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与鸵鸟

2023-09-23 18:14陈建明
伊犁河 2023年4期
关键词:老谢黄毛鸵鸟

陈建明

1

世上美味佳肴千千万。“芭蕉根炒雄鸡公”这道菜,估计你们谁也没吃过。

這是我们的朋友谢道中发明的一道名菜,还别说,在我们这个小圈子内颇有点名气。据说此菜不仅美味而且大补,至于补什么,具体你们去想象好了。

谢道中常常在朋友群吆喝:“走,上我家吃芭蕉根炒雄鸡公去!”搞得好像如果没吃过他家的鸡都不好意思说是他朋友似的。

不过,如果你有幸真去了他家,这人倒一点儿也不小气。虽说这道菜并没有大家传得那般神乎其神,但食材一点儿也不马虎,绝对是正宗的家养走地鸡,用红辣子爆炒,大钵子大碗地盛上来。主人的热情也不掺假,不喝得酩酊大醉绝不许你下桌。

从蓝水镇到谢道中家所在的梨花村,驱车刚好三十公里。车至半路,谢道中和他老婆已经急急忙忙从山上赶回家。当车子快开到门口,隔着一座茅草山坳坳,远远地望见他家那座四层小洋楼的白色屋顶时,他老婆已经开始悠悠然地生火烧水。谢道中正满院子乱窜,手忙脚乱地抓鸡杀鸡。好不容易逮住一只花公鸡一抹脖,往厨下一扔,他便扛着把锄头房前屋后满山满野掘芭蕉根去了。

谢道中家有个宽敞的院落,院子里养着黑压压的一大群鸡。想吃鸡,烧好柴火,架好锅,现吃现宰不用愁,愁的是芭蕉根。谢道中隔三岔五往家里领人,做他那道名菜“芭蕉根炒雄鸡”,把后园的芭蕉根都给掘光了,只得厚着脸皮到左邻右舍挨家挨户去讨。

古时候有个笑话说,有户人家用萝卜炖鸡待客,只见萝卜不见鸡。谢道中家的芭蕉根炒鸡恰恰相反,只见鸡不见芭蕉根。有几回,好不容易夹到几块黑不溜秋的芭蕉根茎块,都被我当成姜给扔了。老谢大呼可惜。

谢道中虽然一介农民,但生就一副斯斯文文的样子,脸部棱角分明,鼻梁上还架着副金丝眼镜,乍一看,根本不像农民,倒像个喝了一肚子墨水的干部。

他家的四层小洋楼豪华气派,倒回去十年,在村里绝对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豪宅。这常常令我疑惑不已,这么些年来,在我们不认识他之前,谢道中究竟是做什么的?靠什么发家致的富?

毋庸置疑,他们家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茅草山里,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不过,谁若不信他是个农民,去他家看看他老婆就知道了。

谢道中的老婆姓黄,我们背后都叫她“黄毛嫂”。这是个土得不能再土的山里女人,长了一副地包天的鞋拔子脸,头发焦黄,又瘦又矮。人家都说女人如花,她可好,非花非草,倒像是屋后漫山遍野生长的一株黄丝茅。后来一打听,果然是从山里嫁下来的。你想想看,如果不是农民出身,如果不是家贫如洗,堂堂谢道中会娶这样一个老婆吗?

不过,谢道中的一双儿女倒是生得不俗,十足十地像极了父亲,水灵葱绿,活像是茅草丛里播错了种,长出两棵挺拔俊秀的小树来。

谢道中常常把他一双儿女的照片拿给我们看,边看还骄傲地说:“瞧瞧,这是我们家的孔雀公主,这是我家的鸵鸟小子。”

一开始,我满头雾水,老大不明白,好好的为啥非要把两个孩子叫做孔雀和鸵鸟,后来才慢慢明白这其中的缘故。

2

说实话,都跟着到遥远的梨花村乡下吃好几回鸡了,我愣是还没弄清楚谢道中是以何为业。大部分时间,他像个小老板,悠哉悠哉。我们这个圈子里的朋友都称他为谢总或老谢。

谢道中常常开着那辆破皮卡工具车往县城跑,奔波于各种酒局之间。

一喝高,他那满嘴的梨花乡下土话便冒了出来,语速快得像吐连珠炮,又似鸟语般生涩难懂,听得人云山雾罩。偏他又兀自叽里呱啦地说个没停,满屋子人就听到他一个人在那吹牛。

“想当年,我若不是违反计划生育超生被开除了,现在说不定都混上个正科级干部了!小老弟,你脑子里想啥,别以为哥不知道。别瞧不起哥,哥可不是个乡巴佬。”

