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阻力训练在竞技健美操A组难度动作中的应用

2023-09-11 10:55陈秋如
宿州学院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锐角阻力运动员

王 皓,陈秋如

1.安徽警官职业学院警体技能训练部,安徽合肥,230031;2.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1 问题提出

随着竞技健美操项目的不断发展,大众对竞技健美操运动项目的鉴赏要求也随之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的竞赛规则也相应地在不断进步和完善。这些变化直接导致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发展呈现新的趋势[1]。国际体操联合会《2022—2024周期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中对于运动员的成套动作完成要求“所有动作必须展示出高度的精确性(完美)”[2],并对难度动作进行了重新分组,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的变化,对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加重视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抗阻力训练(Resistance Training)或可简称为阻力训练,就是对抗阻力的一项运动,是指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安排,施加给练习者更大的运动负荷以及一种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从而使运动员承受更大的训练刺激,在经过周期的系统训练后撤销来自外界的人为阻力使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获得有效提高。例如俯卧支撑、杠铃举推、哑铃举推等都属于传统的抗阻力训练方法,目的是增强和训练人体的肌肉功能[3]。虽然在一定训练环境下,抗阻力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都有各自的优势,但相比较传统力量训练方法而言,抗阻力训练的训练模式范围更加广泛,也包含更多类型的训练目标,抗阻力训练对于运动员的速度、协调能力及灵敏素质都有着显著的提高作用,尤其对于发展运动员下肢的弹跳能力具有良好效果[4]。

难度动作是竞技健美操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竞技健美操是一项以技能为导向,“难”“美” 体育赛事为主的运动项目。A 组难度(动力性力量)是运动员上肢力量及技术水平实力的展现,成为增强成套难度水平的重要内容[5]。从根命名出发将 A 组难度分为俯卧撑组、俯卧撑腾起组、支撑腾起组、旋腿组和直升飞机组 5 个动作命名。A 组难度是竞技健美操项目中比较难掌握的难度动作。动作分值高,具有较强观赏性和艺术性,长期以来,该难度动作在国内外各种健美操高水平赛事中,选择的频率较高[6]。A组难度动作的完成与上肢、下肢力量强弱息息相关,通过抗阻力训练该组难度动作对竞技健美操的训练具有非常大的参考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抗阻力训练在竞技健美操A组难度训练中的应用与实践。实验对象为安徽警官职业学院30名健美操运动员。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首先,初步确定各难度动作的测试指标,每个测试指标设定“非常合适、比较合适、一般、不太合适、不合适”5个选项,专家做出评价。其次,将问卷发放给专家展开调查,共发放专家问卷6份,回收的问卷6份,有效问卷6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最后,在完成第一轮问卷发放的半个月后,开始安排再测信度的方法,对6位专家进行第二轮的问卷调查。第二轮再测的信度相关系数为0.701,据此调查分析的数据结果表明问卷的信度较高,可以进行后期的教学实验开展。

2.2.2 实验法

2.2.2.1 实验时间与对象

实验时间:2022年9月—11月(共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周各进行3次训练,每次训练45 min。实验对象选取安徽警官职业学院30名运动年限为三到五年的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并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名运动员。

2.2.2.2 实验步骤

(1)难度动作测试指标设计。在本次教学实验开始前,通过对专家问卷结果的研究、访谈的反馈,外加对近几年来竞技健美操官方赛事的观摩后,确定了本次教学实验的几个A组难度动作测试指标来评价抗阻力训练与传统训练的效果对比。这三类指标分别是:提臀起、直升飞机、锐角支撑反切成俯撑。在教学实验前后进行这三类动作的完成质量的测试指标,以及10次难度的完成率来评定抗阻力训练的练习效果。

(2)实验组抗阻力训练及内容设计(见表1和表2)。

表1 实验组抗阻力训练设计

表2 实验组抗阻力训练具体内容设计

在抗阻力训练过程中,根据人体的生理学、解剖学特征及对有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归纳,并且结合健美操运动员专项移动特点,安排三个阶段的练习动作。在组织实施运动训练活动时,应注意按照由简到繁逐步提高训练难度的原则,从练习者自身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加大训练的负荷度[7]。适应阶段1~4周在主体内容部分安排相对较小强度的杠铃卧推、高翻推举及杠铃前平举等,主要让实验运动员对抗阻力的练习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同时改善其对机体控制的能力,要求运动员深刻体会技术动作,形成规范。巩固阶段5~8周的训练强度逐步增加,重点为使运动员能集中注意,通过自身主动的调整以达到控制身体的目的,并且有效调动深层肌肉参与运动,提高机体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提高阶段9~12周开始加入弹力带的辅助练习来继续加大强阻力,目标是使运动员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固定动作的训练,进一步加强肌肉在剧烈运动情况下的协调能力,以及在各种复杂困难情况下有效运用专项难度技术动作的能力。测试的运动员应该严格地对照动作的规范要求来完成练习,加强动作练习的专业化水准,调整和控制良好的身体姿态,力求可以有效增强练习者的本体感觉和相关肌肉的收缩能力。

