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孙文龙

2023-09-22 09:06任高楠
党史文汇 2023年8期
关键词:武乡阳城文龙

任高楠

孙文龙(1932—1982),山西阳城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从省委机关主动申请回乡支援农村建设,先后任乡长、公社书记、副县长、县长,曾任阳城、武乡、屯留3县县委书记,因积劳成疾,逝于任上,年仅50岁。一生清廉善政、鞠躬尽瘁,被誉为“焦裕禄式的好书记”“太行山上的焦裕禄”“中国共产党优秀基层干部的杰出代表”。

“我是党的人,党说要到哪里,就到哪里”

孙文龙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先是参军,后又分配到山西省委机要处任机要员,深得单位领导的器重和信任,是全家人的骄傲。1957年春,他不顾家人的反对,主动响应党中央发出的“动员干部上山下乡”号召,向组织递交申请,主动要求返乡支农。很快,省委批准了其请求。他卷起行李告别省城,回到故乡阳城。他在工作日志中曾这样写道:“我是党的人,党说要到哪里,就到哪里。”“咱们生长在农村不能忘了农民,党号召我们到基层,咱就应当到农村经受锻炼,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信仰并不抽象,很具体,有时候就是一句话、一件事。

1977年,为加快改变革命老区落后面貌的步伐,晋东南地委决定选调一名得力能干的同志到武乡任县委书记。常委们一致认为孙文龙最合适,但考虑到他的身体又举棋不定。孙文龙理解干部群众对他的关心,但地委领导与他谈话征求意见时,他还是亮明态度:“共产党员四海为家,哪里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苦,我不怕;累,我也不怕,就算把我这把骨头撒到武乡又何妨!”

在基层历练多年,孙文龙先后担任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无论职位如何变化,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初心不变。他走到一处干到一处,为阳城、武乡、屯留3县群众栽下数不清的“摇钱树”,给千万农户带来享不尽的“红利”。苹果书记、养猪书记、棉花书记、粪篓书记、水利书记……老百姓送他的雅号还有一长串,每个称号背后都闪动着他时时处处心系于民、千方百计帮农致富的忙碌身影。

“竿正才能影不斜,脚正才能不歪鞋”

他任武乡县委书记时,正是党中央落实“文化大革命”和历次运动中冤假错案的时期,经他之手平反昭雪的案件达上千起之多。有一天晚上,他一边吃饭一边翻阅要求平反的厚厚一摞申诉材料。这时,县里一个叫范进的老干部敲门进来,他赶忙让座、让饭。范进言语恳切:“孙书记,是你给我平了反,补发了工资,还恢复了工作。听说你啥都不收,可是我这份心意你不能不收!”说完话放下500元钱就走。孙文龙连忙起身拦住,但左说右说,范进就是不肯拿回钱去。他急了眼端起饭碗“啪”的一声摔在地上,碗碎了饭撒了满地。范进收起钱,老泪纵横:“孙书记,有你这样的好干部,群众有盼头!”

干部要过金钱关不易,过家人关更难!他当阳城县县长时,妻子没有正式工作,儿女年幼。一人挣工资6张嘴吃饭,经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頓。有人看不过去,“点拨”他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给爱人“想想办法”。他也的确想出了办法,但不是给妻子招工上班,而是建议她自力更生喂猪。妻子梁小焕从市场买来两头猪崽,起早摸黑地挑着两只木桶,在附近挨家挨户地收泔水。他只要一得闲就给妻子搭把手,挽起衣袖出猪粪。县长夫人在家养猪,全县一片哗然。他对不理解的人说:“竿正才能影不斜,脚正才能不歪鞋。我要不顾别人先去安排自己的亲属,群众会怎么看我?叫我今后嘴短理少地怎么工作?”

他与自己的通讯员小吴有个约定:若是他俩哪一个多吃公家一嘴、多拿公家一点,没违反约定的人就拿剪刀剪掉对方的手。1976年底,阳城县委机关将他家评为困难户,小吴把100元救济款送到他家里。他问明情况,阴沉着脸半晌没说话。突然抓起一把剪刀塞给小吴:“当初咱俩的君子协定,你没忘记吧?来,从手脖子这儿剪!”小吴愣愣地站着,眼圈发红,憋了好大一会儿才说:“孙书记,你咋不算困难户?看看婶子身上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再看看孩子们,破衣烂衫的不说,放学回家还得去拾炭……再说,这救济表是我填的,困难户是大家评的,跟你无关。”孙文龙沉默半晌,长叹一口气:“我再穷,还能比老百姓穷?这救济款不能要!”小吴含着泪又把救济款交回组织。

1973年,长子孙太林高中毕业。在孙文龙的劝说下,太林高高兴兴返乡当了农民,接受锻炼。他很快凭借勤奋和努力,受到村民的认可和拥护,先是入了党,后来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转眼3年过去,县里给公社分配下一个推荐上清华大学的名额,乡亲们一致同意推荐好后生孙太林去上。名单送交县委审核时,孙文龙却亲手划掉。孙太林火冒三丈,找到父亲理论:“贫下中农推荐我去上学,你为什么不同意?难道政策规定县委书记的儿子不能上大学?!”梁小焕也为儿子据理力争:“你让我养猪,我没有意见;你让孩子们到农村接受锻炼,我也没有意见。可你不让孩子上大学,这可是阻了太林的前程啊……”

他始终没松口,歉疚地对妻子说:“我是孩子的爸爸,绝无不愿让他深造上大学的道理。但我还是共产党的县委书记,必须先人后己,在这方面你们不能拉后腿!”