谢道中满口酒气,攀着我的肩膀,在我耳边推心置腹地说。

我忙笑着点头称是。

抬眼望去,老谢那茶色镜片下泛红的双眼里正发出狡黠的光。

说完这话,他转过身去,又对右边的朋友大声吼叫:“若不是摊上了那个背时工程,我也早已经是这蓝水镇上数一数二的老板了。”

大老爷们酒桌子上瞎吹牛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大家谁也没把他的话当真。

后来,我们私下一打听印证,谢道中这段当官的历史包括他的正科梦是没影子的事情。尽管他说,千真万确当过公职人员,生下“孔雀”后,又想生“鸵鸟”,所以被开除回家。到底是不是酒话,时间久远已无从考究。

不过,这当老板的事情倒是确有其事。

那时,谢道中还真是个像模像样的小老板,手上揽的工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发大财说不上,养家糊口足够了。与别的老板不同,他专事承包政府廉租房、公租房工程建设这一块。这些项目普遍标的量不大,利润也不高,但好在工程质量抓得也不是那么严,事后还不用担心政府赖账。唯一麻烦的是,要与形形色色的政府官员打交道。一想起那些官老爷他就头疼。

几年下来,谢道中这个小小包工头也着实赚了一笔。

正当他雄心勃勃准备向大老板进军时,却沙场折戟了。

这一年,他瞄准了蓝水镇的一个工程,三天两头开着那辆破车跑到镇上来请客吃饭。

磨了一阵子后,他终于成功包到了两栋房子,于是一合计,一家子从乡下搬到城里,在街上租了个房子,专心做起工程来。足足有一年时间,他忙得脚不沾地,又是借钱垫资,又是四处找人拉队伍干活,就连他那黄毛老婆也不种地养猪,专职在工地上监工了。

一年后,工程终于完工了,夫妻俩算算,把之前挣的钱全部填进去不说,还欠了不少银行外债。那段时间,两口子急得口舌生疮,每晚睡不着觉,火急火燎地就等着工程结算回款。

没想到,这工程款一拖就是三年。内里缘由很复杂,据说主要是蓝水镇主抓安置工程的那位大领导进去了,连带着这一片由他经手的安置房工程也成了重点盘查对象。查来查去,案子摊了三年,工程结算款还没下来。资本雄厚的大老板还好,像谢道中这样的小包工头只能暗暗叫苦连天。工程款不能及时结算,欠着人家工人的工资却一分不能少。雪上加霜的是,上头一查,原本已验收合格的工程被重新审定为质量不过关,得返工加固。好不容易拖到第四年,这两栋房子的工程款才回来一大半。算算成本利息,这几年,两口子竟是白忙活了一阵。

“他娘的,搭帮那个背时鬼,这几年我算是白混了。”

每次谢道中喝醉了,嘴里骂骂咧咧,翻来覆去还是那几句话。

3

老板当不下去了,谢道中又准备打道回府干他的老本行去。据说,他真正起家的还是搭帮养猪。他住的这栋豪华小洋楼就是靠一把把猪屎给垒起来的。其中幕后的大功臣还得数他的老婆。黄毛嫂虽然长得有些寒碜,却天生是个旺夫命。她比村里谁都勤快,天天起早贪黑,不管是白猪、黑猪、杜洛克还是老母猪,在她手里都养得膘肥体壮。最多的时候,他们家一年要出栏牲猪一百多头。

一听说要回家养猪,黄毛嫂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可在城里混了几年,当惯了老板的谢道中却心里打起了小九九。早些年他就是因为嫌养猪太苦、太脏、太累,才扔下老本行到城里来谋生的,现在又回去养猪,不被人笑话死?不行,咱要养也得养点高级的。谢道中满脑子的主意,眼珠一转,一个主意又涌上心来。他家屋后原本就有一大片栏舍,还辟有好大一座园子。园子后山又有一片宽阔的竹林,正适宜养动物。猪是不想再养了,那股猪屎尿气他闻了十几年都闻够了。要养就养鸵鸟、养孔雀,多高大上!

