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教,让语文教学走出模糊地带

2023-09-24 13:01管玉海陈丽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8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管玉海 陈丽

[摘 要]面对统编语文教材中难易不同、文体不同、风格不同的课文,教师仅凭经验是无法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还容易使语文教学陷入模糊地带。教师要落实精准施教,做到精准定位目标、精准研制内容、精准遴选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地不断生长,逐步落实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精准施教;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2-0060-03

纵观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教学侧重点的变化。语文教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的教学,两者合称为“双基”。语文学科的“双基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乃至全社会文化素质的提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语文学科教学的侧重点转向凸显其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两个基本属性。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整体感知等教学方法来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但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整体感知方式的最大问题在于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模糊地带。

所谓模糊地带,是指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一知半解,文本的主题在学生面前罩着一层“面纱”。换句话说,学生只是看到了文本的轮廓,未能深入了解文本的内涵和中心。这种情况应当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倘若长期处于这种模糊的学习地带,不仅不利于学生解读具体的文本,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品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难以提升。

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传统教学理念下,很多教师凭借自身的经验展开教学,这容易将课堂推向以经验为主的模糊状态。面对统编语文教材中难易不同、文体不同、风格不同的课文,仅凭借教学经验是无法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准施教,做到精准定位目标、精准研制内容、精准遴选策略,让语文教学走出模糊地带,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生长。

一、整体关联,精准设置教学目标

与模糊相对立的是精准。培养学生的精准意识,能帮助学生在精准理解文本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对文本的精准理解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精确性上。不少教师有这样的经历——写在教案上的教学目标往往是对教学参考资料采用了“拿来主义”,读到这些目标的时候会感觉它们非常有道理,但想要在教学中落实的时候,似乎又找不到抓手。这种就是教学目标的模糊性导致的。如果教学目标是模糊的,那么教学过程就无法做到精准。要想实施精准教学,就要让教学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教学目标与文本之间实现整体关联,在整体关联的基础上精准设置教学目标。

(一)依托要素,统整关联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设置有明确的语文要素,其将小学阶段涉及的必备知识点划分成不同的能力维度,这就意味着各个语文要素在整套教材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密关联的。因此,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关注语文要素本身,而且要从教材的整体布局入手,在整体性关联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

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明确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那么,究竟该批注什么?该如何批注?教师不能完全局限于这个单元的内容,而是需要对这一学段教材中的相关语文要素进行梳理与对比。如三年级统编语文教材要求学生关注具有新鲜感的词语、积累生动的语句、体会文章表达的生动;四年级统编语文教材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等,这些都与批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将这些内容进行整体关联,让学生认识到批注是要在书中留下自己的阅读痕迹,而批注的内容可以是对精要语言的勾画圈点,也可以是对阅读疑惑的感知理解,还可以是对文本核心语句的分析。教学时,教师要紧扣相关的语文要素,运用关联和统整的思维,明确单元教学方向,更加精准地设定和落实教学目标。

(二)考量学情,顺势而制

研读教学内容时,决不能将教师用书视作唯一法宝,否则会使教学陷入机械性、生硬性、随意性的泥潭之中。精准施教强调要以具体的学情为依托,既要教在学生的兴趣点上,更要教在学生的缺失点上。因此,教师不能依據经验来分析学生的学情,而是需要借助具体、翔实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制订最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观潮》时,在学生预习后,教师对词语误读情况和易错生字进行统计,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学生最容易读错的生词为“霎时”“大堤”“顿时”“山崩地裂”,最容易写错的生字为“滚”“霎”“犹”“逐”。有了鲜明的对比和准确的数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就更加直观了。教师可以依据统计结果,对这些生字词进行重点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具体错误类别,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试想,如果教师只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分析和把握学情,这会导致课堂教学存在盲目性。借助具体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让教学目标制订得更加精准,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更加有效。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准制订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目标的有效性;要恰当选择阅读教学内容,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效渗透,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筑牢支架,精准推动教学进程

