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素养育人的历史智慧课堂动态学习路径设计

2023-09-30 15:22钟小敏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动态智慧历史

钟小敏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鼓励教学方式的创新”。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动历史教学高质量发展,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育人方式,设计符合学生个体认知和个性需求的课程,促进素养培育的“动态”学习路径。让智慧课堂在智能化、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和动态记录、量化评估的学习过程中,更聚焦于教学设计及师生活动,提高教学全过程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达成历史教学铸魂育人的功能。

一、动态学习路径的构建

关于教育技术下“学习路径”的定义和内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研究。余胜泉教授是国内研究比较早的专家,他提出“适应性学习”的模式:“学习是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适应性学习系统进行交互活动来获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1]姜强则认为“自适应学习路径”能根据学习者的多种特点和行为倾向,如学习风格、媒体倾向、兴趣、认知水平等,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资源,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2]李浩君等提出“个性化学习路径”旨在根据每个学习者的特征(如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以及学习情境等因素,为其推荐最适合的学习活动序列。[3]综合学者们的研究和观点,本文提出的“动态学习路径”指依据学习者特点和需求,在各教学环节,为学习者提供多种自主选择、支持达成学习目标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和活动序列。

动态学习路径的“动态”强调实践层面技术手段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学习活动序列的“匹配性”和“拓展性”,学习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和“生成性”。历史教育本质上是指导学生在建构、探讨历史与现实关系的过程中,获得对自身和自身发展的认识。历史智慧课堂的动态学习路径可以借助技术支持,基于学习资源和活动序列,开放性设计,让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权,获得更多的选择性和变更性,建构更丰富、更深刻的历史认识。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们将历史教学设计为“学习”“反馈”“探究”“评价”“运用”五个环节,各环节辅予相应的教育技术,分别为“富媒体学习资源”“智慧學习平台”“教育技术应用”“大数据分析”“元认知学习工具”,形成指向核心素养的活动序列,构建出历史智慧课堂动态学习路径的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学生以动态学习路径为支架,选择适合的学习活动序列,会有多样的学习反馈、方案构想,产生不同的分析方式、解决方法,借助技术的支持,在探究中产生丰富的互动生成,产生指向核心素养的多个维度的数据,形成课堂的“动态”学习路径,实现从集体学习模式到个性化学习的转变。

二、动态学习路径的实施

以上述结构模型为指引,在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中,综合新旧课标要求,我们把教学立意定为“智慧和创造力”,据此设计学习活动,结合三部科技名著、明长城、北京城、三部小说、书法绘画等设计资源、情境、活动、工具、支架,让学生从全新视角去认知,运用多维角度对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进行探究,形成多样化的成果和差异化的评价,在动态学习路径下,深刻“感悟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动态”学习,及时引导,为可能遇到的学习障碍提供相应的支架,广泛联通生成学习,让课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历史智慧之花。(如图2所示)

(一)学习:多样化路径促进深度学习

通过云平台围绕主题推送多样学习资源,提供全历史(www.allhistory.com)、嘉峪关长城博物馆(www.jygccbwg.cn)、故宫博物院“故宫大冒险”(young.dpm.org.cn/damaoxian)等学习路径给学生,改变传统课堂仅分发史料的做法,让学习资源可以按需获取,实现教与学个性化开展。结合配套的学习任务单,学生自主完成本课的浅层学习,结合学习兴趣在全历史中浏览相关介绍及相应的关系图谱,根据关系图谱展开多路径的拓展学习,在时空上初步感知,深度挖掘历史资源进行深度学习。

在新技术支持下,学生对教材中抽象化、总结性的文字有了直观的可视化感知,提升了自主学习的参与度和兴趣度。这是有效地开展动态学习的起点。

(二)反馈:伴随式诊断贯穿活动序列

在智慧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动态伴随式学习评价,贯穿学习全过程的活动序列,实现即时、动态的诊断分析,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思维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提供学习支架。

学生在完成自主学习后,将困惑通过UMU等平台提交,提出如“既然长城的修筑与大运河一样都耗费了许多的人力物力,为什么没有像大运河一样饱受争议?”“故宫里那些殿的名称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为什么故宫一些字所代表的意义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等问题。同学间相互协助分析、解答,家长也能参与解答和引导,打破课堂教学的围墙。

这些“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就是学生认知与教师认知差异的体现,是值得重点思考的研究点。针对这些学习反馈,遴选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二次备课,把问题归类,有些问题作为课堂探究内容,有些问题作为课外知识补充。

