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贸易商买入期货套保会计案例分析

2023-09-20 08:02夏雨马长峰
国际商务财会 2023年13期
关键词:套期保值

夏雨 马长峰

【摘要】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和汇率等的波动风险加剧使得企业套期保值愈发普遍。随之而来的是套期保值业务的会计处理问题,2017年套期会计准则的发布使得这一问题有章可循,但是实务中仍然存在较多难点。文章以建材贸易商基差投机买入期货套保业务为例,研究其套期会计准则的适用性,详细列示套期会计运用的全过程,并且,文章通过与不使用套期会计时的会计处理进行对比,表明使用套期会计准则能平滑企业账面上的损益波动,真实反映业务实质。以期对相关企业套期保值业务的会计处理选择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套期保值;现金流量套期;套期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F274

★ 基金项目:上海市社科规划一般课题(2018BGL01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人工智能时代会计硕士教育创新项目(2019);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1YJA790008)。

一、引言

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卷土重来,新冠疫情肆虐,大宗商品和汇率等的价格波动加剧,种种风险因素叠加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企业选择通过套期保值操作进行风险管理愈发普遍。由于套保业务多涉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利用,其公允价值波动明显,根据金融工具会计处理一般原则直接计入金融衍生工具容易对企业账面利润等造成较大影响,如何对套期保值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成为不少企业面临的难题。

2017年4月6日,財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对企业套期保值业务会计处理提供了规范指引。满足套保会计应用条件的企业可以选择采用套期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延后确认套期保值业务相关活动引起的损益,以真实反映套保业务实质。

然而,现实中企业对是否采用套期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存在诸多疑虑。首先对于是否适用套期会计准则还存在判断上的困难,准则具有复杂性,部分企业对如何正确使用套期会计准则还不够清晰,为满足准则要求的相关文档编制等也需要企业付出一定成本,这些因素使得套期会计在实务中的适用率较低,并且也容易出现信息披露不规范问题。

本文以建材贸易商A公司的基差投机买入套期保值业务为例,深入分析其套期会计的适用性,并对比采用和不采用套期会计准则对损益表的影响,以期为类似业务的会计处理选择提供参考。

二、案例描述

A公司是一家建筑行业成材(主要为钢材)贸易服务商,业务覆盖国内外。2021年11月初,地产端新开工持续走弱,市场预期悲观,成材期货及现货价格大幅下跌。成材期货价格远低于成材现货价格,此时的国内现货热卷基差最大接近500元,处于历史高位。由于海外现货价格下跌相对较慢,出口接单价格略高于同时段国内远期预售价格,出口具备优势。

因此,A公司大力扩展出口业务,鉴于出口订单需提前备货生产,交货期较直接现货销售更长,原材料钢材的价格波动对公司的备货采购成本有较大的影响,签署订单后就直接采购现货钢材对A公司来说并不是最佳选择。

A公司判断此时国内现货热卷基差已经处于高位,随着时间临近交割月份,期现价格将收敛,基差将缩窄,因此,此时可采用买入套期保值策略进行反向基差套利。具体而言,A公司在2021年11月签订2022年1月份履约的出口远期销售合同后,在热卷期货HC2201合约盘面做多单。2022年1月份,A公司在现货市场买入钢材现货,为出口订单做准备。同时,平仓结算期货合约,套保活动结束。

通过此策略,公司将钢材现货变动的绝对价格风险转变为基差风险,其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收益或损失可以相互抵销。更进一步,由于基差缩窄,现货市场损失程度小于期货市场获利程度,企业在规避未来钢材原料购入价格风险的同时,能获得期货市场超额收益。

三、套期保值业务情况

(一)业务操作

1.如图1所示,2021年11月1日,A公司与客户签订2022年1月底前交货的钢材出口远期销售合同,出口订单远期销售含税价格4600元/吨,同时在对应的期货热卷主力合约HC2201开多单,HC2201期货开仓价格在4340元,期货保证金10%,交易手续费和佣金等约0.04%。开仓时基差为260元。在数量方面,由于出口订单合同预估未来将购进50 000吨钢材,为了使套保能对冲价格风险敞口,综合考虑购买期贷合约的各项成本支出,公司决定购买4425手HC2201作为套期工具。

2.2021年12月初,现货含税价格上涨到4680元/吨左右,对应期货盘面价格4550元,基差收敛至130元。

3.2022年1月3日,现货含税价格为4685元/吨,HC2201期货价格4620元/吨。基差收敛至65元。

4.2022年1月13日,现货含税价格为4700元/吨,对应期货盘面价格4650元/吨,基差收敛至50元。A公司陆续按照现货价格向钢厂下订单买入现货钢材,并同时在盘面4650元左右平HC2201多单,最终现货亏损100元/吨,期货盈利310元/吨,期现综合来看,盈利210元/吨,扣除税费和其他费用后盈利184.17元/吨。

