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对民族服饰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以蒙古服饰为例

2023-09-20 07:19王晓洁
西部皮革 2023年16期
关键词:民族服饰服饰旅游业

王晓洁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追求高质量的假期生活,从而更加追求个性化的旅游方式[1]和旅游体验。因此促进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从而带动了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诸多旅游周边产品也深受消费者青睐,民族服饰便是其中之一。民族服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历史缩影、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和弘扬中华文化自信的强力抓手[2]。地方居民多数是在节庆、宗教仪式以及一些正式的场合中,穿着的具有本民族或者当地特色的服饰。而如今,大多数游客在出游时,也倾向于身穿当地民族服饰进行拍照打卡等活动,注重当地文化的体验,旅游业发展和民族服饰的文化传播相辅相成。

1 民族服饰的概念及特点

1.1 民族服饰的概念

民族服饰指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独有特色的服饰,也可以称为地方服饰或民俗服饰,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2]。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或者风俗习惯中流传下来的一种民族的文化象征。服装制造工艺、制作规范、图案样式、原料色彩、与之相配的装饰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化价值等。通常在服饰上的一些装饰品中可以推断出穿戴者的婚姻状态、社会或宗教地位等。

我国民族服饰表达着各民族对保平安、祈多子、获福禄、祝长寿的朴素愿景,也装点了日常生活[3]。我国民族服饰分为多种,主要可划分为汉族传统服饰和少数民族服饰两大类。汉族传统服饰主要风格大体一致,但是根据历朝历代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汉服主要有礼服和常服之分,其中,帝王以及百官最为隆重正式的礼服称为冕服,百官的常服成为袍服,普通劳动人民的着装打扮一般多为短衣长裤。少数民族服饰种类居多,包括蒙古族服饰、藏族服饰、满族服饰、苗族服饰等。据统计,截止至2008年,共15个民族的民族服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不同少数民族的服饰,所注重的代表性装饰以及服饰特点也各有不同。以蒙古族服饰为例,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身着长袍,春秋以夹袍为主,夏季穿单袍,动机穿棉袍。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首饰配饰、腰带靴子等等。

1.2 民族服饰的特点

从古至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服饰的需求也从原始的保暖蔽体到追求美观和时尚。我国的民族服饰多种多样,主要体现在实用性、民族性、地域性等方面的特点。民族服饰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即为实用性,民族服饰的发展和使用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人群更好地生产生活。多数民族服饰从结构、材质等方面,均可体现出其实用性。

从民族性角度来看,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直观体现,从民族服饰中可以看出该民族的信仰、精神面貌、崇尚的审美标准以及发展的轨迹等。我国各个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所处地区的海拔、地形地貌、温度等生活环境也大不相同,所以民族服饰的地域性便得到了体现。以蒙古族服饰为例,主要以长袍、帽子、坎肩、蒙古靴为主,加以各种佩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2004年,蒙古族服饰被列入国家民族民间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科尔沁蒙古族与满族相邻,他们的服饰风格深受满族文化的影响,头饰由珊瑚珠制成,头上插有各种发夹,长袍的制作也吸收了满式风格,并注重刺绣、贴花和盘花的应用。

2 旅游业对民族服饰文化传播的影响

2.1 发展现状及意义

新时代下,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既存在着契机,也面临着挑战,认同危机暗潮涌现[5]。国内多地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商超、餐饮、文娱等逐步恢复正常营业,旅游业也随之恢复生机。旅游业持续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业态[6],带动了当地周边产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经济出现上升了势态。旅游业的发展为传承创新传统民族服饰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民族服饰作为旅游业中的一小部分,人们对旅游业的热情追求的同时,人们也对富有特色的民族传统艺术兴趣与日俱增,民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具有浓厚的传统民族特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传扬。

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为地方特色经济提供了良好机遇,使民族服饰产业得到了长久发展。旅游业形式多样,依托城市文化及多彩的人文特色为游客提供丰富的特色民风习俗,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带动了民族服饰的市场化,在旅游地随处可见的特色服饰体验店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特色食品、民族服饰、精美手工艺品等商品吸引八方游客前来选购。呼伦贝尔作为全国重要的草原旅游胜地,每年夏季都有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游客不时进出商店,挑选和购买民族特色商品,生意非常走俏。这些店内挂满了颜色鲜亮、款式各异的民族服饰,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生活用品,如太阳花项链、皮质钥匙链等。

2.2 旅游业对民族服饰文化传播的作用

2.2.1 推广民族服饰文化

在新时代,如何深度挖掘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并赋予其实际意义成为新的课题[7]。民族服饰是当地文化的一种体现,反映了当地居民生活、习俗、地位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体现出不同地域与众不同的特色。民族服饰的推广,增强了民族文化的传播,使民族服饰不仅如同以往一般只局限于当地居民的使用,而是推广到全国各地。通过游客拍照打卡、文化学习等方式,将民族服饰真正的带到更大的舞台,使国内外更多的人了解不同的中国文化,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民族服饰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继承和弘扬的载体,将必定会受到广大人群的欢迎。在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一边吃手把肉,一边看蒙古服饰展演,美食配美景为游客带来更多的惊喜。

