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东南亚地区发展回顾与2023年展望(笔谈)

2023-09-30 15:22本刊编辑部
东南亚纵横 2023年3期
关键词:政治发展经贸合作东南亚

本刊编辑部

摘要:2022年,國际形势错综复杂,新冠疫情持续肆虐,乌克兰危机不断升级,东南亚地区虽经历了系列内外风险与挑战,但区域政治、经济、外交和经贸合作等领域发展成效显著。政治方面,东帝汶、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相继完成政府换届,泰国、柬埔寨等国即将进行国家大选,缅甸危机仍在持续。地区政治发展整体平稳,部分国家政局稳定存在不确定性。经济方面,为加快促进疫后经济复苏,东南亚地区国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经济发展整体保持了持续复苏的态势,部分国家经济增速超出官方预期。同时,由于世界经济面临着“滞胀”的风险,2023年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保持持续复苏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外交方面,东南亚地区外交压力持续增大,更加重视战略自主,强调维护东盟“中心地位”,将持续推进多边对话合作,确保本地区总体和平稳定。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方面,双边贸易增长强劲并创历史新高,双向投资与产业合作取得新进展,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成果丰硕,可持续发展成为合作新热点,澜湄合作打造成为区域合作“金色样板”,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取得了突出进展,伴随着RCEP的全面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加快推进,将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红利。

关键词:东南亚;政治发展;经济复苏;大国平衡;经贸合作

[中图分类号]  D733;F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23)03-001-19

A Retrospect of 2022 and Prospect of 2023: Expert Talks on Southeast Asia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Abstract:In 2022, the political, economic,diplomatic,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and other fields in Southeast Asia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despite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being complex as COVID-19 continued to rage, the crisis in Ukraine escalated, Southeast Asia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risks and challenges. In terms of politic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was stable, but there was uncertainty in some countries. The countries such as East Timor, the Philippines,and Malaysia have successively undergone government changes. In 2023, countries such as Thailand and Cambodia are about to hold national elections, and the Myanmar crisis is still ongoing; in terms of economy, in order to accelerate economic recovery,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have adjusted their macroeconomic and fiscal policies,maintaining a sustained recovery overall,with some countries experiencing economic growth rates exceeding official expectation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unstable and uncertain factors in Southeast Asiafacing the risk of "stagflation" in the world economy in 2023; in terms of diplomacy, with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f the diplomatic situation,Southeast Asia has placed greater emphasis on strategic autonomy, highlighted the maintenance of ASEAN's "central position", continuously promoted multilateral dialogue and cooperation,and ensured overall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region; in terms of China-ASEA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ilateral trade has grown strongly and reached a new historical high, two-way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 cooperation have made new progress,connectivity infrastructure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new hotspot of cooperation, the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has created a golden model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China-ASEA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has made outstanding progress.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RCEP and the accelerated progress of the negotiations on Version 3.0 China ASEAN Free Trade Area will further stimulate and release the dividends of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Key Words: Southeast Asia; political development; economic recovery; balancing-great powers;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政治发展:整体平稳,部分国家存在不确定性

刘金卫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和大洋洲研究所

2022年,东帝汶、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政府进行了换届选举,新政府仍面临执政挑战。缅甸危机仍在持续,给地区形势造成一定动荡。泰国等国政治局势发生些许变动,政府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023年,东南亚国家政局仍将充满不确定性。

一、多国政府执政压力犹存

(一)东帝汶新总统就任

2022年4月19日,奥尔塔在总统选举第2轮投票中以62.09%的得票率击败时任总统卢奥洛当选东帝汶新总统,并于5月20日宣誓就职。但是,奥尔塔的胜选未能化解东帝汶朝野政治矛盾。目前,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领导的政府占国民议会的41席,奥尔塔所在的东帝汶全国重建大会党及其支持者则仅占国会的24席。由此,至下届国民议会选举前,奥尔塔的权力将受到国民议会的制约。

(二)菲律宾顺利举行大选

2022年5月9日,菲律宾举行全国选举,前总统老马科斯之子、前参议员费迪南德·马科斯(又称小马科斯)以58.77%的得票率当选总统,其竞选搭档、前总统杜特尔特之女莎拉当选副总统。7月25日,马科斯总统发表首份国情咨文,强调将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旅游及教育等领域的投资,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世界各国开展合作1。同时,菲律宾新政府将把推动南部穆斯林聚居区和平进程视为首要任务并着力落实。截至2022年8 月,南部穆斯林地区约2万名前“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ILF)武装分子得到安置,政府筹划于2025年举行首届“邦萨摩洛穆斯林自治区”政府选举2。

(三)马来西亚政府再次更迭

2022年初以来,马来西亚主要执政党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又称巫统)持续向时任总理、巫统副主席伊斯梅尔施压,要求解散国会,提前举行大选。尽管多数朝野政党反对提前举行选举,并且巫统面临前主席纳吉布因涉贪被捕的艰难局面,故此,巫统主席扎希德坚持要求提前选举,谋求“以大选化解困局”。10月,伊斯梅尔政府在各方压力之下宣布解散国会,提前举行选举。11月19日,马来西亚举行国会选举,无一政党赢得国会下议院简单多数席位,马来西亚最高元首阿卜杜拉于11月24日召开马来西亚统治者会议,最终决定委任下议院第一大党希望联盟领袖安瓦尔为新总理3。尽管安瓦尔已成功组阁上台,但是执政联盟内部仍存矛盾,安瓦尔新政府稳定执政仍面临一定挑战。

二、泰国政治局势持续变化

泰国核心执政党一再分裂。2022年1月以来,代表军方利益的执政联盟核心公民力量党内部冲突不断,秘书长塔玛纳等20余名下院议员被开除,此后,陆续有多名议员脱党。8月,反对党向国会递交请愿书,宪法法院裁定巴育总理任职已满8年,应辞职下台。宪法法院随即暂停巴育的总理职务,由第一副总理、公民力量党主席巴威代理。宪法法院本属军方阵营,其如此裁决显示军方内部出现了分歧。9月30日,宪法法院最终裁定巴育的总理任期从2017年4月新《宪法》生效之日算起,其可继续担任总理至2025年1。