5.2022年1月29日出口合同履约完成,确认营业收入及成本。

(二)收益情况

如图2所示,现货价格的波动为100元(4700-4600),如果不采取买入套保策略,这会使公司成本上升100元/吨。使用套期保值后,公司面临的价格风险转化为基差波动风险,而由于期现价格在临近交割日期收敛,基差的波动为公司在期货市场带来盈利(4650-4340-100)210元/吨。考虑增值税、交易手续费等因素下,公司最终实现总盈利9 208 500元。

综合期现两市场情况,在现货价格上涨的局面下,虽然公司在现货市场发生了亏损,但是期货市场热卷价格上升获利已弥补了现货市场的损失,企业不仅完成了保值目标,还获得了额外的收益。

四、套期保值会计处理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相关规定和指南,公司套保业务如果满足套期会计的运用条件,公司可选择采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套期会计方法是指企业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在相同会计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以反映风险管理活动影响的方法。

企业应用套期会计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应根据企业风险管理目标,观察其风险是否属于可使用套期会计的情形;其次,在合并报表层面指定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并对套期关系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符合套期会计使用条件,如果属于套期的三种类型之一,则选择相应的套期会计处理方法;在套期保值期间,需要持续评估套期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并进行套期关系再平衡;最后,如果出现套期会计应终止的情形,需终止应用套期会计,相关科目不留余额。

(一)风险管理目标

风险管理目标建立在单个套期关系的层面上,应明确指定一项特定的套期工具以对特定被套期项目进行套期。套期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必须直接在套期书面记录中加入其风险管理策略的描述。而且,无论会计主体是否在其风险管理活动中使用正式的书面政策文件,均需对其风险管理策略进行披露。

本案例中,公司的風险管理目标即规避未来钢材采购的价格风险,并假定其风险管理策略已完整真实披露。

(二)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及套期有效性分析

根据CAS24号准则的第15条,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或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运用该准则规定的套期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1)套期关系仅由符合条件的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组成。在本案例中,A公司2022年1月份签订了出口销售订单,因此需要在1月初在现货市场购入50 000吨钢材现货,为出口订单备货。订单不存在明显偏离企业日常交易特点的反常,购买钢材为出口订单备货属于极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可以指定为被套期项目,管理其价格风险。

企业在确定被套期项目时,应注意作为被套期项目,应当会使企业面临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风险,在本期或未来期间会影响企业的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本案例中,公司所面临的套期风险为原料价格波动风险,即钢材采购价格风险。因为如果钢材价格上涨,由于企业出口订单价格已定,钢材采购成本上升将压缩企业利润空间,甚至导致企业在此项交易中面临亏损。

套期工具方面,A公司选取热卷期货HC2201作为套期工具,属于符合要求的衍生金融工具。

(2)在套期开始时,企业需正式指定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并准备了关于套期关系和企业从事套期的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管理目标的书面文件。

假定案例中A公司已经做好上述准备工作,相关文件披露信息全面真实,流程规范合理。

(3)套期关系应符合套期有效性要求。准则第16条对套期有效性的判定做出了解释,当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套期有效。

首先,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之间的经济关系应使得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价值因面临相同的被套期风险而发生方向相反的变动。本案例中,现货钢材和热卷期货价格存在明显相关关系。现货钢材和热卷期货价格的相关关系使得被套期项目价值和套期工具价值相反方向变动,所以本案例的套期关系满足上述有效性要求。

其次,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经济关系产生的价值变动中,信用风险的影响不占主导地位。本例中,钢材现货价格由市场上各买卖双方竞价决定,信用风险不占主导地位。期货交易由交易所担保履约而几乎没有信用风险,因此本例中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符合上述要求。

此外,套期关系的套期比率,应当等于企业实际套期的被套期项目数量与对其进行套期的套期工具实际数量之比。作为一般原则,套期关系的套期比率应当与从风险管理角度而设定的套期比率相同,被套期项目的关键条款应与套期工具的关键条款相匹配。然而在实务中,由于多种原因,实际套期比率可能并非1∶1。如果企业对某一项目不足100%的风险敞口(例如,85%)进行套期,则其用来指定套期关系的套期比率应当与上述85%的风险敞口以及企业用于对上述85%的风险敞口进行套期的套期工具实际数量所形成的套期比率相一致,多余部分应当转出。

