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迎泽区仁杰小学:为学生终身发展赋能

2023-10-02 03:49何杰李红艳殷改叶
山西教育·管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学科评价课程

何杰 李红艳 殷改叶

太原市迎泽区仁杰小学校位于唐朝名相狄仁杰故里,始建于1928年。学校多年来重视挖掘狄仁杰生平中的仁德、智慧资源,将“仁杰”作为学校文化主题,形成了“修仁进学,杰出自我”的办学理念及“培养仁爱、自觉、智慧、胜己的仁杰学子”的育人目标。学校以“仁杰教育”为引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构建了具有仁杰小学特色的学校课程文化。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是新时代基础教育育人方式转型过程中的重大命题。“五育”融合的核心在于课程融合,课程融合的关键在于课程文化的融合。我校在“仁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坚持全维度育人、全课程融入、全领域布局、全主体参与,形成了涵盖学科课程、德育课程、活动课程的“仁杰全育”课程文化体系,并且将三大类课程分为九类小课程。

学科课程分为学科基础型课程、学科拓展型课程和学科项目式课程。学科基础型课程包含9个国家课程,其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主题活动学习,在参与、分享、展示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并培养运用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学科拓展型课程包含“觅一地文化寻一脉诗情”“丝路”古诗词校本课程、“书画墨韵”软笔书法校本课程、“宇宙的天梯”天文社团校本课程,其课程目标是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科视野,培养学生的学科探究能力,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科项目式课程包含语、数、英、美、音、道德与法治6个学科项目或跨学科项目,旨在讓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真实世界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成为有独立判断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德育课程包含知行课程、研学课程、心育课程。知行课程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学《论语》日行一善”课程、“修身明德”行为习惯养成课程,重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在活动中形成健全人格;研学课程包括品晋商文化系列课程、红色研学课程、家乡的名胜古迹课程,旨在让学生在行走中体验生活、认识社会、理解世界,培养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关注国家发展、关注社会和自然、关注生活;心育课程包括“卓越父母”家长学校课程、“七彩心晴”课程、“阳光友爱”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活动课程包括劳动创造课程、艺美活动课程、体育活动课程。劳动创造课程通过小农夫园艺社团、3D创客社团活动,让学生参与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艺美活动课程通过山楂树合唱社团、国画社团、舞蹈社团、彩泥创造社团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习了解中华传统艺术和山西地方艺术形式,掌握一定的创作技能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体育活动课程通过阳光足球、绳飞毽舞社团活动,让学生发现艺术与体育融合的魅力,提升学生艺体素养。

仁杰小学将德、智、体、美、劳深度融合到学校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中,最终实现让学生品格“高”起来、让学生脑袋“富”起来、让学生身体“动”起来、让学生眼睛“亮”起来、让学生双手“勤”起来的目标。

习智课堂就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学会深度学习,为学生的发展赋能。

(一)习智课堂的内涵

习智课堂以“养习启智”为基本理念,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其核心内涵是“乐学、善思、博学、笃行”。“乐学、善思”体现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博学、笃行”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指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思维的启迪。习智课堂旨在让每一位学生从听、说、读、写、思、行等方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充满自信、学会思辨、努力探究、勇于创新,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师生向往的生命殿堂。

(二)习智课堂的基本策略

1.开展项目式学习,“思”“政”同行

项目式学习(简称PBL)是一种探究式教学策略,它强调教师要将学科的核心知识和真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和探究意义的过程,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获得完整的学习体验。这一过程对学生的专注力、思辨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化学习基于真实的情境,一方面指向思政育人目标,一方面让学生在做中学,指向思维提升,实现了“思”“政”的协同发展。如我们以“厉行节约”为主题,开发出“秀秀我的水足迹”“碳足迹知多少”“设计厉行节约海报”等项目,将思政教育与项目学习有机结合。经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形成了基于习智课堂的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即项目启动———项目探索———作品设计———项目评价。

在项目启动阶段,教师在真实情境中寻找热点话题,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学科知识,找准对接点,提炼合适的驱动问题。

在项目探索阶段,引导学生去搜集大量的资料,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自主协作的方式进行项目化任务的具体实施。

作品设计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以积累作品素材为目的,通过主动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积累经验、习得方法,使得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第二阶段是应用素材,完成作品的创作。这个环节也是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