算算,鸵鸟可以下蛋,可以食肉。鸵鸟肉营养丰富,据说市场价卖到八十块钱一斤。孔雀不但观赏价值高,还可以下蛋。到时规模扩大了,就在家里开个小小的农家乐,集餐饮与观赏一体,想想就美。

谢道中这主意打得妥妥地漂亮,就连黄毛嫂也很快被他说得心服口服。

两口子说干就干,立马就行动起来。那段时间,谢道中完全神隐了。具体这鸵鸟和孔雀养得怎么样,谁也不知道。只知道原本三天两头要跑到镇上来喝一顿大酒的他有些时间没露面了。大家纷纷揣测他是不是忙着研究高大上的鸵鸟养殖去了,都还在等着他哪天突然跳出来吆喝一声:“今晚集合,都来我家吃鸵鸟肉。”

没过几天,这梦想还成真了。

这天,谢道中挨个给我们打电话:“弟兄们,梨花走起,今晚有空的都上我家来啊!有好东西呷,别错过,错过后悔一辈子啊。”

有好事者多问了一句:“谢总,今天是吃鸡公还是吃鸵鸟啊?”

这话问到了他的痛处,电话那头不作声了。

大伙知道谢道中这人从不小气,说有好东西吃绝不会假。鸵鸟还没这么快,估计是又弄了个雄鸡公炒芭蕉根,特地呼我们去喝一顿大酒。

于是,十来个老饕呼朋唤友,分乘几辆车,熟门熟路地直奔梨花村而来。

一进门,大伙就发现气氛有点不对。谢道中正在厨下忙活;他的老婆板着一张鞋拔子脸出出进进,见了我们也只从鼻孔里轻哼一声,说了句“来了啊”,算是打过招呼了。

在堂屋正中央摆着一只煤球炉子,红红的火苗上趴着一只特大号的瓦罐。瓦罐里不知炖的是什么,异香扑鼻。

这时,早有一个老饕按耐不住,好奇地揭开了瓦罐。往里一瞅,满满一锅子肉,正咕嘟咕嘟地响呢。用勺子舀起来一看,那肉连着骨头,剁得方方正正的,偌大一块,既像猪龙骨,又像是鹅肉,但绝不是鸡肉。

惊喜之下,这位老饕朝着厨房大喊一声:“老谢真不错呀,还真宰了只鸵鸟来请我们吃!”

谢道中正在厨房忙得叮当作响,忙里偷闲“哦”了一声,算是回答。

这时,黄毛嫂如魅影般从大家面前轻轻飘过,嘴里咕哝着:“吃吃吃,就知道吃!这里一万多块钱呢!”

大伙顿时就呆住了。

原来,谢道中在网上搜到了一家湖北的鸵鸟养殖户,开着他的破皮卡车风尘仆仆地赶了过去。湖北的这位老板热情地接待了他,领他在自家规模庞大的养殖场里到处参观了一圈。看到老板搞特色养殖搞得风生水起,更坚定了谢道中养鸵鸟的决心。他一口气花了三万块钱,选了一公一母的两只大鸵鸟买下来。

这两只鸵鸟体型庞大,公的那只更是高达两米,体重足有七八十公斤。老谢开的是普通的皮卡车,又没有这么高大的箱笼,只得想了个办法,找来几根麻绳,将两只鸵鸟左右牵缚,牢牢固定在车厢里。鸵鸟的身子和脚被绑得死死的,从胸腔里发出痛苦的“啊啊”声。

谢道中紧了紧绳索,温柔地说:“两个大宝贝,我快点开,你们忍着点啊!”

