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的志愿军战斗英雄班

2023-09-22 09:06欧阳青
党史文汇 2023年8期
关键词:四连坑道高地

欧阳青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单位,其中有9个班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班”荣誉称号。这9个“二级战斗英雄班”,无疑是众多英雄模范班集体中的佼佼者,他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战功卓著、可歌可泣,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志愿军第三五八团二连三班:激战862高地,打败英军旅

1951年4月11日,第四次战役接近尾声,“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撤销一切职务,由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繼任。李奇微随即大力推进“狂暴行动”,在三八线附近地区与志愿军决战。

4月12日清晨,志愿军第四十军一二〇师三五八团二连奉命坚守广德里西南862高地。其中,该连三班奉命进入高地正南突出地带矮岗一线阵地。28岁的班长毛国臣立即带领全班加挖掩体、修筑工事,做好迎敌准备。他作战勇敢,经验丰富,胆大心细,立过3次战功,曾在辽沈战役的锦州攻坚战中用炸药包炸开守敌范汉杰兵团司令部大楼,荣获“勇敢奖章”。

14日中午,美军一架侦察机在志愿军阵地上空转了一阵,突然回转朝三班阵地打了一发烟幕弹。毛国臣对全班说,注意隐蔽,“油挑子”要来了。不久,4架美军F-80战斗机(因其两翼尖各挂一个副油箱,被戏称为“油挑子”)飞来,轮番扫射、轰炸,扔汽油弹,把三班阵地变成火海。

接着,英军第二十七旅一部在3门化学迫击炮支援下,绕着山火曲折向上爬进,进到距三班阵地30米时,毛国臣听到英军士兵枪托磕碰地面的响声,随即命令全班开火,击毙了前面的英军,后面的还往上涌。三班又投出20多颗手榴弹,炸得英军仓皇回窜。

这时,一个英军军官大喊再冲,20多个英军士兵又往回爬,毛国臣指挥全班有效射击,战士张秀之大胆跳出工事连投7枚手榴弹。英军被这一波突袭打懵,慌忙拖拽尸体、伤员退下山去。不甘心的英军又借着南风点燃杂草,在浓烟烈火中发起新一轮攻击。我三班战士脸部被烧伤、喉咙被浓烟熏呛,仍然与敌展开激烈争夺战。战士周天富在与英军对投手榴弹时,中弹牺牲。这时,背部负伤的毛国臣面前也飞来3枚手榴弹,“哧哧”地冒着蓝烟。他扔回去一个,踢飞一个,第三个却爆炸了。他的前额负伤,顿时血流满面。他抹了把糊住视线的血迹,继续勇敢战斗。

坚守至黄昏,毛国臣率三班激战4小时,击溃英军两个营的连续攻击,毙伤英军230余人,保证了我侧翼部队的安全,尔后奉命转移。

1951年4月,第三五八团二连三班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班、毛国臣班”荣誉称号,毛国臣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记特等功。

志愿军第四二〇团八连五班:坚守230.4高地,赢得入朝第一仗

1951年6月21日傍晚,在第五次战役之后,志愿军第四十七军一四〇师四二〇团八连五班奉命坚守230.4高地,这是志愿军防御前沿的突出部,直接威胁涟川侧背之敌。

6月22日一早,美军7架“油挑子”轮番轰炸扫射230.4高地,并投下9枚汽油弹焚烧山头。一时间,树枝被烧焦折断,泥土被炸飞翻卷,山头被削平,工事被炸塌,阵地上硝烟滚滚,焦油呛鼻。之后,美军以两个重炮营集中发射数百发炮弹,企图毁灭230.4高地上的一切工事。这样,美骑一师1个加强连才在6辆坦克的掩护下,向八连防守阵地发起猛烈进攻。

这时,八连五班班长苏敦礼的腿部和头部都已负伤,他忍着剧痛对身边战友说,把敌人放近,看准了打!