(三)探究:全方位互动增强学习对话

动态学习路径是全方位的交互,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包括学生与设备或系统的交互。在本课探究部分,我们设计一个主要学习活动:用平板电脑打开“腾讯地图”,进入全景模式,实景探微故宫建筑。根据学习任务单要求,研究如紫禁城的角楼,梁架与斗拱交错,设计难度在哪里?皇宫里怎样解决冬季取暖?北京城有污水排放系统吗?皇城宫苑用水与城内居民日常用水都是依靠水井?[4]找出“体现智慧与创造力”的景观,截图,小组汇总展示,实时分享成果。能解答出其它同学反馈问题的小组将获得智慧平台系统的数字勋章。

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让历史教学可视化、情境化,有效提高信息传递和信息加工的效能,增强师生与环境的多向互动与对话,有助于培育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

(四)评价:全过程分析方便精准教学

基于智慧教学系统,让科学能动的评价涵盖教学全过程,以历史学习数据分析为基础给予发展性评价与增量评价。学生基于问题质量及答复积极性可以相互进行定量评价,教师在系统中根据学生表现录入数据,作为终结性评价的重要量化指标。

在《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课的测试结果中,我们发现同样是科技著作,《农政全书》这一知识点的错误率较高,对略讲的汤显祖的《牡丹亭》这一知识点,正确率也较低。这些基于数据的分析为教学改进提供重要的支持。系统根据学生的薄弱点,智能推送个性化资源和服务,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和完善,实现精准教学。借助数据分析,我们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从一课时拓展到一学期,甚至整个学段,实现动态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寻找联系,找出学习症结。

(五)运用:技术型工具助力建构迁移

技术的发展为知识建构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工具。在课后,为帮助学生调用知识、反思提升,布置两项课后学习任务:任务一是通过幕布App完成本课的知识思维导图;任务二是在故宫博物院“故宫大冒险”的游戏区(young.dpm.org.cn/damaoxian)完成“太和殿的脊兽”“宫门关”“明帝王图”三个游戏,截图上传。这两项学习任务,均需学生充分调用知识进行建构迁移,任务一是对知识的重新梳理与整合,形成反映认知与思维的学习成果;任务二采用游戏化学习的方式,加深对明朝历史的认识,加强对故宫智慧与创造力的体验;学生在任务驱动中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培养元认知能力,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化。

三、动态学习路径设计心得

动态学习路径下的历史智慧课堂呈现更开放、包容的特点。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具有同样心态,围绕培育素养、铸魂育人设计更多元的资源、活动和路径,支持学生思维的发散。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创新教与学生态。历史教师应加强数字素养,熟悉掌握前沿信息技术和电子资源,拥有推陈出新的教学方法,具备创设与生活紧密相联的活动设计能力,以实现学生知识与素养综合提升的育人目标。如本课设计中采用全历史关系图谱、全景地图、故宫博物院网站资源等,这些资源相比传统史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日常备课中要让课堂不断有“新”的元素,拓展教学资源,放手让学生在创新教学生态下开拓视野与思维。

(二)突破效果天花板。动态学习路径中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会生成许多意想不到的学生智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敢于突破效果的天花板,不让预设局限了思维。如在学习阶段,常见使用视频微课学习,但视频微课有其“效果天花板”——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视频微课学习效果只能到达听讲、阅读、视听这三层。因此,在资源的使用设计上要从形式、内容、要求等方面入手,提升质量,增强互动,让学习有更“动态”的效果,突破“效果天花板”。

(三)重视纵向的评价。动态学习路径下,基于数据分析,可以延伸评价的过程,让观测更加全面。除了横向评价,也要重视学生在某學习领域纵向的评价,注意个体现在与过去的对比,让学生在某领域的增值中体验到学习成就感,树立自信心。这是动态学习路径持续发展的关键。如在反馈环节,学生提问能力的进步就是其阅读理解力和批判性思维加强的体现。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会有学习的动态。

在当今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历史教育应与时俱进,运用技术为历史课堂赋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动态学习路径的设计是历史智慧课堂一个中观层面的实施方式,我们期望基于结构模型的不断实践探索,让培育素养、铸魂育人的动态学习路径成为历史课堂的常态。

【注释】

[1]余胜泉:《适应性学习——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开放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第14页。

[2]姜强、赵蔚:《自适应学习系统述评及其优化机制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第6期,第58页。

[3]李浩君、徐佳程、房邵敏、谢苏超:《个性化移动学习路径优化策略应用研究》,《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16年第1期,第39页。

[4]任世江:《初中“明朝的科技与建筑”剖析》,《历史教学》2019年第7期,第27页。

猜你喜欢
动态智慧历史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动态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