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研究

2023-09-24 13:01陈统晓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8期
关键词:教—学—评自然段工具

陈统晓

日本学者水越敏行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这一教学评价原则,他们认为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把评价引入教学,可以评估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是否一致,教学是否达到预期,同时可对学习过程进行监督与引导,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与学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学与评价脱节的现象。一些语文课堂上,学生学无目标,完全跟着教师走。一节课后,学生学到什么,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都无法得到真实的反馈。

崔允漷教授在《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一文中指出,要让教学“回家”,就要基于课程标准,追求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文章强调,评價的设计要先于教学设计,要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发布,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更清晰的方向。语文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

“双减”政策下,如何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要让教与学一致,教学与评价一致,追求“教—学—评”的一致性。笔者针对这一问题,,与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提出了课前制订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工具、设计教学过程三个步骤,课上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对照自检、学习教材、评价展示,教师反馈总结五个环节的基本模式,简称“三步五环节”。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猫》一课为例,探究如何通过“三步五环节”策略的实施,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一体化。

《猫》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名家名作。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描绘猫的各种行为表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淘气可爱,语言明贬实褒,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统编语文教材将《猫》一文编排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该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阅读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该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创设“走近动物朋友,介绍动物朋友”情境,加强学生语言的实践运用。基于“三步五环节”的“教—学—评”一体化基本模式,依据单元阅读要素以及单元第一课的特殊地位,结合文章写作特点,在教学《猫》一课时,笔者创设“读懂猫的日常生活”这一学习情境,设置“在人格化语言描写中感受语言特色”这一学习任务。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课前“三步曲”

(一)制订教学目标

《猫》一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虑、职、屏、蹭、稿、腔、殃、折”8个生字,理解“尽职、屏息、凝视、遭殃”等词语。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口语化的语言特色,能通过描写猫古怪性格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并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4.能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表达人物情感。

教学目标1指向本课生字词的学习,是基础性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指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应课后练习第一题,旨在加强学生提取和概括信息的能力。教学目标3对应单元阅读要素,指向语言的学习,同时训练学生的朗读,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对应的是课后练习第二题。教学目标4指向语言实践,注重方法的运用,与课后“小练笔”部分对应,体现了语文学科学语言、用语言的本质。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可检测、易于教学评价,同时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二)确定评价工具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需要确定能促使学生达成目标的过程性评价工具,以及能检测目标达成度的结果性评价工具。过程性评价工具应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可以是相对固定的,具体操作由小组长把握,用以监督小组成员的学习过程,教师则对各小组进行整体评价。这个评价是贯穿教学始终的。过程性评价工具的确定可参照下表(表1):

结果性评价工具由教师依据本课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课堂实践表现来检测本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猫》一课可确定以下结果性评价工具(表2、表3):

(三)设计教学过程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及评价工具,就可以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既定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感知语言、习得写法。

二、课上“五环节”

(一)明确目标

“明确目标”中的“目标”指的是由教学目标转化成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教师要教什么、自己要学什么。教师出示课件,课件显示《猫》一课的学习目标:

1.小组交流描写猫性格的句子,能说出作者是怎样表现猫的古怪性格及淘气可爱的。

2.能感受到作者口语化的语言风格;通过对比阅读,能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并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3.能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表达人物情感。

(二)对照自检

1.复习:说一说课文描写了猫的哪些性格特征。

2.对照本节课学习目标,与小组成员交流:关于第1、2个目标,你了解了多少。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谈谈对本课的学习准备情况,包括以往的知识储备以及课前的预习所得。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先自我对照,再小组交流,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情,也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三)学习教材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猫》一课的教材学习环节可分为以下三个板块。

1.抓住具体事例,感受猫的性格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以“古怪”一词切入,品读表现猫古怪性格的语句。

(2)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结合“无忧无虑”“任凭……也……”“屏息凝视”“非……不可”等词句,体会猫的老实、贪玩和尽职各表现在哪些方面。概括作者运用具体事例表现猫性格的写法。

(3)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说说作者还用了哪些事例表现猫的古怪性格和它的淘气。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2.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的独特表达

(1)面对这样性格古怪又淘气的猫,作者是什么态度呢?

(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呢?小组再次合作学习,找出相关语句,并读一读。

(3)汇报交流。各小组找出表达作者喜爱之情的语句,谈谈体会,然后把找到的语句有感情地读出来。

(4)讨论交流:找找句子中的语气词,再读一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5)概括本文作者明贬实褒的语言表达特点。

(6)比较阅读,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猫。对比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选编的两个写猫的片段,体会不同作家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板块1和板块2主要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以独特的视角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将学生紧紧团结在一起,起到“黏合剂”的作用。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同时也可以成为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者与监督者,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教师也不再是最终的决策者和学习过程的主体,而成为学生学习的考核者和评价者。

3.学习课文写法,进行课堂小练笔

(1)教师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学生小组交流: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一层层地描写猫的老实、贪玩和尽职的。

(2)引导发现:课文第2自然段在写猫的古怪性格时,都是先写猫某一方面的特点,并用具体事例表现这一特点,然后用“可是”一词进行转折,写它另一方面的性格特点及具体表现。

(3)小练笔: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的表达特点,运用明贬实褒的写法写一段话,写出爸爸(妈妈)爱你的两种不同表现。

(四)评价展示

1.结果性评价

(1)出示“小练笔”评价工具。

(2)组内成员根据标准在“小练笔”评价工具上先自评,再互评。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选最优作品。

2.过程性评价

(1)各小组长根据师生共同制订的评价标准,做好小组总结。

(2)评价其他小组表现。

以上评价工具主要由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只进行指导,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根据这两个评价工具,教师和学生可以分别自检本课的教学、学习效果,促进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五)反馈总结

1.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练笔优秀作品,师生共评。

2.各小组汇报本组成员的课堂表现。

3.评选最佳学习小组。

4.教师根据各小组反馈进行全课总结及作业布置。

最后这两个环节让学生开展自评、互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既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又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真正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以上就是《猫》一课的“三步五环节”教学设计案例。在这个案例中,目标先行,评价贯穿始终,先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然后再考虑“怎么教”,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学的规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评”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环节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然而,多数时候,教学活动更关注“教”和“学”,忽略了“评”的反馈和促进作用。这要求广大一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学—评”一体化理念。

语文新课标发布以来,各学科对“教—学—评”一体化的认识逐渐深入。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需要重新定义课堂,使课堂教学目标更清晰、更具操作性。“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工具,是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教学方式,它可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学—评”一体化还是一种辅助学习的策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德伟.日本中小学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2):29-33.

[2] 崔允漷.基于課程标准:让教学“回家”[J].基础教育课程,2011(12):51-52.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教—学—评自然段工具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巧用”工具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