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实施与东盟各国推动对华经贸便利化阶段成效、具体举措与路径优化

2023-09-30 13:09孙策宋琳琳
东南亚纵横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国

孙策 宋琳琳

摘要:近年来,东盟与中国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攀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以来,东盟对华贸易总量继续快速上升,连续第三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同时,东盟各国对华贸易结构不断优化、特色鲜明、各具优势,泛亚铁路网建设也正逐渐推进。东盟各国的经贸便利化措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面对当前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中一些现实问题和挑战,应加速以制度型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提档升级,加速以通关便利化引领中国—东盟贸易合作升级。

关键词:RCEP; 中国—东盟自贸协定; 经贸便利化

[中图分类号] F752;F7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2479(2023)03-091-08

Implementation of RCEP and Optimization of Specific Measures and Paths for ASEAN to Promote Economic and Trade Facilitation with China

Sun Ce, Song Linli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level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ASEAN and China has been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RCEP), the total trade volume between ASEAN and China has continued to rise rapidly, becoming China's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for the third consecutive year. At the same time, ASEAN countries are continuously optimizing their trade structure with China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n Asian Railway Network is also gradually advancing. The economic and trade facilitation measures of ASEAN countries have brought tangible benefits. In the face of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he current China-ASEA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promotion of high-level opening-up through institutional opening up, expedite the upgrading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3.0, and speed up the upgrading of China-ASEAN trade cooperation through customs clearance facilitation.

Keywords: RCEP; China-ASEAN Free Trade Agreement; economic and trade facilitation

《區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以下简称RCEP)由东盟国家发起,通过长达8年、30多轮的艰苦谈判,RCEP各成员国在2020年11月正式签署协定。2022年1月以来,随着这一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的启动实施,东盟各国不断提升对华经贸便利化水平,取得丰硕成果。

一、阶段成效:东盟各国对华经贸合作快速提升

伴随着RCEP在各签署国相继落地,东盟国家对华经贸合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并呈现以下特点。

(一)东盟对华贸易额持续增长并稳居首位

2012年,RCEP的蓝图刚刚开始勾画,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也首次突破4000亿美元。2019年,东盟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1。2020年,依靠6846亿美元的双边外贸额,东盟超过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货物贸易伙伴2。2021年,得益于消费和贸易领域强劲复苏增长,东盟28.1%的对华贸易增速和8782亿美元的贸易额再次引发高度关注3。2022年,得益于RCEP的生效实施,东盟对华贸易总量继续上升,中国也连续14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据统计,2022年,东盟对华贸易总额达9753.4亿美元。其中,自华进口5672.9亿美元,同比增长17.7%;对华出口4080.5亿美元,同比增长3.3%4。2022年,东盟对华贸易超千亿美元的国家由RCEP实施前的4个增至5个,分别为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新增),马来西亚对华贸易也越过2000亿美元门槛。东盟国家中,对华贸易顺差国家有4个,马来西亚为各国最高,超过160亿美元,但有7个国家的增长率低于2021年(表1)5。

(二)东盟各国对华贸易结构逐步优化且各展优长

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对外贸易基础不同,输出的产品各具优势。RCEP实施1年来,各国对华贸易结构呈逐步优化态势。对华贸易额较高的东盟国家,高附加值的工业、电子产品、能源、矿石加工产品等占较大比重。例如,对华贸易额稳居第一的越南,其对华出口产品中,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占比不断提高;马来西亚的出口产品中,芯片封装、精炼石油、棕榈油等排在前列;印度尼西亚的优势产品是棕榈油、煤炭、钢铁等;泰国的电脑、汽车配件、农产品、黄金珠宝等在华销售日增;新加坡出口产品中,石油产品、化学品、消费品等一直占比较高。而对华贸易额相对较低的国家则以轻工业和农产品为主。以柬埔寨为例,其对华出口产品大多是服装、小电器、皮革制品、农产品等。

(三)从中老铁路到泛亚铁路推动对物流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2022年,刚刚开通1年的中老铁路运载了超过850万人次旅客和1100万吨货物,让东盟国家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和前所未有的机遇。2022年7月,泰国与老挝铁路系统在万象实现互联互通的同时,马来西亚铁道公司宣布跨越马泰老3国的“东盟特快”货运列车年内将投入运营1。货物抵达老挝后,可借助中老铁路直达中国昆明、成都,进而促成与中欧班列并网。当前,中越泰线路(东线)和中缅泰线路(西线)都在设计推动中,中国昆明到新加坡的泛亚铁路(中线)计划也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互联互通水平的提升,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物流保障。