他告别了老板,飞奔上路,径直往家里赶。

从湖北到蓝水镇足足有六七百公里,车在高速公路上一路狂奔,开了六七个小时,两只可怜的鸵鸟全身被缚住动弹不得,一天水米未进,又吹了一路的冷风,一下车就瘫倒在地。

谢道中赶忙叫了几个人将鸵鸟抬至栏舍里,又是喂水喂药,又是给盖被子。折腾了一宿,一只勉强可以站立起来,另一只奄奄一息,眼看就不行了。

无奈之下,谢道中只得将这只濒死的鸵鸟给宰了,正好请大伙一起来搓一顿。

这一晚的盛宴,主菜是一大锅鸵鸟大骨汤,副菜是爆炒鸵鸟肉、鸵鸟肝、鸵鸟肠、鸵鸟胗,竟吃了个鸵鸟全席。大伙吃得那叫一个痛快淋漓,只是苦了谢道中夫妻俩,别人吃的是肉,他们两口子吃的是花花绿绿的人民币,吃的是血、是泪呀!

幸而,这天在城里念高中的“鸵鸟”小子也被叫回来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小子,果然生得玉面玲珑。都说歪竹子长好笋,这黄毛嫂生出来的孩子就是一代比一代强,不止一点点,强太多。

于是,大家对着孩子一顿猛夸,夸小伙子长得帅,夸他彬彬有礼,夸他待人接物可比老子强多了,将来大有出息。一顿插科打诨下来,谢道中和黄毛嫂两口子终于阴转晴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我们这十来个人饕餮一餐,剩下的鸵鸟肉还有不少。于是,大伙悄悄地你三斤,我五斤,连骨头带肉剁了点带回去,回头一律按50元一斤把钱转给了老谢,好歹也算尽了点心意。

4

第一次养鸵鸟以失败告终。老谢还是不甘心,没过几天又补了两只鸵鸟回来,这回顺便还捎回了两只孔雀。这一次,他吸取了教训,花高价雇了一辆装猪的大货车,将鸵鸟妥妥地安置在货车铁笼子里,终于平安无事地运了回来。

鸵鸟一时半会儿还没下蛋,两只孔雀更是成天满园子乱飞。这些活宝贝们一天到晚得小心翼翼地侍候着,精饲料和鲜草轮换着喂还爱吃不吃。倘若惹恼了它,一个不提防抬起脚就踢,踢得你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疼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黄毛嫂过去是个养猪能手,还曾被评为县里的三八红旗手,遇到这一群野惯了、满山跑的黄毛畜牲也是没了辙。更令她恼火的是,往常养猪,三五个月就可以出栏见成效。鸵鸟虽说有好几十年的寿命,却又娇贵得很,投了好几万块本钱进去,就好似将钱扔进了水里,半点声响也没有,还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还本。

黄毛嫂越想越觉得烦躁,于是成天在丈夫耳畔唠叨个没停。两口子时常为此拌嘴吵架。谢道中烦不胜烦,索性开着车子直奔蓝水镇来找我们喝酒,扔下丑老婆和一群黄毛牲畜在家自生自灭。

男人和男人到一起,除了喝酒吹牛就别无他事。喝完酒,不知有谁提议去洗脚,于是,一行人又热热闹闹地开往洗脚店去。

我们这群人大都兜里没几个钱,也不装逼,大的按摩会所去不起,就在街角找了家叫“知足堂”的小小洗脚店,连泡脚包按摩外带松筋骨,一人才六十元,将一众大老爷们侍候得舒舒服服。

巧得很,知足堂的老板娘也姓谢,叫谢小艾,三四十来岁的年纪,长得细眉细眼的,说话细声细气的,挺让人受用。

本來这一大群人洗脚也花不了几百块钱,可就是没人出来抢着买单,就算有,谁也没有一个人买单那么快。那个人是谁?当然是谢道中。谢道中就有这个本事,洗个脚不但抢着买单,还顺带跟老板娘混熟了,认了个干妹妹。

谢道中一表人才,斯斯文文,又爱吹牛,颇有点老板的派头,走到哪都挺有女人缘。这一来二去的,竟然与小艾打得火热,一口一个干哥哥干妹妹,叫得那个甜,让我们这些大老爷们在旁边听得浑身起鸡皮疙瘩,直呼作呕。

大家私下里议论,想当年,不论是喂猪还是做工程,他们夫妻俩可是风里来雨里去,从来都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谢道中从不嫌妻丑,妻子也从不抱怨他不爱干活只会喝酒吹牛。那时,同甘共苦,人前人后都恩恩爱爱的两夫妻直叫人羡慕不已。如今眼看着奔五的人了,竟然只为受了点“鸟”气就往外跑,一跑还生出许多花花肠子来。

