学生对于算法和算理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益智器具的过程融合式教学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理解算法与算理,以游戏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通过运算促进推理意识的发展。

二年级下册的“混合运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之后进行教学的,其内容包括加减、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以及带小括号的算式的混合运算

在学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之后,结合益智器具“智慧翻板”(由可以翻动的1~9数字牌和2个点数为1~6的骰子构成,是一款集数的读写、四则运算、统计概率等知识为一体的益智器具,如图1)设计一节“100以内的混合运算”展示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游戏过程中提升运算能力。

在“100以内的混合运算”的自主探究部分,首先,教师宣布游戏规则:掷两个骰子,并计算出它们的点数之和;翻板1~9中的任意两块或三块,运用加、减、乘、除运算符号及小括号,用翻板上的数字列式,使得式子的结果等于点数和。在学生理解游戏规则后,教师安排了两个层次的探究:(1)探究翻2块板的方法;(2)探究翻3块板的方法。

在第一层次的探究中,学生用2个骰子,摇出点数和为2。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思考“怎样翻才能翻全”。学生回答后,呈现有序完成的作品(如图2),再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对比,感悟有序思考的魅力。紧接着,教师追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思考后补充还可以用乘法和除法,从最大的数开始或者最小的数开始有序组合,就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的算式。通过益智器具的操作,让枯燥的数学运算变得更有趣味性,同时让学生初步构建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

在第二层次的探究中,经过讨论得出结论,3块板的算式可以在2块板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以“6-4”为例,可以拓展的数字有6或4,我们可以先拓展第一个数字6,通过有序思考加、减、乘、除写出所有可能:1+5-4、7-1-4、8-2-4、9-3-4、1×6-4、2×3-4、6÷1-4,但要注意不能有重复数字,如2+4-4和3+3-4就不能成立。之后,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将6-4=2中的数字4进行拓展,并完成学习单。

运用“智慧翻板”融入“混合运算”这单元的学习中,让学生思考怎么样才能翻出全部算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有序组合能够不重复、不遗漏地写出符合要求的算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使用益智器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同时也初步构建“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延伸拓展式,提升应用意识

拓展课是基于现行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对课程的延伸、拓展和整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基于拓展课程的思路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延伸,被认为是落实课改理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尝试将益智器具融入数学拓展课程中,拓展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灵活选择方法进行自主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益智器具与数学课堂的延伸拓展融合模式,培养学生的實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比”包括了“比的认识”“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以及“比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在学完本单元的内容后,我们尝试以“七巧板的秘密”为主题,让学生展开拓展活动。七巧板不仅可以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它的各个板块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图3):①号图形的面积是④号、⑦号图形的2倍,是③号图形的4倍;⑤号图形的面积是⑥号图形面积的[12],是②号图形面积的[14],其他板块的面积之间也存在着相应的倍比关系。以“七巧板的秘密”为主题进行探究,学生不仅可以研究拼图,也可以研究每个板块面积之间的倍比关系,还可以研究相同形状之间的边长和面积的比……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到了度量、面积、分数、比等知识,从而巩固和进一步理解小学阶段多方面的数学知识,起到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据此设想,笔者设计了“七巧板的秘密”活动记录单,分为“研究内容”“活动过程记录”“体验与感受”以及“成果概要”四个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测量、计算,以及查阅的资料确定研究内容,记录相应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结束后写出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并附上活动成果。

七巧板是学生熟悉的器具,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探究七巧板的秘密,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益智器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融入,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经验,在合作探究中主动参与,在反复尝试中发展思维,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改专项课题“益智器具拓展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GZX21-31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