二、具体举措:东盟各国对华经贸合作便利化措施

RCEP各缔约方寻求建立清晰且互利的规则,以便利贸易和投资,参与区域和全球供应链2。以海关环节为例,前提是确保各签署国发布的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适用性、一致性和透明度;便利贸易,实现货物快速通关是首要目的;促进成员国海关合作,打造区域和全球供应链是长期目标3。东盟各国实施的经贸便利化措施,给各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和机遇,以下根据2022年东盟各国对华贸易额排名加以分析。

(一)越南依托重点城市打造区域物流和出口服务中心

在商业发达的胡志明市,政府集中向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发力,重点投资发展8个主要物流中心,加速开发吉莱、协福等若干港口群,以使该市加快发展成为区域物流和出口服务中心。2022年10月,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访问中国,与中方签署了13个合作文件,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是“尽快完成老街—河内—海防标准轨铁路规划评审,扩大越南优质特色产品在华销售,推动两国更多优质农食产品互供出口”。同时,越南一些省份主动加大进出口货物管理、监管、通关等方面数字化转型力度。越南海关总局也适时推出以行政审批数字化为代表的多项配套措施,努力畅通货物贸易通道1;还专门召开越南海关为便利货物贸易和物流行业发展论坛(2022年),征求外贸企业意见。

(二)马来西亚聚焦国内路网建设和跨境铁路连通工作

随着RCEP正式生效,根据马来西亚贸工部预测该国或将成为协定中受益最大的东盟国家2。“第12个马来西亚计划”(2021—2025年)将政府工作聚焦在基础设施联通方面。一是不断强化机场、港口、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公路、铁路网连接。二是优先支持欠发达地区公路、铁路建设,包括KBKK高速公路、西海岸高速公路、中枢大道、GJB电气双轨和东海岸铁路等3。2022年8月,跨越马来西亚、泰国和老挝的货运列车“东盟特快”顺利试跑。正式通车后,三国货物可以通过中老铁路运抵中国昆明、重庆和成都等西南枢纽城市。马来西亞贸工部官员在一场官方论坛上表示,马中两国企业可以探索深化在电子电气、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可再生能源等战略领域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机制,同时,在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教育科技、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释放合作潜能”4。

(三)印度尼西亚开放重点行业外资持股限制

印度尼西亚政府在《2020—2024年国家中期发展计划》中,计划在5年间投入3592亿美元,实现高速路网通达全国小型工业区、经济特区、旅游区、农业区和渔业区等,促进当地经济增长5。2021年 3月,印度尼西亚进一步提出,将“负面投资清单”替换为“新投资清单”,列出245个优先行业,取消了一些重要行业对外资的限制。比如,批发经销领域和电信行业曾有67%的外资持股限制,但“新投资清单”删除了该限制。当前,印度尼西亚和中国深化高质量共建“全球海洋支点”和“一带一路”的成功合作,全面体现在雅万高铁项目的顺利推进上。2022年11月,随着高铁区间试运行圆满成功,中国高铁首次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下一步,打造“区域综合经济走廊”和“两国双园”成为双方合作重中之重。

(四)泰国加速推动“东部经济走廊建设”

传统上,泰国对华农产品出口稳居东盟国家第一行列,但随着邻国出口水果纷纷实现规模化种植,泰国的优势正被削弱6。RCEP生效实施后,泰国加速推动东部经济走廊建设7。在横跨北柳、春武里和罗勇3府的经济带上,通过系列激励措施吸引外来投资:来此投资企业享有5~10年不等免税期,部分免除机械进口关税,免征生产、研发原材料进口关税,专家减免部分个人所得税。通过上述举措,泰国优化了东部沿海工业区布局,促进域内产业链结合,不但强化了泰国传统优势的汽车制造、智能电子、生物科技、食品深加工等领域,而且为自动化机器人、航空物流、生化能源、数字产业等重点行业发展提供动力8。

(五)新加坡对华投资保持高水平,打造不同合作样板

作为东南亚地区的发达经济体,新加坡正在建立完备的贸易网络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多部门为企业提供高效“一站式”服务的电子政务模式1。自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连续9年成为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2022年,新中贸易额更是增长22.8%2。同时,新加坡也连续9年成为中国最大投资来源,并在不同区域施策: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位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聚焦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并利用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等机制、平台签订了系列协议;坐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全球首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合力打造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样板;作为参与西部大开发的代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将城市金融服务、航空、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技术作为重点合作领域。在中国境内推进的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树立了优秀样板。

(六)菲律宾顶层设计开创菲中合作新的“黄金时代”