1977年,孙太林准备结婚,当妈的想排排场场地办。这时,孙文龙刚接到去武乡的调令。他给妻子“做工作”说:“我是共产党员,又是县委书记,太林的婚宴还是应当从简。阳城的干部问,就说要在武乡办;武乡有人问,就说在阳城办。两地都不惊动,这多好。”没通知同事好友,没响一声鞭炮,他给儿子办了一场简朴的婚礼。

孙文龙给家人立下的这些‘规矩’,今天看起来似乎有些“不食人间烟火”。随着时间的沉淀,如今孙家兄妹对父亲有了更深的认识。孙太林说:“父亲也爱家人、疼孩子,但他的心中更有着一份大爱。”

干前人没干过的事,走前人没走过的路

阳城地处丘陵,十年九旱,解放后多少年老百姓还一直吃救济粮。刚当上副县长的孙文龙马不停蹄下乡调研、查《阳城县志》,找农业、水利专家座谈,一个引沁河水到北留、再利用湖泊自然落差建设水轮泵站的大胆想法逐步形成。可就在他准备甩开膀子大干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被诬蔑为“反革命修正主义的黑苗苗”,被“揪”出来夺了权。

他不肯放弃计划,白天挨批判,晚上偷偷地和技术人员一起查阅资料,计算沁河的流量,精心设计北留水轮泵站的草图,像个地下工作者。妻子含泪劝他:“你一个被夺权的干部,还管那么多干啥?”老部下何虎林悄悄传话:“也不看看什么时候,不搞革命,搞什么工程!”孙文龙回答:“说不担心那是假话,但地里浇不上水我更焦心。”

1968年9月,孙文龙又“站”出来任县革委会副主任。他冒着再次被打倒的风险,向县革委会提交了建设北留水轮泵站的计划。主任李维彬很为难:“现在头等大事是搞革命,能不能稍放一放再说?”孙文龙急了:“30万人要吃饭。利用沁河水建水轮泵站,换来万亩良田,我们为啥不干?”李维彬又有些担心:“劈山改河,引水上山,这在咱阳城历史上前无古人,光民工就得动用几千号,这步子是不是走得太大了?”孙文龙说:“当干部不能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问题不敢抓,就是要敢干前人没干过的事,敢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李维彬点了头,但方案在常委会上两次讨论都没通过。道理大家都懂,但那样的形势下谁也为难。当方案再次提交常委会讨论时他在会上大声朗读“最高指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还表示要把革命的战场搬到工地上,革命生产两不误。方案终于获准,会议还决定由他兼任总指挥。经过数年奋战,北留水轮泵站终于建成,可浇灌耕地上万亩,是当时华北地区第二大水利工程,至今仍润泽阳城县大地。

1973年春,阳城连遭3年大旱,全县严重缺粮。饿极了的人们不顾当时“全国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严禁私自贩运”的禁令,成群结队地跑到邻近的河南省找“粮”。其实,所谓“粮食”不过就是河南人喂猪的红薯渣。但因为路上要过一道道关卡,即便在河南买到了点红薯渣,十有八九也要被没收。了解实情后,时任县委副书记的孙文龙在县委常委会上拍着桌子说:“罪过呀!真要饿死人,我们就是罪人。既然不让私人贩,那就由政府出面买!”没人吭声。在座的人心里都明镜一样:这往小处说是违反政策,往大处说是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大好形势,一不小心就会被打成反革命!孙文龙不是不清楚这一点,但现在是老百姓最需要干部担当的时候,他不能不站出来。他下定决心说:“我们不能再含糊了,必须采取行动。”有人反问:“出了问题,谁负得起这个责?”孙文龙拍板:“我!”就这样,他签字批条,县里拨出专款,组织车辆到河南购回100万公斤红薯渣,帮助群众渡过饥荒。

果然,不久后就有人把事情直接捅到中央。调查组进驻阳城。他丝毫不畏惧,坦然面对调查:“这红薯渣是为群众救命的。你们就是撤了我的职判了我的刑,我都心甘情愿,反正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群众饿死。”调查结束后,调查组负责人握紧他的手说:“孙书记,你做得没错,也让我们很受教育、很受感动。”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官司”就此画上句号。前些年,一家剧团排演《公仆孙文龙》,其中的“红薯渣事件”就是根据这一真事改编的,迄今已在全国演出400多场。

1982年3月16日,50岁的孙文龍因病离世。曾任3县县委书记的他,居然找不出一身没有补丁的囫囵衣服,装殓穿的是生前兼任县武装部第一政委时穿过的一身军装。他去世后的40多年里,阳城县委先后4次作出向其学习的决定;当地群众自发捐资为他塑雕像、修纪念馆、立功德碑、树“百廉塔”;他的故事被编成歌、排成戏、写成书、印成连环画册;家乡人民还成立孙文龙精神研究会,办起纪念网站。他铭刻在人民心中的“清正廉洁的公仆精神、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始终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责编 孟红)

猜你喜欢
武乡阳城文龙
山西晋城阳城次营镇:蚕桑宴打造绿色生态品牌
郭文龙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舌尖上的武乡 记忆中的美味
天下为家
远行
胜利就在明天
好的设计应该是有气氛、有故事感的——专访天比高空间设计谢文龙
情系太行革命老区 武乡砖壁红色之旅
新媒体背景下武乡顶灯舞的发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