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实证研究

2023-10-07 09:45万媛媛王功成卫军帅
关键词:信度态度调研

万媛媛,王功成,卫军帅

(1. 安徽工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 马鞍山 243002;2. 安徽工业大学 学生工作部, 安徽 马鞍山 243002)

一、引言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年代形成,并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新的历史时期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先进文化形态。”[1]红色文化认同是群体对于红色文化产生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主要包括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理性认同等。本文中的安徽红色文化研究对象主要为安徽地区在革命时期产生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后人所建的纪念馆等红色物质文化,以及思想价值层面所呈现出蕴涵红色革命精神的红色精神文化。其中,红色精神文化主要指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安徽形成的红色精神,例如陈独秀精神、大别山的金寨精神、新四军的铁军精神、淮海战役小推车精神、小岗的大包干精神、沈浩精神等。

目前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方面出现了障碍,对于红色文化理性认同和价值认同存在偏差。具体表现为缺乏对革命年代生活的亲身体验,进而对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情感认同不够强烈;受不良社会思潮与历史虚无主义等影响,理想信念缺乏。对红色文化认同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与分析,缺乏系统全面的学习,理性认知不足。红色文化认同问题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文化自信培育等都造成了严重的阻力。

本研究结合社会学、心理学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相关理论,基于安徽省内红色文化的认同展开了调研,拟分析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现状,查找红色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

二、研究基础与理论框架

增强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动机对于红色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认知与情感是动机产生的根源。有学者研究发现,重视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和情感,有助于使其心理与情感上对红色文化产生归属感[2]。情绪、情感是认知基础上产生的,决定着人们对红色文化认同的态度。提升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需要认知与情感的互动与合力。据此,可以推导出以下理论假设:

假设1:红色文化认同的认知与情感呈正相关。

假设2:红色文化认同的情感与态度呈正相关。

情感体验需要认知活动作为指导,个体在接收到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后,才能选择合适的生理与行为反应[3]。增强大学生外部激励,可以增强其践行红色文化的自觉行为。态度影响行为,态度是人们基于自身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形成的对人或事物的评价及行为倾向。积极的情感有协调、组织功能,对提升认知活动效果具有促进作用;相反,消极情感对认知活动有负面影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态度反映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喜欢与否的情感,决定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的行为。有学者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情感、态度等与行为有关联[4]。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认同的情感、态度对于红色仪式活动、红色宣讲、红色社会实践、参与现实与网络空间中的红色文化捍卫斗争等学校组织的红色文化学习实践活动具有正面影响。据此,可以提出以下理论假设:

假设3:红色文化认同的认知与行为呈正相关。

假设4:红色文化认同的情感与行为呈正相关。

假设5:红色文化认同的态度与行为呈正相关。

大学生基于内部动机,参与红色文化学习行为需要立足于一定的自觉性。有研究者表示,当下,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与接触集中于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学校组织的学习是一种基于内外部压力产生的从众行为。某种意义上,这种外部的因素也促使着大学生产生主动的学习行为。通过加强外部的激励可以塑造大学生践行红色文化自觉的行为。大学生参加红色仪式时,其对仪式形式的“服从”可以转化为对仪式内容的认同。通过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实地调研、网络传播等组织学习,可以引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强烈情感,进而影响认知,提升认同感和归属感。据此,我们拟定以下理论假设:

假设6:红色文化认同的组织学习与情感呈正相关。

假设7:红色文化认同的组织学习与态度呈正相关。

假设8:红色文化认同的组织学习与认知呈正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对于红色文化研究,研究方法上目前主要以文献研究法为主,调研分析类研究存在分析不够深入等问题。本研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以新时代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现状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组织学习5 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现有大学生红色文化学习现状进行探究。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与调研访谈,制定了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现状调研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对红色文化情感、红色文化态度、红色文化参与行为、红色文化认知、学校组织学习情况的调研以及人口统计学特征因素等。取样上采用了滚雪球分析,选取了安徽省内8 所高校作为调研样本。面向这8 所高校在校生发放问卷520 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503 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6.73%。其中,男生260 人,女生243 人。团员376 人,党员80 人;学生干部231 人,非学生干部272 人。运用SPSS24.0 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运用AMOS 软件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

(二)问卷调查

为确保调研问卷的科学有效性,研究者在对已有文献分析基础上,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并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问卷进行了初始设计。前期对问卷进行了测试,并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对问卷题项进行了调整。最终,问卷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二是调查对象的红色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采用Likert 5 级量表对红色文化认同影响因素进行调研,从“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到“完全同意”或“完全不了解”“相对不了解”“了解”“比较了解”到“非常了解”分别设定1、2、3、4、5 的分数,由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三)统计分析结果

在对大学生红色文化认知调研的统计分析中发现:对于红色文化的内涵,调研对象中18.5%的表示“非常了解”,43.7%的表示“比较了解”,32.2%的表示“了解”,仅5.6%的表示“完全不了解”或“相对不了解”。对安徽省内的著名红色景点,调研对象中“非常了解”的占 14.5%,“比较了解”的占 29.8%,“了解”的占 32.8%,“相对不了解”的占 3.8%,“完全不了解”的占 19.1%。关于安徽省内的革命人物,调研对象中“非常了解”的占 13.3%,“比较了解”的占 37.6%,“了解”的占 35.2%,“相对不了解”的占 9.9%,“完全不了解”的占 4.0%。对省内的著名战役了解情况,调研对象中“非常了解”的占 10.9%,“比较了解”的占 28.4%,“了解”的占 35.6%,“相对不了解”的占 22.7%,“完全不了解”的占 2.4%。对于发生在安徽的革命事迹,调研对象中“非常了解”的占 9.7%,“比较了解”的占 21.5%,“了解”的占39.7%,“相对不了解”的占 22.1%,“完全不了解”的占 7.0%。对发源于安徽的红色精神,调研对象中 “非常了解”的占 10.5%,“比较了解”的占 37.8%,“了解”的占 35.6%,“相对不了解”的占 13.1%,“完全不了解”的占 3.0%。