2023年2月23日,菲律宾参议院正式批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核准书,成为15个RCEP成员国中最后一个完成国内法律程序的国家。根据菲律宾发展研究院预测,批准RCEP将使菲律宾出口增长10.47%,带动GDP增长2.02%3。截至2022年,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菲律宾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年初,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率团访华,与中方在基础设施、金融、农渔业等领域签署了14个合作协定,被双方媒体称为“开创中菲关系新的‘黄金时代”。在中菲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国海关与菲律宾海关签署关于“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安排(AEO),中国海关成为菲律宾海关首个AEO互认伙伴,这将进一步促进两国经贸往来便利化4。在提升对华合作方面,菲律宾贸工部官员透露,菲律宾与越南、印度尼西亚正在竞争比亚迪电动汽车组装工厂落户本国5。

(七)缅甸依托陆海联运新通道促进“澜湄合作”升级

缅中两国近年来经贸合作不断深入,缅甸最大贸易伙伴和最重要投资来源都是中国。作为澜湄合作的首倡国和受益方,缅中双方在2022年7月澜湄合作第七次外长会期间共同提出,继续抓好跨境电网协议实施,保障中缅油气管道顺利运营,适时探讨“中缅经济走廊+”合作,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6。2022年以来,中缅在印度洋区域合作的新通道,即德阳—临沧—缅甸、重庆—临沧—缅甸国际班列,以及深圳—临沧—仰光—印度钦奈等海公铁联运线路相继开通。截至2022年年底,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累计完成海公铁联运、公铁联运20批次,货运量2.18万吨,货值3.48亿元7。中缅国际班列的开通加强了中国西部与缅甸及环印度洋地区经贸合作。同时,在能源合作方面,中国电建投建的缅甸首个百兆瓦级光伏项目群在2022年5月开工;截至2022年年底,首批项目京荣光伏电站已经成功发电,并网进入缅甸国家电网运行1。

(八)柬埔寨提升柬中农业合作水平和农产品通关速度

柬埔寨是农业大国,出产的大米、橡胶、木薯等长期以来在中国市场持续热销。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柬埔寨自由贸易协定和RCEP相继签署,柬中两国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双方90%以上贸易产品实现零关税,成为柬埔寨联合中国实践澜湄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佳例证2。

2023年2月,柬埔寨首相洪森访华并就加强柬中农业合作和农产品贸易达成新成果。中国商务部专家认为,生鲜农产品6小时快速通关,“单一窗口”合作,通关文件电子交换互认,检验检疫标准互认,深化中柬丝路电商合作都是双方应继续推进的工作3。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根据柬埔寨《2015—2025年工业发展计划》和《2030年西哈努克省发展愿景》,西哈努克省将成为柬埔寨经济增长中心、物流中心及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心。该省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联合中国企业实现共同开发建设,通过先行先试,获得了迅速进展4。

(九)老挝凭中老铁路成为东盟各国对华产品转运枢纽

老中两国跨国贸易在2022年成绩斐然,主要的动力之一就是中老铁路的开通。中老铁路的运行使老挝全年对华出口数量居其主要外贸伙伴首位。相比传统运输方式,中老铁路开通运营能够使两国跨境运输时间大幅压缩,物流成本显著降低,安全性、正点率得到很好保障5。中老铁路让老挝由“陆锁国”变成“陆联国”,跨境货物运输逐步覆盖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等国,优质产品可以借此更快进入中国市场。自2021年12月开通运营以来,中老铁路“打造快速通关、转关模式,同时,将口岸查验转移至目的地海关或始发地海关办理”,列车由开通初期的日均1对增加到目前的日均6对,货物品类由10余种扩展至1200种。以磨憨—磨丁口岸为例,通关时间由40多个小时缩减至5个小时以内6。在“铁路快通”模式下,最快2.5小时即可通关放行7。老挝国家级经济特区磨丁经济特区也在规划设立国际免税购物、商品贸易、金融服务、会议会展、保税加工等多元化产业集群,打造合作样本8。

(十)文莱吸引中国企业参与石化、港口、路桥等项目

作为东南亚主要产油国和世界重要液化天然气生产国,文莱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将本国经济由单一结构向多元化转型,并提出“2035宏愿发展战略”和“文莱经济蓝图”9。文中两国合作的旗舰项目——浙江恒逸石化大摩拉岛综合炼油化工项目是中国迄今对文莱最大单笔投资,以助力文莱产业升级,减轻该国对油气出口的依赖10。恒逸公司还联合浙江大学帮助文莱高校开办化工专业,为项目储备人才。摩拉港是文莱唯一的深水港和国际贸易主要通道,除了油气资源,90%的进出口货物均途经摩拉港。目前,文莱达鲁萨兰资产管理公司联合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接管摩拉港集装箱码头运营,运转效果良好。投资巨大的文莱淡布隆大桥吸引了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建设,建成后可以将文莱本土和“飞地”淡布隆连成一体,车程也由2小时大幅缩短至15分钟,极大提升区域间往来便利。