2022年9月23日,选举委员会公布大选时间表,2023年3月24日众议院议员届满,5月7日举行大选。选举委员会主席易提鹏签署选举新章程,规定在《皇家法令》发布举行选举公告前,即2022年9月24日至2023年3月24日期间禁止拉票2 。2023年1月初,泰国总理府部长、巴育亲信塔纳功称,国会众议院很可能会在任期结束前解散。如果众议院提早解散,选举委员会将宣布新的选举日3。1月9日,巴育正式宣布加入泰国人团结建国党,正按照程序成为该党总理候选人。塔纳功称,公民力量党多名议员已宣誓效忠巴育,准备追随巴育投奔泰国人团结建国党。这意味着巴育与4年前支持其竞选总理的公民力量党分道扬镳。公民力量党日前表态,将支持党主席巴威作为总理人选4。

巴育与巴威的分裂将削弱泰国军方再度执政的可能性。根据现行宪法,由军方遴选产生的参议院有权与众议院一起投票选举总理。2019年大选后,250名参议员大多数投票支持巴育出任总理,但这次,参议院议员却对总理人选存在分歧。参议院议长蓬佩认为:“下一次,参议员对总理候选人的投票,将不会如此统一。”2023年1月初,巴威前顾问蔡百杉称,在250名参议员中,至少有50人支持巴育,支持巴威的则超过100人。如果巴育和巴威均获提名为总理候选人,参议院内部将形成对立局面5。根据近期民调,反对党为泰党很可能在大选后依旧是众议院第一大党,甚至获得众议院单独过半地位。参议院若不能一致支持同一军方候选人而分散选票,为泰党等反对党将渔翁得利,可能将军方政党赶下台。

三、印度尼西亚2024年大选启动

2022年,佐科政府力推迁都计划,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批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推动巴布亚地区各项改革,积极筹备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斡旋乌克兰危机,着力应对通货膨胀,政绩可圈可点。印度尼西亚各党派积极筹备2024年大选。2023年1月15日,印度尼西亚国家通讯社安塔拉通讯社报道,印度尼西亚选举委员会宣布,有17个政党获得2024年大选参选资格。此前,选举委员会公布2024年大选投票日为2月14日。由于佐科不可连任,各方围绕总统候选人的竞争格外激烈。至今,主要执政党斗争民主党尚未推出总统候选人, 但民调显示, 中爪哇省省长甘查尔·普拉诺沃、前雅加达特区首长阿尼斯和国防部部长普拉博沃在总统候选人中呼声较高。

四、多数国家政治比较稳定

2022年,越南“以党建促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越南共产党第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三步走奋斗目标,着眼2030年、2045年和2050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加紧制定系列國家发展战略和蓝图,利用有利的内外部环境,扎实推进各项发展举措。越南共产党围绕加强“党和政治体系的建设和整顿”,年内召开了越南共产党第十三届五中、六中全会,通过了土地、“三农”、集体经济和基层党建等相关重要决议1。反腐败反消极工作成为年内政治工作的焦点,越南共产党第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设立省级反腐败反消极指导委员会,以整顿经济秩序、维护营商环境为重点,从严处理系列大案、窝案。2023年1月,范平明和武德儋2名政府副总理及多名高官涉贪下台,阮春福为此承担领导责任,向越南共产党中央政治局递交了辞去各项职务的申请,请求退休。越南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召开会议,同意阮春福辞去越南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和越南国家主席职务2。

老挝将解决财政困难及毒品问题列为两大国家议程,召开老挝人民革命党十一届四中全会,研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及迈向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问题。2022年12月30日,潘坎宣布因健康原因辞去政府总理职务,老挝国会选举宋赛为新任政府总理3。

2022年,柬埔寨首相洪森通过分化政敌,妥善处理劳资纠纷,加强舆论监管,有序布局交接班等举措施进一步稳固统治。6月,柬埔寨执政党人民党(CPP)在第5届乡分区理事会选举(以下简称乡选)中获胜。柬埔寨国家选举委员会公布正式结果显示,此次乡选共有17个政党参选,在全国11622个乡分区理事席位中,人民党获得9376席,占80.6%;主要反对党烛光党获得2198席,占18.9%。此次乡选被视为2023年柬埔寨大选的政治风向标,因而备受关注4。6月底,柬埔寨政府正式公布,2023年7月23日将进行全国大选。洪森表示对柬埔寨人民党在第7届国会选举中获胜充满信心,还宣布他本人将执政到2028年5。

新加坡“第四代团队”领导人选定。2022年4月,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请辞总理接班人一年后,总理李显龙宣布财政部长黄循财为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第四代团队”领导人6。6月,黄循财升任副总理,预计于2025年前后接棒李显龙担任总理7。黄循财称,当前首要任务是组织好团队,为此,将启动“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带领新一代领导团队就经济和就业、教育和终身学习、医疗和社会支援等六大支柱领域广泛听取民意,以提升民众支持率8。

2022年6月,文莱苏丹哈桑纳尔·博尔基亚改组内阁。内政部部长阿布·巴卡等7名部长被撤换,哈贾·罗梅扎出任教育部长,成为文莱首位女性部长。哈桑纳尔本人继续兼任内阁首相、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及财政与经济部长。哈桑纳尔在讲话中表示,新一届内阁任期为4年,希望新内阁成员尽忠职守,不辜负信任,为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而努力1。

经济发展:逆势上行,保持持续复苏态势

王   勤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

2022年,在全球疫情持续和经济动荡的背景下,东盟国家经济逆势上行,保持持续复苏的态势,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加快了经济复苏的进程。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形势的急剧变化,东盟国家实施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大政府财政支出,调整货币政策以减缓通胀压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2023年,世界经济仍面临“滞胀”的风险,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处于下行通道,东盟国家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复苏的态势,但也存在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

一、2022年东盟国家经济持续复苏

进入21世纪的第3个10年后,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导致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东盟国家经济增速也急转直下,出现了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衰退。2020年,大多数国家经济出现负增长。2021年,除了文莱和缅甸,东盟其他国家经济均呈现复苏态势。2022年,随着东盟国家纷纷放宽疫情防控措施,各国经济持续复苏,一些国家经济增速超出了官方预期。