对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提供的教学帮助。这从侧面说明了教学帮助的重要性。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如果此时教师只是就事论事地解释问题,那么学生收获的也就只是相应的知识点;而如果教师善于在教学的过程中搭建支架,且保证这些支架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那么这些牢固的支架就能够帮助学生自主解读文本,让学生由点到面地掌握相关知识。因此,筑牢教学支架,有助于精准推动语文教学进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开展实践活动,精准激活学习思维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部分教师使用灌输式,甚至“填鸭式”的方式教学,导致语文教学呈现内容零散、策略单一的情况。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思维就会僵化,学生就会变成学习的机器。要想避免这种现象,教师就要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准施教,以课堂教学的目标为指向,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精准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叶圣陶用细致的语言,从不同角度将爬山虎的脚描写得生动形象。教学时,如果教师生硬地对学生提出问题:“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写爬山虎脚的?”要求学生对文本中的语言进行赏析,那么,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兴趣就难以被激发。学生的感知学习只能在惯常的模式中进行,无法真正做到与作者的写作思路同行。为实现精准教学,教师可以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出示一幅绘制有误的爬山虎的图片,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图片和语段结合起来对比阅读。此时,学生对语段就不再是泛泛而读,而是努力辨析每一个句子所表达的信息,并将其与图片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在理解、确认和纠错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精准激活。这样以实践性活动作为教学支架,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将精准施教落到实处。

(二)设置核心问题,精准扩展学习空间

语文教学不能以单一性、机械性的师生问答为主要形式,而需要设置能够统领全篇、架构课堂的核心问题。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曾说:“‘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出‘以一当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单元主题,整合散落在文本中的琐碎问题,通过设置核心问题来精准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时,需要引导学生解决很多问题,如“课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为了论证这个中心论点,作者先后列举了哪些事例?”“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使用这些事例?”……如果逐个抛出这些问题,学生只能处于琐碎的机械问答之中,看似掌握了文本的信息,却完全偏离了议论文的学习方向。针对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教师应将教学的目标设定为“学习作者借助具体事例来论证观点”的写法,将教学的核心问题确定为“对比阅读,思考这三个事例有什么异同点”。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要做到精准、辐射面广,紧扣文章的文体特点,才能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文本深处,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立足学情,精准实施教学评价

要实施精准、有效的教学,离不开精准的教学评价。对于语文学科而言,精准的评价来源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精准把握,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精准观察与判断。因此,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评价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不能省略,而且要足够重视,注重提高教学评价的精准度。精准施教思路下的教学评价应当立足于真实、具体的数据分析,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跟踪,让语文教学走出模糊的误区。

(一)基于数据,精准把握学情

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等要素进行检测并获取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实现精准评价,为以后教学的调整提供方向和抓手。采集学生的学习数据时,教师应以全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品味体验、赏析评价、迁移运用等不同维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时,教师应参考连续几次的检测数据,以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当分析结果显示有关感知理解、整合解释类的题型,学生的得分率都能够达到80%以上,有的甚至能达到90%,而涉及欣赏评价类题型的得分率则相对较低。基于此,教师就要关注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动态调整教学方向和训练重点,结合教材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进行欣赏评价类题型的训练,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动态跟踪,精准记录过程

基于数据的精准性评价是一个中长期过程,如果仅仅是一两次评价,其表现出来的信息往往不具代表性。评价包含诊断问题、分析原因、激励指导三个着力点,这三个着力点可以借助大數据和信息可视化平台作为支撑,以充分发挥评价效能,使得教学从模糊状态迈向精准状态,实现用精准评价引导精准教学。

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设置“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结合每次检测,形成属于学生个人的“语文学习报告”。这样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阶段性学习成果,以直观、翔实的可视化信息呈现出来,为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调整教学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下表是记录学生一学期学情的表格,以单元为单位,旨在让学生自主记录每一单元的字词学习、课文理解、检测结果等。其中,“字词掌握”一栏以教材所要求掌握的生字词数量为基数,“/”前填写已掌握的字词数量,“/”后填单元生字词总数;“检测得分”一栏用于记录本单元的测试得分(总分通常设为100分);“课文理解”和“自我总体评价”为10分制,由学生自主评价并填写;“后续学习思路”一栏由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后续学习提出建议。在教师指导之后,学生自主填写这个表格。每次填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并结合数据判断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哪些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思路。通过这个表格,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动态跟踪,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有动态的认识和判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不能由教师单纯凭借经验来实施和推进,而需要在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优化教学方式,将精准施教落实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将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处,逐步落实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新民.浅谈模糊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2012(30):85.

[2] 张思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课外语文,2017(18):52-53.

[3] 戴正兴.深度解读 精准施教:统编语文教材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综述[J].辽宁教育,2020(3):16-22.

(责编 韦於坊 韦 雄)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