来五班蹲点的二排副排长殷向忠,脸部也被炸伤,弹片还夹在左腮,血不住地顺着脖子流。当戴着钢盔的美骑一师士兵叫喊着冲到阵前40米左右时,殷向忠用冲锋枪一阵扫射。紧接着,战士们都开了火,连续打倒五六个美军士兵。遭受打击后,狂妄骄横的敌人不敢再前进,紧急向后溃退。初胜之时,殷向忠鼓励五班坚守阵地,要保持“张有班”的光荣传统,打好第四十七军入朝以来的第一仗。张有曾担任五班班长。当年在黑山阻击战中,带领全班打退国民党军数百人的多次围攻后,只剩下全身多处重伤而不能移动的张有。当敌人又一次冲上来时,他毅然决然拉响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战后,五班被命名为“张有班”。

稍作调整后,美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又向阵地反扑。五班英勇顽强,击退敌人多次攻击。战斗到白热化时,副班长黄正元和战士郭正文、林世坤相继负伤,却都不肯离开阵地;党员张行忠两次被轰塌的工事埋住,又从泥土中爬出来,勇猛地投入战斗。战斗到黄昏,五班阵地上只剩下张行忠、林方、蒋秀春3名战士。在一昼夜的阻击战中,“张有班”牢牢守住了230.4高地,击退美军200余人的反复进攻,歼敌40余人,取得了第四十七军入朝参战第一仗的胜利。

1951年6月底,第四二〇团八连五班被授予“二级英雄班”荣誉称号,记一等功。

志愿军第四二二团五连八班:扬威天德山,重创美骑一师

1951年10月,在秋季防御作战的天德山阻击战中,志愿军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四二二团五连八班负责坚守天德山东侧前沿无名高地。他们把“坚决创造英雄班,不当英雄不下山”的誓言写在木牌上,挂在醒目位置,激励全班英勇杀敌。

10月1日清晨,美军炮兵群向天德山狂轰滥炸,接着,10多辆坦克掩护美骑一师步兵100余人,向守在前沿的三排防御阵地发起进攻。五连连长杨宝山、指导员阎成恩要求三排指战员沉着应战,注意安全。这时,八班副班长尚玉芝发现约两个排的敌人向山上爬行。他果断命令战士们准备战斗。当敌人距离阵地40多米时,尚玉芝投出手榴弹,战士们也纷纷投弹,敌人死伤一片。

之后,敌人又组织了两次反扑。八班沉着顽强地打击敌人。三排排长刘学武见美军再次攻上来,立刻端着机枪,跳出工事,歼灭众多敌人。

10月3日下午,美骑一师攻击得更加频繁,处在全连防御阵地最前沿的八班被敌人用火力切断与主阵地之间的联系。八班工事被炸毁,勇士们就灵活地转战跳跃在炮弹坑内,继续打击敌人,“不当英雄不下山”的信念更加坚定。战士王兴福一个人用两支冲锋枪射击,王克勤把敌人扔来正冒烟的手榴弹捡起来又扔了出去。尚玉芝抱着一挺轻机枪,射击四周敌人。打得正激烈时,他头部负伤流血,但坚持不下火线。八班在打退敌人的5次反扑后,阵地上散落下40多具敌人尸体。

后来,敌人的第六次反扑开始了。激战没多久,尚玉芝打光了子弹,他毫不犹豫地跳出交通壕,抡起枪托就砸死一个敌人,后中弹牺牲。失去一只眼睛和耳朵的战士吴作忠也跃出工事和敌人扭打起来。后来在炮火中与敌同归于尽,嘴里还咬着敌人半只耳朵。战士张祚美消灭美军27人后,自己也负重伤倒下。当敌人冲到跟前时,他猛地翻起身来把敌人按倒在地,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扼死敌人。牺牲后,他手里还紧抓着几撮敌人的头发。

战至10月4日,五连在兄弟部队的增援下,守住了阵地,毙敌900余人。

1951年11月,第四二二团五连八班被授予“二级英雄班”荣誉称号。

志愿军炮兵第十一团四连三班:人民英雄炮,两次建功勋

1951年10月,在秋季防御作战的东线阻击战中,志愿军炮兵第七师十一团四连三班随连受领支援第六十八军步兵战斗的任务。

10月14日晨,连续3夜急行军的炮三班占领炮位阵地,成功完成试射并组织起严密伪装,受到军、师两级首长的表扬。次日,炮三班随炮连配属步兵第二〇四师坚守938.2高地,首次挫败进犯之敌。

17日,敌人组织大量兵力再次攻击。炮四连支援步兵连续打退敌人的5次攻击。9时,炮四连三班只剩下6人,但仍顽强坚持战斗。激战中,火炮一个轮胎被打坏,炮身严重向前倾斜,无法正常发射,他们急中生智,果断放掉另一个轮胎的气,使炮身恢复平衡,继续射击,以单炮支援步兵坚守阵地。至下午4时多,炮三班隐蔽堆积的20多发炮弹中弹起火。战士们立即跳出散兵坑,迅速扑灭烈火。为分散炮弹、保证安全,党小组组长吴金善、炮手王云贵、黄子钦不顾一切地搬起烧热的炮弹往外冲,刚跑出五六步,敌人一排炮弹打来,吴金善壮烈牺牲,王云贵、黄子钦负伤倒地。这次战斗中,炮三班在伤亡7人、缺员操作的情况下,顽强战斗,单炮射击,有力地支援了步兵,步炮密切协同击溃了南朝鲜军第八师两个营的3次集团反扑,歼敌1800余人,牢牢守住了阵地。