2021年8月,新加坡率先放宽疫情防控,随后,其他东盟国家也放松疫情管控、开放国境,逐步恢复社会经济生活的“新常态”。2021年6月24日,新加坡率先宣布启动“与病毒共处、如常生活”的全面计划,但该计划因新加坡国内突发以德尔塔毒株为主的新冠大规模感染而搁浅。在疫情逐渐受控和近八成人口完成疫苗接种后,2021年 8月19日,新加坡正式启动该计划。2021年10月11日,越南政府颁布“安全、灵活、有效控制新冠疫情”的临时规定(第128/NQ-CP号决议),划分了全国63个省市新冠疫情风险的等级,提出不采取大范围的社交距离措施,放宽入境管制。从2022年3月起,文莱、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纷纷放宽疫情防控措施和入境限制,在有利的条件下,这些国家的经济得以持续复苏。据东盟主要国家的官方统计,2022年,印度尼西亚4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5.01%、5.44%、5.72%和5.01%,全年为5.31%;马来西亚分别为5%、8.9%、14.2%和7%,全年为8.7%;菲律宾分别为8.2%、7.5%、7.6%和7.2%,全年为7.6%;新加坡分别为3.7%、4.8%、4.1%和2.1%,全年为3.6%;泰国分别为2.2%、2.5%、4.6%和1.4%,全年为2.6%;越南分别为5.03%、7.72%、13.67%和5.92%,全年为8.02%。东盟经济部部长特別会议指出,2022年东盟经济增速达4.9%,基本回归疫情暴发前的水平2。

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2022年,东盟主要国家宏观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局面,国内经济逐渐复苏,失业率趋于下降,财政赤字相对减缓,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然而,在全球通货膨胀加剧和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的背景下,东盟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明显上升,汇率波动加大,一些国家货币短期内大幅贬值。从需求结构来看,东盟主要国家的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均扭转负增长,固定资本形成有所扩大,进出口贸易增长较快,多数国家进出口贸易均实现较快增长,成为一些国家经济复苏的重要外部动力;从供给结构来看,各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呈现出复苏景象,尤其是制造业在国外需求扩大的带动下强劲增长,推动国内经济触底反弹,东盟国家旅游及相关行业有所恢复,但仍受疫情影响。

二、东盟各国积极采取促进经济复苏的措施

2022年,面对全球疫情的延宕、世界经济的“滞胀”和地缘形势的急剧变化,东盟国家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如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利率以减缓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推进区域经济整合等,从而加快国内经济复苏的进程。

(一)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加速疫情下国内经济的复苏

从2021年4月起,东盟国家疫情相继出现反弹,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重,直到2022年4月后疫情才逐渐稳定。面对全球疫情变化和国内经济衰退, 东盟国家积极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大政府财政支出, 加大疫情防控投入, 援助受疫情影响的产业行业和中小企业,以加速促进各国经济的复苏。

为了加快国内经济复苏,印度尼西亚成立国家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委员会,政府加大疫情防控投入,为工商业和中小微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2020—2022年,印度尼西亚连续实行赤字预算政策,3年的财政预算案开支分别为2595.5万亿印尼盾、2786.4万亿印尼盾和3105.4万亿印尼盾,预算赤字分别为947.7万亿印尼盾、775.1万亿印尼盾和598万亿印尼盾。2021年5月底,马来西亚宣布总值400亿林吉特的第7个经济振兴配套计划,6月底,又出台了总值1500亿林吉特的经济复苏配套计划,包括政府直接注入100亿林吉特的拨款,其重点是继续关怀人民、支持企业和提高疫苗接种率。新加坡连续出台5个经济援助配套计划,连续实施赤字预算政策,纾困资金近千亿新加坡元,财政赤字高达649亿新加坡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9%。其中,政府动用了520亿新加坡元国家储备金,相当于1996—2019年的财政盈余总额。2021年6月,泰国政府内阁出台了1400亿泰铢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包括发放现金、电子代金券或以共同支付形式发放补贴。2022年7月,泰国内阁批准新一轮总值274亿泰铢的经济刺激配套,向全国约2650万符合条件者发放总额为212亿泰铢的援助,向1334万领有国家福利卡的低收入民众发放总额为53亿泰铢的援助,向223万名特殊需求者发放总额为8.92亿泰铢的援助1。

(二)大幅提高政策利率,减缓国内通货膨胀压力

由于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引发东盟国家通货膨胀率急剧上升,2022年,印度尼西亚的通货膨胀率达5.51%,菲律宾为5.8%,新加坡为6.1%,泰国为6.08%。同时,美国货币政策的转向引发东盟国家金融市场的波动,各国货币一度加速贬值,如马来西亚林吉特兑美元汇率曾下跌12%,创24年来新低;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汇率曾降至历史新低;泰铢兑美元汇率也降至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越南盾兑美元汇率也下跌7%,并引发资金外流。据印度尼西亚央行统计,截至2022年9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亚政府证券(SBN)市场中外流的外国资金达148.11万亿印尼盾。菲律宾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1—8月,菲律宾外国资本投资流出额为81.34亿美元2。

在全球通货膨胀加剧和美国连续加息的压力下,保持物价和货币稳定成为宏观经济稳定的核心任务,为此东盟国家纷纷提高政策利率。2022年8月印度尼西亚央行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由3.5%增加到3.75%,这是印度尼西亚17个月以来首次上调利率,后印度尼西亚央行又增强加息力度,2022年9月、10月、11月3次将基准利率分别提高50个基点至5.25%,12月和2023年1月再分别提高25个基点至5.75%。马来西亚于2022年5月、7月、9月和11月分别上调政策利率25个基点,升至2.75%,1年内4次加息也创下该国先例。2023年5月,马来西亚再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政策利率调升至3%。菲律宾在2022年5月和6月两次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后,7月上调基准利率75个基点至3.25%,8月和9月两次分别上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至4.25%,11月上调基准利率75个基点至5%,2022年12月和2023年2月又分别上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至6%,2023年3月菲律宾再上调25个基点至6.25%。自2021年10月以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连续5次收紧货币政策,让新加坡元加速升值,以降低国内核心通胀率。泰国2022年8月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0.75%,这是4年来泰国央行的首次加息,2022年9月和11月、2023年1月和3月泰国又4次分别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使得基准利率升至1.75%。2022年9月,越南国家银行将基准利率上调1%,10月再将基准利率上调100个基点,其中再融资利率从5%升至6%,贴现率从3.5%升至4.5%,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提高50至100个基点1。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加快国内经济复苏,东盟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一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取得新进展。2019—2021年,印度尼西亚加快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国家战略项目(PSN)66个,总值414.3万亿印尼盾,包括水库、机场、收费公路、火车站、港口、冶炼厂和饮用水供应等项目。2022年,完成25个国家战略项目,总值241.3万亿印尼盾。菲律宾的“大建特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未中断,该计划拟在2017—2022年投资8.4万亿比索,涵盖道路、桥梁、机场、铁路、港口和防洪设施等30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目前,在菲律宾首都大马尼拉地区、宿雾、达沃、卡加延德奥罗市、桑托斯将军城、三宝颜和锡亚高岛等地,一些項目业已完工或即将完工,如萨马省甲描育机场修复工程、比科尔国际机场、大马尼拉地区地铁和轻轨扩建项目等。泰国积极实施东部经济走廊发展计划,推进三大机场连接高速铁路项目、乌塔堡机场、廉差邦港口三期、航空维修中心及东部航空城五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这五大建设项目投资额达6950亿泰铢。其中,乌塔堡机场改造升级项目预计于2023年完工;东部航空城则是集工业、旅游、物流和航空为一体的综合中心,该项目横跨差春骚、春武里和罗勇3府,拥有34个工业园区和6033家工厂2。

