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家毛泽东

2023-09-22 09:06张兴德
党史文汇 2023年8期
关键词:艺术性赏析诗词

张兴德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给我们留下巨大的精神财富。其中,诗词是重要的一部分。“毛泽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同样,毛泽东的诗词不仅属于并影响着中国,也属于并影响着世界,是中国诗歌史乃至世界诗歌史上的巍峨丰碑! 正如诗人臧克家所说:“毛泽东诗词是一座埋藏深厚的大金矿”“不论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影响之大,无与伦比”“是一個说不尽的话题”。

毛泽东“多位一体”的身份和资历,是其诗文大家巍巍丰碑的坚固基石

文如其人,诗如其人。作为共和国开国领袖的毛泽东,既是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也是世人公认的才华横溢、潇洒浪漫的诗人。这样“多位一体”的身份和资历,古今中外寥若晨星。这也就决定了他的诗、文,具有他人不可能有的特色,成为举世公认、难以企及的诗词大家。这“多位一体”是我们深入解读毛泽东所有著作包括诗文,不可不注意的重要原则和入门路径。其政治、军事著述充满哲人的睿智和深刻的辩证思想,拥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也富有诗人的激情、文采和感染力。例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这“多位一体”的典型代表。他在这篇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原理,分析当时表面处于“低潮”的中国革命形势,其实是“全国布满了干柴”,因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还从军事层面上分析红军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可以成为“星星之火”的客观条件和根据。通篇充满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洋溢着诗人的激情。特别是结尾这一段: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这不是一段优秀的散文诗么?是,但又不是。这是地道的政论文章,是集政治 、军事 、哲学、诗意于一体的一曲高昂的号角!

同样,在他的诗词中,既有革命家、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大气磅礴,也有战略家、军事家的运筹帷幄、潇洒自如,同时也具有启人深思的哲学理趣。这“多位一体”的特殊履历和身份特质,造就他的诗词不是一般的文艺作品,而是一位革命家、军事家、哲学家写成的中国近现代史上吐纳风云、评说春秋、飞扬情志的文献记录。用诗词这种特有的艺术形式从政治、哲学的高度总结中国近现代史之所以如此演变的生动记录。因此,从政治、军事、哲学的视角,深入到毛泽东诗词的独特艺术世界,就不仅仅是一般的美学享受,更是深刻理解其诗词作品的博大精深、含蓄蕴藉的思想所必需的。在他的许多诗词中都体现了这种完美的结合。例如,《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就是集军事、政治、哲学于一体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军事行动指南,是讲历史的政治军事经验,“人间正道是沧桑”,讲的则是社会发展史,是哲学,是历史发展规律,是政治!通观全篇,强调 “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军事胜利,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正义行动,又是一首气势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

毛泽东诗词中强烈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于其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光辉

纵观毛泽东诗词,是强烈的政治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正确、准确、深入地解读、赏析毛泽东诗词,既是一个文艺欣赏和艺术享受的过程,也是我们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途径。其中强烈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于其始终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光辉。这就是臧克家所说的毛泽东诗词中思想性的“极高境界”。

一个时期以来,有人贬低毛泽东诗词,否定其作为诗词的美学意义和艺术价值。认为其诗词“浅白”“艺术性不高”,违反了作为诗词的某些艺术“规范”和“要求”等。这种认识的错误是显然的,已被愈来愈多专家学者所否定。与此相反,现在有人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毛泽东诗词的时代性、美学意义远胜过纯粹的政治性。换句话说,毛泽东诗词是文学作品,而非政治宣传品”。并以此断言,研究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政治内涵,就是“将毛泽东诗词形而上化,往意识形态上靠,这样做,从一定意义上消解了毛泽东诗词的文学性”。这种认识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强调毛泽东诗词的艺术性。有些人受此论的影响,不注意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性,片面地按古典诗词“规则”去“深入”解析所谓的“艺术性”。这样做,不仅不能很好地理解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性,也不能完整地理解毛泽东诗词的艺术性。所谓毛泽东诗词“美学意义远胜过纯粹的政治性”的认识,不仅不符合实际,也违背了优秀诗词的一般特点。任何一首能够长久流传的诗词佳作,均离不开其强烈感人的意境带给人的美学感染力,即艺术性。但同时,也离不开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感悟。否则,就不能称其为优秀诗词。毛泽东诗词“不论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臧克家语)。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认为毛泽东诗词的艺术性高于其思想性,这不是有意无意地贬低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性,就是未认真研究过毛泽东的诗词。