1951年11月,炮兵第十一团四连三班被授予“二级人民英雄炮班”荣誉称号,记集体一等功。

在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中,炮三班随连阵地配置在上店一带,支援第十五军步兵第四十五师投入战斗;25日,参与对5号坑道口的一次性集中射击,一举击退进犯之敌;30日,参与步兵反击597.9高地主峰任务,与兄弟部队火力重叠射击,击毁敌工事大半,给敌以极大震慑。在1953年7月夏季反击战中,炮三班随连阵地配属支援第二十四军步兵第七十二师主攻注字洞南山战斗;13日夜里9时,与兄弟部队炮火重叠射击敌方阵地18分钟之久,在突破口上形成一道火墙,如排山倒海般支援步兵顺利攻占注字洞南山阵地。炮三班团结一致,又立新功。

1954年1月,炮兵第十一团四连三班被授予“二级英雄班”荣誉称号。

志愿军第四一七团二连炊事班:钢铁炊事班,击溃美骑八团

1951年10月,在秋季防御作战的临津江东岸阻击战中,美骑一师向志愿军345.6高地发起猛攻。阵地野战工事被摧毁,小型坑道被炸塌,担负守备任务的志愿军第四十七军一三九师四一七团二连和三连与敌激战5天,美骑五团因伤亡惨重退出战斗,后美骑八团接续攻击,连续3天寸步未进。

美军付出惨重伤亡,志愿军也减员严重,驻守在345.6高地左侧无名高地的二连一班伤亡较大,全班只剩下3个人,指挥所已无预备队可用。此时,美军距一班堑壕已不足20米。危急时刻,该连担负抢救伤员任务的炊事班正巧赶到阵地,赶紧放下担架和伙食挑子,拿起牺牲战友的枪,投入战斗。给养员温信挺身而出,高声喊道:“现在都听我指挥,跟美国鬼子拼了!”他主动代理班长,号召大家坚守阵地,英勇杀敌,他指挥大家连续打退敌人两次反扑。关键时刻,炊事班班长阎福贵带领3名炊事员扛着4箱手榴弹赶到阵地。后来,温信在激战中壮烈牺牲。

接着,共产党员、炊事员姜锡荣又挺身而出:“现在听我指挥。”再次指挥战斗。战斗中,炊事班等美军靠近时,迅速从战壕里扔出手榴弹,使美军仓皇败退下去。停了一阵,美军又发起反扑。炊事班依然用冲锋枪扫射,把美军赶下高地。战斗到白热化时,多名炊事兵举着铁锹,拿着扁担,抓起石头,在堑壕里与美军近身搏杀。就这样又打退敌人4次反扑。整个战斗持续8小时,美骑八团一个连先后与志愿军一个战斗班和一个炊事班反复争夺阵地,却始终无法拿下。最后,炊事班毙伤敌60余人,守住了345.6高地表面阵地。

1952年1月,第四一七团二连炊事班被授予“二级英雄班”荣誉称号,记一等功。

志愿军第三五〇团一连六班:坑道反击战,首创典型范例

1952年5月18日,在春夏巩固阵地作战防御阶段,美军第四十五师以一个连兵力向敌我缓冲区的190.8高地攻击,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七师三五〇团一连六班在二排的编成内坚守主阵地北侧,在我炮兵火力支援下,与南侧的五班密切配合,打退敌人5次进攻。当夜,二排全部进入190.8高地主阵地抢修工事。

5月19日,美军以两个排在坦克直射火力支援下分两路逼近一线防御的四、五班阵地。经激烈战斗,敌两个班趁机突入190.8高地部分表面阵地。二排长立即命令六班长高云和带领全班出击,将敌逐出。至21日,六班共毙敌70余人。6月12日,坚守在190.8高地的六班激战5个小时,打退敌4次反扑。为防御美军更大规模的炮击和反扑,当晚转入筑在高地半山腰的坑道坚守作战。

占领表面阵地的美军不肯善罢甘休,开始进攻坑道。先是往里扔了两枚手榴弹。守在坑道口的高云和直接踢了出去,手榴彈在坑道外爆炸。高云和还借着烟雾猛冲出去,举起冲锋枪一个点射,副班长芮朝寿紧随其后,扔出手榴弹,将企图破坏坑道口的美军士兵打跑。