那小艾是个聪明女子,做生意之人,和气生财,自然招揽八方来客,任凭谁来,她都这般小温柔。只是偏偏老谢特别吃她这一套,如同掉进了迷魂阵似的,被她迷得五迷三道。小艾也不见得有多年轻漂亮,厚厚的粉底遮不住一张半老徐娘的脸,胜就胜在那张小嘴甜,会疼人,说出的话来贴心贴肺,让你从头发梢一直熨帖到脚板底。打个比方吧,同样一句话,从黄毛嫂嘴里说出来是钢是刀,从小艾嘴里说出来就成了绕指柔。

偏偏老谢就好这一口,有事没事就寻到店里去,也不图什么,就斜倚在靠门的那张按摩床上,痴痴地看着小艾忙进忙出。看着看着,脑袋一歪,就睡着了。一觉醒来,看看门外的天色已晚,又开着他那辆破车回乡下去。

小艾忙着招呼客人,也没时间来管他,早早晚晚,任他来去自由。逢上店里吃饭,便叫他吃饭。他也不见外,端起饭就吃,杯里有酒就喝,也不讨要。喝了点小酒,又舒舒服服地躺下来看小艾干活。午后的阳光透过高大的香樟树筛下遍地碎影,店里静悄悄的。两人眉来眼去,有一搭没一搭地撩骚。

情人眼里出西施。从门口这个角度望去,扎着个长马尾、身穿一件水绿色连衣裙、走路袅娜如风的小艾越看就越像一只花孔雀。而乡下那个丑婆娘,喝醉时远远地一瞅,还以为是家里又多了一只黄毛怪呢。

谢道中是醉了。

那段时间,大伙都知道,谢道中不在梨花村养鸵鸟的话,一准就在知足堂守着老板娘小艾那只花孔雀。要说,他家里也养了只孔雀,可家花不如野花香,彼孔雀怎么比得上此“孔雀”呢?

不仅如此,最令人好笑的是,后来,谢道中家里养的鸵鸟终于开始下蛋了。这还得归功于黄毛嫂子辛苦喂养。鸵鸟下蛋一勤,老谢就开始动手脚,隔三岔五偷偷给小艾送个蛋去。

“喏,艾(爱)妹子,给你个蛋!”

“你个死人,又来揩我油。谁要你个蛋。”

“喏,不骗你,真的是个蛋,不信你摸摸,可比你下的蛋大多了。”

小艾跳起来作势要去拧他。老谢笑着往后一躲,接着,献宝似的从身后捧出一个硕大无朋的鸵鸟蛋来。

每当他俩打情骂俏时,店里的小姑娘和老嫂子们便一齐捂着嘴偷偷笑。她们心里高兴着呢,搭帮老谢,每隔一段时间店里就能吃上一回“老谢下的蛋”,贼大,贼香。不知那只鸵鸟发现蛋被偷了,会不会在家发狂。老谢泡马子不送花不送礼,专送鸵鸟蛋的事情一度让我们传为酒桌笑谈。

5

事情的转机是从老谢的女儿,也就是那个我们从未谋面的“孔雀”公主。

黄毛嫂在家辛辛苦苦地养鸵鸟、喂孔雀,照料一大园子的牲畜,老谢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就在城里三心二意,守着一只花孔雀发痴。后来,不知是谁走漏了消息,黄毛嫂在家哭天抢地。大路不平旁人铲。旁人不好说,先惹怒了两个孩子。

小儿子机灵,也不说父亲好,也不说父亲不好,反正他回家的时候一家人齐齐整整都在就好,父亲每月按时给他生活费就行,也不掺和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老谢的女儿,也就是那位在外念大学从照片上看起来英气勃勃、分外俊俏的“孔雀公主”,因从小被父母给宠坏了,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孔雀公主一回来就给母亲打包了几件衣服,领着她上外旅游去了。家里那些大大小小的牲畜和烦心事一股脑儿都丢给了父亲。

