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思维工具使用探索

2023-09-30 15:22胡春雷孙少萍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导图工具思维能力

胡春雷 孙少萍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新课程改革历史学科课程结构的设计、内容的选择、课堂教学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思维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思维素养是一个人在思维活动和思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整体素养。包含了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和思维意向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统一的整体。[1]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素养,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推进深度教学的关键。本文以选择性必修一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为例,借助思维工具,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养成学生的思维意向,能够有效地落实学科素养促进历史深度教学活动的目标。

一、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推理力、概括力等基本思维能力上,也包括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上。思维导图的特点是清晰、简明、逻辑严谨,因此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体系化地构建,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推理能力,更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

比如在《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这节课中,在预习环节,教师创设了两个不同的法律案例情境。

材料一:美国经典影片《12怒汉》案例简介

本片是探讨美国陪审员制度经典作品,该片描述一名纽约青年被控杀父,将被判處一级谋杀的死刑。已经有十一名陪审员裁定疑犯有罪,只有一位觉得事态可疑,坚持已见提出异议,并且凭耐心与毅力逐一说服其他陪审员推翻原意,终于为这一宗几乎已成冤案的判决平反。

材料二:罗翔教授视频:许霆案

打工仔许霆利用ATM机的失误,取款17.5万元,后被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连日来,随着一些律师对此案涉及的量刑标准提出质疑,此案再度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从法律的文字表述来看,许霆行为被认定为盗窃金融机构,因此获刑无期,并无不妥之处。刑法第26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其中之一就是,“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设计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这两个经典案例分别属于哪种法系。选择你要研究的法系,充分利用教材,绘制思维导图,要求体现法系特点、形成渊源与评价。

学生课堂展示:在小组合作研究讨论后,推选一名代表,作为课堂成果进行展示汇报。

从学生绘制的导图可以看出,学生将教材的显性知识进行挖掘整理,打破了原有的教材编写的思路与体系,从学生的兴趣点起步、学生思维的认知原点出发,通过自我研究与小组合作绘制出显性知识“英美法系的特点,法律渊源,发展历程”。而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评价认知这一隐形知识的初步绘制,通过思维导图也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因此思维导图的构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概括思维、逻辑思维、比较思维,在小组合作与思维导图成果展示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学科素养。

二、利用PMF、OPV思维工具,改善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思维的个性特征,体现了个体的思维水平和质量高低的差异,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2] 在思维导图展示汇报的环节,通过思维导图工具的使用,我们能够看出学生整体思维和概括思维能力的呈现,但是对于学生个性思维能力和质量的差异并不能够完全地体现。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活动中教师引入了以下两个思维工具:

PMF(Plus Minus Focus)思维工具:对自己选择的法系进行客观辩证的评价,并进行合理解释说明。从自己的评价中找到焦点问题或主题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与反思。

OPV(Other People's Views)思维工具:观察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他人观点有价值的地方,相互交流、生生互动。

并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设计以下课堂活动方案:

首先可以在课堂展示和讨论过程中利用OPV思维工具,观察其他同学的看法与观点,比较和思考不同观点都有何独到之处?其他观点产生的原因和依据是什么?我们如何能够从他人的观点上吸收借鉴并完善自我认知?在利用思维工具反思借鉴的基础上,对于之前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通过OPV思维工具的使用和思维导图完善的过程,看到了思维的独创性、提升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的品质。

其次在对两大法系进行评价的环节,教师引入PMF这一思维工具,在辩证分析两种法系利弊的同时,学生根据自身思维品质提出个性化的核心焦点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提出:“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让我们看到了严酷的法律下浓浓的人情,但是这种陪审制度个人情感因素会不会妨碍法律的公正?”有的学生在评价大陆法系时提到:“大陆法系的法律条文明确清晰避免个人情感因素影响案件判决,那为什么有人找到漏洞钻法律的空子?”通过思维工具的使用,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许多质疑和疑问,在课堂讨论中一个个生成性的问题油然而生。焦点问题的差异体现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不同与思维质量的差别,而在生生讨论的过程中PMF思维工具的使用让不同的观点作出符合自我思维水平的合理且辩证的解释,观点不同的碰撞,生生之间质疑、接纳、反思、吸收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在逐渐地深刻与批判,创造性思维得到养成。

三、使用CAF思维工具,养成学生的思维意向

思维意向是一个人在思维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习惯、思维倾向、思维态度等,思维意向对于思维活动的达成广度与深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3]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当使用思维工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将历史与现实的生活情境相结合,利用思维工具解释现实问题,提升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在本课问题探究环节展示以下两则材料:

材料一:

2022年6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决推翻“罗诉韦德案”。1973年此案裁决使堕胎在美国合法化。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最高法院24日裁定,取消宪法规定的堕胎权,推翻1973年“罗伊诉韦德案”的裁决,并將堕胎的合法性问题留给了各州应对。这一裁决颠覆了近50年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先例,是一个罕见的逆转,挑战现代美国的生殖自主权。

材料二:美国民众对堕胎权态度的身份标签

课堂探究活动:利用CAF思维工具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美国堕胎法案的提出?你如何评价西方法制?

CAF(Consider All Factors)考虑所有因素,能否再加一个角度,列出所有因素,体会决策者的处境和行为。面对现实生活情境下美国法案争议,引导学生利用图表统计学和CAF思维工具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分析发现:西方的法律深受基督教信仰伦理的影响,政党政治的利益往往会左右法案的颁布与实施,同时性别因素、年龄因素、受教育程度等都影响西方法律。没有真正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法律的实施与颁布是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服务的,并以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制为基础。因此堕胎法案的颁布体现了美国社会深层次的矛盾不可调和,加剧了美国社会的撕裂,人民的利益特别是妇女儿童等弱势人群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此时教师呈现以下材料:

材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1年修正)第五十一条规定: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因生育权冲突时,男方不得违背女方意愿主张其权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保障妇女权益的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形成全面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

教师总结:针对妇女生育权问题中美两国法律强烈的对比,我们深切感受到国家的一切法律与制度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的福祉与切实保护妇女儿童的根本利益,生逢盛世、何其幸哉。

思维工具的使用突破了课堂的范围,引发学生利用工具去思考现实问题,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倾向,同时利用中外法案的对比冲突,学生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加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领导。在思维养成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体现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与目的。

总之,思维工具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运用,是培养学生思维素养的重要途径,围绕思维能力、思维品质与思维意向三个维度进行深度课堂实践探究,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有利于深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益于新课程改革下“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注释】

[1]王东升:《思维素养内涵的解析》,《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年第7期,第44—45页。

[2]姜玉莲:《高阶思维诊断与精准教学干预究》,北京: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57页。

[3]张恩德:《科学思维素养的重新申辩与教学实现》 ,《课程·教材·教法》2022年第4期,第127—133页。

猜你喜欢
导图工具思维能力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培养思维能力
波比的工具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波比的工具
培养思维能力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