第二天拂晓,高云和与芮朝寿各带两名战士,分两路摸出坑道,歼灭了正在交通沟旁睡觉的美军一个班。中午时分,气急败坏的美军在坑道口引爆两枚冒着黄色烟雾的毒气弹。战士们一面用为数不多的防毒面具或湿手巾捂住口鼻,一面将准备好的雨布挂在坑道拐角处,挡住毒气蔓延。

14日,坑道内断水了。战士们饥渴难耐,燥热难当。大家只能脱掉上衣,靠在湿润的坑道壁上散热,有的舔着壁上的湿土。高云和舀出废旧汽油桶里残存的锈蚀油水,让大家轮流呡一口。

15日上午,美军又在坑道上方挖洞埋炸药,企图炸毁坑道。危急时刻,高云和带两名战士冲出坑道,用冲锋枪击毙正在挖洞的美军士兵。当晚,第三十九军发动进攻,毙伤美军50余人,夺回了190.8高地。

16日清晨,坚守坑道5个昼夜的六班,在先后粉碎敌人8次洞口爆破、5次凿顶爆破、2次施放毒气、1次火焰喷射、2次填堵洞口的攻击后,终于安全撤离,成功打出一场歼敌百余人的坑道反击战,首创志愿军坑道战的范例。

1952年7月25日,第三五〇团一连六班被授予“二级英雄班”荣誉称号,记特等功。

志愿军第一〇三团四连爆破班:智勇爆破班,创反坦克战经典

1951年12月,在金城防御作战的相持阶段,志愿军第十二军三十五师一〇三团四连爆破班,受命在中芳坪西南一带承担反坦克任务。该地区是一片呈南北走向的纵深谷地,有公路、小河纵贯其间。因小河水浅结冰,河床坚硬,美军第二十四师坦克经常畅通无阻地行动。

爆破班在副排长谭际成和班长张再云带领下,先后研制出防潮地雷、罐头炸药推石雷,还摸索出一套巧摆雷阵的方法。接着,经过初步侦察摸清了敌坦克的活动规律,爆破班决定采取布设地雷、抵近爆破、精准射击的战法,坚决打击美军坦克的嚣张气焰。

12月20日,美军以M26潘兴坦克14辆、装甲车6辆,支援两个步兵连。进入中芳坪南侧公路后,虽然触发了不少地雷,但只有两辆敌坦克被炸伤。美军将受损坦克拖走后马上调动工兵排雷。

当夜,为查明爆破力不够的原因,爆破班来到现场勘察,发现一是没有考虑到光照和积雪,导致地雷埋设过深或过浅,难以触发或易被发现;二是单个地雷威力不足,难以炸毁美军主力坦克。于是,他们想出改进办法:一是根据向阳、背阳、雪深、雪浅等自然条件采取不同的深度埋雷;二是采用双雷重叠埋设、并列埋设等方法,增强爆炸威力;三是迷惑障敌,真假结合埋雷。

按新法再战,美军坦克接连被炸毁,却始终找不到有效的排雷办法,最后不得不中止了陆路进攻,而改从结冰的水路来进攻。爆破班针锋相对,将反坦克地雷装进弹药箱,再用废旧的胶鞋熬成胶水加以密封,制成土制水雷,埋在小河沿岸,也成功炸毁好几辆美军坦克,再一次遏止了其凶猛攻势。美军见陆路、水路进攻都被志愿军爆破班拦截,就派遣大量工兵扫雷,主力坦克群再跟进。据此,爆破班决定欲擒故纵,一举歼敌。先在美军坦克来犯的路上布雷,即使被发现后也依然如故埋雷,待美军工兵多次取雷成功后,再将地雷布置在一片开阔的敌方坦克展开地区,使敌麻痹大意而触雷。

1952年2月18日凌晨,爆破班经过一周的欲擒故纵,将美军45辆坦克、装甲车引入埋雷的展开地区。美军车队刚一进入,就有两辆触雷被毁,后面一辆坦克试图绕开,也触雷被毁。2月26日,美军出动16辆坦克向四连阵地进攻,被我爆破班炸毁4辆。4月阻击战中,爆破班根据美军坦克活动特点,结合阵前地形,灵活采取三角形、梅花形等阵势,巧布地雷阵,又炸毁敌坦克18辆。

