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管理

2023-09-16 14:50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江苏昆山215300
砖瓦 2023年9期
关键词:支撑体系杆件吊装

金 辉 (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江苏 昆山 215300)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我国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愈加重视。其中,我国发布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指导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为提高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水平,加快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有必要积极探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管理手段,完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管理体系,加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管理,及早实现建筑产业发展目标,从而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

1 工程概况

Y工程为城市住宅项目工程,包括住宅楼、配套商务楼、配套功能楼与小区配电室等,建设总面积为13.56万m2。在该工程项目中,住宅地上共28层,2~27层均采用装配式施工,混凝土构件均为预制构件。通过使用这种施工方式,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尽管这种施工方式具有诸多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如在缺乏控制预制构件质量以及管控施工过程的情况下,就容易影响工程质量[1]。为提高Y工程施工水平,规避由装配式混凝土带来的施工风险,有必要加大对该工程项目的管理力度。

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管理研究

2.1 准备阶段管理

2.1.1 确定项目目标

明确项目目标对于项目的规划、决策、沟通、评估和成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指导项目的整体方向,还可以提高项目的施工效率,强化施工效果。本次针对Y 工程就明确了项目目标,具体涉及的目标包括:提升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获得业主信任。

2.1.2 构件生产质量管理

监理人员会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同时,在构件生产过程中,监理人员会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监管,包括材料的切割、焊接、打磨等操作,确保操作符合规范,不会影响构件的质量。此外,监理单位还会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例如使用可识别芯片(PCID)对构件的位置信息进行快速准确地识别,为施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奠定基础[2]。另外,监理人员也会对构件进行出厂检验,例如检查构件的尺寸、外观、表面质量等,并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其中,会进行强度测试、抗腐蚀测试等,保证构件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通过加强对构件生产质量的管理,有助于从源头避免施工质量问题。

2.1.3 提高施工方案编制水平

总承包单位会通过立足Y 工程实际情况的方式,重新编制施工方案,强化施工方案编制效果。首先,对支撑体系搭建方案进行优化。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要求,重新设计和确定支撑体系搭建方案,增强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中,采用了不同的支撑材料和搭建工艺,以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和要求;其次,对构件吊装方案进行优化。根据实际的场地条件、设备条件和构件特点,重新设计和确定吊装方案,保证吊装过程的安全性,同时还考虑到施工效率的提升。所以,重新编制的方案采取了不同的吊装设备、吊装工艺和吊装顺序,便于最大限度减少对现场运输和施工的影响;再次,对连接方式进行优化。根据构件的特点,重新评估和选择适合的连接方式,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例如,在重新编制施工方案时,强调采取焊接、螺栓连接、粘接等不同的连接方式进行施工;最后,对质量检验标准进行优化。结合工程情况,重新制定和确定质量检验标准,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对构件的尺寸、强度、表面质量等进行详细规定。而通过重新制定和确定构件质量检验标准,可以看到,构件的尺寸容差要求更加精细,强度要求更高,表面质量要求更好。这将有助于提高构件的质量,确保其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表1)。

表1 之前和之后的构件质量检验标准的对比

2.1.4 打造高素质施工队伍

为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在本次工程中,总承包单位选择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具体深刻认识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人员,组成了施工管理队伍。与此同时,还选择了专业素养高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管理人员作为队伍的管理者,从而全面组织协调施工管理活动,防止施工偏离正确的方向。在正式施工前,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行了教育培训。针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人员,将施工工艺、安全规范、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在实际施工中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等作为培训内容,进而加强培训,从而使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针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将项目管理、人员组织、资源调配、进度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培训内容,之后推进了培训教育活动,以此不断地增强他们的管理能力,保证他们科学把控施工活动[4]。