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的兴起,数字技术和智能制造驱动产业转型和升级,改变现有价值链的生产分工和利润分配,提升了中游制造环节的生产效率和定制化水平。美国、日本和韩国等鼓励制造业回流,在抢占产业制高点的同时解决本土制造业空心化等问题,新兴经济体也利用新技术和新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推动价值链升级,试图摆脱价值链的“低端锁定”。近年来,作为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东盟国家纷纷出台了“工业4.0”战略和数字化转型政策,确立了“工业4.0”和数字化转型的主导行业和领域,以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区域生产网络。印度尼西亚优先促进电子、汽车、纺织服装、食品和饮料、石化工业的转型;马来西亚重点发展电子电气、机械设备、化工、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高增长和有潜力的行业;新加坡制定的产业转型蓝图2025(ITM 2025)更新了原有23个产业转型蓝图的目标;泰国确定新一代汽车制造、智能电子、未来食品加工、农业和生物技术、高端旅游、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数字经济、工业机器人、航空物流和医疗卫生产业等;越南政府公布了《到2030年第四次工业革命国家战略》《至2025年国家数字化转型计划及2030年发展方向》。

(四)把握全球价值链重构时机,推动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价值链进入重构阶段,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实施了鼓励本国跨国公司回归本土或从中国转向东盟国家的措施。面对西方国家的政策转向,东盟国家把握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时机,积极调整外资政策。一些国家根据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的具体环节和区位选择,立足于本地的产业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吸引跨国公司价值链和产业链的政策,引进行业领先的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和区域生产网络,引導当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参与跨国公司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成为中间产品(半成品和零部件)的供应商,从而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并逐步向全球价值链的中上游位置攀升。近年来,越南加大开放力度,调整外资政策,大力吸引跨国公司的价值链投资,加快国内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区域生产网络。2008年,越南引进韩国三星集团到越南北宁省投资设厂。目前,三星集团在越南共有6个生产厂和1个研发中心,涉足手机、电视、芯片和显示器等领域,投资额超过200亿美元,员工人数达14万人。2022年,三星集团在越南的出口额逾655亿美元,已成为越南规模最大的外资企业。

由于大多东盟国家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辅助工业发展滞后,中小企业竞争力较弱,阻碍了国内产业和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区域生产网络。据测算,在东盟各国中小微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方面,马来西亚的参与率为46.2%,泰国为29.6%,菲律宾为21.4%,越南为20.1%,印度尼西亚为4.1%。近年来,东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国内辅助工业发展,增强中小企业能力建设。例如,2017年1月,越南政府出台辅助工业发展计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能向越南境内跨国公司和组装企业提供零部件的配套企业从现有的300多家增加至1000家,到2030年为2000家。由于辅助工业欠发达,越南加工制造业过度依赖进口的原辅料和零配件供应源,尤其是电子、纺织服装、皮革、鞋类和箱包、汽车生产及组装等产业,国产化率较低。越南政府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技术支持中心,为工业生产企业或从事相关工业服务领域的企业提供全面协助。

(五)推进RCEP落地实施, 加入 “印太经济框架”

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RCEP对标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规则,既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也纳入了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府采购、中小企业和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形成了区域内更加开放、自由和透明的经贸规则,是一个高标准和高质量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2021年4月,新加坡率先完成国内批准程序,随后,文莱、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等东盟国家也完成国内程序,2022年1月,RCEP对这些国家正式生效。随着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通过国内程序,RCEP于2022年3月18日、2022年5月1日、2023年1月2日和2023年6月2日起将分别对这些国家生效。东盟国家对RCEP的落地实施高度重视,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2022年,越南政府出台了《2022—2026年RCEP实施计划》,旨在对各级党委、政府和机关进行任务分工和政策指导,以便充分、高效地落实RCEP。

2022年5月,美国正式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确定公平贸易、弹性供应链、基础设施和清洁能源、反腐败和避税为四大支柱,并将东盟成员国中的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作为IPEF创始国。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强调,IPEF具有战略和经济意义,它是美国在“印太”地区开展经济外交的重要平台,但IPEF必须具备包容性,能够为成员带来实质利益,才能吸引更多的国家参与。泰国总理巴育认为,IPEF是一项促进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提升政策、法律、工业及环境的各方面标准,连接整个供应链的合作框架,但贸易和投资只有在不被用作“不能带来和睦相处的政治工具”时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表示,IPEF提出的供应链稳定、数字经济和气候变化等对越南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其一些核心元素还未公布,越南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研究。

三、2023年东盟经济发展的前景

在全球疫情和经济动荡的背景下,各国际经济组织纷纷下调了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东盟国家也降低了本国经济增长预期。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下行,通货膨胀加剧,地缘政治形势急剧变化,引发全球价值链的断裂,东盟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加,经济持续复苏的前景仍不容过于乐观。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世界经济年度增长率为2.8%,发达经济体为1.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为3.9%,亚洲新兴发展中国家为5.3%;具体到东盟国家,文莱为3.3%,柬埔寨为5.8%,印度尼西亚为5.0%,老挝为4.0%,马来西亚为4.5%,缅甸为2.6%,菲律宾为6.0%,新加坡为1.5%,泰国为3.4%,越南为6.2%。世界银行预测,世界经济年度增长率为1.7%,发达经济体为0.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为3.4%;具体到东盟国家,柬埔寨为5.2%,印度尼西亚为4.8%,老挝为3.8%,马来西亚为4%,缅甸为3%,菲律宾为5.4%,泰国为3.6%,越南为5.8%。亚洲开发银行预测,文莱年度经济增速为2.5%,柬埔寨为5.5%,印度尼西亚为4.8%,老挝为4.0%,马来西亚为4.7%,缅甸为2.8%,菲律宾为6.0%,新加坡为2.0%,泰国为3.3%,越南为6.5%1。