在项目评价阶段,重点对项目成果进行分享交流和评价。成果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举行展览会、报告会、辩论会、小型比赛等。在成果交流中,参与的人员除了本班的教师和学生之外,还可以邀请学校领导、家长、专家等参加。项目评价方式也要多元化,既要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取、学科素养的提升,也要关注学生的合作态度、责任意识、团队精神等情感方面的因素。最后要引导学生做好项目反思,让学生体会到过程中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

2.思维可视化表达,“习”“智”共促

为了引导学生将思维轨迹主动呈现出来,我们设计了可视化表达的工具,如可视化学习单,即通过“思维放大镜”引导学生用数学符号、图形等手段表达自己的思维;再如可视化作业本,即将作业本分为三个区域———草稿区域、作业区域、分析改错区,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规范书写、条理思维、及时纠错的好习惯。

此外,通过“四步”进阶法,即“勾圈提要素”“借图理关系”“过程留痕迹”“抽象建结构”,使学生掌握可视化表达和思维的方法。“勾圈提要素”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审题,即了解、熟悉、把握问题,弄清楚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的关系,从而获得有效解题信息,为圆满解决问题做好基础铺垫。“借图理关系”是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数学关系的表达,可以是文字表达,也可以是图示表达。“过程留痕迹”是指引导学生养成清晰呈现完整思维过程的习惯,这对理清思路、正确解决数学问题有很大帮助。“抽象建结构”也就是建模。思维可视化让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可见,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发现学科规律,形成能力迁移。

3.聚焦“大單元”视角,“教”“学”相长

钟启泉教授在《现代课程理论》一书中说,单元教学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一个段落,并将教材或学习经历形成有机的单元。单元不仅指学科教材上的单元划分,它还可以是教材中内在相关的内容,也可以将主题或者问题作为引领,将不同内容组成一个单元进行整体教学。无论是何种单元整体教学,都能够有效避免以课为单位从而割裂教学内容的问题。

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发现,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设计正是撬动课堂转型的重要抓手。因此,我们沿着“文本解读———预学定位———目标导学———课堂助学———巩固延学———诊断辅学”的逻辑链,将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教学评价有机融合,形成基于大单元的“三单”设计路径:文本解读(单元整体架构)———课前预学单(靶向问题症结)———目标定位(精准教学起点)———课堂助学单(突破理解障碍)———课后延学单(巩固拓展延伸)———评价诊断(优化教学方法)。

各学科教师在这一路径的引领下树立了全新的作业观念———减少难度、拉长梯度,降低数量、增加体量,立足共性、发展个性,研发出了单元作业设计模板。2022年3月,山西省教科院举办了首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中小学教师作业设计大赛,仁杰小学学科教师全员参与,提交了40余个作业设计案例,并取得了9个特等奖、4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6个优秀奖的骄人成绩。教学相长,双向奔赴,聚焦大单元视野的“三单”设计不仅仅是新理念下的作业改革,更促成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五维评价,形成“仁杰全育”课程助推器

“五育”并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教育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基本遵循。我校坚持“五育”并举,牢牢把握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基、美育为根、劳育为荣的育人方向,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结合“仁杰全育”课程文化,构建出“一核双助五维”评价体系。

“一核”是指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仁爱、自觉、智慧、胜己”的仁杰学子为育人目标。它是整个评价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也是评价改革的终极目标。“双助”是指围绕评价核心开发出的两种评价工具,一种是《仁杰学子〈论语〉导行成长手册》,另一种是校园评价卡。这两种评价工具是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过程性、便捷性、统一性和可视性等主要特征,是评价体系高效有序运转的保证。“五维”指的是学校从“尚礼明德”“自主善学”“健康乐群”“求真崇美”“劳动创造”五个维度进行评价,并细化出17项要素、50个评价点及具体评价指标,构建了《仁杰小学评价细则》。

学校在评价中以生为本,以发展性为原则,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反思改进、激励提升。评价不再是教师“一锤定音”,而是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多方参与的全方位综合性评价。例如“劳动我能行”日常生活劳动教育,通过学生“做”、家长“导”、教师“评”、学校和社区“展”四步曲,使学生在多方参与的评价中,不断掌握日常生活劳动基本技能,真正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

仁杰小学这所百年老校正乘着时代的东风,通过“仁杰全育”课程与五维评价的有机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赋能。我校将继续塑造课程特色,不断提升“仁杰教育”的品质,让学生始终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作者单位:太原市迎泽区仁杰小学校)

责任编辑田薇

猜你喜欢
学科评价课程
【学科新书导览】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