2.2.2.3 实验控制

实验测评效果与人员控制:两组实验对象同时进行测试,采用的测试场地与器材也保持相同,天气状况良好,测试人员对测试标准清晰明确。测评人员包含指导教师、记录员和测试员,保证个人岗位不相互交叉乱换,所有测试条件和尺度都达到统一。

实验训练内容、器材、控制:实验组与对照组参加正常的训练,差别在于训练课的训练方法不同,实验组采用克服外部阻力训练法方案,对照组采用自身重量阻力训练方法。实验干预12周后,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测试,依据受试者的技术动作和动作轨迹,利用高速摄像机对受试者进行定焦定点拍摄,并对数据进行记录、统计、分析。最后对两组实验前、后测试数据进行组间和组内的比较分析,探讨克服外部阻力训练对健美操运动员不同测试指标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克服外部阻力训练在竞技健美操A组难度动作训练中的应用与实践。

2.2.3 数理统计法

将实验前后测试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合,通过Excel和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当P值<0.05时,就表明差异较为显著,以此从数据统计学的角度为实验的完成及本文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学科论证。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难度动作测试指标分析

研究中选取提臀起、直升飞机、锐角支撑反切成俯撑这三类动作的完成质量为测试指标。将测试运动员在实验前测试的两组人员基本信息和运动水平数据输入到SPSS 25.0软件里,从而检验出配对样本的T值情况,以此得到P值数据是否大于0.05(表3),证明两组测试对象均无显著差异,其中一组设定为实验组,另一组设为对照组。

表3 竞技健美操A组难度动作实验前测试指标数据 N=30

由表3可知,在实验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提臀起测试中,腾空高度、折叠角度、俯卧撑肩肘平行三个指标的测试数据上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直升飞机测试中,仰卧旋腿、旋腿顶肩成俯撑、俯卧撑肩肘平行三个指标的测试数据上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锐角支撑反切成俯撑测试中,锐角与地面平行、顶髋折叠角度、俯卧撑肩肘平行三个指标的测试数据上的差异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说明,两组运动员在提臀起、直升飞机、锐角支撑反切成俯撑指标中处于同一发展水平,可以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可进行下一步的实验研究。

3.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难度动作测试指标分析

3.2.1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难度动作提臀起测试指标数据分析

通过表4可以看出,在经过12周的抗阻力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提臀起完成质量测试中,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腾空高度测试指标P值为0.044,折叠角度P值为0.025,俯卧撑肩肘平行测试指标P值为0.048。这表明抗阻力训练在对于发展运动员力量及爆发力素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在训练过程中,要求运动员在克服自身重量下进行训练,使得肌肉控制力增强,同时提高了动作速度和爆发力。所以,在经过12周的抗阻力训练后,实验组的提臀起测试指标在整体上有所提高,且差异性显著。

表4 实验对象提臀起测试指标数据 N=30

3.2.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难度动作直升飞机测试指标数据分析

由表5可知,在经过12周抗阻力训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直升飞机测试中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仰卧旋腿测试指标P值为0.045,旋腿顶肩成俯撑测试指标P值为0.040,俯卧撑肩肘平行测试指标P值为0.028。说明经过这一阶段的抗阻力训练,实验组运动员对抗阻力的能力有一定提升,自身机体控制能力也得到提高。实验中要求运动员深入感受和理解技术动作,在增强其肌肉控制能力的同时也提升爆发力和动作速度以及身体的整体稳定性,形成规范的技术动作。所以,在经过12周抗阻力训练后,实验组的直升飞机测试指标在整体上有所提高,且差异性显著。