至于“毛泽东诗词是文学作品,而非政治宣传品”的说法,则是未读懂毛泽东诗词,至少是对其写作背景缺乏理解。毛泽东诗词有很强的纪实性和现实针对性。他称《七律二首·送瘟神》为“宣传诗”,于1929年至1931年间写的6首词是“马背上哼成的”、反映了那个时期革命群众和战士们的“心情舒快状态”。他在1960年前后写的一些关于国内外形势的诗词,有的还在相关中央会议上印发。他曾明确指出,《卜算子·咏梅》是为反对国际反华大合唱而作。至于《杂言诗·好八连》,政治宣传的目的性就更为明确、明显。毛泽东一贯反对文艺作品远离政治,并身体力行,自觉地歌颂工农兵。在一定意义上讲,其诗词的写作首先是为政治宣传服务的。把文学作品同政治宣传品对立起来,本身就是错误的。毛泽东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红军写的一些布告,就是用诗歌形式写出来的。

再有,关于从政治性视角研究毛泽东诗词是“将毛泽东诗词形而上化,往意识形态上靠,这样做,从一定意义上消解了毛泽东诗词的文学性”。这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大概是说,若强调毛泽东诗词的“政治性”,就是“往意识形态上靠”。这是当前文艺界少数人主张的“反对文艺作品意识形态化”文艺理论在毛泽东诗词解读上的反映。如前所述,毛泽东诗词的“政治性”显而易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不乏有强烈“政治性”的优秀篇章。毛泽东在1958年成都会议期间,参观杜甫草堂时指出杜甫的诗是“政治诗”。可见,我们赏析毛泽东诗词不能忽视“意识形态”。一切文艺作品包括诗歌在内,都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反映。毛泽东的诗词,是他作为一位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哲学家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反映,怎么可以用“超意识形态”去解读呢?我们在感悟其优美的诗词意境、享受美感的同时,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政治哲理和辩证思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理解其诗词“入门”的必经之路。

自然,我们赏析古典诗词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也可以有侧重地研究某一个侧面。赏析毛泽东诗词也是如此。我们既可以一首一首地赏析,也可以综合地看他的诗风、思想和艺术造诣。只强调其艺术性不仅是片面的,也违背了诗文赏析的一般规律和常识。

概言之,只有高屋建瓴地站在政治、历史、哲学的视角和高度,去赏析与研究毛泽东诗词,才有可能真正进入其独特的富有诗意美的精神世界,去领略他诗词中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思想内涵。

毛泽东诗词同他的其他著作一样,也是我们学习党史军史的经典教材

党史、军史是中华优秀儿女在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下,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流血牺牲、砥砺奋进的忠实记录。正确、深入地学习宣传党史军史是我们世世代代必修的“功课”。如前所述,毛泽东诗词是他在领导中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写下的,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生动记录。毛泽东著作是学习党史军史的经典教材,同样,他的诗词也是我们学习党史军史的经典教材。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写就的大量诗词,给我们留下党史军史的形象历史记录。我们阅读、赏析之,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和认知党史军史。反过来,我们只有正确深刻地了解党史军史,才能更好地理解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才能深刻领会其蕴含着的丰富哲理,以及所反映的博大深邃的思想是如何深刻地反映历史事件又超越具体的历史事件,有令人难忘和被人们喜爱、诵读的艺术魅力。

我们简略看看党史军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时期和毛泽东一些诗词所反映的思想内容的关联:

1925年,当大革命处于风起云涌,各种力量正在角逐中国命运主导权、领导权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惊天一问,暗含舍我其谁的革命自信和历史担当精神;后经1927年秋收起义、井冈山武装斗争,毛泽东找到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道路,使党领导的革命出现重大转机,他写出“霹雳一声暴动”“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和“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等充满战斗豪情和自信的诗句,生动记录了红军发展的初创时期、也是我党开始的武装斗争时期的真实情况。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回中央领导岗位,留下“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章;在长征中,他用“万水千山只等闲”赞扬英勇无畏的红军将士,也回答了当时一些人对红军长征为何能取得胜利的疑问; 在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即将胜利到达陕北的前夕,他在六盘山上呼唤红军勇士们乘胜前进——“不到长城非好汉”“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以鼓舞士气。

1936年2月, 他留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千古名句,开历史之先河,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点历史和历史人物。1937年4月写的《祭黄帝陵文》是四字一句的祭文,很多人也将其看作是诗作(1992年在诗刊上发表)。祭文代表亿万中华儿女发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亿兆一心,战则必胜”的抗日决心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呼吁构想。

