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议题式教学打造探究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2023-09-24 23:17蔡敏吉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实施策略

蔡敏吉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人文性学科、思维性学科,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表达互动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探究。在新课标引领下,教师可以在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适时引入“议题式教学”,鼓励学生围绕议题展开分析、讨论,并尝试解决,亲身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领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内涵,培养创新思维,有效发展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实施策略

議题式教学是教师在认真阅读并领悟新课标,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后,从书本内容或实际生活中设计合适的议题,鼓励学生围绕议题展开信息搜集与整理、问题分析与探究、问题的解决、总结与反思的学习过程。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力与判断力”。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议题式教学符合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特点,能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知识,获得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也能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展议题式教学要抓住小学生思想上的“模糊处”和“矛盾处”,创设“议”的教学情境,在“议学”的活动中设计一到两个有“议”的价值和必要的问题展开学习探究活动。

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引入议题式教学很有必要性,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打造探究式课堂,让学生在围绕议题展开探究的整个过程中,高效收获知识,发展能力,培养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更有助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与发展。

一、确定合适议题,奠定探究基础

1.基于教材重难点,设计议题

围绕教材重难点设计议题,围绕议题开展活动,把握好议题的科学性、思辨性和价值性,有利于培养学科思维。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先分析教材内容,再通过课前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梳理本课教学目标,再设计能统领本课内容的议题。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慧眼看交通”一课的教学中,教学重难点是学生要能正确认识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因此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课前通过问卷的形式设计问题:你所居住的社区在交通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都提到了学校周边路段在上下学时拥堵严重、地铁站附近共享单车乱停乱放严重影响行人通行等问题。

基于本课教学重难点,结合课前调查结果,教师设计议题“我为社区交通献妙计”。再确定子议题“为什么近年来社区周边交通拥堵情况越来越严重?”“针对学校周边路段存在的交通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由此,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上展开资料搜集与整理,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分析与探究。根据教材重难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后设计议题,能激发学生参与议题探究和解惑的兴趣,推动议题探究的开展。

2.基于实际生活矛盾点,设置议题

除了基于教材重难点设计议题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思想上的“模糊点”和“矛盾点”来设置议题,选取实际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开放性情境,作为议题进行探究。

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慧眼看交通”一课时,为解决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人们提倡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便映入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共享单车乱停放堵塞人行通道、过量投放共享单车造成资源浪费、未满12周岁青少年骑行共享单车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由此,教师紧抓这些“矛盾点”,根据议题“我为社区交通献妙计”,再确定子议题“共享单车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让共享单车更好地服务现代生活?”学生通过议题式探究学习,很好地落实了本课的难点,即增强环保意识,践行绿色出行、低碳出行的理念。

二、参与探究过程,有效解决议题

1.搜集、整理,汇总议题资料

议题的设计和选择是议题式教学实施的开端和前提,学生需要参与议题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创造条件和机会,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自由权,鼓励学生多渠道搜集资料、思考创新、互动交流,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尝试解决问题并进行小结与反思,从而升华议题学习内涵。学生自主搜集、分类、梳理资料,是议题式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包括互联网查找、书籍阅读、访谈交流、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奠定分析和解决议题的基础。

如在进行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的教学时,学生知道了在游戏、道路交通、乘车等情境中规则存在的意义后,教师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紧抓实际生活中的“矛盾点”,设置了“当自己身体不适时是否一定要给老人、幼儿让座?”“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怀抱孩子的母亲能否乘车插队?”等议题作为课后活动作业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生分小组针对议题进行了组内讨论、问卷调查、实地路人访谈、相仿案例学习后,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为在课堂上进行议题探究做好资料准备。

2.辩论、探究,发展创新思维

议题式学习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基于搜集的资料,进行辩论分析、讨论交流,将议题横向、纵向剖析,并调用生活经验与已学知识,提出建议或解决办法。整个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应用意识等能得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能得到提升。

如在进行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我很诚实”一课的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设置议题“谎言是否有区别?”学生搜集了资料后,展开小组辩论探究。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将资料内化为自己的想法,再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小组合作辩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谎言没有区别,我们应该诚实,什么话都需要说真话,不然别人会不信任我们。”有的表示:“诚实也要分情况,偶尔可以说说善意的谎言。”还有的表示:“诚实值千金,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在思维互动、辩论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集思广益,逐步认识到“不做损害别人的事情,不伤害自己,储备信任,做一个诚实守信、说到做到的好孩子,是我们做人的宗旨”。

三、关注“议学”过程,提升学生素养

学生围绕议题,在展开辩论、分析、解决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观察分析、记录整理,在适宜的时候,给予学生支持、鼓舞,促进学生深入把握小學道德与法治知识内涵,引导学生培养积极情绪,收获人生智慧,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运用方法提示、情感激励、意见指导的方式,给予学生一些建议,鼓励学生全面分析、深入探究,从而有效地解决议题。

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的学习中,教师创设真实情境议题:小明今年12岁,跟父母长期居住在湖北武汉,2020年1月23日凌晨,爸爸获悉武汉市将于当日10时关闭离汉通道,实施封城管理,便即刻戴好防护装备,驾车带着妻儿赶到湖南长沙市。当晚,在长沙市乘飞机抵达北京市。1月24日凌晨,小明一家三口在首都机场乘出租车到达北京市某小区,与奶奶同居住。从离开武汉到北京的两天中,全家都非常小心谨慎,做了严格的防护措施,小明一家三口身体健康,无发热咳嗽等症状。按照北京市防控政策要求,每家每户每天要如实上报人员居住状况。

教师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小明的爸爸和奶奶会向工作人员主动报备有疫区武汉居住史的情况吗?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微辩论。经过了一番唇枪舌战的讨论过后,教师引导学生帮他们做一次选择。教师对比投票结果,对学生进行采访。最后,教师出示事件结果,请学生再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在这节课中,教师在学生“议学”的过程中巧妙地进行了启发与点拨,改变学生对原有认知的局限性,在解决议题的实际操作中,逐步认同法律的存在和实施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权利,维护我们的自由,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认识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很好地落实了课本的教学重难点。

议题式教学模式的引入与实施有助于打造探究式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在围绕议题进行问题探究、解决的过程中,可以亲身经历“议题”整个过程,学会了创新思考、合作探究、创造实践,运用独特的思维与方法,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能得到培养。教师应在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造更多议题式学习机会,促进学生在“题”的引领下,“议”的过程中学习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钟永秀.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中教学做合一策略探析[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2(03).

[2]柯海棠.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运用[J].读与写(上,下旬),2021(18).

[3]向颖.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内涵,困境及实施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2(10).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实施策略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