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普洱市蔬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23-09-12 07:33王兆富
耕作与栽培 2023年3期
关键词:普洱云南省基地

王兆富

(普洱市经济作物工作站, 云南 普洱 665000)

普洱市地处西南边陲,集边疆、贫困、少数民族地区为一体,属云南省“冬春蔬菜优势产区”。近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入全市的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以产业兴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SWOT分析法[1](又称态势分析法)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行业发展分析方法,是对现状的S(优势)与W(劣势)、O(机会)与T(威胁)的客观综合分析后进而得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尽管,目前普洱市蔬菜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和效益,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其深度发展的瓶颈。结合实践和相关报道[2-6],利用SWOT分析法,对普洱市蔬菜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菜农服务,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普洱市蔬菜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1 内部优势

1.1.1自然条件优越

普洱市“垂直气候”特点明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20.3 ℃,年无霜期在315 d以上,年降雨量1 100~2 780 mm,土地肥沃,热区资源丰富,适宜种植冬春蔬菜面积约2.6万hm2,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了野生苦天茄、小苦子果、野苦瓜等丰富的蔬菜种质资源,目前被广泛采食的有40余种,现已人工驯化的有10余种,为选育良种奠定了种质资源基础。

1.1.2战略区位显著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北回归线穿境而过,东临红河、玉溪,南接西双版纳,西北连临沧,北靠大理、楚雄,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特殊区位优势,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滇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走向东南亚、南亚的优势,其中常年冬春蔬菜占全市“南菜北运”的45%左右。

1.1.3经济效益良好

普洱市种植蔬菜历史悠久,以种植白菜、青菜、无筋豆等品种为主,形成了常年、冬春、夏秋和特色4个蔬菜产业区。2016以来,成功引种“夏将军”、“如意”(白菜)、“金鹏8号”(番茄)等品种,推广设施栽培、“稻―菜”、“烟―菜”等轮作模式,“粮―菜”“菜―菜”等种植模式,提高产量。据统计,2021年全市完成蔬菜播种面积5.13万hm2,产量99.3万t,综合产值达45.7亿元,成效显著。

1.1.4科技体系形成

目前,普洱市由经作部门负责开展蔬菜新品种的引选、示范和推广工作,设立了机构和人员,科技体系逐步形成。2020年市经济作物工作站引进了李天来院士团队,设立普洱绿色蔬菜发展创新研究中心;同时,建立了云南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体系(普洱试验站),实施基层农技推广项目,辐射带动全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2015年“普洱市冬早蔬菜集成技术示范推广”成果获云南省农业厅技术推广一等奖。

1.1.5产品品质优良

普洱市积极推行“无公害蔬菜种植”理念,所产蔬菜无污染、品质优良,常年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蔬菜抽检合格率达98.5%以上,农残快速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据统计,目前全市有市级以上蔬菜种植龙头企业10家、种植专业合作社315个、“千亩”连片以上基地7个、蔬菜直销点(直销店)48个、冷库33个3.7万m3,打造了“贡丰”“雷沃恒兴”“雨辰”等4个品牌,冬春辣椒、无筋豆、豇豆等蔬菜畅销北京、新疆、山东等市场,小黄姜等销往广州、香港、欧洲等地,深受广大客商欢迎。

1.2 劣势分析

1.2.1基础设施薄弱

基地建设缓慢,全市常年固定蔬菜面积仅0.38万hm2,设施蔬菜面积0.12万hm2,设施蔬菜仅占常年固定蔬菜基地的31.9%,“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导致蔬菜生产季节性和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田间道路、基地到蔬菜集散中心运输通道不畅,田头预冷、冷库冷链、储运设备落后,难以满足蔬菜保鲜储运的要求。

1.2.2龙头企业带动力弱

目前,市级以上蔬菜龙头企业仅有10家,并且普遍实力较小、技术不强、市场开拓能力弱,企业、基地、农户之间未建立紧密的“三赢”利益联结机制,未形成蔬菜专业村、特色村,带动发展效果不明显。蔬菜种植未建立统一标准体系,产品达不到规范化、标准化要求。

1.2.3科技创新不足

由于投入不足、研究资源分散等原因,蔬菜新品种研发、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不强,育种基础研究薄弱,蔬菜种质资源收集、整理、评价及育种方法、技术等基础研究不够,成果转化机制不灵活。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创新不够、储备不足,基层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人才短缺、技术落后,技术进村入户不到位。