2023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意味着疫情变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趋于减缓。不过,由于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的动荡加剧,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制裁使得能源和粮食等供应短缺,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引发全球性通货膨胀,这让世界经济复苏进程雪上加霜。为了应对国内通货膨胀,欧美国家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被迫跟进。美国收紧货币政策,导致其他国家货币贬值,吸引短期国际游资回流美国,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当前,东盟国家新冠疫情进入低水平流行期,疫情对各国经济复苏的影响趋弱,美联储放缓加息似乎也使各国“以加息抵抗通胀”的举措接近尾声,这些均有利于东盟国家经济保持持续复苏态势。据东盟主要国家的预测,2023年,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增长率为4.5%~5.3%,马来西亚为4.0%~5.0%,菲律宾为6.5%~7.5%,新加坡为0.5%~2.5%,泰国为3.1%~4.1%,越南为6.5%。可见,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东盟国家仍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

外交形势:外部压力增大,更加重视战略自主

张学刚   聂慧慧   田玉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和大洋洲研究所

2022年,面对新冠疫情、缅甸乱局、乌克兰危机及美西方加紧在南海“挑事”,东盟外交压力持续增大,更加重视战略自主,强调维护东盟“中心地位”,重申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续推多边对话合作,确保本地区总体和平稳定。

一、以理性平和态度,应对美西方战略挤压

2022年,美国拜登政府持续推进对东盟的战略拉拢和挤压,试图以“软”“硬”两手强化对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攻势。

战略与安全层面,2022年5月,美国在华盛顿举行美国—东盟特别峰会;11月,美国将与东盟的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宣布投入6000万美元用于新的区域海上安全倡议,谋建“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谋求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海警合作。年内,美国海军舰艇持续挑动南海局势紧张,先后4次在南海相关海域实施所谓的“自由航行行动”,并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多次在南海相关海域举行联合演习。

经济层面,美国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吸收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加入,将缅甸、老挝和柬埔寨排除在外,就与中国“断链、脱钩”向东盟施压。美国还启动与东盟的“运输对话伙伴关系”,拟为东盟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投资20亿美元1。

人文层面,美国宣布,3年内将把东南亚青年领袖倡议和富布赖特奖学金规模翻倍2,与印度尼西亚、越南达成“和平队”和教育合作协议,提议为越南建立职业教育基地、在越南外交学院建立越美合作中心,向越南3所顶尖大学提供1420万美元的援助。

面对美西方的极力拉拢和施压,东盟国家总体上保持了理性与平和的态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顺势而为,适度回应美西方诉求。印度尼西亚与美国达成海上合作协议,举行史上最大规模的联合军演;越南和菲律宾参加由美国主导的“2022太平洋伙伴关系”演习; 美国与菲律宾两国国防部部长同意制定双边防务指导方针,建立“双边海上框架”, 推进海上协调与合作3; 泰国与美国签署《战略联盟和伙伴关系公报》,推进防务伙伴合作;东盟继续与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开展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版谈判;东盟与澳大利亚、英国、 欧盟制定伙伴关系行动计划; 东盟与欧盟签署《全面航空运输协定》, 这是世界上首个航空运输领域跨区域协议, 替代双方140多项航空协议4。

二是坚持包容开放,反对“选边站”和冷战对抗。2022年6月,东盟国防部长会议提出“团结一致共建和谐安全”的新理念,重申以东盟国防部长会议、国防部长扩大会议为主要安全架构,依靠东盟“中心地位”和东盟原则维护地区秩序5。8月,东盟外交部长会议重申区域主义和多边主义为本地区的重要合作原则与框架,承诺将继续奉行包容性、规则性、互利共贏、相互尊重等理念,强调“不‘选边站、只选东盟利益”,重申将坚持通过东盟机制促进各方合作。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等东盟成员国均希望美国的IPEF与“东盟印太展望”对接,呼吁吸纳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加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邮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IPEF“旨在对抗中国,不符合地区国家真正需求,地区国家不会轻信。”1针对美西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逼迫东盟国家“选边站”的做法,除了新加坡宣布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东盟其他成员国均表达了客观和中立的立场,越南和老挝多次在联合国涉俄罗斯决议中投弃权或反对票,缅甸则表达坚决支持俄罗斯政策的立场。东盟外交部长会议3次针对乌克兰危机发表声明,呼吁各方遵守《联合国宪章》,维护地区和平稳定。针对美国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造成台海局势紧张,东盟各国及东盟外交部长会议均重申一个中国原则。年内,丹麦、希腊、荷兰、阿曼、卡塔尔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先后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TAC),承诺在和平友好的基础上与东盟开展对话合作。

二、以联合自强手段,着力化解内外冲击

面对动荡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和美西方的战略挤压,2022年,东盟各国更加强调各成员国“抱团取暖、联合自强”及维护东盟“中心地位”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内部整合力度。

(一)防止缅甸问题分散内部合力

缅甸军方接管政权后,东盟就解决缅政治问题达成五点共识。2022年8月,东盟外交部部长会议对缅甸未能及时、完整执行五点共识表示遗憾2。10月,东盟外交部长会议再次就缅甸问题展开讨论,敦促缅甸各方保持最大克制,停止暴力,通过具体、务实和有时限的行动落实五点共识3。

(二)续推公共卫生等领域合作

2022年5月,东盟卫生部长会议推出“东盟新冠疫苗接种互认证明”机制,呼吁开发全球疫苗护照。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试点疫苗旅行通道。8月,东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新发疾病中心项目在泰国启动。9月,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同意尽快启动《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谈判,加速包容性数字化转型。

(三)谋划“后2025”共同体建设蓝图

2022年,东盟组织加紧落实2020年底提出的《2025年后东盟共同体河内宣言》,加紧谋划和制定2025年后一体化发展蓝图。3月31日至4月1日,东盟共同体“后2025年”高级别工作组举行首次会议,敲定2022年工作计划、议事规则及《后2025年东盟愿景》的核心要素,强调以全面、务实、平衡、包容、协调方式推进一体化进程4。