谢道中只得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每天割草铡草、喂鸵鸟、喂孔雀,还要照料满院子的鸡和十来只黑山羊,抽空还要侍弄自家一亩三分地,忙得他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哪还有时间去想那些花花肠子。

孔雀公主领着母亲安安心心地在外面旅游了一圈,刚回到蓝水镇,又上她小姨家玩去了。十来天没回家,黄毛嫂心急如焚,时而担心家里的牲畜,时而又担心谢道中一个人忙不过来,闲下来还想着地里的庄稼没人侍弄,恨不得立时飞身回去。女儿死死地按住她说:“这次你要不听我的话,下次也别指望我帮你了。”

黄毛嫂子拗不过女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母女俩正争执间,老谢打电话来了。

孔雀公主眼疾手快,一把夺过母亲的手机,不急不慌地说:“我妈正躺着呢,心情不好,有什么事?”

老谢一听女儿的声音,立马就软了下来,低声下气地说:“乖女,女宝,叫你娘快回来算了。家里的活太多,我一个人怎么奈何得了?”

孔雀公主毫不客气地怼回去:“你也知道一个人奈何不了。那平时我娘一个人在家奈何不了的时候,你干嘛去了?”

黄毛嫂在一旁急得直跺脚,恨不得立即张口让男人来接她回家去。女儿却不让她说话。

老謝在女儿面前继续演着苦情戏。

“女宝,爹讲的是真话。家里的鸵鸟孔雀可是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你和弟弟的学费生活费都盼着从这上面来呢。我一个人真奈何不了。”

女儿有点心软了,嘴上却丝毫也不肯认输。

“你就知道弄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喂鸡喂羊喂鸵鸟也就算了,偏养什么孔雀?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花花肠子,你在城里和一只狐狸精勾勾搭搭的事情都传遍了。”

老谢被女儿训得哑口无言,彻底没了脾气。

足足沉默了半分钟,他眼珠一转,又想出了一大堆说辞来。这一回说得天花乱坠,说来说去,他一口咬定养孔雀就是因为女儿的缘故。女儿在家的时候,成天打扮得花蝴蝶似的,说说笑笑,满屋子都是她银铃般的声音,别提有多热闹。自从女儿去上大学后,家里冷冷清清,别提有多不得劲。因此,在买鸵鸟的时候,看到旁边的孔雀,他心想,这个买回去女儿肯定喜欢。于是死乞白赖地求老板低价搭售了两只孔雀回来。你还别说,孔雀在家成天飞来飞去既养眼也热闹。只要看到孔雀,就好像看到女儿一般,老父亲的心宽慰多了。

老谢说这番话的时候,起初半真半假,到后来竟演变成了发自肺腑的真言,连他自己也动情了。毕竟,女儿可是他和妻子两人从小当成心头肉疼的宝贝呢。

“女宝,老爸早就想好了,谁要娶我家的女儿,没过我这关可不行。不管他姓甚名谁,有多大本事,不发誓疼我女儿一辈子绝不能把你从我手中领走。等哪天你出嫁了,别的且不说,老爸就将这两只孔雀送给你。你才是老爸眼里最最漂亮、最最重要的孔雀公主。”

老谢叽里咕噜地说了半天,电话那头却没有了声音。原来,女儿正和她的母亲抱着哭成一团呢!

一会儿功夫,老谢开着车上来将母女二人高高兴兴地接了回去。

从这以后,谢道中夫妻俩再也没有吵过架。俗话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几年下来,他们家养的鸵鸟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了远近闻名的鸵鸟养殖大户。

至于小艾那儿,老谢自然是再也没有去过。店里的小姑娘们也再没那个口福白吃老谢送的鸵鸟蛋。只有我们这群老饕还时不时会收到他发出的邀请:“快到我家来吃芭蕉根炒雄鸡公!速度来,来迟了没有份,来得早的有礼物呀!”

我们都知道,谢道中这个人虽然有点不靠谱,但基本不诓人。他送给我们的礼物是一枚硕大无比、光洁无暇的鸵鸟蛋。

猜你喜欢
老谢黄毛鸵鸟
老爱情
与我无关
一定要走正道
不会飞的鸵鸟
有趣的鸵鸟
不过是玩笑
亲爱的,我不是鸵鸟
感恩十步远
十三香味的吻
一定要走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