A公司使用标准热卷期货合同对未来钢材采购进行套期,套期时现货钢材含税价4600元/吨,使用4425手HC2201期货合同(每份期货合同的标准数量为10吨,4425手HC2201期货合约对应于44 250吨热卷)对50 000吨的热卷采购进行套期。公司选择4425手期货合约,套期比率1.13,尽可能实现风险敞口的全覆盖,不会产生套期无效需转出部分,不会发生与套期会计目标不一致的会计结果。A公司的套期比率反映了套期的实际数量,符合套期有效性要求。

综上,A公司满足使用套期会计的条件,可以选择使用套期会计。

(三)确定套期分类

在套期会计中,套期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由于钢材现货价格存在波动,A公司未来采购钢材现货应支付的现金流量不固定,面临未来极有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中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符合现金流量套期情形,会计处理时应选择现金流量套期这一分类。

(四)套期关系的终止

CAS24准则规定对于套期关系终止与否的判断采用未来适用法,自不再满足套期会计条件或风险管理目标之日起终止运用套期会计。在本案例中,A公司于2022年1月13日在期货市场上将其持有的4425手热卷HC2201多单合约平仓,套期工具被出售,符合终止运用套期会计第二种情形:套期工具已到期、被出售、合同终止或已行使。因此A公司在2022年1月13日将终止运用套期会计。

(五)套期会计处理

假定期货交易保证金10%,交易相关手续费0.04%。

1.开立期货账户,存入账户资金50 000 000元: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5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50 000 000

2.2021年11月1日,公司以公允价值4340元/吨的价格买入4425手期货合约HC2201,保证金占用4340×10×10%×4425=19 204 500元,并支付手续费4340×10×0.04%×4425=76 818元。

借:套期工具——期货合约 19 204 500

投资收益——手续费 76 818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9 281 318

3.2021年12月1日,期货价格上涨至4550元/吨,确认期货公允价值变动(4550-4340)×10×4425=9 292 500元,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套期储备”科目:

借:套期工具——期货合约 9 292 500

贷:其他综合收益——套期储备9 292 500

4.2022年1月3日,期货价格上涨至4620元/吨,确认期货公允价值变动(4620-4550)×10×4425=3 097 500元,参照上月会计处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套期储备”科目:

借:套期工具——期货合约 3 097 500

贷:其他综合收益——套期储备3 097 500

5.2022年1月13日,期货价格上涨至4650元/吨,确认期货公允价值变动(4650-4620)×10×4425=1 327 500元,参照上月会计处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套期储备”科目:

借:套期工具——期货合约 1 327 500

贷:其他综合收益——套期储备1 327 500

平仓结算期货合约,其中保证金占用转回“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4650×10×10%×4425=20 576 250元,手续费扣除4650×10×0.04%×4425=82 305元: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20 576 250

贷:套期工具——期货合约 20 576 250

借:投资收益——手续费 82 305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82 305

履行预期交易,按照现货市场钢材价格4700元/吨买入50 000吨钢材,计入“库存商品——钢材”科目4700×50 000=235 000 000元:

借:库存商品——钢材 235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235 000 000

终止使用套期会计将已确认的现金流量套期储备(9 292 500+3 097 500+1 327 500=13 717 500元)全部转出,调整库存商品钢材的成本:

借:其他综合收益——套期储备13 717 500

贷:库存商品——钢材 13 717 500

6.2022年1月29日,出口订单履约完成,确认销售收入4600×50 000=230 000 000元,并结转成本(4700×50 000)-13 717 500=221 282 500元

借:銀行存款 230 0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30 00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21 282 500

贷:库存商品——钢材 221 282 500

总体来看,应用套期会计准则延后确认了套期工具期货合约(HC2201)在持有期间(2021.11.01- 2022.01.13)的公允价值变动,将其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从而减少了对当期利润表的影响,待到买入现货钢材这笔预期交易实际完成,形成真实资产后,再将套保损益转入该资产的初始成本中,在未来出售时再体现到当期损益中。

五、按金融工具准则进行会计处理

若A公司选择不使用套期会计,则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CAS22)规定,将购入的期货合约(套期工具)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并通过“衍生工具”科目进行会计处理。假定期货交易保证金10%,交易相关手续费0.04%,不考虑税费时:

(一)开立期货账户,存入账户资金50 000 000元: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5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50 000 000

(二)2021年11月1日,买入期货HC2201合约4425手。根据金融工具列报准则,企业取得衍生工具时,企业应当按其公允价值借记“衍生工具”科目,其中,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再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其他货币资金”科目。因此,刚取得期货合约时,缴纳交易保证金4340×10×4425×10%=19 204 500元贷记“其他货币资金”科目,交易手续费等4340×10×0.04%×4425= 76 818元计入“投资收益”借方:

借:衍生工具——期货合约 19 204 500

投资收益——手续费 76 818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9 281 318

(三)2021年12月1日确认期货公允价值变动(4550-4340)×10×4425=9 292 500元,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借:衍生工具——期货合约 9 292 5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9 292 500

(四)2022年1月3日确认期货公允价值变动(4620-4550)×10×4425=3 097 500元,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借:衍生工具——期货合约 3 097 5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 097 500

(五)2022年1月13日确认期货公允价值变动(4650-4620)×10×4425=1 327 500元,同样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借:衍生工具——期货合约 1 327 5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 327 500

平仓结算期货合约,衍生工具终止确认,比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平仓手续费4650×10×0.04%×4425=82 305元记入投资收益借方: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20 493 945

投资收益——手续费 82 305

贷:衍生工具——期货合约 20 576 250

将之前确认的持仓盈亏(9 292 500+3 097 500+ 1 327 500=13 717 500元)全部转入投资收益科目,期货市场收益实现: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3 717 500

贷:投资收益 13 717 500

同时,A公司以4700元/吨价格买入现货钢材50 000吨,计入“库存商品——钢材”科目4700×50 000=235 000 000元:

借:库存商品——钢材 235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235 000 000

(六)2022年1月29日出口合同履约完成,确认销售收入4600×50 000=230 000 000元,结转销售成本4700×50 000=235 000 000元:

借:银行存款 230 0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30 00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35 000 000

贷:库存商品——钢材 235 000 000

总体而言,如果企业选择不使用套期会计,将套期工具HC2201期货合约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处理,则期货合约每期的公允價值变动直接计入企业投资收益,企业购入现货钢材的成本根据实际成交价格确认,本例中现货钢材购买成本的增加也直接反映到当期损益表中,进而会使得企业利润减少,毛利率降低。

六、结果对比

如表1和图3所示,如果企业选择不使用套期会计,而依据金融工具准则(CAS22)将套期工具HC2201期货合约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处理,则企业投资收益合计增加13 717 500元。并且由于每期期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司损益表将产生较大波动。企业购入现货钢材的成本为4700元/吨,相较于期初钢材现货价格4600元/吨,钢材采购成本增加了100元/吨,A公司最终确认主营业务成本235 000 000元,成本增加也使得企业账面上利润减少,毛利率降低。

如果企业选择使用套期会计,在这一现金流量套期中,企业延后确认了套期工具HC2201在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表的影响,待到预期交易的资产实际形成后(即钢材现货采购完成,形成库存商品),将套保损益转入该资产的初始成本中,在未来出售或处置时再体现到当期损益中。本案例中A公司最终确认主营业务成本221 282 500元,该笔期货套期保值业务获利9 208 500元。

七、总 结

使用套期会计后,企业损益表现不会随套期工具公允价值的波动而同等波动,真正体现出套保业务实质,准确反映出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但是,实施套期会计的成本也值得注意。首先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套期保值业务具有专业性,业务审批和执行要严格依规展开;企业还要依准则要求按时披露套期文档,确保套期业务和套期会计处理有章可循;套期开始后,企业还应当持续地对套期关系的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估,以确保套期业务和套期会计符合企业风险管理预期,满足套期会计使用要求。

总体来看,企业应用套期会计准则在实务中存在难度和成本,但这远小于套期会计带来的好处,如果企业能够根据业务实质,有效地利用套期会计准则,对企业将大有裨益。并且,会计准则委员会如能更加贴近实务中的需求,在套保会计准则应用上给予更多的指引或培训,减少企业应用套保会计的疑难,将促进这一准则进一步推广,惠及更多参与套期保值的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1]田雪彦.解码套期保值会计[J].中国外汇,2019(06): 44-46.

[2]李爱民.套期会计准则在我国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2017(31):123-126.

[3]李永臣,战馨雨.关于套期会计改革的思考[J].财会通讯,2020(23):70-72+82.

[4]郭怡彤.新准则下的套期保值会计处理[J].财会学习,2017(21):12-13.

责编:杨雪

猜你喜欢
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会计准则下商品期货会计处理思考
基于ECM—GARCH模型的
利率期货的套期保值研究
我国大豆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的持有期效应分析
我国棉花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研究
不同策略下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有效性研究
国有企业套期保值中存在的风险问题研究
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实证研究
我国期货套期保值近况和成长
就期货与期权组合在套期保值中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