三、以举办“三大峰会”为契机,大力彰显国际影响力

2022年11月10—13日、15—16日和18—19日,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先后主办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三大峰会”在东南亚联袂登场,彰显了东南亚国家在国际政治、安全和经济局势持续动荡的背景下日益扮演重要的对话者与合作者角色,成为东盟外交的“高光时刻”。“三大峰会”举办期间,东盟各国一致呼吁俄乌两国通过多边对话解决冲突,敦促各国加强产业链对接而非“脱钩”,强调各国应摒弃冷战对抗思维,携手展开合作,继续聚焦绿色经济、清洁能源、民生福祉及可持续发展。作为“三大峰会”的主办国,柬埔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发表联合声明,称3场会议的共同点是携手推进全球和区域集体议程,为各国和平、繁荣、可持续和包容发展提供“东盟平台”。其中,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部长蕾特诺指出,捍卫多边主义、开展有效合作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唯一途径1,展现了东盟客观、中立的立场和推动合作的正面形象。

四、以深化对华战略伙伴关系为抓手,力促地区繁荣稳定

2022年是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局之年,双方深化政治互信,加强经贸与安全合作,努力维护亚太地区繁荣、稳定。

(一)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新共识

继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之后,2022年,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分别与中国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7月12日,马来西亚外交部长赛夫丁会见到访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时表示,马来西亚主张的“天下一家亲”理念与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马来西亚愿借鉴中国发展经验,共同增强亚洲力量,促进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2。7月25—26日,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访问中国,双方明确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大方向3。此外,越南、东帝汶、菲律宾、新加坡和文莱均重申对华友好合作政策。6月4日,东帝汶新当选总统奥尔塔会见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时表示,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长期以来给予的巨大支持,表示东帝汶对两国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4。6月10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马尼拉出席第2届“中菲相知奖”颁奖仪式时表示,中国是菲律宾“最强劲的伙伴”5。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会见到访的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时强调,新中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体现了双边关系的特殊性和高水平6。8月5日,文莱外交主管部长艾瑞万会见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时表示,文莱高度重视文中关系,愿深化两国务实合作,延续文中千年友谊7。10月30日—11月2日,越南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应邀访华,成为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后首位访华的外国领导人。11月,在东盟系列峰会期间,中国与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保持密切沟通合作,确保了和平对话、包容合作基本共识得到广泛遵循和认可。

(二)区域合作展现新亮点

2022年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落地实施第一年,也是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局之年,双方经贸往来更加密切,合作成效再创新高。

贸易方面,东盟连续3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13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规模达6.52万亿元人民币(按2023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约9730亿美元计算),同比增长15%。其中,出口额为3.7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21.7%;进口额为2.7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6.8%;东盟占中国外贸比重同比上升1%,达15.5%1。中国与东盟贸易快速增长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RCEP生效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推动产业链合作更加紧密;设施互联互通持续提升,助力经贸往来更加便捷;农产品合作加深,推动进口规模扩大;等等。

投资方面,截至2022年底,中國与东盟累计双向投资额超过3400亿美元2,成为相互投资最活跃的合作伙伴。东盟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也是中国对外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泰国是中国重要的投资目的国。中新两国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充分挖掘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的合作潜力。中马和中印尼“两国双园”3等项目顺利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链和供应链连接更趋紧密。

工程承包方面,截至2022年7月底,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超过3800亿美元4。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效果显著。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截至2023年3月24日,中老铁路已经开通运营15个月,跨境货运列车已覆盖老挝、泰国和缅甸等国家,开行数量增加到每天最多8对,国际货运总量突破300万吨5。中老泰铁路有望实现互联互通,有效增强中老铁路辐射效应和跨境运输能力。截至2022年10月13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以下简称雅万高铁)总进度达88.8%,预计2023年6月正式通车6。2022年11月,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主办国印度尼西亚向外界展示雅万高铁建设成果。作为东盟第一条高铁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雅万高铁示范效应显著。

数字经济合作方面, 跨境结算、 跨境电商、 智慧物流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亮点。2022年1月, 第2次中国—东盟数字部长会议通过《落实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1—2025)》《2022年中国—东盟数字合作计划》,双方就加强数字政策对接、新兴技术、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数字安全及数字能力建设合作等达成共识7。6月,位于中国广西南宁的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已签订投资协议的入园企业达70家,预计2025年入驻企业将超过150家,数字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形成1。9月,中国与东盟举办丝路电商论坛,首次发布《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发展报告》,相关部门签署共同建设运营东盟跨境直播基地协议、跨境电商通关物流仓储战略合作协议,为中国和东盟电商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安全合作取得新进展

1.防务对话与联演联训有序推进

2022年6月8—12日,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应邀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9届香格里拉对话会,这是香格里拉对话会因疫情影响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中断两年后首次举行线下会议,中国派军方高级代表参会得到东盟赞赏。会议期间,魏凤和就中国对地区秩序的愿景作大会发言,并与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共同主持首届中国与新加坡国防部长对话,决定恢复因疫情暂停的双边联合演习2。6月22日,中国与东盟举行第13次国防部长非正式会晤,重申将加强防务安全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稳定与可持续发展3。7月19—29日,中国派遣149人的卫勤分队赴老挝开展“和平列车-2022”人道主义医学救援联合演习,这是中国军队卫生列车首次出境参演和跨境投送。演练结束后,“和平列车”依托老挝人民军103医院开展为期2天的医疗服务活动4。8月14—25日,中泰两国空军在泰国乌隆他尼空军基地举行为期12天的“鹰击-2022”联合演练。9月1日,中国国防部在柬埔寨举行向柬埔寨国防部捐赠150辆汽车仪式,柬埔寨副首相兼国防大臣迪班出席仪式,强调愿深化两国军事合作,推动举行更大规模的联合演习5。11月2日,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赴印度尼西亚进行友好访问。

2.南海对话与合作稳步提升

2022年5月,中国与东盟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办“南海行为准则”(COC)线下磋商6,彰显共同推进南海对话合作决心。7月25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贺南洪和马来西亚外交部长赛夫丁以视频方式出席《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签署20周年研讨会,中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老挝、缅甸和越南等多国专家学者参会7。10月1—3日,中国与东盟在柬埔寨金边举行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37次联合工作组会议,决定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规定,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磋商。菲律宾就加强对华海上合作积极表态。7月6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重申南海问题不是菲中关系主流,不应限制和妨碍双方合作。8月31日,菲律宾外交部长马纳罗表示愿意重启与中国的南海油气勘探谈判。