2.2.2 旅游经济带动服饰的新媒体传播

游客出行时的消费,会随着旅游景点的特色和消费场所的不同而发生一定的改变。当地的酒店、景点、餐饮等各个行业都会被带动共同发展,最终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逐步将民族文化活动转化为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当地特色民族服饰的宣传与推广,可以有效促进游客的主观消费,带动民族服饰文化创新发展。现如今,多媒体社交平台众多,很多网红博主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视频推广,网民通过刷视频等方式,可以看到各式各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从而刺激了网民的消费,促使对去往当地旅游的渴望。当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亲身体验民族服饰的美丽,便会增加当地游客数量,人数增多消费也会随之增加,为游客呈现一场充满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视觉盛宴,进一步将蒙古族服饰文化发扬光大。

2.2.3 旅游业带动当地服饰产业发展

旅游行业是一个新兴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其劳动力就业门槛低、就业层次多[8]。当民族服饰得到推广后,前来进行消费的人群会逐步增多,对民族服饰的需求量随之扩大。租赁民族服饰拍照打卡、售卖民族服饰及周边配饰、介绍民族服饰文化底蕴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支撑。不仅如此,当市场上对民族服饰需求量增加时,对民族服饰的制作也将会加大投入,民族服饰的制作不同于其它服饰,从工艺设计到流程制作,再到最终批量生产,都需要进行复杂严格的把控和筛选,因此工厂也会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人来进行设计加工。综上情况所述,当地的就业岗位将会增加,使当地居民“有事可做,有钱可赚”,切实做到“人不远行,便可安居乐业”。对当地的人均收入、经济发展起到了正向作用。内蒙古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中国蒙古族服装艺术节,每年都有牧民走上T型台用心演绎着蒙古族服饰的精美,向游客全面展示“穿在身上的文化”。

3 目前旅游业对民族服饰文化宣传的不足

目前旅游业发展,对民族服饰文化宣传还有诸多不足之处。首先,当地旅游发展对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视力度有待提高。当游客出行到某个城市,首先应该让游客能感知到这个城市的文化氛围,从而让游客从主观意愿上想要深入了解这个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除此之外,民族文化宣传的途径较为单一。目前为止,大多数地区以景区特色服饰租赁拍照为主要宣传方式,此种传播途径宣传形式受限,并且不便于广泛传播。

4 旅游促进民族服饰文化传播的途径

4.1 加强景区民族服饰文化宣传

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以及文化的宣传推广。政府开展对当地居民的培训,让当地居民深入了解本地民族服饰的文化底蕴,提升当地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面对外来游客或他人咨询时,可以有效地进行解答。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可以举办大型的民族服饰展示或者比赛活动,使全国各地的服饰爱好者参与其中,让前来旅游的游客加入民族服饰文化展示的环节,赠送纪念品,让游客亲身切实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并且带来一系列经济效益。通过政策和资金的有力扶持,鄂尔多斯市各旗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旗,民族手工艺品协会和民族服装服饰协会逐年增加,从事民族手工艺品和服装服饰加工业的人也越来越多。

4.2 加强文旅新媒体平台宣传

信息化时代迅速发展,各类新媒体社交平台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已经深入人们生活。构建多元化传播机制和丰富文化传播形式,给出了新媒体时代民族文化传播的对策,实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9]。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推广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民族服饰的美丽与独特。近年来,很多地区的文旅局局长、副局长等都开始为当地旅游文化代言,他们身着当地特色的民族服饰,在网络上录制并发布短视频,受到广大网友的青睐和好评。诸多旅游博主、文化宣传博主的推荐,也给大家的出行选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参考意见。故而可以看出,在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旅游行业宣传的同时,融入民族服饰的元素,可更加促进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4.3 设计民族服饰“打卡”点

“网红打卡地”连接了物理空间与媒介空间,展示了社会化媒体语境下新的空间生产逻辑与社会交往模式[10]。在各旅游景点开设具有纪念意义的打卡标志,以合理的价格出租出售当地特色民族服饰,可以加大吸引游客对穿着民族服饰打卡拍照的兴趣,游客拍照打卡进行朋友圈等网络分享,也会吸引更多身边朋友到此旅游。与此同时,还可加设文创商店的纪念品种类,如民族服饰的配饰,带有民族服饰的冰箱贴、明信片等,也增加了游客的购买欲,促进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播。随着内蒙古民族服装服饰展演活动日益频繁,品牌效应凸显,众多景区为提升文化内涵,积极研发设立民族服装服饰展示、互动等旅游项目。

5 总结

在民族服饰的发展路程中,由于民族服饰本身复杂繁琐的制作工艺,对手工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在传承和培养接班人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可能会导致当民族服饰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受到部分的制约和限制。所以,进一步培养民族服饰制作的手艺人和传承者,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发展条件。民族服饰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人们的基础生活得以保障,衣、食、住、行不再成为生活的负担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和享受,外出旅游成为了大家闲暇时间的首选。民族服饰的传播带动了游客的旅游消费,旅游业的兴起同时也促进着民族服饰的发展,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在民族服饰的传播途径中,不仅要依托企业和商户进行宣传推广,更要依托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协助,对民族服饰的价值加以肯定,才会更加吸引游客前来旅游消费,带动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民族服饰服饰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雪人的服饰
传统茶元素与民族服饰设计的融合探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