2.2 施工阶段管理

2.2.1 加强进场材料验收

进场材料验收的步骤如下介绍:一是包装检查。现场验收人员先检查构件的包装情况。其中,会仔细观察包装是否完好,是否有明显的破损或变形。如果发现有包装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要求进行整改或替换[5];二是标识检查。核对构件的型号、规格、批次等信息是否与采购合同或订单一致,并确保标识清晰可读;三是数量核对。对进场的构件的数量是否与采购合同或订单一致,确保数量无误;四是抽样检测。使用专用的仪器对从进场的构件中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样品进行检测,如会监测外观质量、尺寸、强度等指标的检测,切实保证进场的混凝土梁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五是验收记录。记录构件的基本信息,如型号、规格、批次、验收结果以及检测报告等,从而为后期的质量追溯和问题解决提供依据。在Y工程中,记录了3 个预制混凝土梁构件的验收信息(表2)。在这3 个预制混凝土梁构件中,构件001 和002 的包装完好,标识清晰可读,数量核对正确,并且抽样检测结果合格。而构件003 的包装破损,标识模糊不清,数量核对错误,并且抽样检测结果不合格。针对构件003,验收人员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要求其进行替换或整改。

表2 预制混凝土梁构件验收记录

2.2.2 提高支撑体系搭建管理水平

一方面,加强支撑体系搭建的技术指导。向厂家提出要求,要求其指派专业人士,对施工人员进行指导,保证施工人员掌握正确的支撑体系搭建方法,包括支撑杆件的安装顺序、连接方式、支撑点的固定方法等。①支撑杆件的安装顺序。先安装地基支撑,如地脚螺栓或地脚桩,再安装主要的支撑杆件,如立柱或梁,最后安装次要的支撑杆件,如横梁或斜撑;②支撑杆件的连接方式。一种是可以通过螺栓将支撑杆件与其他构件连接起,另一种是可以使用焊接工艺将支撑杆件与其他构件进行永久性连接;③支撑点杆件的固定方法。一是锚固固定。使用锚栓或锚板将支撑杆件固定到基础构件上,如地脚螺栓或地脚桩;二是拉杆固定。通过拉杆将支撑杆件固定到其他结构构件上,如梁或墙体;三是点焊固定。通过点焊将支撑杆件固定到其他构件上,一般用于支撑杆件与横梁或梁柱节点的连接。

另一方面,对支撑体系进行质量验收。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检查支撑体系的安装质量,包括支撑杆件的垂直度、水平度、位置偏差等。使用水平仪或测量仪器测量支撑杆件的垂直度,记录垂直度的偏差值。支撑杆件的垂直度偏差为±3mm,支撑杆件的水平度偏差为±2mm,支撑杆件的位置偏差为±5mm。如果在使用测量仪器测量支撑杆件的垂直度、水平度、位置偏差后发现其超过了质量标准,就需要及时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科学优化支撑体系搭建施工活动。

2.2.3 保证构件吊装施工质量管理效果

首先,进行吊装前的准备工作。在吊装前,要对吊装场地进行清理和整理,保证场地平整、无障碍物。同时,还要对吊装设备和吊装工具进行检查和保养,从而有条不紊地推进吊装施工活动;其次,安装吊装控制点和标志。根据吊装方案,确定吊装的控制点和标志,如吊装点、吊装高度、吊装位置等,并在相应位置进行标注和标识,以便吊装操作人员准确操作;再次,实施吊装作业。吊装的顺序为“先将构件的一侧或一部分进行临时固定,然后再进行吊装”。这样可以增加吊装的稳定性,减少吊装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所以,需要按照吊装顺序,进行吊装作业。另外,还需要遵守吊装原则,保证吊装作业效果。一方面,遵守自下而上的原则。先吊装底层构件,再依次向上吊装上层构件;另一方面,遵守大件先吊装的原则。重量较大的构件通常需要先进行吊装;最后,进行吊装质量检查。在吊装完成后,对吊装构件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吊装构件的垂直度、水平度、位置偏差等,保证吊装质量符合要求。