四、实证分析

(一)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研究对所有潜在变量及其可观测变量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通过运算Cronbach’s α 反映问卷所收集数据的一致性。经过检验,本研究各变量的Cronbach’s α 均在0.8 以上,高于标准0.7,表明问卷信度较高[5],显示本研究各项测量指标间有良好的一致性。测量模型满足信度要求,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与Cronbach’s α 值

在问卷正式调查完成后,本研究对量表的效度进行了分析,检测题项的合理性与内容的可靠性。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特征值大于1 的因子,剔除了载荷因子小于0.5 的题项。最终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 为0.796,并且通过巴特利球形检验(p<0.001),表明变量之间具备较多的公共因子,适合因子分析。

(二)验证性因子分析

对样本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并运用最大似然法对参数进行评估,得到因子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所有的指标因子负荷值均大于0.6 且达到了显著水平,组合信度大于0.7,根据Fornell[5],因子负荷要大于0.5 且达到显著水平,p< 0.05 或p< 0.1,因子符合因素越大,效度越好。组合信度(CR)大于0.7,平均变异提取量(AVE)大于0.5。同时,Hair[6]认为组合信度(CR)在0.6 以上可接受。本文组合信度(CR)在0.8 以上,平均变异萃取量(AVE)值均在0.6 以上,表明60%以上的方差可以被解释说明,具体数据如表2 所示。因此,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

表2 因子载荷、组合信度与平均变异萃取量

在相关性分析中发现,组织学习与文化认知、认知态度、认知情况与网络参与行为呈正相关(见表3)。文化认知与文化认同态度、参与行为、认知情感呈正相关。认知态度与参与行为、认知情感呈正相关。参与行为与认知情感呈正相关。同时,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路径系数全部达到显著水平(见表4)。所有研究假设得到支持。

表3 因子间相关性分析

表4 研究假设研究结论

模型拟合指数,模型的卡方(X2)为 520.521,自由度df为128,二者的比值(X2/df)为4.067,小于通常认为的5.0 的可接受标准;模型的绝对拟合指数、相对拟合指数、简约拟合指数、模型的正态拟合指数NFI、非正态拟合指数NNFI 均高于0.9 的临界值,AGFI 高于0.8的临界值[7];均方根拟合残差RMSEA 为0.078,低于0.1 的可接受水平[8],以上指标反映模型及数据的拟合良好,数据较好地支持了模型的结构维度。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结构维度有良好的外部效度。

五、讨论

本研究所设计模型中组织学习为外生变量,认知、情感、态度为内生变量,行为为结果变量,其相互关系与路径系数如图1 所示。

图1 研究模型路径系数

(一)红色文化的组织学习对于认知、情感、态度的影响显著

研究显示,红色文化的组织学习对于认知、情感、态度的影响显著,总效应分别为0.485、0.691 与0.323。说明学校的组织学习对于大学生红色文化的认知、情感、态度具有正面影响。

(二)红色文化认知、情感、态度对于行为有显著影响,是核心变量

红色文化的认知、情感与态度对行为的影响显著,总效应分别为0.228、0.368 与0.201,说明认知、情感与态度对行为有直接影响。同时,红色文化的组织学习对于行为的间接效应显著,为0.484。研究表明,学校对红色文化的组织学习,可以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进而影响其行为。

(三)认知影响情感、情感影响态度,情感是认知与态度、组织学习与行为的中介变量

认知对于情感的总效应为0.534,情感对于态度的影响为0.345。研究表明,认知可以正面影响情感,情感可以正面影响态度。同时,认知对于态度的间接效应为0.128,说明情感是认知与态度的中介变量,认知可以增进情感进而影响态度。同时,组织学习对于情感的总效应为0.691,情感对于行为的总效应为0.368,组织学习对于行为的影响间接效应为0.484。组织学习可以增进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情感,情感可以增进其行为,组织学习可以通过影响情感进而影响大学生文化认同的行为。

六、对策建议

高校可以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浓厚的文化认同情感,增强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高校组织的理论学习、实践教育对于红色基因传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团教育、经典阅读、实践调研等都可以提升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高校应在学习、探求和把握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满足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的诉求,组织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活动。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较高,但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兴趣不足,对红色文化的行为认同需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心理结构复杂,红色文化情感是大学生形成红色文化认知、态度以及认同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红色文化传承、学习、参与等行为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支撑。情感是在长期的文化浸润与影响下产生的,高校应重视培养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组织“互联网+红色资源”的红色文化传播,运用网站、抖音等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发挥红色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情感与态度,直接影响其认同行为。高校应重视加强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培养其对于红色文化认同的情感,转变其对红色文化的态度,进一步增强其对红色文化的认同行为。

猜你喜欢
信度态度调研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科技成果评价的信度分析及模型优化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