表5 实验对象直升飞机测试指标数据 N=30

3.2.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难度动作锐角支撑反切成俯撑测试指标数据分析

由表6可知,在经过12周抗阻力训练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锐角支撑反切成俯撑测试中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锐角与地面平行测试指标P值为0.035,顶髋折叠角度测试指标P值为0.043,俯卧撑肩肘平行测试指标P值为0.024。说明经过这一阶段抗阻力训练,实验运动员对抗阻力练习有一定程度的效果。运动员在测试的各个指标中均有所提升,动作完成质量较好,说明运动员经过了抗阻力训练后,自身的身体控制力和稳定性有了大幅度提升。所以,在经过12周的抗阻力训练后,实验组的锐角支撑反切成俯撑测试指标在整体上有所提高,且差异性显著。

表6 实验对象锐角支撑反切成俯撑测试指标数据 N=30

3.3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难度动作测试指标数据分析

3.3.1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提臀起测试指标数据分析

从表7可以看出,经过12周的抗阻力训练以后,实验后实验组三个测试指标相对于实验前的测试数据有着明显的提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抗阻力训练在对于提臀起动作完成质量也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增幅上看俯卧撑肩肘平行提高最大,因为抗阻力训练中运动员不仅要克服自身的重量,对于上肢的练习明显,提升了上肢的绝对力量。同时根据表7数据可知,对照组运动员腾空高度、折叠角度、俯卧撑肩肘平行的数据也都有所提升,说明传统训练方法也有一定的训练效果,但对比抗阻力训练而言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传统训练对于提升运动员的A组难度动作提臀起动作的完成质量较抗阻力训练方法获得的效果较弱。

表7 实验组和对照组提臀起测试指标数据分析 N=30

3.3.2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直升飞机测试指标数据分析

从表8可以看出,经过12周的抗阻力训练以后,实验后实验组三个测试指标仰卧旋腿、旋腿顶肩成俯撑、俯卧撑肩肘平行相对于实验前的测试数据有着明显的提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抗阻力训练在对于直升飞机动作完成质量也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从增幅上看旋腿顶肩成俯撑提高最大,抗阻力训练在对于该类动作的完成质量提升上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运动员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完成质量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根据表8数据可知,对照组运动员仰卧旋腿、旋腿顶肩成俯撑、俯卧撑肩肘平行的数据也都有所提升,说明传统训练方法也有一定的训练效果,但对比抗阻力训练而言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传统训练对于提升运动员的A组难度动作直升飞机的完成质量不如抗阻力训练的方法效果显著。

表8 实验组和对照组直升飞机测试指标数据分析 N=30

3.3.3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锐角支撑反切成俯撑测试指标数据分析

从表9可以看出,经过12周的抗阻力训练以后,实验后实验组三个测试指标锐角与地面平行、顶髋折叠角度、俯卧撑肩肘平行相对于实验前的测试数据有着明显的提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抗阻力训练在对于锐角支撑反切成俯撑动作完成质量也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增幅上看俯卧撑肩肘平行提高最大,说明运动员在训练中由于要对抗器械所带来的阻力,从而能够将注意力集中,有自身主观意识去调整动作来形成对肢体的有效控制,并且转换深层肌肉投入运动训练之中,有效加强机体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同时根据表9数据可知,对照组运动员锐角与地面平行、顶髋折叠角度、俯卧撑肩肘平行的数据也都有所提升,说明传统训练方法也有一定的训练效果,但对比抗阻力训练而言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传统训练对于提升运动员的A组难度动作锐角支撑反切成俯撑的完成质量没有抗阻力训练方法的效果明显。

表9 实验组和对照组锐角支撑反切成俯撑测试指标数据分析 N=30

4 结 语

经过12周实验后发现,抗阻力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都能促进运动员A组难度完成质量的提升。但对比而言,在相同训练时间范围内,抗阻力训练方法在竞技健美操A组难度动作训练中更具有针对性,对于竞技健美操A组难度的完成质量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训练方法。通过抗阻力练习,实验运动员在完成A组动力性力量难度动作的完成度上有明显提高,整体完成度更优,差异性显著。这表明抗阻力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可以更好地锻炼运动员的小肌肉群,在对于发展运动员爆发力及最大力量素质上也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同时在抗阻力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运动员在完成专项动作练习时会承受一定负荷的阻力,所以必须要不断提醒运动员保持练习动作的标准度、规范性,避免练习错误的技术动作,如此才能使运动员在撤销外部阻力时,技术动作更加轻松连贯,难度动作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猜你喜欢
锐角阻力运动员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零阻力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锐角寻亲记
别让摩擦成为学习的阻力
锐角三角形有几个锐角
一群人的狂欢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