展望2023年,东盟对外关系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在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的推动下,将加强东盟共同体建设,或正式接纳东帝汶“入盟”,继续呼吁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和缅甸问题。同时,东盟将继续遵循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的原则,积极推动与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韩国、澳大利亚及欧盟等战略伙伴开展政治、经济和安全对话与合作,深化与RCEP各成员国经贸合作,关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金融、粮食与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及打击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议题,推进与中国“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维护地区繁荣稳定。

经贸合作: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增长强劲

袁   波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亚洲所

一、2022年中国与東盟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

2022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开局之年, 也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加入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的第一年, 虽然面临周边地缘政治风险复杂多变、新冠疫情起伏反复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众多挑战, 但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仍然取得了突出进展。

(一)双边贸易增长强劲,创历史新高

2022年,受益于RCEP的生效实施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双边货物贸易克服外部诸多困难增长强劲、再创新高。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9753.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2%,超出同期中国货物贸易整体增速6.8%。其中,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额达到5672.9亿美元,自东盟进口额为4080.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7%和3.3%,分别超出同期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和进口总体增速10.7%和2.2%。由于进口增速偏低,中国对东盟整体的贸易顺差达到1592.3亿美元,同比增长78.5%。继2020年之后,东盟连续3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达到15.5%,比上年同期提高1%。与此同时,中国自2009年起持续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1。

1.中国与越南、 泰国贸易增长放缓, 越南仍保持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地位

2022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国与越南、泰国双边货物贸易增长速度放缓, 进出口总额分别为2349.2亿美元和1350亿美元, 同比仅增长2.1%和3%,与其他东盟成员相比增速偏低。同期,中国与越南双边贸易占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比重为24.1%,虽然比上年降低2.1%,但越南仍是中国在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也是继2016年超过马来西亚后,越南连续多年成为中国在东盟最大贸易伙伴2。

2.中国与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 马来西亚及老挝、柬埔寨、缅甸贸易增速显著

2022年,中国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的双边贸易额分别达到2035.9亿美元、1490.9亿美元和1151.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3%、19.8%和22.8%,均显著高于同期中国与东盟整体7.5%的贸易增速。同期,中国与老挝、柬埔寨、缅甸这3个东盟欠发达成员国的货物贸易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其中,中国与缅甸和老挝的贸易增速超过30%,与柬埔寨的贸易增速达到17.5%3。

从主要商品来看,中国向东盟出口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及基本有机化学品增长较快;从东盟进口能源产品、农产品、金属矿及矿砂等增长较快。特别是在RCEP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积极履行更高标准的贸易便利化规则,为生鲜产品等农产品提供快速通关服务,促进了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2022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达到61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1%,比同期中国与东盟整体贸易增速高3.9%,占同期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18.2%1。

从中国企业经营主体来看,民营企业成为拉动中国—东盟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据中国海关统计,以人民币计价,2022年,民营企业对东盟进出口增速达到27.6%2,超出中国对东盟贸易增速12.6%。

2022年生效实施的RCEP电子商务专章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建立了统一的区域经贸规则,也使更多的中国和东盟企业认识到彼此在电子商务领域具有巨大合作潜力。随着中国各地方主动落实RCEP贸易便利化软件条款,与东盟成员国拓展“丝路电商”合作, 创新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跨境电商也获得了迅速发展。2022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出口贸易的跨境电商增长98.5%。2022年前9个月, 中国广西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8886.3万票, 其中, 东盟国家跨境电商出口交易8442万票, 同比增长2.8倍。2022年, 中国深圳海关实现包裹平均22秒自动快速放行, 保障超过4亿票货物以跨境电商方式出口东盟。同时,中国陆续与新加坡、 泰国、 老挝、 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签署电子商务合作谅解备忘录, 合作范围涉及移动支付、 物流、 配送及跨境电商等多个领域, 也为企业层面开展电子商务合作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二)双向投资与产业合作取得新进展

2022年,RCEP的生效实施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企业相互拓展投资合作创造了更好的制度性环境,提供了更大范围内的开放合作平台,双方的投资与产业合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方面,东盟对中国投资稳步增长。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22年,东盟对中国投资增长8.2%,比同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速高1.9%。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投资出现新气象。据印度尼西亚投资促进局统计,2022年,中国对印度尼西亚直接投资额达到36.5亿美元,是印度尼西亚第二大外资来源国,仅次于新加坡;中国对印度尼西亚的投资近八成投向制造业,投资额为28.2亿美元3。据泰国投资委员会统计,2022年,中国对泰国投资项目达到158个,投资金额为77亿泰铢,位居各国之首4。据越南计划与投资部统计,截至2022年12月20日,年内越南吸引中国投资额25.2亿美元,占同期越南吸引外资总额的9.1%,中国投资额居新加坡、韩国与日本之后,位列第45。据菲律宾统计局数据,2022年,中国对菲律宾投资14.3亿比索,投资额居新加坡、日本、荷兰等国家之后6。

在中新产业园、中马“两国双园”合作的基础上,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更多东盟国家进一步推动紧密的产业园区合作,促进建立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关系。2022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两国双园”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园区有36个项目已投产;菲律宾“两国双园”建设正式启动。2022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举办G20峰会期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等6国共同发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合作倡议》,呼吁各国携手构建更具平等性、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2023年1月,中国国务院先后批复同意在福建省福州市和漳州市分别设立中国—印度尼西亚和中国—菲律宾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通过加强战略对接,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经贸合作,探索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深度融合的国际分工合作模式,打造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交流新高地。

(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果丰硕,助力贸易投资合作

2022年,中国与东盟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丰硕成果,为促进区域内贸易投资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陆海新通道运量快速增加, “朋友圈”不断扩大

2022年以来,中国与新加坡积极推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以下简称陆海新通道)建设,加紧落实合作规划,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国家铁路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发货量增幅显著,年内发送货物75.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8.5%。据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中心统计,2022年,陆海新通道新开通线路78条,是2021年的5倍多,物流网络已覆盖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还实现了与中欧班列和长江黄金水道的无缝衔接。其中,2022年,重庆经陆海新通道与东盟国家运输5.3万标箱,同比增长20%,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18%1。202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在《关于加强中国—东盟共同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中指出,欢迎感兴趣的东盟国家参与共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共同提高本地区供应链的连通性和韧性2。

