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2023-09-13 04:42杨新玥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25期
关键词:农业生态发展

杨新玥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研究乡村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从乡村振兴的概念和意义、生态保护的概念和意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乡村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旨在促进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步走”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 乡村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理论

1.1 乡村振兴的概念及意义

乡村振兴是指通过政策支持和产业引导等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发展的过程。乡村振兴的概念源于我国的“三农”问题,旨在解决农村贫困、落后和城乡差距等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的目标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加强社会保障等手段,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和乡村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1]。乡村振兴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其次,乡村振兴可以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此外,乡村振兴还可以促进农村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增强农村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农村形象和品位,推动乡村社会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1.2 生态保护的概念及意义

生态保护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环境保护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过程。生态保护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生态保护的范围包括陆地、水域、空气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其中生活的各种生物,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等。生态保护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其次,生态保护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保证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功能。此外,生态保护还可以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模式,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旨在实现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平衡发展,即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2]。可持续发展有助于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保证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性。其次,可持续发展可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此外,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和和平发展,减少全球贫困和不平等现象,为人类未来提供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1.4 乡村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乡村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依赖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才能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乡村生态保护需要借助乡村振兴的力量,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产业发展,推动农民转型升级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从而增强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行动力,形成乡村生态保护的自我保护机制。因此,乡村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关系,需要从政策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从政策层面,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支持、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促进乡村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从实践层面,需要积极探索乡村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模式,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需要加强农民的生态意识教育,提高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行动力,推动乡村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2 乡村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分析

2.1 乡村生态保护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乡村生态保护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乡村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3]。首先,乡村生态保护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乡村经济存在着发展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现。只有通过加强乡村生态保护,提高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才能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其次,乡村生态保护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只有通过加强乡村生态保护,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才能够保证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最后,乡村生态保护对于保障农民生计和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农民是乡村经济的主体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也能够保障农民的生计和民生福祉。同时,乡村生态保护还能够推动农村旅游、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2.2 乡村振兴对乡村生态保护的要求

乡村振兴与乡村生态保护相互促进,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乡村振兴需要借助生态保护,而生态保护也需要乡村振兴来支撑。因此,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必须明确乡村振兴对乡村生态保护的要求。

表1 乡村振兴对乡村生态保护的要求

乡村振兴对乡村生态保护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当前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加强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的实现就会受到严重的限制。因此,乡村振兴需要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乡村振兴需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为了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需要推广循环利用和节约能源的生产方式,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等手段,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4]。此外,乡村振兴还需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是乡村经济的基础,而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3 乡村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现状分析

3.1 乡村生态环境现状

(1)土地资源短缺: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乡村的土地资源逐渐减少,且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土地资源短缺和土地利用效率低下。(2)水资源污染:乡村的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水资源短缺和水质下降。(3)生物多样性下降:随着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业用地和森林用地被占用,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和生态系统的破坏。(4)空气质量下降:乡村的空气质量受到燃煤、农药、化肥等因素的影响,空气污染问题逐渐加剧,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3.2 乡村经济发展现状

(1)农业规模化经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部分农民涌向城市,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5]。同时,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2)乡村非农产业的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乡村非农产业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出现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乡村企业和产业集群。(3)农民收入水平提高: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乡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但由于农业劳动力短缺和乡村劳动力外流等原因,部分农村家庭的收入仍然偏低。(4)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道路交通不便、电力供应不稳定、通信设施不完善等,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3.3 乡村社会文化现状

(1)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乡村社会文化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得到了广泛的保护和传承。(2)社会治理的逐步完善:随着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不断加强,乡村社会治理机制逐渐完善,社区自治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得到了发展。(3)乡村教育的发展:随着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的倾斜和政策的支持,乡村教育逐渐得到了发展,学校设施和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4)乡村社会问题的存在:尽管乡村社会文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卫生资源不足、老龄化问题严重、人才流失等。

4 乡村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4.1 建立健全乡村生态保护制度

(1)制定乡村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制定乡村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规范乡村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2)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推进水资源污染治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进水资源污染治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4)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推广农业科技,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贡献大的地区或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偿,激励乡村居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6)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6]。

4.2 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1)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发展绿色农业,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2)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为乡村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3)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充分发挥乡村的旅游和文化资源,促进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乡村的综合效益。(4)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加强乡村人才培养,提高乡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乡村经济转型升级。(5)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创新: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志愿服务,提高乡村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4.3 提高乡村民众的生态意识

提高乡村民众的生态意识是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当前乡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下,提高乡村民众的生态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乡村民众的生态意识,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生态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乡村民众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脆弱性,激发乡村民众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3)加强生态志愿服务:鼓励乡村民众参与生态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发挥乡村民众的环保作用。(4)建立生态奖惩机制:建立生态奖惩机制,对乡村民众的生态环保行为给予奖励和表彰,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处罚和惩戒,激励乡村民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

4.4 发挥市场机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1)建立乡村经济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乡村经济市场体系,提高乡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市场化程度,促进乡村经济的健康发展。(2)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发挥市场机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转型升级。(3)发展特色产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依托乡村特有的资源和条件,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增强乡村经济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4)建立农村金融体系:建立农村金融体系,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5 结语

本文分析了乡村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为实现乡村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建议政府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提高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促进乡村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同时,需要加强对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为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猜你喜欢
农业生态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