三、破解问题,推进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一)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022年,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东盟对华贸易增速较上一年有所放缓。一是东盟各经济体货币受到“强美元”影响明显。美联储自2022年3月以来连续加息,导致东盟各国货币对美元贬值趋势明显,并在年内持续受到通货膨胀持续和资本外流的双重压力。二是受乌克兰危机等重大事件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高位波动,东盟国家通货膨胀水平明显上升。例如,问题较突出的老挝在2022年6月的通货膨胀率同比达到23.8%,環比达到10.2%(年通货膨胀率为14.3%)1。三是2022年大部分时间,中国继续承受新冠疫情防控巨大压力,使东盟各国对华供应链受到一定阻滞,物流成本上升,同时旅游业萧条等影响不容忽视。四是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发展外向型经济能力差异明显。例如,由于担心RCEP实施后对农业部门的冲击和影响,菲律宾参议院在2023年才迟迟批准这一协定。五是部分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受到其国内南海问题狭隘思维困扰或域外国家“拱火”造势,影响其对华合作积极性。

(二)提升中国—东盟经贸便利化水平的主要途径

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东盟各国对华合作水平不断提升,正是得益于政策对接日趋深入,跨境合作稳步推进,融资制度不断创新等各方面工作的扎实开展。2023年1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要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既用好全球市场和资源发展自己,又推动世界共同发展。”2 东盟各国对华合作意愿愈发高涨,经贸发展和基础设施合作硕果累累,双方应该借势而为在宏观层面和具体工作层面实现新突破。

1.加速以制度型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2年12月,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的发展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3。这是继中共二十大报告后,再一次明确以制度型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4。2023年3月2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代表王受文表示,中国将继续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进程。一方面,主动对照CPTPP规则深化相关领域改革;另一方面,就DEPA开展部级、司局级谈判5。这表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正在逐渐减少对传统的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方式的依赖,转而紧紧把握RCEP正式生效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制度型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对接CPTPP和DEPA等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以此作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制度支撑。

2.加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提档升级

202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共同宣布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双方同意,谈判将涵盖货物贸易、投资、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等领域,打造更加包容、现代、全面和互利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关于这一问题,有中国学者预测除了RCEP成员国之间已经承诺的税费减让条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中还将出现进一步减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的建成将带动日韩澳新等RCEP成员国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与贸易便利化、技术性贸易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减让,促进域内经济加快发展2。2022年12月,东盟秘书长林玉辉在会见中国驻东盟大使侯艳琪时表示,东盟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期待同中方深化贸易投资合作,推进东盟—中国自贸区3.0版建设3。

2023年2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启动了首轮磋商。按照中国商务部透露的信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将在两方面实现明显提升:一方面,双方将在现有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和RCEP基础上,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供应链互联互通将纳入自由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区建设方案4。东盟方面也提出了相似观点,例如泰国商业部官员就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将推动双方扩大生产、加强区域互联互通,深化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合作,以应对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 5。可以预见,中国与东盟“对向加速”意味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将以更快速度呈现在世人面前。

3.加速以通关便利化引领中国—东盟贸易合作升级

2023年2月,中国商务部向媒体表示,“中国—东盟双方将致力于提升与优化货物贸易和投资等现有領域,在现有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以及RCEP基础上,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6。可见,双方已经描绘了“双向奔赴”的共享蓝图并正在稳步实施。相比在RCEP框架内降低关税的“硬福利”,实现通关便利化则是“软福利”。双方海关将扩大实施预裁定制度,大力推进信息化、智能化通关和货物平均放行、结关时间体系化建设,加快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协同发展,以通关便利化引领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一是指导进出口企业准确判断货物、原材料进出口时间,提前提出申请;特殊情况下,批准合理的临时申请。二是全面提升口岸通关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特别注重实现网络对接和通关系统兼容。三是梳理改进各水运、空运、铁路口岸进出口通关流程,细化作业时限,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四是口岸与物流企业协同联动,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同步发展。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新时代我省对俄经贸合作中的数字化通道建设研究”(20GJC198);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23年智库课题“RCEP框架下我省对外农业合作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张   磊)

猜你喜欢
中国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