2.中老铁路提升中国与东盟陆路连通水平,激活东盟内部互联互通

自2021年12月开通以来,截至2023年1月10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货物突破1300万吨。其中,中国国内段发送货物1044万吨,国外段发送货物285万吨,跨境货物运输246万吨3。中国先后有25个省份开行中老铁路跨境货物列车,目前,已实现从云南昆明至老挝万象最快26小时直达,开行列数由开通初期的日均2列增加到目前的日均12列,货物品类由开通初期的化肥和百货等10多种扩展至电子、光伏和冷链水果等1200多种,覆盖了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和新加坡等多个东盟国家及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在中老鐵路的带动下,中泰铁路也在加紧建设之中。未来,中国、老挝、泰国将以中老铁路通车为契机,推进中老泰联通发展构想的实现。中马两国在推进马来西亚东海岸衔接铁道建设的同时,也在探讨打通泛亚铁路中线远景,谋划对接中老、中泰铁路。2022年11月,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首次试验运行之后,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还将加强“区域综合经济走廊”的合作。此外,中国与柬埔寨合作建设的连通柬埔寨首都金边市与最大海港西哈努克港、横跨柬埔寨5个省市的金港高速公路通车试运营,也使金边到西哈努克港的车程由5个多小时缩短至2小时内1。

3.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建设取得新进展

中国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积极推动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建设,2022年12月,新加坡与中国相关企业代表共同签署了“共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备忘录,提出在对接行业政策、促进行业交流、推动标准衔接、加强信息交互、优化运输组织、加强设施互联及推动融合创新等方面加强合作2。

(四)可持续发展成为合作热点

2021年和2022年均为中国与东盟“可持续发展年”,双方在此框架下推动各项领域的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东盟国家积极参与中国发起的全球发展倡议(GDI)相关会议活动,柬埔寨、老挝、缅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均从GDI项目池首批项目清单中获益。这些项目涉及加快推进脆弱和边缘群体从新冠疫情中恢复,改进最脆弱社区儿童的教育、健康、营养卫生保健,以及粮食援助、儿童和孕产妇营养不良的改善、医疗合作、热带果蔬加工与试验合作平台建设、红树林保护、数字边境信息互联互通、茶树调查与栽培技术推广等很多东盟国家有需求的领域,有助于促进东盟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2022年11月11日,中国与东盟达成《关于加强中国—东盟共同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一致同意合作推进共同发展。同期,双方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2—2025)》中明确指出鼓励参与全球发展倡议,探讨在全球发展倡议重点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25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也表示,中国欢迎东盟各国全部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将设立中国—东盟共同发展专项贷款3。

(五)澜沧江—湄公河6国打造区域合作“金色样板”

2022年,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务实推动落实“澜湄甘泉”行动计划等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以下简称澜湄合作)专项基金项目,发布《2022年度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项目清单》《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2021年度进展报告》,在多领域取得积极进展。7月举行的澜湄合作第7次外交部部长会议审议通过了《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和关于深化海关贸易安全和通关便利化合作、农业合作和保障粮食安全、灾害管理合作、文明交流互鉴的4份联合声明,制定了下一阶段的行动指南,同意打造区域合作“金色样板”。中国提出将实施“澜湄农业合作百千万行动计划”“澜湄兴水惠民计划”“澜湄数字经济合作计划”“澜湄太空合作计划”“澜湄英才计划”“澜湄公共卫生合作计划”六大“惠湄举措”4,与湄公河国家分享合作红利,增强发展动力。中国海关统计显示,2022年,中国与澜湄国家贸易额达到4167.3亿美元,约占同期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42.7%5。

二、2023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前景展望

从外部环境来看,由于面临乌克兰危机和供应链领域的持续挑战,以及高企的通货膨胀压力在金融领域的溢出效应和粮食、气候危机等,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2023年1月, 联合国发布的《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报告显示, 世界经济增长预计将从2022年的约3%下降至2023年的1.9%。3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则预测,虽然受中国经济恢复等积极因素影响,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预计将达到2.6%,但仍低于2022年的水平。值得关注的是,世界贸易组织虽然在服务规制和投资便利化等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贸易保护主义仍在全球盛行,部分国家以经济安全名义破坏国际经贸规则的行为仍在蔓延扩散, 地缘战略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剧,这些都将给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带来一定挑战。

从区域环境来看,虽然仍面临外部需求减弱、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等不利因素,但是随着2022年中国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并且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OECD相关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实现5.3%的温和增长,比2022年的3%高出1.3%。亚洲开发银行(ADB)在2023年4月的《亚洲经济预测报告》中也指出,2023年,中国经济将保持5%的增长速度,东南亚国家整体经济增长将达到4.7%,其中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柬埔寨的经济增长将达到或超过5%,其余东盟国家也将达到3%~4%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经济增长陷入低谷的情况下,中国和东南亚的经济仍然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这将为双方的经贸合作营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

2023年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东盟国家则在积极实施东盟经济共同体(AEC)2025蓝图的基础上,也正在加紧制定东盟共同体后2025愿景,双方在经贸合作领域仍将有可观的发展潜力。2023年1月2日,RCEP在印度尼西亚这一东盟最大的經济体已经生效实施,6月2日在菲律宾生效实施。随着RCEP在15个成员国的全面实施,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的加快推进,中国与东盟的一体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进而激发和释放双边经贸合作的红利。

未来,中国与东盟需要按照《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2—2025)》的方向指引,进一步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与《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及“东盟印太展望”重点领域的合作对接,共同建设好RCEP自贸区这一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推动建设更高标准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合力维护公平公正、自由开放的国际经贸秩序,为区域企业开展贸易投资与产业合作创造优质的营商环境。依托中老泰铁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以及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各类国际合作园区等平台载体,打造通道、物流、贸易与经济产业联动发展的区域性经济走廊,促进更高水平的区域互联互通,共同建设更加有韧性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实现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进一步挖掘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潜力,积极推动跨境电商和智慧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鼓励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布局海外仓,加强数字产业领域的深度合作。中国已经提出将实施“中国东盟数字人才培养计划”,未来3年,将为东盟国家培训1000名数字人才,针对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东盟欠发达成员国,更应为其提供数字人才方面的培训,帮助其逾越数字发展鸿沟。在与老挝、柬埔寨合作的基础上,推动与更多的东盟国家共建低碳示范区。探讨与东盟国家建立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中心,深化清洁能源领域的贸易投资和技术创新合作,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责任编辑:颜  洁)

猜你喜欢
政治发展经贸合作东南亚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网络政治发展的实践意义和行动路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路径依赖视角下我国政治发展的透析
福建省与中西亚、非洲各国加强经贸合作的思考
山东省与韩国经贸合作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龙江丝路带”视角的黑龙江省深化对俄经贸合作研究
自贸区谈判背景下中日韩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