解放战争时期,一句“百万雄师过大江”,尽显胜利之师的势不可挡之雄伟,“人间正道是沧桑”说出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和正义性。新中国成立前夕,为组建一个有各界人士参加的联合政府,他诗赠柳亚子,劝其“风物长宜放眼量”。抗美援朝对中国来说是正义之战、立国之战,把其意义同庆祝新中国的成立联系起来:“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其意不言自明,尽显其妙!抗美援朝戰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极端重要性尽在诗人创造的无限辽阔的诗歌意境之中。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换了人间”的中国人民“六亿神州尽舜尧”“芙蓉国里尽朝晖”;他领导人民“送瘟神”“换新天”;面对世界的反华大合唱,他写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以鼓舞、坚定全党全国人民的斗志。晚年的他带着忧患和矛盾的心情,写出“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上面简略的叙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毛泽东诗词的独特之处在于反映的历史事件史实的深刻内涵,是前无古人的。他的诗词不单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简炼记录和反映,也是重大事件背后深层次固有意义的诗意表述。读诗解史,知史赏诗,是我们品读毛泽东诗词的一种独有享受 。

我们从文学艺术视角研究、赏析毛泽东诗词,鉴赏其中的艺术境界和艺术美感,固然很重要,但若能结合毛泽东一生的奋斗历程,结合他诗中反映的党史军史的相关史实,研究他诗词表现出的精、气、神,会更有一番不同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感召。

哲学思想的形象化是毛泽东诗词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灵魂

毛泽东要求文艺家,“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作为革命家、军事家、哲学家、诗人的毛泽东,正是将观察世界、社会的成果反映在他的诗词之中。当然,其诗词首先是诗词,是通过塑造优美、辽阔的意境实现的。作为一位哲学家,其生动、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他的诗词中,许多诗词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哲学思想的形象化。离开对其诗词中哲学思想的探寻,我们很难把握其诗词艺术的独创性和思想价值。站在哲学思辨的视角和高度,从诗词的艺术境界中体味、理解其诗词伟大深邃的意蕴,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其中的真谛。例如,《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诗首句“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像作论述文的立论,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说出了世界从来就是一分为二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是自然规律。我们必须善于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观察世界处理世界纷纭问题,在激烈斗争中分清敌我,团结教育、争取中间派,打击真正的敌人。这是讲政治,更是讲哲学。当然,也是一首精彩的诗篇。

唯物史观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即用唯物史观去观察世界,分析历史现象,评析历史人物,体现在他的许多著作及诗词中。其诗词之所以思想那样深邃,有反复吟咏的永久魅力,原因之一就是他诗词中的这种思想在古今中外诗词中“独领风骚”。我们在享受其诗词美感的同时,更要领会其中洋溢着的唯物史观思想。《贺新郎·读史》就专门谈到运用唯物史观的问题。在这首词中,诗人旗帜鲜明地提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因此,必须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历史问题和社会现象。否则,皓首穷经也无法获得真理性认识。《沁园春·雪》在1945年末轰动整个重庆政坛、文坛的原因之一,就是此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评点古今人物和中华历史,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尽扫几千年歌颂帝王将相的历史积尘,肯定今天为中华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广大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其词不仅大气磅礴无人能及,普照寰宇的深刻哲理更是让人一咏三叹!再如,“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唱雄鸡天下白”“换了人间”,是毛泽东早期有关诗词中的名句。他用诗歌这种特有形式讴歌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中国革命的胜利,歌颂了这种重大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而“换了人间”的中国才能有效改变旧中国几千年留下的污泥浊水,出现“六亿神州尽舜尧”“芙蓉国里尽朝辉”的喜人局面。尽快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天应人的自觉行为。

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同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哲理诗绝不相同。中国古典哲理诗多为阐发生活中的某个哲理,是对某一人生活的感悟而写。我们不妨称之为“小哲理”。而毛泽东诗词大气磅礴、意境深远、高屋建瓴,其中的哲学思想更加深邃、深刻,不同于古之哲理诗词。这体现在其某些哲理反映的是中国革命伟大变革中所揭示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如果从哲学理论、流派而论,古典诗词中的一些哲学思想属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朴素的辩证法范畴,而毛泽东诗词中的哲学思想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范畴。不同的哲学思想体系,构建出的意境内涵自有高下之别。

毛泽东多次赞扬古代一些诗词作品“从平易见精深”的艺术风格,认为“这样的诗才是中国格律诗的精品”。他自己的诗词思想深邃,但同时也简明易懂。深邃的哲理寓于通俗平易的文风中,这样的结合,古今诗词大家中亦罕见!我们赏析毛泽东诗词,只有反复阅读,才能从“平易”中窥见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

从总体上把握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集革命家、战略家、哲学家和诗人于一体而写就的这个根本特点,去赏析、研究其思想和艺术性,才能深入感受到诗人创造的独特艺术境界和思想境界的巨大魅力。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艺术性赏析诗词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
诗词之页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