1.3 机会分析

1.3.1政府扶持带动

“菜篮子”工程建设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先后出台了《云南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云政办发〔2017〕130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云政办发〔2022〕53号)等政策,指导产业发展;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下发了《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普洱市关于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的通知》(普政办发〔2021〕124号)、《普洱市绿色蔬菜基地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提出把普洱建设成为“云南省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的构想。这些定位和政策为普洱市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明确了方向和重点。

1.3.2开发潜力巨大

普洱市是云南省热区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占全省热区面积的28.6%,是目前云南省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之一。据统计,普洱市实有耕地30.1万hm2,其中水田面积7.8万hm2,旱地面积22.3万hm2,适宜发展蔬菜的面积约6.7万hm2,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的5%左右,目前普洱市蔬菜平均单产约19.36 t/hm2,较全省平均单产(20.64 t/hm2)低,发展潜力大。

1.3.3交通运输便利

随着昆明—磨憨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玉溪—临沧高速公路、玉溪—磨憨铁路等建成使用,以及湄公河区域经济的发展,普洱市成为了连接东盟国家的重要通道。目前,全市各县(区)乡道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内外通道基本打通,运输便利,将扩大全市蔬菜消费空间和消费群体。

1.4 威胁分析

1.4.1利益分配不均

目前,普洱市蔬菜主要以“公司或合作社+基地或土地流转+农户”模式生产,以“订单”销售,存在公司或合作社与菜农之间的利益分配矛盾。加之,由于监管难,涉及部门多,投机行为时有发生,损害菜农的利益和积极性。

1.4.2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市场竞争加剧了竞争压力。首先,贵州、广东、广西等省份,纷纷将蔬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强力推进,势头迅猛,普洱市与之比较,在机械化运用、加工规模、冷链物流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其次,云南省内红河、玉溪、大理等传统蔬菜主产区,规模及品牌效益日益凸显,同样制约了普洱市蔬菜产业的发展。

1.4.3自然灾害及病虫害威胁

由于普洱海拔高度差异较大,冻害、旱灾、暴雨等灾害易发,导致立枯病、根肿病、黄萎病及菜蛾、蚜虫、根结线虫等病虫害多发,威胁蔬菜产业的发展。如2021年底普洱市思茅区遭遇了历史少见的大暴雨,据统计,全区蔬菜大棚受灾面积共30 hm2,造成部分菜农一季蔬菜绝收,受损严重。

2 普洱市蔬菜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2.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普洱市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将其视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内容来抓。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参照《普洱市绿色蔬菜基地发展规划(2021—2025年)》制定规划和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合理布局,形成规模及特色,力争到202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5.67万hm2,总产量达110万t,综合产值达50亿元,实现普洱成为“云南省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的目标。

2.2 建设基地,典型引路

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尤其要改扩建设施大棚、改良土壤及配备冷库等强化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思宁一体化”蔬菜保供基地、打造“思茅区6.66 hm2优质蔬菜种苗培育基地”“倚象镇永庆村133.3 hm2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搞好景东县“一县一业”(蔬菜产业)示范创建等,实现“典型引路”。

2.3 加快流通,以销定产

要加快普洱庆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利用好思茅区东部蔬菜批发销售综合市场,发挥思茅区作为全市蔬菜交易“中转枢纽”的作用。各县(区)均要提升改造1~2个蔬菜批发市场,搞活流通市场。同时,要积极引进蔬菜产业龙头企业,走“龙头带产业、产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民”发展之路,将蔬菜基地建设、产业发展与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结合,建设一批蔬菜“专业村、专业合作社”,实现“以销定产”。

2.4 健全体系,科技兴菜

在大力培养蔬菜技术骨干的同时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加强与蔬菜产业优势区的院校、企业等合作交流,联合攻关,需求突破。同时,依托李天来院士团队科研平台普洱市绿色蔬菜发展创新研究中心和云南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体系普洱试验站,开展品种选育、试验示范等工作,及时推广成熟的蔬菜种植、管理等综合集成技术,树立“普洱蔬菜”品牌,实现“科技兴菜”。

猜你喜欢
普洱云南省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我的基地我的连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普洱”音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