2.2.4 确保连接点合理连接

为保证连接点合理连接,应当做好下述工作:第一,确保连接点的清洁和平整。在进行连接操作前,要确保连接点的表面清洁无尘,并且平整无凸凹,以确保连接的质量和稳定性;第二,控制连接操作的力度和角度。在进行连接操作时,要控制力度和角度。其中,可以使用扭矩扳手逐步拧紧,直到达到设计要求的扭矩值为止,还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特性来调整液压扳手的工作压力,从而控制连接操作的力度。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确保连接材料和构件之间能够紧密相连,避免出现松动或不牢固的情况;第三,进行连接点的检测和测试。在连接完成后,要进行连接点的检测和测试,以确保连接的质量和可靠性。例如,可以利用超声波进行检查,其中需要使超声波传递到连接点中,通过接收和分析回波来评估连接的质量,便于及时发现连接点中存在的隐蔽缺陷,科学优化施工工作,防止产生在施工验收后重新建设工程带来的成本问题。

2.2.5 保证监理方质量监督管理水平

监理方有必要做好下述工作:一是,进行质量验收和抽样检测。监理方应对各个工序和材料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同时,可以进行抽样检测,将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物理性能测试,以验证其质量;二是,及时处理质量问题。如果监理发现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或缺陷,应及时与施工方沟通,并提出整改要求。另外,监理方还应跟踪整改过程,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三是,编制质量监督报告。监理方应定期编制质量监督报告,详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情况、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该工程,而且还可以将该报告作为监理方与相关部门和业主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依据。

2.3 验收阶段管理

2.3.1 进行质量检查和测试

在进行质量检查和测试时,需要对建筑的各个部分进行全面检查。首先,检查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平整度等指标[6]。可以通过取样进行试验的方式对混凝土进行强度测试继续拧强度测试,以确保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同时,可以通过测量混凝土的容重,检查混凝土的密实性。此外,可以使用水平仪或直尺进行测量,从而检查混凝土的平整度;其次,除了对混凝土进行检查外,还需要对建筑的其他性能进行测试。例如,可以通过灌水试验或压力测试来评估建筑的防水性能;还可以使用声音传递等级(STC)测试建筑的隔音性能。此外,还需要测试建筑的耐火性能、抗震性能等。

2.3.2 完成工程验收和交付过程

工程验收和交付过程涉及工作如下:一是,工程全面检查。验收人员需要对建筑的各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如对建筑的结构安全性、施工质量、工程完整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其中,需要仔细检查建筑的各个部分,如墙体、地板、屋顶等,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二是,验收结果评估。根据工程的检查结果以及相关文件对建筑的质量进行评估。其中,需要结合《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等,开展质量评估工作。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地方,需要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修正;三是,与业主沟通。在完成工程验收之后,验收人员需要与业主进行沟通,如向业主介绍验收结果,解释建筑的质量情况,并听取业主的意见和建议。倘若业主对建筑的质量满意,可以进入下一步的交付手续;四是,交付手续。在完成工程验收后,需要进行相关的交付手续。其中,应当签署交付文件、办理相关手续和证书等。同时,还需要将相关的施工文件和资料整理归档,作为建筑质量的记录和交付。

2.3.3 处理遗留问题和维修保养计划

在验收阶段,可能会出现一些遗留问题,如施工瑕疵、材料缺陷等。这些问题需要及时处理,与施工方进行沟通,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踪整改的过程。同时,还需要制定维修保养计划,确保建筑的长期使用和维护。例如,加强定期维修检查,做好设备保养工作等,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保持良好的状态。

3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从准备阶段到施工阶段再到验收阶段进行全面管理。而通过在准备阶段,确定项目目标、加强构件生产质量管理、优化施工方案和提高施工队伍素质;在施工阶段,加强进场材料验收、做好支撑体系搭建管理、改进构件吊装施工质量管理和保证连接点合理连接;在验收阶段,进行质量检查和测试、把握工程验收和交付工作以及处理遗留问题和科学制定维修保养计划,就容易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支撑体系杆件吊装
浅析圆弧段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应用
基于临时支撑结构的杆件初弯曲对其轴压性能的影响
塔式起重机拼装式超长附着杆设计与应用
再谈液压吊装
立式设备吊装抬尾吊车的选择
安徽:打造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本支撑体系
超重梁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要点
KD379:便携折叠式衣架
某网架杆件弯曲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争分夺秒的吊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