1952年7月,第一〇三团四连爆破班被授予“二级反坦克英雄班”荣誉称号,记集体一等功。

志愿军炮兵第九团八连七班:神勇炮七班,上甘岭创奇迹

在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第十五军炮兵九团八连七班在编成内配属步兵第四十五师一三五团坚守五圣山前沿阵地。全班只有班长、副班长是老兵,其余4名战士都是新兵,他们利用战斗间隙刻苦训练,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全班的战术水平迅速提高。炮七班使用的是一门75毫米野炮,在菊亭岘山半坑道式发射阵地设立炮位,位于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之间以北,距离敌人最近。炮口正对着上甘岭附近公路,对公路上敌人各种目标构成了相当威胁。

10月14日凌晨4时30分,上甘岭战役刚刚打响,炮八连连长命令全连火力向美军进攻537.7高地前沿的南山沟集中连续发射89发炮弹,给予正在集结的美军第七师三十一团第一梯队步兵以重大杀伤。最前沿的炮七班阵地很快成为美军的重点报复目标,敌人集中大量炮火铺天盖地地向七班所在坑道射击,而炮七班毫不示弱,总是在美军一露头时就猛烈开火,予敌沉重打击。上级规定,战斗中必须每分钟打5发炮弹,但长时间射击会使炮管发红发热,炮七班的战士就自发用棉被和麻袋包裹住炮管,并往上面浇水,一是降温,二是保护火炮免遭弹片和石块的损伤。

在进入到相持阶段后,敌人各种口径炮弹一刻不停地轰击,炮七班则英勇顽强地一次次挖开被炸塌土石堵住的射孔,多达43次。

10月24日,炮七班在支援步兵战斗中,准确猛烈的炮火把美军步兵炸得无处躲藏,3名美军士兵竟慌不择路地钻进志愿军步兵的坑道中成了俘虏。

在43天艰苦卓绝的上甘岭战役中,炮七班创造性地构筑坑道式火炮阵地和坑道掩蔽部,认真研究敌机、敌炮活动规律,虽然本班火炮周围30平方米的地方落下炮弹2000余发、炸弹百余枚,火炮射口被炸塌12次,但全班灵活作战,只留下班长在坑道口指挥射击,而火炮和炮手就留在坑道内坚持战斗,有效地保护了自己。战役期间,炮七班共发射炮弹3600余发,歼敌1400多人,全班无一伤亡,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1952年10月,炮兵第九团八连七班被授予“二级杀敌战斗英雄班”荣誉称号,记特等功。

志愿军第二一四团六连二班:坚守马鞍山,击败南朝鲜军

在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中,志愿军第二十四军七十二师二一四团六连二班受领坚守上甘岭前沿阵地东北方向马鞍山高地的任务。

全班配备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两挺、无后坐力炮一门。战前,班长鞠墩田带领全班抢修简易工事,利用天然石缝当射击孔。当鞠墩田用钢钎扩开石缝时,一块石头掉下来砸伤他的头部,被送下阵地。副班长赵修春带领全班继续修筑掩体。

6月30日上午,南朝鲜军对马鞍山高地进行猛烈轰击,随后敌人以一个排兵力向志愿军阵地发起进攻。赵修春带领二班前哨组迅速投入激烈战斗,很快就打退敌人的进攻。战斗到傍晚,前哨组6人奋勇击退敌人多次反扑,最后前哨阵地上只剩下赵修春一人。他临危不惧,独守阵地,孤身作战,与敌对峙3个多小时。后来,傅希玉、胡国通等3人赶来增援,4位勇士继续战斗。

7月1日晨,敌军又以两个排向二班阵地反扑。战斗中,赵修春臀部负伤,一直坚持到将敌击退。战至下午,胡国通牺牲。赵修春等3人毫不畏惧,用手雷、爆破筒击退敌多次偷袭,直到增援部队赶来。

此战,二班采取守卫和反攻相结合战术,顽强坚守马鞍山3昼夜,击退敌8次进攻,歼敌200多人,粉碎了敌人妄想占据马鞍山、进犯青石山的企图。

战后,第二一四团六连二班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班”荣誉称号。

回望7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是在敌我双方经济实力、武器装备优劣条件极为悬殊的情况下進行的。志愿军以劣势装备,发扬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一往无前,英勇战斗,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创造了敢于碰硬,战胜强敌的光辉范例,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四连坑道高地
燕晗高地
高地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战时指挥所
《四连方》pad 课教学案例
“‘九宫图’中的‘四连方’”的活动设计
“‘九宫图'中的‘四连方'”的活动设计
半干旱区石质坡面坑道式造林整地小气候效应观测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